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雙流區

(四川省成都市轄區)

鎖定
雙流區,隸屬四川省成都市,位於成都市中心城區西南部,東連龍泉驛區簡陽市,南接眉山市仁壽縣彭山區,西鄰新津區崇州市,北靠温江區青羊區武侯區錦江區,屬四川盆地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温和,總面積1065平方千米,實際管轄面積466平方千米。 [41]  [52]  截至2023年6月,雙流區轄15個街道、4個鎮 [55]  ,實際管轄5個街道、4個鎮,雙流區人民政府駐東昇街道順城街1號。 [49]  截至2023年,雙流區常住人口279.37萬人,城鎮化率81.03%。 [36]  [59] 
雙流區因西晉文學家左思的《蜀都賦》“帶二江之雙流”得名,歷史文脈悠久,1800年前諸葛亮在這裏秣馬厲兵,北周武成元年(559年),置蜀郡。隋仁壽元年(601年),避太子楊廣諱,改稱雙流郡。2015年12月,雙流縣撤縣設區。雙流區境內有被稱為古蜀農耕文化發祥地的“瞿上城”遺址,亦有出土於東昇街道清泰的晉碑、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金華庵等文物古蹟,以及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家(黃龍溪古鎮、成都海濱城景區)。2022年被評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2023年,全域雙流(面積1067km²)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50.67億元,比上年增長7.4%。 [60] 
中文名
雙流區
外文名
Shuangliu District
行政區劃代碼
510116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四川省成都市
地理位置
成都市中心城區西南部
面    積
1065 km²(含託管區)
下轄地區
15個街道、4個鎮(含託管街道)
政府駐地
東昇街道順城街1號
電話區號
028
郵政編碼
6102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279.37 萬(202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棠湖公園
黃龍溪古鎮
雙流新城公園
機    場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
火車站
雙流站雙流西站雙流機場站
車牌代碼
川A、川G
地區生產總值
2050.67 億元(2023年)

雙流區歷史沿革

雙流區古稱廣都。古蜀王蠶叢、杜宇、開明氏等曾先後以廣都為治所。
秦惠文王時(前316年),秦滅蜀,雙流地屬蜀郡。西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置廣都縣,屬蜀郡。
新王莽始建國元年(9年),廣都縣更名為就都亭,東漢永平元年(58年)複名廣都縣。蜀漢時期,廣都縣隸屬關係不變。
東晉永和八年(352年),以蜀之流人置寧蜀郡(僑郡),廣都縣改屬寧蜀郡。
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廢寧蜀郡,廣都縣仍屬蜀郡。隋仁壽元年(601年),改稱雙流,屬蜀郡。
唐龍朔三年(663年),析雙流縣復置廣都縣,同屬成都府。
北宋,雙流縣、廣都縣仍屬成都府。熙寧五年(1072年),廢陵州,以貴平、籍縣為鎮,劃入廣都縣。南宋,隸屬關係不變。
元世祖忽必烈中統元年(1260年),廢廣都縣,部分區域劃入雙流縣。至元十二年(1275年),雙流縣屬成都路錄事司,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隸屬四川等處行中書省。
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四川等處行中書省為四川布政使司。洪武十年(1377年),撤銷雙流縣建制併入華陽縣。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復置雙流縣,隸屬關係不變。崇禎十七年(1644年),張獻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雙流縣曾一度屬“大西”。
清康熙六年(1667年),雙流縣併入新津縣(曾一度用名“新雙縣”)。雍正八年(1730年),雙流縣復置,屬成都府。
民國三年(1914年),雙流縣屬西川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雙流縣直屬四川省轄。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雙流縣屬四川省第一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四川省分為川東、川南、川西、川北4個行署區,在行署區之下設專區,雙流縣隸屬川西行署區温江專區。
1952年,撤銷行署區,恢復四川省建制,雙流縣屬四川省温江專區所轄。
1959年,雙流縣一度與華陽縣合署辦公,同年7月,撤銷雙流縣建制併入温江縣。
1962年,雙流縣復置,隸屬關係不變。
1965年,華陽縣撤銷併入雙流縣。
1976年,仁壽縣籍田區劃入雙流縣;同年,雙流縣劃歸成都市管轄。
2015年12月,雙流縣撤縣設區獲批。
2016年3月1日,成都市雙流區人民政府發佈公告,宣佈撤銷雙流縣,設立成都市雙流區,以原雙流縣的行政區域為成都市雙流區的行政區域。 [42] 
雙流區景點

雙流區行政區劃

雙流區區劃沿革

1986年,雙流縣行政區劃設1片4區7鎮36鄉。
1989年,撤銷機投鄉、正興鄉,設置機投鎮、正興鎮。
1992年10月,雙流縣區劃調整涉及6鎮22鄉3個辦事處。調整後共設建制鄉鎮13個。分別為:東昇鎮由東昇鄉、城關鎮、永福鄉組成,通江鎮由通江鄉、機投鎮組成,彭鎮由彭鎮、柑梓鄉組成,九江鎮由九江鄉、龍池鄉組成,黃水鎮由黃水鄉、楊公鄉組成,擦耳鄉由擦耳鄉、紅石鄉組成,華陽鎮管轄地城不變,但撒銷其華陽、協和、鶴林3個辦事處,正興鎮由正興鎮、新秦鄉組成,永安鎮由永安鄉、紅花鄉組成,黃龍溪鎮由回水鄉、黃佛鄉組成,籍田鎮由籍田鎮、紅五鄉組成,煎茶鎮由煎茶鄉、劉公鄉、沿溪鄉組成,大林鎮由大林鄉、水池鄉、玉皇鄉組成。
1995年,撤銷擦耳鄉,設置金橋鎮。
1996年5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調整通江、金花、九江、東昇鎮行政區劃。通江鎮所轄魚劍、江安、真武、五桐、石鼓、沙灣、千子門七個村劃歸九江鎮管轄;原通江鎮管轄的川西營、永康、白佛、陸壩、瓦房五個村劃歸金花鎮管轄。金花鎮所轄高林、金星、龍橋、雙合、迎春、接待寺、雙桂七個村劃歸東昇鎮管轄;調整後的通江鎮其餘村劃歸成都市武侯區管轄,恢復前名機投鎮;調整後的金花其餘村劃歸成都市武侯區管轄,仍名金花鎮。
2000年,雙流轄21個鎮、5個鄉。同年,撤銷黃甲、勝利、新興、公興4個鄉,設置黃甲鎮、勝利鎮、新興鎮、公興鎮。
2001年,撤銷萬安、白沙、興隆3個鄉,設置萬安鎮、白沙鎮、興隆鎮。
2002年,撤銷三星、合江2個鄉,設置三星鎮、合江鎮。
2004年,撤銷東昇鎮,設置東昇街道。
2005年,撤銷文星鎮、白家鎮,設置西航港街道。 [50] 
2006年9月7日,雙流縣撤銷華陽、中和兩鎮建制,設立華陽街道、中和街道。 [2] 
2008年11月,雙流縣西航港街道的臨江村正式劃歸成都高新區桂溪街道。
新雙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 新雙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
2010年4月,中和街道轄區整體和華陽街道轄區會龍村、觀東村、紅松村、石河村、蒲草村以及天府大道以東的勁松村部分組和東寺村部分組納入成都高新區範圍。至此,原雙流的中和街道和華陽、西航港部分區域成為高新區的一部分。
2011年9月5日,雙流縣黃甲、九江兩個鎮撤鎮,實行街道辦事處管理體制。
2012年2月24日,成都市政府同意撤銷雙流縣公興鎮,設立公興街道辦事處。同月,雙流縣轄7個街道、18個鎮:東昇街道、西航港街道、華陽街道、黃甲街道、九江街道、中和街道、公興街道、太平鎮、永興鎮、籍田鎮、正興鎮、彭鎮、大林鎮、煎茶鎮、黃龍溪鎮、永安鎮、黃水鎮、金橋鎮、勝利鎮、新興鎮、興隆鎮、萬安鎮、白沙鎮、三星鎮、合江鎮。
2013年12月1日,雙流縣新興、萬安、白沙、興隆、合江、太平、永興、三星、大林、煎茶、藉田11鎮,劍南大道南段、元華路以東的華陽街道、正興鎮範圍內的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事務正式由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片區管理委員會管理和服務。
2014年1月22日,增設協和街道辦事處,轄劍南大道以西華陽街道和正興鎮。 [51] 
2016年3月15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批覆同意雙流區永安鎮、黃水鎮、彭鎮、金橋鎮、黃龍溪鎮、勝利鎮增掛街道辦事處牌子。 [3] 
雙流區 雙流區
2019年12月,成都市人民政府關於同意雙流區調整部分鎮(街道)行政區劃的批覆(成府函〔2019〕127號):1、撤銷萬安鎮,設立萬安街道;2、撤銷正興鎮,設立正興街道;3、撤銷興隆鎮,設立興隆街道;4、撤銷煎茶鎮,設立煎茶街道;5、撤銷新興鎮、白沙鎮,設立新興街道;6、撤銷籍田鎮、大林鎮,設立籍田街道;7、撤銷太平鎮、合江鎮,設立太平街道;8、撤銷永興鎮、三星鎮,設立永興街道;9、撤銷金橋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彭鎮管轄;10、撤銷勝利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黃水鎮管轄。11、將東昇街道雙桂社區機場高速公路南側路沿以南、機場南四路中心線以東,蘆蒿社區機場南四路中心線以東、大件路中心線以北行政區域劃歸西航港街道管轄;12、將華陽街道會龍社區、姐兒堰社區、勁松社區、東寺社區、觀東社區、龍燈山社區、蒲草社區所屬行政區域劃歸中和街道管轄;13、撤銷協和街道和公興街道,設立怡心街道。將原協和街道和原公興街道公興場社區,草坪社區黃龍大道二段中心線以東、牧華路中心線以南、牧魚街中心線以東,草坪社區與朱家廟社區牧魚二路中心線以南,朱家廟社區貨運大道中心線以東,朱家廟社區、草坪社區、藕塘社區、雙塘社區雙興大道中心線以北,雙塘社區華府大道四段中心線以東,雙塘社區、蘭家溝社區華府大道四段延伸線中心線以東行政區域,劃歸怡心街道管轄。將原公興街道邵家店社區、青雲寺村,草坪社區黃龍大道二段中心線以西、牧華路中心線以北、牧魚街中心線以西,草坪社區與朱家廟社區牧魚二路中心線以北,朱家廟社區貨運大道中心線以西,朱家廟社區、草坪社區、藕塘社區、雙塘社區雙興大道中心線以南,雙塘社區華府大道四段中心線以西,雙塘社區、蘭家溝社區華府大道四段延伸線中心線以西行政區域,劃歸黃甲街道管轄。 [4-5] 

雙流區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雙流區轄15個街道、4個鎮。 [55]  雙流區人民政府駐東昇街道順城街1號。 [55] 
一、直轄鄉級行政區劃單位 [49] 
(一)東昇街道(三強西路212號)
·棠湖社區·白鶴社區·城塔社區·雙桂社區·五洞橋社區·紫東閣社區·永福社區·長興社區·蘆蒿社區·豐樂社區
·花園社區·龍橋社區·迎春橋社區·清泰社區·接待寺社區·三里壩社區·永樂社區·普賢社區·雙巷社區·葛陌社區
·廣都社區·花月街社區·三義橋社區
(二)西航港街道(西航港新街280號)
·蜀星社區·湖夾灘社區·光明社區·寺聖社區·星月社區·白家場社區·花紅社區·常樂社區·成白路社區·桂花堰社區
·近都社區·機場路社區·蓮花社區·九龍湖社區·龍港社區·江安社區
(三)九江街道(鴻雁路319號)
·鄒家場社區·通江社區·馬家寺社區·金島社區·大井社區·泉水凼社區·萬家社區·蛟龍社區·石井社區·龍池社區
·石牛社區
(四)黃甲街道(王家場上街28號)
·雙華社區·王家場社區·長埂社區·文廟社區·一里坡社區·八角社區·青雲寺社區
(五)怡心街道(政府街41號)
·騎龍社區·高峯社區·清河社區·三江社區·河池社區·長順社區·紅瓦社區·公興場社區·草坪社區·蘭家溝社區
·雙塘社區·藕塘社區
(六)彭鎮(交通路三段44號)
·彭家場社區·燃燈社區·羊坪社區·光榮社區·金灣社區·歧陽社區·柑梓社區·興福社區·木樨社區·紅石社區
·崑山社區·新安社區·鰱魚社區·合水社區·布市社區·金橋社區·岷江村·永和村·金馬村·金河村·臨江村·舟渡村
(七)黃龍溪鎮(黃龍大道四段2799號)
·黃龍社區·古佛社區·白馬社區·嘉禾社區·大河社區·響水村·川江村
(八)永安鎮(學士街87號)
·付家壩社區·松柏社區·鳳凰里社區·梨園村·雙壩村·景山村·三新村
(九)黃水鎮(順河上街1號)
·板橋社區·紅橋社區·長溝社區·桃莢社區·楠柳社區·扯旗社區·文武社區·楊公社區·應天寺社區·白塔社區
·雲華社區·桂花社區·花龍村
二、委託成都高新區管理區域 [54] 
(十)中和街道(中柏路23號)
·新民社區·朝陽社區·化龍社區·府河社區·應龍社區·新華社區·雙龍社區·仁和社區·勁松社區·會龍社區
·姐兒堰社區·東寺社區·觀東社區·蒲草社區·龍燈山社區·陸肖社區·迎江社區·七里社區·五根松社區·新會社區
三、委託四川天府新區管理區域 [53] 
(十一)華陽街道(南湖路53號)
·通濟橋街社區·菜蔬街社區·正東街社區·古城社區·四河社區·伏龍社區·廣福社區·沙河社區·錦江社區·香山社區
·鶴林社區·二江寺社區·將軍碑社區·濱江社區·一心社區·祥龍社區·觀音灣社區·龍河社區·安公社區·正大街社區
·廣都社區·西寺社區·南山社區·麓湖公園社區
(十二)萬安街道(麓山大道二段669號)
·大石社區·城南坡社區·和韻社區·雅瀾社區·麓山社區·定安橋社區·高飯店社區·雙泉村·開元村·石橋村·韓婆嶺村
(十三)正興街道(廣東街248號)
·蘇碼頭社區·大安橋社區·涼風頂社區·田家寺社區·秦皇寺社區·釣魚嘴社區·龍回社區·秦東社區·官塘村·火石巖村
(十四)興隆街道(興隆正街53號)
·保水社區·三根松社區·天明社區·羅家店社區·藍家店社區·興隆湖社區·劉家壩村·斑竹村·瓦窯村
(十五)煎茶街道(正溪下街19號)
·煎茶溪社區·茶林社區·五里社區·尖山村·沿溪村·鹿溪河村·鴻湘村·老龍村·青松村
(十六)新興街道(晨曦街6號)
·新興場社區·白沙社區·小橋社區·廟山社區·柏楊村·井壩村·孔雀村·涼水村·百合村·梅家村·茅香村·川心村
·團山村·簡華村
(十七)籍田街道(東街46號)
·回江社區·蔡堰社區·林溪社區·大林社區·紅碑村·地平村·長征村·西安村·清華村·糧豐村·鏵爐村·合力村·槐花村
·石廟村·黃堰村·向山村·五台村·紅五村·水池村
(十八)太平街道(政府街999號)
·太平場社區·合江場社區·桃源村·小堰村·二郎村·前進村·白馬村·鹿林村·南天寺村·天燈村·三峨湖村·鹿溪村
(十九)永興街道(世紀街55號)
·永興場社區·三星場社區·天福社區·乾塘村·明水村·紅花村·丹土村·龍星村·南新村·河山村·井堰村
雙流區行政區劃圖 雙流區行政區劃圖

雙流區地理環境

雙流區位置境域

雙流區位於成都市西南郊,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03°47′~104°15′,北緯30°13′~30°40′之間。東連龍泉驛區、簡陽市,南接眉山市仁壽縣彭山區,西鄰新津區崇州市,北靠温江區青羊區武侯區錦江區。總面積1065平方千米。 [41] 

雙流區地質

雙流區地質構造主要表現為褶皺與斷裂。老第三紀末期的喜山運動在雙流區形成了龍泉山背斜、正興(蘇碼頭)背斜以及後期被第四系覆蓋的牧馬山向斜與劉公——合江向斜等褶皺構造形態。斷裂構造也主要形成於喜瑪拉雅運動,其走向與背斜、向斜軸向及區域新華夏構造體系基本一致,一般呈北北東走向。 [40] 

雙流區地形地貌

雙流區位於龍泉山脈中段西側,地形地貌多樣,境內分佈有壩區、丘區和綿延起伏的淺丘台地。雙流區境內海拔423~988.1米,主要有龍泉山、牧馬山兩大山脈。 [38] 

雙流區氣候

雙流區屬四川盆地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温和,春秋季短,夏冬季長,雨量充沛,日照偏少,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温為16.3℃,年平均降水量為855.8毫米。 [38] 

雙流區水文

雙流區境內的河流屬岷江水系,多集中分佈於平原地區,流向近於由北東向南西,主要河流有金馬河、錦江、江安河、楊柳河、白河和鹿溪河,河流總長為117.65千米。 [38] 

雙流區土壤

雙流區主要土壤類型有水稻土、沖積土、黃壤土、紫色土,共4種,沖積性水稻土、紫色性水稻土、黃壤性水稻土、潮土、紫色土、黃壤土6個亞類,21個土屬,44個土種。 [40] 

雙流區自然資源

雙流區土地資源

2019年,雙流區總面積為46640.52公頃,其中耕地17825.05公頃、園地1000.61公頃、林地2186.66公頃、草地9.87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7069.14公頃、交通運輸用地4158.17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3068.26公頃、其他土地1322.76公頃。 [41] 

雙流區水資源

雙流地下水資源豐富,地下水資源主要集中於廣大平原區;而丘陵、山區地下水資源缺乏。根據有關但時空分佈極不均衡資料計算,區域地下水年開採資源總量約為3.7億立方米,其中平原地區約為3.4億立方米,佔90.85%,牧馬山台地與丘陵低山地區地下水年開採量約為0.16億立方米和0.18億立方米,分別佔全區地下水年開採總量的4.4%和4.75%。 [40] 

雙流區礦產資源

雙流區礦產資源僅限於沉積礦。具有價值又可能開採的礦產資源主要有鈣芒硝膨潤土、粘土及粘土巖、砂石等建築材料與砂金等。 [40] 

雙流區人口

雙流區人口數量

截至2023年末,雙流户籍人口75.5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4.94萬人,鄉村人口10.60萬人。2023年全年出生人口11975人,死亡人口408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32‰,全區符合政策生育率為100%。常住人口150.3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19.36萬人。 [60] 
2023年,雙流區常住人口279.37萬人,城鎮化率81.0%。 [60] 
雙流區常駐人口簡表(2020年)
序號
名稱
常駐人口
1
東昇街道
439728人
2
西航港街道
398834人
3
九江街道
182022人
4
怡心街道
155046人
5
黃甲街道
70123人
6
永安鎮
35476人
7
黃水鎮
59455人
8
彭鎮
95759人
9
黃龍溪鎮
29345人
以上資料來源 [39] 

雙流區民族構成

截至2009年,雙流區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等34個少數民族。

雙流區經濟

雙流區綜述

全域雙流經濟運行基本情況
2022年,雙流區(全域)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11.10億元,增長2.4%。其中,一產業增加值33.07億元,增長2%;二產業增加值520.21億元,增長4.6%;三產業增加值1357.82億元,增長1.6%,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7:27.2:71.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2%;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87.85億元,增長0.4%。 [36] 
2023年,全域雙流(面積1067km²,下同)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50.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4%。分產業看,一產業增加值32.53億元,增長2.0%;二產業增加值507.92億元,增長4.2%;三產業增加值1510.22億元,增長8.8%,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6∶24.8∶73.6。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57.8億元,增長10.2%。 [60] 
2023年,雙流區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1093.7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5%。分產業看,一產業增加值2.2億元,下降36.8%;二產業增加值347.0億元,下降8.4%;三產業增加值744.59億元,增長8.7%,民營經濟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53.3%。 [60] 
2022年,雙流區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5.7億元,增長4.9%,佔地區生產總值的8.5%;地方税收收入68.11億元,下降2.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113元,增長4.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49元,增長5.5%。 [36] 
新雙流經濟運行基本情況
2023年,新雙流(面積466km²,下同)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97.4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9%。分產業看,一產業增加值14.66億元,增長2.4%;二產業增加值373.66億元,增長0.1%;三產業增加值809.15億元,增長9.3%,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2∶31.2∶67.6。固定資產投資下降15.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0.8%;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4.61億元,增長9.3%。全口徑財政收入301.02億元,增長2.3%,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2.35億元,增長6.9%,地方税收收入83.36億元,增長1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4.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3%。常住人口150.31萬人,城鎮化率79.4%;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9720元,增長5.5%。 [60] 
2023年,雙流區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691.5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3%。分產業看,一產業增加值1.62億元,下降3.0%;二產業增加值293.52億元,下降4.0%;三產業增加值396.44億元,增長7.4%,民營經濟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57.8%。 [60] 
固定資產投資
2023年,雙流區固定資產投資下降15.1%。其中,一產業投資增長38.3%,二產業投資下降12.9%,三產業投資下降11.9%。民間投資下降14.9%,佔固定資產投資比重40.6%。
人民生活
2023年,雙流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4.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3%。 [60] 

雙流區第一產業

2023年,雙流區完成農業總產值24.68億元,增長2.4%。糧食產量3.98萬噸,增長2.0%;經濟作物播種面積24.05萬畝,下降6.3%;生豬出欄1.62萬頭,下降7.0%;家禽出欄95.87萬隻,下降21.0%。
2023年,雙流區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持續整治耕地撂荒,騰退低效果木6000餘畝;大力推廣高產優質品種和綠色生產新技術,糧食麪積和產量實現雙增長;大力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採取“園區+項目”等模式,實施微田園景觀、村容村貌提升等項目9個,建設智慧農業基地2個,建成文武幸福美麗新村,培育市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先行村、重點村4個。

雙流區第二產業

工業
2023年,雙流區實現工業增加值339.98億元,增長1.9%。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0.8%,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04.5億元,利税總額56.3億元,利潤總額32.8億元,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1791.84億元,其中,全區綠色能源規上企業實現產值221億元,生物醫藥健康規上企業實現產值63.7億元,航空製造與維修規上企業實現產值70.2億元。2023年,全區納入統計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55家。
建築業
2023年,雙流區擁有資質以上建築施工企業86家,其中總承包企業60家;全年全區建築業總產值增長6.4%。 [60] 

雙流區第三產業

房地產業
2023年,雙流區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7.2%。商品房銷售面積166.6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13.7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243.1億元,其中住宅銷售額211.9億元。
國內貿易和旅遊
2023年,雙流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4.61億元,增長9.3%。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60.77億元,增長9.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3.84億元,增長12.0%。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424.32億元,增長7.4%;餐飲收入60.29億元,增長25.1%。全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2589.3萬人次,增長28.0%;旅遊總收入202.8億元,增長18.0%。
對外貿易
2023年,雙流區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803.7億元,下降4.8%;全年新設外商投資企業13家,落户雙流的世界500強企業達43家。外商直接投資(FDI)到位2223萬美元,新設或增資合同外資1000萬美元以上的外資企業1家。
交通運輸、郵電
2023年,雙流區實現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209.71億元,增長19.0%。
金融和保險
2023年,雙流區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2.35億元,增長6.9%,佔地區生產總值的8.5%;地方税收收入83.36億元,增長11.5%。實現全口徑財政總收入301.02億元,增長2.3%,其中全口徑税收收入164.09億元,增長27.2%;全口徑財政總支出310.2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45.9億元,增長11.2%。
2023年,雙流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2947.39億元,增長9.8%,其中住户存款餘額1732.7億元,增長14.5%;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2575.58億元,增長19.5%。
2023年,雙流區人壽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10.36億元;財產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8.03億元,其中政策性農業保險971.32萬元,涉農貸款投放215.08億元。 [60] 

雙流區交通運輸

雙流區航空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
雙流區境內擁有成都雙流國際機場,2022年航空旅客吞吐量1781.7萬人次、居全國第6(助力成都兩個機場突破3109萬人次、居全國第1),貨郵吞吐量53萬噸,其中國際貨郵吞吐量22.1萬噸、增長53.7%。累計開通航線376條,其中國際(地區)航線131條。 [52] 
2023年,雙流區公路通行里程657.05公里(不含高速),農村橋樑總計199座(含鄉道、村道,不含縣級以上公路橋樑),全區火車站總計6個。飛機起降架次208710架、增長30.6%,航空貨郵吞吐量52.65萬噸、下降0.6%,航空旅客吞吐量3013.81萬人次、增長69.1%。 [60] 

雙流區鐵路

成都(雙流)空鐵國際聯運港投運一年多共新增開通19條國際班列線路,覆蓋俄羅斯、德國、波蘭等13個國家;累計開行國際班列310多列,運輸貨物12000多標箱。 [46] 

雙流區公路

雙流區內成都至樂山、成都至雅安等5條高速公路穿越縣境,天府大道、雙楠大道等10餘條城市幹道與成都主城區對接。 [45] 

雙流區軌道

成都軌道交通30號線一期在雙流區範圍內共佈局有雙流機場2航站樓站、寺聖站、星月站、光明站、謝家渡站、珠江路站、大同站。 [44] 

雙流區政治

現任領導
區委書記
歐昭 [48] 
區委副書記、區長
楊釩 [47] 
更新於2024年5月

雙流區社會事業

雙流區科學技術

2023年,雙流區認定通過高新技術企業155家,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494家。截止2023年底,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營業收入1509.5億元;實現技術合同交易額69.29億元;全區建有各級創新平台239個,其中,國家級35個、省級107個、市級97個。全區專利授權4886件,其中發明專利1613件;截至2023年12月全區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6156件。

雙流區教育事業

2023年,雙流區普通高考(包括職教)參考人數9742人,全區擁有普通中學5所、職業高中8所,在校學生2.75萬人;小學25所、初中1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1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3所、特教校1所,在校學生12.24萬人;幼兒園182所,在園幼兒5.44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29.9%。 [60] 

雙流區文化事業

截至2023年末,雙流區有公共圖書館1個,館藏圖書180萬餘冊,其中紙質圖書100萬冊、紙質中文報紙120種、期刊500種,電子圖書80萬冊、電子期刊3000種;全區有大型公共體育場館6個,鎮(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服務站)12個,網吧133家,歌舞娛樂場所71家。2023年,40場“走基層”文化惠民演出、108場“百姓大舞台”、5238場公益電影、204場線上線下圖書館公益活動、57場線上線下全民閲讀活動、481場次全民健身體育活動和120場次青少年競賽與培訓,讓200餘萬人次羣眾受益。 [60] 

雙流區體育事業

2022年,雙流區有大型公共體育場館6個,舉辦180場次全民健身體育活動和86場次青少年競賽與培訓。 [36] 

雙流區醫療衞生

2023年,雙流區擁有各級醫療衞生機構807家,其中醫院95家,基層醫療衞生機構703家,專業公共衞生機構3家,其他衞生機構6家。擁有牀位數7087張,醫療衞生技術人員11937人,執業(助理)醫師5761人。全區孕產婦死亡率為0,孕產婦死亡漏報率為0;嬰兒死亡率1.07‰,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2.78‰。 [60] 

雙流區社會保障

2023年,雙流區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66.98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7.42萬人,基本養老參保率達93%以上;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44.71萬人,參保登記率達99.9%;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87%。
2023年,雙流區累計救助農村低保8257人次,發放低保金779.64萬元;累計救助城市低保21276人次,發放低保金1692.79萬元,救助率達100%。醫療住院累計救助城鄉困難羣眾3997人次,發放醫療救助金159.44萬元,其中城市醫療累計救助344人次,發放醫療救助金7.55萬元;農村醫療累計救助3653人次,發放醫療救助金151.88萬元,救助率達100%。累計醫療門診救助城鄉困難羣眾3937人次,發放醫療救助金26.04萬元,其中城市醫療累計救助370人次,發放醫療救助金2.05萬元;農村醫療累計救助3567人次,發放醫療救助金23.99萬元,救助率達100%。
2023年,雙流區共有16313名80歲及以上的高齡老年人享受高齡津貼,補貼金額1899.88萬元;全區共有2190名90歲及以上的高齡老年人享受高齡津貼,補貼金額599.28萬元;全區共有45名100歲及以上的高齡老年人享受高齡津貼,補貼金額30.3萬元。
2023年,雙流區殘聯資助5103名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及殘疾學生兒童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保保險、大病醫療補充保險;完成478名0-15歲學生兒童、殘疾兒童康復訓練;對120名重型精神病患者實施陽光救助;我區對90名精神病患者實施免費服藥救助服務。 [60] 

雙流區城市建設

截至2023年末,雙流區城市道路長710.08公里,道路面積1806.46萬平方米,其中人行道面積232.97萬平方米。綠化覆蓋面積6122公頃,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的居住用地面積2810公頃,公園15個,公園面積620萬平方米。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81天,優良比例75.9%。
截至2023年末,雙流區有供水企業3家,其中生產水的自來水廠2個,DN75及以上的供水管道長2552.11公里,本地制水能力65萬噸/日(含5萬噸/日臨時供水設施),供水不足部分通過成都購水補差。2023年雙流區供水量20741.99萬噸(天府新區供水已於2022年7月1日移交成都水司進行供水,該數據不含向天府新區躉供水量),平均日供水量56.83萬噸,最高日供水量64.63萬噸。 [60] 

雙流區安全生產

2023年,雙流區交通事故62件,增長14.8%。火災事故369件,下降30.6%。 [60] 

雙流區歷史文化

名稱由來
隋仁壽元年(601年),避太子楊廣諱,借左思《蜀都賦》中“帶二江之雙流”,改稱雙流,屬蜀郡。 [37] 

雙流區風景名勝

  • 海濱城
海濱城 海濱城
海濱城,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以破吉尼斯世界紀錄的浩海立方海洋公園為核心,融合了國內首家室內地心侏羅紀恐龍樂園、波音737飛行俱樂部、海濱真冰場、海濱城4D多功能於一體的商業旅遊綜合體。浩海立方海洋公園坐落於海濱城景區內,是西南最具特色的新地標項目,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海洋館、並被評為四川省科普基地、成都市科普基地、成都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實踐基地。海洋館擁有33000只海洋生物,主體大海槽儲水量達15000立方米其亞克力觀景窗長40米高83米,是創世界吉尼斯紀錄的海洋觀景窗。 [30] 
  • 黃龍溪古鎮
黃龍溪古鎮
黃龍溪古鎮(3張)
黃龍溪古鎮地處雙流區西南,三縣交界、二江環抱,牧馬山、二峨山隔江對峙,歷史傳承悠遠,文化遺存豐厚。核心區由一湖兩河三寺七街九巷組成。現有保存完好的民居七十六座,大院三座;有金華庵、三縣衙門和古戲台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火龍、府河船工號子、漂河燈、打更等民間風俗文化。先後被評為“四川省省級風景名勝區”“中國民間藝術火龍之鄉”“全國環境優美小城鎮”“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旅遊示範區”“AAAA國家級旅遊景區”“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005年9月被列為成都市旅遊發展重點鎮,2011年3月,黃龍溪古鎮憑藉悠久的水文化入選“成都新十景”。 [43] 
  • 華僑城·歡樂田園
歡樂田園 歡樂田園
華僑城·歡樂田園位於黃龍溪鎮,距成都市中心38公里,與被譽為“中國天府第一名鎮”的黃龍溪古鎮隔江相望;總佔地2590畝。歡樂田園圍繞“一核兩軸五園多節點”佈局,建有大河梯田區、錦城花島區、川江草海區、鹿溪牧場區、武陽茶谷區、七彩森林區、古佛花溪區七大主題區域,打造川蜀傳統農耕體驗、科技農業景觀、蝶戀花新媒體藝術館、龍棲地無動力遊樂、太陽鳥劇場《巴蜀印象》、牧歌音樂廣場、彩虹滑道等文旅項目和演藝活動。 [41] 

雙流區著名人物

商瞿孔子門下七十二賢之一。
鄧綰(1028~1086年),字文約,北宋大臣,官至御史中丞,《宋史》有傳。
鄧洵仁,北宋大臣,官至尚書右丞
鄧洵武(1057~1121年),字子常,北宋大臣,官至樞密院知院少保,封莘國公,卒贈太傅,諡文簡。

雙流區榮譽稱號

2019年10月,雙流區成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排行榜(全國百強區)第32名。 [1] 
2019年12月6日,雙流區入選2019年全國百強區。 [7] 
2020年1月,雙流區入選2020中國縣域消費百強榜,排名第10位。 [8] 
2020年1月2日,雙流區入選全國第四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 [6] 
2020年2月,雙流區入選2020中國食品安全百佳縣市。 [9] 
2020年3月31日,雙流區入選2019年度四川省農民增收工作先進縣(市、區)。 [10] 
2020年3月,雙流區入選2020中國慈善公益百佳縣市。 [11] 
2020年4月,雙流區入選2020中國淨水百佳縣市、2020中國縣域網購百強榜排名34。 [12-13] 
2020年5月20日,雙流區入選2019年縣域網絡零售TOP100。 [14] 
2020年6月29日,雙流區入選四川首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單。 [15] 
2020年9月,雙流區入選第二批天府旅遊名縣候選縣(市、區)名單。 [16] 
2020年11月,雙流區入選“2020年中國工業百強區”。 [17] 
2020年11月17日,雙流區榮獲2020中國樓宇經濟領軍發展城區獎。 [18] 
2020年11月18日,雙流區入選“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區”。 [19] 
2020年11月25日,雙流區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0] 
2020年12月,雙流區被評為2020年度中國全面小康百佳示範縣市。 [21] 
2021年,雙流區入選四川省2021年度省級生態縣(市、區)候選名單。 [28] 
2021年1月18日,雙流區被國家衞生健康委命名為“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22] 
2021年1月19日,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八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 [23] 
2021年2月,雙流區入選2020年度四川省農民增收工作先進縣(市、區)名單 [24] 
2021年8月,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深化政務公開促進基層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工作方案》,確定成都市雙流區為先行縣。 [25] 
2021年8月17日,雙流區入選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發佈的“2021年賽迪百強區”名單。 [26] 
2021年9月,雙流區入選“2021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 [27] 
2021年12月,雙流區被推選為“2021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區”。 [31] 
2022年1月28日,雙流區入選四川省首批省級生態縣。 [29] 
2022年7月,雙流區入選2022賽迪百強區,排名第29。 [32] 
2022年11月18日,雙流區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六批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33] 
2022年12月,雙流區被推選為“2022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區”。 [34] 
2023年8月,雙流區入選2023賽迪百強區,排名第26。 [35] 
2023年11月,被推選為“2023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區”。 [57] 
2023年11月,入選中國中小城市發展指數“2023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排名第28。 [5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