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雲斑彩龜

鎖定
雲斑彩龜(學名:Trachemys nebulosa):澤龜科、彩龜屬下的一種淡水龜。體長25-37釐米。有一個深綠色的甲殼,背殼有複雜的帶紅色或粉紅色調的網狀圖案,脊盾、肋盾和邊緣盾有深黑色斑點,周圍較淺。三角形頭部,上面覆蓋着光滑的皮膚。它們有突出的非鈎狀鼻子,鼻孔位置很高,眼睛很大。頭頂呈橄欖色,有模糊的淺色線條,而下巴和喉嚨較淺,中央有黃色斑紋;有一對黃色條紋向前延伸穿過局部下頜並延伸到上頜。它們的尾巴中等長度,而雄龜的尾巴比雌龜的長。身體覆蓋着多條黃色條紋,包括前肢,而不是後肢。
棲息於各種類型的水體,包括緩流的河流、湖泊、沼澤和池塘。喜歡充足的陽光,在岸邊的岩石、枯樹和地面上長時間享受日光浴。雜食性,食物包括各種昆蟲、蝸牛、蛞蝓、蝌蚪和水生植物。分佈在美國和墨西哥之間,靠近兩國的邊界。
中文名
雲斑彩龜 [3] 
拉丁學名
Trachemys nebulosa
別    名
下加利福尼亞彩龜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爬行綱
龜鱉目
亞    目
曲頸龜亞目
澤龜科
彩龜屬
雲斑彩龜
亞    種
2亞種 [1] 
命名者及年代
(Van Denburgh, 1895)
外文名
英文 Baja California Slider;Northwest Mexican slider [5] 
德文 Pazifische Schmuckschildkröte [6] 

雲斑彩龜動物學史

詞源:具體物種名稱"nebulosa",來自在拉丁語中表示“多雲”、“朦朧”、“黑暗”或“不確定”,顯然指的是模糊的黑暗“斑紋”,指甲殼胸盾上的標記。亞種"hiltoni"(希爾頓)名稱是"hon"收藏家(John W. Hilton)拉丁化後的父名。 [7] 

雲斑彩龜形態特徵

雲斑彩龜體長25-37釐米,是一種中等大小的彩龜。有光滑的甲殼,背甲呈橢圓形,沿背中線微呈龍骨狀,沿後緣沒有缺口或僅有輕微鋸齒狀。頸盾下重疊,胸盾通常有一系列圓形縱脊,後側輪廓較低。它在邊緣盾片7-8的水平上最寬。上顎的左右兩側在中線處形成鋭角。下頜骨與上頜骨邊緣沒有明顯的鋸齒,後鼻孔位於口腔頂部。排氣口位於甲殼後緣之外。 [2]  [7] 
該物種具底色為棕色、橄欖色至深綠色的甲殼,上面有複雜的帶紅色或粉紅色調的網狀圖案,沿着胸盾片有模糊的、黑色邊框的橙色網狀結構,類似於甜甜圈龜(Pseudemys concinna concinna),有時可能有一些單眼斑點。側緣和後緣在背側和腹側表面有黑點或污跡。腹甲為淡黃色至亮黃色,每個盾牌的中央部分都有黑色的小圖畫,隨着年齡的增長而褪色。 殼的腹側是黃色,帶有對稱的黑色斑紋。頭部和四肢呈橄欖褐色,帶有各種黃色條紋。顳上(眶後)條紋為橙色,不接觸眼眶。一條黃色垂直條從眼眶頸部條紋向背側分支並穿過鼓膜。它的耳朵後面有一個大的淡紅色斑點。與其他物種的斑點不同,雲斑彩龜的斑點是圓形的(相當橢圓形的),不會到達眼睛或繼續向下延伸到頸部到身體。喉嚨呈淡黃色,大部分沒有深色斑紋或清晰的條紋。 [2]  [7] 
性別二態性:當雲斑彩龜已經成年時,很容易識別其性別。性成熟的雄龜有更長的爪子和更長更寬的尾巴。雌龜往往個體更大。 雄龜的鼻子是比女性更長更窄,但前爪長度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 [2] 
幼體和亞成體的標記更為突出。大的無鉸鏈的腹甲相對平坦,在橋的前面稍寬。 [7] 
雲斑彩龜

雲斑彩龜棲息環境

棲息於各種類型的水道中:緩流的河流、湖泊、沼澤、池塘、草筏……。除了湍急的河流,它們幾乎適應任何水生環境。喜歡有大量漂浮水生植被的地區,那裏有岩石和原木,它們可以在那裏享受日光浴。經常看到它們在露出的岩石或漂浮的原木上曬太陽。更喜歡底部泥濘的較大水域,大多數活動發生在3月中旬至10月以及冬季,它們會將自己埋在泥裏。 [2] 

雲斑彩龜生活習性

雲斑彩龜行為

雲斑彩龜適應環境的能力很強。它們的壽命在40年以上。小於2年的雲斑彩龜不冬眠。它們在24-26ºC的環境中可以全年活動。10-15釐米的雲斑彩龜在室外冬眠,成體可以在野外度過整個冬天。雲斑彩龜喜歡充足的陽光,可以離開水面的地方非常重要,它們在岸邊長時間享受日光浴。這有助於調節體温和吸收維生素D。該物種可以與彩龜屬、偽龜屬、錦龜屬和地圖龜屬的龜類混羣共存。 [2] 

雲斑彩龜食性

該物種是雜食性動物,食物包括各種昆蟲、蝸牛、蛞蝓、蝌蚪、小型兩棲動物、魚類,以及低脂肪的肉類和魚類。水生植物包括底部和漂浮物:水葫蘆大薸屬植物、鼠尾草紅萍浮萍伊樂藻,也吃水果和蔬菜。 [2] 

雲斑彩龜分佈範圍

分佈在美國和墨西哥之間,靠近兩國的邊界。地理範圍極其有限,從聖伊格納西奧向南延伸到南下加利福尼亞。它們僅在大卡波聖盧卡斯地區的里奧聖何塞盆地生存,由於過度捕撈,野外已經極為稀有。 [2]  [4] 
雲斑彩龜分佈圖 雲斑彩龜分佈圖

雲斑彩龜繁殖方式

交配在春季和夏季之間進行。雄龜追趕雌龜,站在雌龜面前,前腿擦着雌龜的臉。它使腿部振動,並以這種方式愛撫雌龜。為了制服雌龜,雄龜會咬了雌龜的腿和脖子。當雌龜接受雄龜時,交配就開始了。雄龜用長長的爪甲緊貼甲殼的兩側,將生殖系統插入雌龜的尾巴下。幾周後,雌龜離開池塘尋找適合產卵的區域。它們更喜歡植被少的地方,以及陽光充足的地方。產卵在5-7月之間進行。雌龜用後腿挖出一個深約10釐米的洞穴。
如果決定取卵並進行人工孵化,這些卵應始終保持在原來的位置,不要旋轉它們,因為這會殺死胚胎。雲斑彩龜在自然界中孵化,由其中的温度和濕度控制性別。該物種在4歲左右時性成熟,但變化很大。雌龜體長約13-15釐米時,似乎已經成熟。 [2] 

雲斑彩龜亞種分化

雲斑彩龜(2亞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雲斑彩龜索諾拉亞種
Trachemys nebulosa hiltoni
(Carr, 1942)
2
雲斑彩龜指名亞種
Trachemys nebulosa nebulosa
(Van Denburgh, 1895)
[2] 

雲斑彩龜物種危害

雲斑彩龜有時被各國當做寵物龜進口以替代紅耳彩龜,因此,如果它們被釋放到人們生活的環境中,它們會對周邊的動物羣構成嚴重威脅。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