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雷天覺

鎖定
雷天覺(1913年1月29日—2005年11月4日),男,出生於北京 [1]  ,湖南瀏陽人,機械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機械工業局機械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 [2]  ,機械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1]  、副總工程師、自動化所總工程師 [3]  、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3]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第六、七屆常務委員 [4] 
雷天覺於1930年畢業於現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5]  ;1935年,畢業於北平大學工學院 [1]  ;1935年—1936年,任北平大學工學院助理教授;1976年—1979年,任機械部自動化研究所總工程師;1979年起,任機械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 [1]  ;2005年11月4日,逝世,享年92歲 [4] 
雷天覺長期從事精密計量、精密加工、機械設計、精壓技術等方面的工作 [6] 
中文名
雷天覺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13年01月29日
逝世日期
2005年11月04日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工學院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籍    貫
湖南瀏陽
性    別

雷天覺人物生平

1913年1月29日,雷天覺出生於北京 [1] 
1930年,雷天覺畢業於現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5] 
1935年,雷天覺畢業於北平大學工學院(現北京大學工學院) [1] 
1935年—1936年,雷天覺任北平大學工學院助理教授
雷天覺圖冊
雷天覺圖冊(3張)
1936年—1937年,雷天覺任南京兵工署化學研究所繪圖員。
1937年—1942年,雷天覺任昆明中央機器廠工程師。
1942年—1947年,雷天覺去美國的工廠學習精密加工 [4] 
1947年—1949年,雷天覺任上海中央機器公司工程師。
1949年—1950年,雷天覺任華東工業部機械處工程師。
1950年—1953年,雷天覺任上海機牀廠副廠長兼總工程師。
1953年—1954年,雷天覺任機械工業部第一設計分局總工程師。
1955年,雷天覺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2] 
1954年—1969年,雷天覺任機械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
1969年—1976年,雷天覺任下放五七幹校。
1976年—1979年,雷天覺任機械部自動化研究所總工程師。
1979年起,雷天覺任機械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 [1] 
1998年,雷天覺被國務院授予"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稱號 [3-4] 
2005年11月4日,雷天覺逝世,享年92歲 [4] 

雷天覺主要成就

雷天覺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雷天覺研製成工具磨牀、內圓磨牀和鏜牀,達到當時國際水平;他研製成離心加油式高速滑動軸承和角式光波干涉儀,均已用於磨牀設計;他還研究了調相式變量油泵,被中國國外引用生產。20世紀60年代,雷天覺負責研製1/10秒的分度機構,該裝置的精度達到了國際同類儀器的先進水平;他與人合作並負責研製成具有獨特優點的結構簡單的台階式靜壓螺帽和靜壓式軸承。他主持跨音速風洞用的柔壁噴管的技術工作並開發了振動試驗枱激振器用彈性流體靜壓軸承 [2] 
  • 學術論著
學術著作:
時間
著作題目
備註

《新編液壓工程手冊》
主編 [3] 
1978
《摩擦學與機械設計》
武漢工學院譯叢 [7] 
學術論文:
據2020年4月中國知網顯示,雷天覺先後發表學術論文25餘篇 [8] 
代表論文如下:
許漢平,趙源,雷天覺,王超然.國產潤滑油的壓粘係數和固化壓力[J].摩擦學學報,1993(03):252-257.
許漢平,雷天覺.新型超高壓密封的研究[J].石油化工設備,1993(01):8-12.
劉世軍,雷天覺,劉紅旗,邊錦政.1GPa新型密封結構的理論分析[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08):21-24.
劉世軍,雷天覺,劉紅旗,邊錦政.高壓往復軸動密封柱塞偏心率[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08):25-27+31.
劉世軍,雷天覺,劉階萍,劉紅旗,鄭文鋒.1GPa高效往復無環動密封[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11):60-63.
劉世軍,雷天覺,劉紅旗,劉階萍,邊錦政.高壓往復動密封柱塞微擾擺動的穩定性分析[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02):50-52.
劉世軍,雷天覺,劉紅旗,劉階萍.柱塞微擾擺動對高壓動密封的影響[J].潤滑與密封,2001(02):16-18.
許漢平,趙源,雷天覺,王超然.超高壓引電器密封的改進[J].潤滑與密封,1992(03):43-45.
許漢平,趙源,雷天覺,王超然.落柱式高壓粘度裝置的研製與壓粘試驗結果[J].摩擦學學報,1993(01):8-16.
劉紅旗,常毅華,雷天覺.中等彈性模量時的線接觸彈流膜厚[J].潤滑與密封,1997(06):7-9. [8] 
  • 授權專利
雷天覺先後申請授權專利有彈性流體靜壓軸承(專利號86107653·2) [7]  、導流槽式靜壓軸承的研製、彈性齒多齒分度台的研製、多阻尼式靜壓螺母、無阻尼靜壓螺母、調相式變流量柱塞泵、特殊齒輪等 [7] 
  • 科技獎勵
時間
研究項目
所獲獎勵及等級
1985年
1.2米×1.2米跨超聲速風洞柔壁噴管研製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7]  [9] 

雷天覺人才培養

1982年至1990年期間,雷天覺先後帶過液壓傳動及氣動碩士研究生5名,工業自動化碩士研究生3名,測量技術及儀器碩上研究生3名,機械學博士研究生5名 [7] 

雷天覺榮譽表彰

1955年,雷天覺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2] 

雷天覺社會任職

時間
任職單位
兼任職務
1954年9月至1959年4月
代表
1965年1月至1978年3月
委員
1978年3月至1983年6月
委員
1983年6月至1988年4月
常務委員會委員
1988年4月至1993年3月
常務委員會委員 [1] 

理事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械史專業學會
理事長 [1] 

清華大學摩擦學國家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
主任 [10] 

名譽院長 [11] 

《中國機械工程》第一屆編委會
榮譽委員

《中國機械工程》第二屆編委會
榮譽委員 [12] 

《機械工程學報》
編委會主任 [4]  [7] 

機械科學研究院技術委員會
副主任 [3] 

機械科學研究院
顧問 [3] 

雷天覺個人生活

1913年1月29日,雷天覺生於北京市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祖籍湖南省瀏陽縣 [1]  [7] 
雷天覺的父親雷光宇研究王陽明學派哲學,主張即知即行,反對言行不一 [7] 
雷天覺是大連理工大學原黨委書記雷天嶽同志之兄 [13-14] 

雷天覺人物評價

雷天覺幾十年來在精密計量、精密加工、機械設計、靜壓技術等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 [2] (中國科學院評)
雷天覺倡導理論聯繫實際,重視人才培養;他為中國機械工業的技術進步與發展作出了貢獻;他為國家作出了有益的貢獻 [1] 北京大學工學院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