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和街道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中和街道)

鎖定
中和街道得名於《禮記•中庸》,始建於明代,自古就是成都平原重要的水碼頭,位處成都高新區南部園區,2010年5月,中和街道整體和華陽街道7個社區劃轉成都高新區,與高新區桂溪街道、錦江區、天府新區華陽街道萬安街道新興街道毗鄰,是“南拓、中優”空間發展戰略的重要區域,幅員面積35.2平方公里,總人口25萬人,下轄20個社區 [21]  ,有基層黨組織159個,黨員3324名。 [19] 
2019年12月25日,成都市人民政府關於同意雙流區調整部分鎮(街道)行政區劃的批覆(成府函〔2019〕127號):將華陽街道會龍社區、姐兒堰社區、勁松社區、東寺社區、觀東社區、龍燈山社區、蒲草社區所屬行政區域劃歸中和街道管轄,中和街道辦事處駐中柏路23號。 [2] 
中文名
中和街道
外文名
Zhonghe Subdistrict
別    名
中和場,中和鎮
行政區劃代碼
510122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
地理位置
成都平原(成都市高新區中南部)
面    積
35.2平方千米(2019年)
下轄地區
20個社區 [21] 
政府駐地
中和街道中柏路23號
電話區號
028
郵政編碼
610212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户籍人口12萬(2019年) [3] 
著名景點
五岔子大橋
機    場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
火車站
成都南站成都東站
車牌代碼
川A、川G
方    言
西南官話-成渝片-成都話
地鐵線路
地鐵6號線,近期規劃29號線,33號線。
醫    院
成都城南醫院四川現代醫院
學    校
成都市中和中學,成都市中和小學,成都市中和職中
工業園區
新川創新科技園
體育館
高新區體育館
公    園
中和濕地公園,新川濕地公園

中和街道歷史沿革

中和場是成都市歷史最悠久的老場鎮之一,其建場年代久遠,自古便是成都平原重要的水碼頭,它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以及人文精神則已成為中和場的魅力之魂。 [5] 
中和場建於明代,清初屬成都府華陽縣馬軍寨管轄地。 [6]  清雍正前,鎮境曾先後建置“迎江”、“黃都”兩場,後因災毀廢,至清嘉慶時,續建新場,始名中和。 [7] 
清末民初為華陽縣第三區區署所在地。 [7] 
民國24年(1935年)屬中和鄉,新中國成立後屬華陽縣第一區。
古代中和場 古代中和場
抗戰中,華陽縣疏散外東中和場(今高新區中和街道)。1945年定治中和場。抗戰勝利後,遷回市區。 [7] 
1950年,華陽縣屬西南軍政委員會川西行署温江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所設中和鄉。 [8] 
1951年,華陽縣治所由中和鄉遷中興鎮(今天府新區華陽街道)。 [8] 
1953年,置中和鎮。
1958年,成立中和人民公社。
1965年,撤銷華陽縣建制,全縣以三鎮十八公社(含中和公社、中和鎮)劃入雙流縣。 [8] 
1983年,改為中和鄉。
1984年,改為中和鎮。1985年,面積24.4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9767畝。有29111人。鎮人民政府駐中和場,轄12個村、4個居委會。 [7] 
成都市中和街道 成都市中和街道
1996年,中和鎮幅員面積19.06平方公里,人口27491人。
1996年5月24日,雙流縣中和鎮的雙土、五岔子、建設三個村,被劃歸高新區桂溪鄉管轄。
2006年9月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6]47號),撤銷華陽、中和兩鎮建制,原兩鎮所屬行政區域分別實行街道辦事處管理體制。雙流撤銷華陽鎮、中和鎮,設立華陽街道、中和街道。中和鎮轄4個社區、3個行政村,幅員面積19.2平方公里,人口3.8萬人。 [9] 
2010年5月24日,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以成辦發〔2010〕45號文件通知:採取整村或整組成建制調劃方式,將雙流縣中和街道轄區9個村整體(19.2平方公里)和華陽街道轄區會龍村、觀東村、紅松村、石河村、蒲草—1—村共5個村整體以及天府大道以東的勁松村1、2、3、4、5、6、7、9、10組和東寺村2、3、4、7組整組(15.8平方公里),面積約35平方公里的區域交由成都高新產業技術開發區管理範圍。總人口140203人,其中,户籍人口73130人,常住人口67073人。 [10] 
2019年12月,根據《成都市人民政府關於同意雙流區調整部分鎮(街道)行政區劃的批覆》(成府函〔2019〕127號):將華陽街道會龍社區、姐兒堰社區、勁松社區、東寺社區、觀東社區、龍燈山社區、蒲草社區所屬行政區域劃歸中和街道管轄,中和街道辦事處駐中柏路23號。 [11] 
(注:成都市雙流區人民政府委託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管理1個街道:中和街道。委託管理的代管區域行政區劃仍暫屬雙流區。其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事務由市派管委會管理,人民代表大會政治協商會議人民武裝、行政區劃管理等政治性事務仍暫由雙流區管轄。)

中和街道行政區劃

中和街道轄20個居委會。中和街道辦事處駐中柏路23號。 [20-21] 
新民社區·朝陽社區·化龍社區·府河社區·應龍社區·新華社區·雙龍社區·仁和社區·勁松社區·會龍社區
·姐兒堰社區·東寺社區·觀東社區·蒲草社區·龍燈山社區·陸肖社區·迎江社區·七里社區·五根松社區·新會社區

中和街道地理環境

中和街道位置境域

成都高新區中和街道位於成都高新區南部園區。北與錦江區柳江街道相接;南及東之偏南毗鄰天府新區萬安街道;其東之偏北與錦江區三聖街道接壤,東之中部與天府新區新興街道相鄰;西鄰府河、傍天府大道,與天府新區華陽街道和高新區桂溪街道毗連。其中,中和街區(亦即城市建成區)約6平方公里。

中和街道氣候條件

氣候温和、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

中和街道地形地貌

轄域多為平壩,僅東部有少量淺丘。最高點海拔516.2米,最低點海拔473.2米,相對高差43米;平均海拔高度477米(此係列數據尚未準確)。

中和街道人口民族

轄區總人口約40萬人,現有勞動力65364人,就業率98.4%。有農遷小區17個,三無院落14個,商業樓盤84個,中小學10所、幼兒園21所。下轄15個社區和5個社區籌備組,有基層黨組織164個,黨員3884名。 [3] 
2019年,轄區有户籍人口12萬人,居住人口總計約40萬人,主要為漢族

中和街道社會事業

中和街道社區分佈 中和街道社區分佈
中和街道辦事處址在中和街區中柏路23號,以其址為起點計,北距成都市天府廣場13公里,成都火車南站7.5公里,成都高新區管委會所在地6.5公里;西距地鐵1號線世紀城站2.5公里。設有中和社區醫院,成都善道醫院成都城南醫院四川現代醫院(三級綜合)等醫療設施。將於2020年底開通的成都地鐵6號線,境內設有中和站,張家寺站,陸肖站等8個站點,並在中柏大道東側、中和一線南、北側的陸肖站建設成都首批TOD示範項目(陸肖TOD)。境內道路縱橫,有若干公路通往周邊街道、鎮鄉,有繞城高速公路經轄域北緣,有新成仁公路和成自瀘高速公路過境,其東南緊臨成昆鐵路貨運外繞線貨運車站,交通十分便捷通暢。 [4] 

中和街道地域文化

古代中和水碼頭 古代中和水碼頭
為積極挖掘和培育鄉賢文化,成都高新區對中和片區歷史文化進行搶救性發掘。2015年以來,中和街道收集整理了《中和名鎮賦》、《中和中學賦》、《中和老年大學賦》、《和美教育賦》四篇,收集清代著名詩人李調元《暑夜宿中和場》、近代詩人趙熙《中和人家》、近代詩人呂次濱《歡送抗日遠征軍》、劉豫波詩詞楹聯8篇。還收集了反映中和名勝古蹟的《四十年代中和場》、《江天一覽》、《瞰江亭》、《華職校禮堂》、《華職校大門》、《老五岔子大橋》、《芙蓉島》手繪畫及木刻畫7副。 [12] 
同時,中和街道組織工作人員對民間族譜、家訓、族規等家族文化繼續進行收集,共收集族譜2個。對中和籍及客居中和的賢達人物、鄉土人才、歷史名人等歷代先賢的資料進行了收集整理,也對優秀基層幹部、道德模範、身邊好人以及成功人士等新鄉賢人物及其先進事蹟進行了整理。
據成都高新區發展策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15年,成都高新區已先後編輯出版了《中和場的男人和女人》、《在歷史邊緣行走中和場》、《塵封的記憶—中和場口述史》,在鄉賢文化工作和成都本土文化發掘中取得了成效。 [12] 

中和街道經濟

中和街道區位優勢明顯,是成都高新區南部園區的兩大組團之一(大源組團中和組團),定位為以國際交往、區域總部、創新研發、服務外包、居住配套為主的城市發展區,將發展成為集聚發展中央商務、總部辦公、文化行政等高端服務業的區域生產組織和生活服務的中心。是成都最受投資、市場、市民期待的板塊之一,也是天府新區建設中進展最快的區域之一。 [10] 
2012年完成全口徑財政收5.46億元;街道地方財政收入1.2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3億元;招商引資總到位資金7.86億元。 [10] 

中和街道政治

現任中和街道黨政領導一覽(截至2020年5月)
職務
姓名
街道黨工委書記
付真會
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
劉虹
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紀工委書記
陳綱
街道黨工委副書記
馬力
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
饒武
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
徐翠英
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
盧德強
街道黨工委委員、組織員
張小梅
統計截至2020年5月 [13] 

中和街道社區劃分

中和街道由原來的15個社區重新規劃為20個社區。其中,增設5個社區籌備組,分別為陸肖社區籌備組、觀東社區籌備組、迎江社區籌備組、五根松社區籌備組、七里社區籌備組。 [1] 
中和街道社區區域分佈 中和街道社區區域分佈
中和街道20個社區基礎信息(截至2020年7月)
社區
社區範圍
辦公地址
仁和社區
東至朝陽路、仁和路,南至中柏東巷,中柏西巷、雙化街、化龍橋街,西至新上街、新中街、新下街,北至仁和路
中柏路271號
化龍社區
東至仁和路、潤和路,南至中和三街,西至梓州大道,北至中柏西巷、中柏東巷、雙化街、興隆街
和美路108號
勁松社區
北至雅和街,南至新程大道,東至雅和南二路,西至天府大道
天府大道南段1347號
迎江社區
東至梓州大道,南至雙龍河,西至錦江河,北至錦江河
中和新下街588號
姐兒堰社區
東至祥明路,西至天府大道,北至應龍路,南至會龍大道
姐兒堰路163號
雙龍社區
北至康和西三街,東至蓉遵高速,南至吉龍路,西至紅星路南延線
中和二街981號
東寺社區
東至梓州大道,西至雅和南二路、北至悦和一街、南至新程大道
梓州大道7000號
應龍社區
地處中和街道東北部,東至新興街道,南至觀東二街,西至潤和路、利州大道,北至吉龍路、新興街道邊界、錦江區邊界
應龍4組322號
府河社區
東至成仁路,西至府濱中路,北至公濟橋路,南至天化街
華路街17號
新會社區
東至錦翰路、南至新川路、西至梓州大道、北至新通大道、觀東三街
應龍南一號684號
新民社區
東至康和西一街,西至府濱北路(府河),北至繞城高速,南至中勝路
新民路23號
七里社區
東至梓州大道,南至雅和街、悦和一街,西至天府大道,北至新川路
天府大道南段1225號
陸肖社區
東至潤和路、南至觀東二街、西至應龍北二路、應龍南二路、北至吉龍路
應龍路1183號
蒲草社區
東至新興街道、萬安街道邊界,西至錦和路,南至萬安街道、華陽街道邊界,北至豐和二街、新程大道
新程大道158號
觀東社區
東至錦翰路,南至新通大道、觀東三街,西至梓州大道,北至觀東一街
梓州大道4511號
朝陽社區
東至三聖街道大安橋村,西至康和西一街,北至錦江區祝國寺村,南至中和大道4段
安和路110號
龍燈山社區
東至天府新區新興街道、萬安街道邊界,南至豐和二街、新裕路,西至梓州大道,北至新川路、觀東二街
龍燈山15組63號
新華社區
東至應龍北二路,南至觀東一街,西至錦江河,北至吉龍路
觀東一街585號
會龍社區
西至天府大道,東至梓州大道,南至新川大道,北至應龍路
會龍路216號
五根松社區
東至錦翰路、錦和路、南至東寺街、海洋路、西至天府大道、北至新程大道、新裕路
東寺北二路109號
統計截至2020年7月 [1] 

中和街道城市建設

陸肖TOD 陸肖TOD
中和經過近年來的發展,基礎設施逐步配套,具有快捷的交通網絡。境內主要幹線有成都市繞城高速公路成自瀘高速公路、紅星路南延線快速路(梓州大道)、新成仁快速通道(利州大道)、國道213線老成仁路、新成仁路(夔州大道)、中柏路(中和-新興)、中和大道(華陽-中和-桂溪街道)等骨幹道路。境內規劃有成都地鐵6、20、22、29、33等地鐵線路,其中地鐵6號線將於2020年底開通,境內設有中和站,張家寺站,陸肖站等8個站點。並在中柏大道東側、中和一線南、北側的陸肖站建設成都首批TOD示範項目(陸肖TOD)。 [14]  街道毗鄰天府大道,新川創新科技園,至雙流國際機場20公里,至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約30公里,火車南站5公里。街道建有日供氣量1.2萬立方米的天然氣公司;建有35變電站1座,規劃建設110變電站;供水條件良好,水質優良,日供水5000立方米。
高新區體育館 高新區體育館
作為成都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重要比賽場館之一,成都高新區體育中心位於中和街道吉龍路,總建築面積達20.16萬平方米,相當於近10個四川省體育館大小,由多功能體育館、全民健身館、服務中心等部分組成,建築形態已經成型展現雄姿。多功能體育館外立面已完成90%,服務中心外立面完成100%,全民健身館外立面完成60%。 [15] 
中和濕地公園 中和濕地公園
作為錦城綠道上一個縮影,位於成自瀘高速旁,毗鄰桂溪生態公園,白鷺灣濕地公園,佔地3000餘畝,相當於280個足球場大小的中和濕地公園於2020年5月1日正式開園。 [16] 
錦江(府河),歷史上從成都到江口,一共有五座石橋,即九眼橋、高河坎橋、中和場的五岔子橋、中興場的通濟橋和二江寺橋。1968年之前,在中和場五岔子村和新民村之間,有一座雄偉的七孔石橋,由於它連接了中和與協和、白家、桂溪、石羊及本公社的紅旗、五星、建設三個村,故名五岔子大橋。
最早五岔子大橋叫利橋,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邑人林廷揚募款修建,清咸豐五年(1855年)先後及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都有修。 [17]  1968年8月2日午夜,五岔子大橋在洪水衝擊下轟然坍塌。從此中和與對岸,只有靠擺渡維持。1977年,成都市政府在該橋舊址下游200米處,重建五岔子大橋。
五岔子大橋(2013年) 五岔子大橋(2013年)
新五岔子大橋(2020年) 新五岔子大橋(2020年)
2017年因老橋存在嚴重的病害,被鑑定為危橋,需拆除舊橋後在原址重建五岔子大橋。新五岔子大橋將連接紅星路側現有江畔綠地公園、新國際會展中心、現代高尚建築與中和街道公濟橋路;同時串聯錦江綠道,將錦江改造為休閒旅遊之地,因此人羣通行需要很大,五岔子大橋景觀要求也比較高。2020年元旦前夕,五岔子大橋正式開通試運營。

中和街道託管概況

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四日,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以成辦發〔2010〕45號文件通知:
2010年4月13日市委十一屆常委會第111次會議關於“對天府新城和雙流區相關地域進行整合”的精神,經2010年5月24日市委副書記、市長葛紅林組織召開專題會研究,現就“天府新城”市級戰略功能區建設所涉及雙流區部分區域劃歸成都高新產業技術開發區代為管理管理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採取整村或整組成建制調劃方式,將雙流區中和街道轄區9個村整體和華陽街道轄區會龍村、觀東村、紅松村、石河村、蒲草—1—村共5個村整體以及天府大道以東的勁松村1、2、3、4、5、6、7、9、10組和東寺村2、3、4、7組整組,面積約35平方公里的區域交由成都高新產業技術開發區管理範圍。
二、市政府授權成都高新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於2010年5月24日起對該35平方公里的區域進行經濟、行政和社會事務管理,成都高新產業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自授權之日起對其行使管理職能。雙流區政府要按此精神和有關程序,及時辦理相關手續,並移交該區域的全部資料。
三、此次調整涉及的土地資源、相關資金支付和財政轉移支付補償等具體事項按市政府《研究天府新城功能區建設涉及雙流區部分區域劃歸成都高新產業技術開發區管理有關問題的會議紀要》(成府閲〔2010〕109號)精神執行,未盡事宜由成都高新區、雙流區另行協商解決。

中和街道教育

中和歷史文化底藴厚重,是省級文化先進街道,競技龍、女子連蕭、威風鑼鼓享譽川內外。是市級教育強鎮,建成國家級職業中學1所、省級示範性高中1所、市級義務教育示範校1所。擁有綜合性文體活動中心1個。
成都市中和中學
成都市中和中學(3張)
中和小學中和中學(省一級示範中學)、中和職業中學(國家重點職中)、高新新城小學等公辦學校,有幼兒園14所,其中公益性幼兒園3所,中和組團包含5個幼兒園、3所小學、2所中學在內的10個教育建設項目已進行了系統規劃,部分項目已啓動建設,此外,世界著名的英國哈羅公學已落户中和組團。 [10] 

中和街道發展規劃

高新區中和蝴蝶橋 高新區中和蝴蝶橋
依據《四川天府新區總體規劃(2010—2030)》及《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區成都部分分區規劃(2011—2030)》,成都高新區規劃建設局編制了高新區中和中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
位於高新區中和中片區,規劃用地北至中和一線,南至規劃30米道路,東至新成仁路南延線,西至天府大道,範圍內用地面積約有5.53平方千米。此片區規劃定位為居住、商業、文化娛樂為主要功能的現代化城區。
具體規劃調整包括,將原規劃片區中心東部調至中部,綠地集中成規模佈局,形成中部商業生活服務中心和三個居住組團簇擁的佈局結構,居住組團中心佈局公眾服務設施。此區域規劃也將形成“兩橫三縱”的骨架路網結構,“兩橫”包括和迎大道、中和一線;“三縱”包括天府大道、紅星路南延線和新成仁路南延線。
位於高新區中和中片區,規劃用地北至中和一線,南至規劃30米道路,東至成自瀘高速路,西至新成仁路南延線,範圍內用地面積約為1.47平方公里。此片區規劃為現代服務業與創意研發產業為主的高端綜合功能區。規劃顯示,將依託“產城一體”理念形成產業與商業、住宅相融合的綜合功能片區,片區中心集中佈局公共服務設施。 [1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