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雲南大學發展研究院

鎖定
雲南大學發展研究院 [1]  是集經濟學、管理學和社會學三大學科為一體的科研和研究生培養單位,是雲南大學建立最早的研究型學院,擁有5個科研機構、2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4個省級重點學科,形成了以經濟學為主、多學科交叉、前沿性、創新性突出的發展格局,雲南大學於1998年在整合原有的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經濟文化研究心、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軟科學與系統工程中心、高技術產業研究中心等校內研究機構的基礎上成立了雲南大學發展研究院,由原校黨委書記任第一任院長。
中文名
雲南大學發展研究院
機構類別
研究院
機構地點
雲南大學
研究內容
經濟學等

雲南大學發展研究院發展歷史

雲南大學發展研究院 雲南大學發展研究院
雲南大學於1998年在整合原有的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經濟文化研究心、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軟科學與系統工程中心、高技術產業研究中心等校內研究機構的基礎上成立了雲南大學發展研究院,由原校黨委書記任第一任院長。經過幾次機構調整和人員調動,形成了人口與社會發展研究所、理論經濟研究所、應用經濟研究所、系統工程中心、院辦公室的組織架構。現任院黨委書記為呂昭河教授,院長為楊先明教授。 [1] 

雲南大學發展研究院學科領域

經濟學: 2個博士點,6個碩士點
管理學: 2個碩士點,1個MPM(項目管理工程碩士
社會學:2個碩士點
科研單位
博士學位點
碩士學位點
重點學科支持
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研究所
(成立於1988年)
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獨立申報,獨立建設)
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勞動經濟學
人口學
2000年獨立獲省級重點學科
2006年獨立獲博士點
軟科學與系統工程研究中心
(成立於1987年)
-
管理科學與工程
技術經濟與管理
項目管理
-
中國西南邊疆民族經濟文化研究中心
(成立於1991年)
-
社會學
-
產業經濟研究所
(成立於2002年)
政治經濟學
(與經濟學院合建)
政治經濟學
產業經濟學
世界經濟
2006年牽頭申報獲“理論經濟學”省級重點學科
2003年獨立獲省院省校合作重點學科
獲理論經濟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和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碩士點
金融經濟研究所
(成立於2002年)
-
國民經濟學
金融學
2003年牽頭申報獲省院省校合作重點學科

雲南大學發展研究院所獲榮譽

經過10餘年的建設,發展研究院創造了“八個第一”:
在西部地區第一個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2005年楊先明教授領銜申報獲立項;
是全國首批(雲南唯一)獲得UNFPA(聯合國人口基金)科研項目資助的單位——項目編號:P47;
是雲南省最早培養經濟學博士研究生的學院,已於2004年培養出雲南省第一個經濟學博士;
是雲南省人均擁有國家級課題最多的研究型學院;
在雲南省高校中,科研教學人員擁有博士學位比例最高的人文社科與軟科學研究單位;
是西南地區第一個獲得國務院授權的“項目管理”工程碩士培養單位;
是雲南省僅有的兩個經濟學博士點培養單位;
是雲南省獲得省級及省級以上科研獎項最多的人文社科與軟科學研究型學院。

雲南大學發展研究院組織結構

發展研究院下設具有專門研究領域和學位點支撐的"產業經濟研究所"、"金融經濟研究所"、"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研究所"、"軟科學與系統工程研究中心"、"中國西南邊疆民族經濟文化研究中心"五大科研和學科平台。

雲南大學發展研究院師資力量

本着"以人為本"的治院思想,發展研究院着力造就高素質的學科隊伍,形成了學歷層次高、研究隊伍梯隊合理、精幹團結的科研教學人才團隊。全院教職工共39人,其中專職科研教學人員34人,行政管理人員3人,擁有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等學科的博士研究生學歷(含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的科研教學人員佔85.3%,具有高級職稱者佔全院科研人員的比例達70.4%。其中,博士生導師5人,佔14.7%;碩士生導師23人,佔67.6%;在國外取得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5人,佔 14.7% ;有過一年以上國外訪問學者經歷的教師 9人,佔 26.5%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雲南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社科專家3人;雲南省政府參事3人,雲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才3 人,獨立獲得雲南大學學術創新團隊;海內外客座教授和外聘專家 20 餘人。

雲南大學發展研究院主要職能

人口與社會發展研究所由原聯合國人口基金會資助的人口研究所和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經濟文化研究中心整合成立的研究生培養和科研機構,擁有人口學和社會學碩士學位授權點。制度人口理論、人口理論、老齡化問題、宗教社會學、人口社會學為其研究特點。長期以來,該所研究人員對少數民族人口發展、地區人口比較和貝葉經文化與南傳佛教進行深入研究,研究成果獲得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評價。
系統工程中心是雲南省較早進行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培養單位。承擔四個碩士專業研究生的教學與培養,即管理科學與工程、技術經濟與管理、項目管理、工程管理專業。系統工程中心長期以來研究主要特點集中在複雜性理論在管理科學中的應用,同時利用系統理論展開對區域環境、產業問題的研究。
理論經濟研究所承擔政治經濟學、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世界經濟碩士專業研究生的教學與培養,承擔雲南大學理論經濟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的學科建設組織和博士研究生教學與培養的組織任務。國際直接投資與經濟發展、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系統協調、空間經濟學與次區域發展、企業制度與企業成長、能源經濟問題等為該所的研究重點。
應用經濟學研究所的學科支撐點為產業經濟學、國民經濟學、金融學、勞動經濟學,應用經濟研究所集中了一批中青年學術骨幹,不僅負責碩士生的教學與培養,而且承擔並完成了大量的科學研究的課題。當前研究的重點為中國比較優勢動態化問題、區域產業發展問題、西部資本市場發展和勞動力市場分割問題研究,並承擔了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機構的資助研究項目。 [1] 
發展研究院充分發揮經濟學為主,管理學、社會學等多學科交叉整合優勢,學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發展研究院於2000年獨立申報獲得雲南省“十五”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已建設完成,獲得授牌;
理論經濟學一級學科:發展研究院於2006年主持申報獲得雲南省“十一五”重點學科建設項目,正在建設;
產業經濟學:發展研究院於2003年獨立申報獲得省院省校合作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已建設完成;
“211三期”理論經濟學重點學科建設項目“次區域國際經濟一體化與雲南面向‘兩亞’的外向型經濟發展研究”:發展研究院於2008年 獨立申報獲得立項支持,正在建設;
雲南大學學術創新團隊項目“區域經濟一體化理論”:發展研究院於2005年 獨立申報獲得立項支持,正在建設;
金融學:發展研究院於2003年牽頭申報獲得省院省校合作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已建設完成;
與經濟學院等學院聯合申報獲得“理論經濟學”一級學科碩士點;
與經濟學院等聯合申報獲得“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碩士點。
在學院創新成果和研究生培養成效的基礎上,在雲南省有關部門、雲南大學的領導和大力扶持下,正在積極申報理論經濟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

雲南大學發展研究院科研項目

發展研究院充分發揮211大學研究機構所承擔的理論創新、高層次人才培養、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三大職能。獲得立項的科研項目近五年來獲得質的飛躍,有力地支撐了學科建設和研究生培養。
級別 類型 項目數 研究生參與程度
國家級(27項)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 1 參與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9 參與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1 參與
國家軟科學項目 1 參與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項目 3 參與
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項目 6 參與
其他國家部委科研項目 5 參與
國家“973”項目 1 參與
國際合作(6項) 國際合作項目 6 參與
省級(24項) 省院省校合作課題 6 參與
雲南省政府決策諮詢研究課題 18 參與
橫向(55項) 廳級和地方政府委託課題 55 參與

雲南大學發展研究院學術成果

發展研究院提倡把握前沿、學以致用、腳踏實地的研究本色,緊密結合國家和雲南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進行高水平科學研究,探索學術真諦和為社會提供高品質研究成果。在人民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學術專著32部,在《經濟研究》、《南開經濟研究》等公開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國家級核心刊物160餘篇),在經濟發展、產業經濟、人口發展、可持續發展以及民族文化等研究領域已經具有較高的學術知名度和影響力。獲省級科技進步獎和省社會科學獎達16項,其中,《人口制度》、《發展階段與國際直接投資效應》等成果獲得雲南省社科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7項。
《研究報告》:學院內刊《研究報告》已成為我院就經濟發展問題向雲南省省委、省政府進言獻策的重要平台,截至2008年9月,已發行58期,刊載決策諮詢報告60餘篇,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多次獲得雲南省政府主要領導的批示,要求相關部門參考。

雲南大學發展研究院國際合作

發展研究院長期堅持“開放、合作、創新”的理念,與世界接軌,開展科學研究和研究生培養。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是國內第一批與聯合國人口基金合作研究單位,先後完成了“貧困人口問題研究”、“少數民族人口研究”等聯合國科研項目;與美國、澳大利亞、菲律賓、泰國等國家和地區的研究機構有合作研究課題;接受東南亞國家訪問學者。

雲南大學發展研究院研究生培養

按照教育部和雲南大學提出的“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要求,抓好“基礎理論講授、研究方法實務性操作、科研訓練”三個環節,課程開設緊跟學科發展前沿,有計劃、有步驟地安排研究生參與學院科研課題的研究,突出培養研究生的理論功底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
建立了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對發表學術論文、考取博士、獲得科研課題立項的研究生,除學校給予獎勵外,學院專門設立了獎勵制度給予物質獎勵和精神激勵,形成了制度性規範,研究生培養質量顯著提高。培養出雲南省第一個博士研究生,該生已成為國內知名學者。截至到2008年9月,從發展研究院畢業博士研究生14人,畢業碩士研究生115人;在校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7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140人,專業碩士176人。
研究生在長期的科研訓練中,具有較強的科研素質和獨立承擔科研項目的能力,雲南大學發展研究院研究生獨立申報獲得國家級科研項目3項,省部級科研項目5項,公開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獲得雲南省優秀博士論文1篇,雲南省優秀碩士論文6篇。研究生良好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意識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畢業生就業率達100%,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畢業考取博士研究生的比例達到20%。

雲南大學發展研究院2009年招生

雲南大學發展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1、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研究方向:(1)人口資源環境關係制度研究、(2)人口經濟與社會發展、(3)資源環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
2、政治經濟學
研究方向:(1)經濟發展理論、(2)企業改革與企業發展理論、(3)開放條件下的宏觀金融;

雲南大學發展研究院碩士研究生

1、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研究方向:
(1)人口與經濟發展研究、(2)資源與環境經濟研究、(3)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4)生態經濟與生態保護政策研究、(5)國土資源利用與開發研究;
2、世界經濟
研究方向:
(1)開放經濟理論與政策、(2)國際企業與國際投資、(3)國際金融理論與政策、(4)次區域合作與發展研究;
3、產業經濟學
研究方向:
(1)產業組織研究、(2)產業結構研究、(3)產業政策研究、(4)產業規制研究、(5)房地產經濟研究;
4、政治經濟學
研究方向:
(1)經濟發展理論、(2)經濟制度研究、(3)金融理論與金融工程、(4)區域經濟研究、(5)經濟動態分析
5、國民經濟學
研究方向:
(1)外向型經濟運行與管理、(2)國民經濟運行與管理、(3)地區經濟運行與管理、(4)發展規劃與發展戰略;
6、勞動經濟學
研究方向:
(1)人力資本理論與實踐、(2)就業與勞動力市場、(3)收入分配與就業政策、(4)勞動與社會保障
研究方向:
(1)區域經濟系統分析、(2)管理信息系統、(3)項目管理、(4)投資與風險管理;
8、技術經濟與管理
研究方向:
(1)項目管理、(2)管理數據模型與決策;
9、人口學
研究方向:
(1)制度人口研究、(2)民族人口與發展研究、(3)人口轉變與人口老齡化研究、(4)人口統計與人口發展預測研究、(5)人口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
10、社會學
研究方向:
(1)社會發展與民族文化、(2)社會發展與社會轉型;
專業碩士
項目管理:招收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

雲南大學發展研究院發展目標

全院師生在“團結、務實、高效、求真”的氛圍中,按照雲南大學“建設成為全國有名、西部一流”、“力爭進入全國高校50強”的發展目標,秉承“會澤百家、至公天下”的雲大精神,勇攀科學高峯,在理論創新、學科發展、高層次人才培養、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四個方面努力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