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雲龍村

(浙江省海寧市周王廟鎮下轄自然村)

鎖定
雲龍村位於浙江省海寧周王廟鎮西南部,東臨石井村,南與胡鬥村相接,北接之江村,西與長安鎮肖王村相接,雲肖公路在村內側經過,村域面積3.7平方公里。村域內胡云公路貫穿了村南端的滬杭公路和北端的01省道,村委會是128公交線的終點站,交通十分便捷。 [1] 
中文名
雲龍村
行政區類別
行政村
所屬地區
浙江省海寧周王廟鎮
地理位置
浙江省海寧市周王廟鎮西南部
面    積
3.7 km²
下轄地區
19個自然村
電話區號
0573
郵政編碼
314407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3511人(2007)
車牌代碼
F
方    言
吳語太湖片

雲龍村歷史成就

雲龍村地處良渚文化帶,在距今6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可能已有人類繁衍生息。海寧於三國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建制鹽官縣,之後一直到抗日戰爭前夕,縣城一直在鹽官鎮,而云龍村地處鹽官鎮以西五公里處,西北與海寧西部重鎮長安鎮接壤,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交通便利快捷。根據村裏的老年人回憶,清末以來,雲龍村一直是海寧的重點蠶桑產區。清末至民國時期,雲龍村民所養的蠶是當地土種。這些土種有些還能結出綠色、黃色等各種顏色的繭子。抗日戰爭期間,蠶桑生產遭到破壞,但還是有一部分人家自己養蠶繅絲,還有云龍人逃難至雲南,將雲龍較為先進的養蠶技術帶至雲南,並改良了蠶的品種。後來,這些改良種又流回雲龍,蠶種得到不斷改良,養蠶技術也不斷提高。解放後,該村成為浙農大、浙江省農業廳農科院、特產局的蠶桑生產基地。在專家指導下,蠶桑技術得到很大提高,該村黨支部代表於1978年出席了第二次全國科技大會。1979年,受到國務院嘉獎。據《海寧市志》記載,“桑園建設搞得出色的錢塘江鎮雲龍村,已成為全國蠶桑生產先進單位,雲龍村“1974-1988年間接待34個國家和地區,85個代表團,814人次外賓來訪考察。接待國內24個省市及本省63個縣的蠶桑代表團的參觀學習。 [2] 

雲龍村社會事業

雲龍村養蠶基地 雲龍村養蠶基地
雲龍村共有19個自然村落,16個村民小組,總計923户村民,總人口3511人.村民住宅用地面積為18.45公頃,人均住宅用地面積52.5平方米.雲龍村2006年度經濟總收入20063.74萬元,其中農業收入812萬元,工業收入17959萬元,三產509.74萬元,人均收入7835元。全村現有耕地面積3800畝.全村農業生產主要以蠶桑、水稻、苗木、瓜果種植及生豬養殖為主。全村道路基本硬化,達到了63公里,低壓網改造增設了7台變壓機,全村自來水入户率100%,醫療合作保險、電話普及率都在90%以上,村委會為中心區域,配套的公共服務設施有農貿市場、文體活動中心、社區衞生服務站、休閒健身場所和中心綠地。 [1] 

雲龍村所獲榮譽

2022年1月,入選2017年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名單。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