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温江區

鎖定
温江區,四川省成都市轄區,地處成都市中心城區西北部,成都平原腹心,東臨青羊區,南與雙流區連界,西與崇州市接壤,北與郫都區都江堰市相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緩傾,地貌簡單,地勢平坦,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 [43]  截至2023年6月,全區轄6個街道、3個鎮。 [48]  截至2022年底,全區常住人口99.87萬人。 [58] 
温江區古稱“柳城”,是4000多年前古蜀魚鳧王國發祥地,西魏恭帝二年(555年)設置温江縣。2002年4月,温江縣撤銷,設立成都市温江區。温江是古蜀魚鳧王國發祥地,自古以“四河穿流、江水温潤”而得名,素有“金温江”的美譽。獲批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改革先行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四川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是魚鳧文化、川派盆景文化、光祈音樂文化的發源地,也是四川金強藍鯨俱樂部主場、中國馬術節等賽事主辦地,是首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 [43] 
2022年,温江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717.1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0%。 [58] 
2023年末,温江區常住人口101.11萬人,較2022年增加1.24%。 [63] 
中文名
温江區
外文名
Wenjiang District
別    名
柳城
行政區劃代碼
510115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四川省成都市
地理位置
成都市中心城區西北部
面    積
277 km²
下轄地區
6個街道、3個鎮(3個鎮同時掛“街辦”牌子)
政府駐地
柳城街道永和街7號
電話區號
028
郵政編碼
611130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101.11 萬(2023年常住人口) [63] 
著名景點
國色天鄉
陳家桅杆
魚鳧城遺址
幸福田園
火車站
温江站
車牌代碼
川A、川G [2] 
地區生產總值
717.11 億元(2022年)

温江區歷史沿革

温江區古為蜀國領域。區西北壽安鎮境內的“八卦山”“大墓山”相傳為蜀國柏灌王墓和魚鳧王墓;區北萬春鄉境內的“魚鳧城”(俗呼“古城埂”)相傳為古魚鳧王都,沿江安河一帶曾先後發現不少與古蜀族文化有關的大石遺蹟,表明今區境是古蜀族活動的主要區域之一。
温江區 温江區
周慎靚王五年(前316年),秦滅蜀後,於原蜀國地置蜀郡,今區境屬蜀郡郫縣地。兩漢及三國時期,分屬益州蜀郡郫區和江原區;成漢建初二年(304年),成漢李雄據有蜀地,分蜀郡置漢原郡,今區境分屬益州蜀郡郫縣和漢原郡江原縣;東晉永和三年(347年),晉滅成漢後,改漢原郡為晉原郡,今區境分屬益州蜀郡郫縣和晉原郡江原縣。
南朝齊(479至502年)改晉原郡為晉康郡,今區境屬益州蜀郡郫縣和晉康郡江原縣。南朝梁(502至557年)改晉康郡為江原郡,今區境屬益州蜀郡郫縣和江原郡江原縣。
西魏恭帝二年(555年),分郫縣南境和江原縣東境,始置温江縣,屬益州蜀郡。 [3] 
北周(557躉581年)時,温江縣屬益州總管府蜀郡。
隋統一中國後,“經正疆理,劃分九州”,州、郡、縣設置屢有變動。開皇三年(583年)悉罷諸郡,以州統區,省温江入郫縣。仁壽三年(603年)又從郫縣分置,名萬春縣。隋大業初省並諸州,改州為郡。大業二年(606年)又省萬春縣入郫縣。
唐初,分天下為十道,實行州區二級制。武德三年(620年)復置萬春縣,屬益州。貞觀元年(627年)復改萬春縣名為温江縣,屬劍南道益州。此後,縣的建置即未再變更,而温江縣名亦相沿至今。天寶元年(742年)改益州為蜀郡,温江縣屬劍南道蜀郡。至德二年(757年)分劍南道為東、西二節度,改蜀郡為成都府,温江縣屬劍南道西川成都府。乾元元年(758年)改郡為州,温江縣屬劍南道西川益州成都府。
五代時,蜀地先後為前蜀、後唐和後蜀轄境,地方政區建置,基本沿襲唐制,温江縣仍屬劍南道西川益州成都府。
宋乾德三年(965年),太祖趙匡胤遣王全斌滅蜀,結束了五代十國以來的分裂局面,推行路、州、區三級制,於唐代劍南東、西兩川之地置西川路,温江屬西川路益州。太平興國六年(981年)將西川路、峽西路合併為川峽路。鹹平四年(1001年)分川峽路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總稱四川路。嘉祐四年(1059年)改益州路為成都府路,後又恢復成都府劍南西川節度,温江屬成都府路成都府劍南西川節度。南宋時,建置隸屬關係與北宋同。
元統一中國後,在大都(今北京)設中書省,在全國各地建置行中書省(簡稱行省),下設路、府(司)、州、區。温江屬四川等處行中書省成都路直轄錄事司。
明初,仍置四川等處行中書省。洪武九年(1376年)改為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省以下廢路改府,省州改區,實行府、州、區三級制,温江屬四川布政使司成都府。
清初,仍繼明制,置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順治三年(1646年)改置為四川省。嘉慶初,於省府之間加置道,形成省、道、府、州、廳、區制,直到清末。温江屬四川省成綿龍茂道成都府。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成綿龍茂道改名川西道温江屬四川省川西道成都府。 [4] 
民國元年(1912年),北洋政府廢道,以府、州、廳直隸於省。民國二年(1913年),劃全川為7道,同時廢除府、州、廳。次年,改全川為5道,實行省、道、區三級制,温江縣屬四川省西川道。以後,軍閥割據,形成“防區制”。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國民黨入川主政,實行行政督察區制,劃全川為18個行政督察區(後減為16個),温江縣屬四川省第一行政督察區,併為第一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治地。 [4]  [51] 
1949年12月26日,温江解放。1950年,劃全川為川東、川南、川西、川北4個行署區,與6西康省同屬西南大行政區,温江縣屬川西行署温江行政區,為温江行政區專員公署治地。1952年,撤銷川西等4個行署區,恢復四川省建制,温江縣屬四川省温江專區(1968年,改為温江地區)。至1979年,仍為温江地區行政公署治地。
1983年3月,國務院決定撤銷温江地區,其所屬行政區大部分劃歸成都市。 [5] 
2002年4月14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温江縣,設立成都市温江區,成為成都市中心城區重要組成部分。 [21] 

温江區行政區劃

温江區區劃沿革

温江區初置時的地域,由郫縣南境和江原縣東境構成。由郫縣境分出的地域約當今區境北部和東北部的玉石、壽安、鎮子、萬春、永寧等鄉。
温江區
温江區(2張)
據《元和郡縣誌·蜀州·唐興區》條載:“蜀州唐興縣,本漢江原縣地”.有都江,一名皂江,經區東二里”。唐興縣即今崇州,“都江”即今流經區境的岷江正流金馬河,在中唐時歸崇慶縣領屬。因此,由江原縣東境分出的地域約當今區境西部,金馬河東岸的天府、金馬等鎮。
有關温江區區域較為詳細的記載,始見於清代。清乾隆《温江區志·疆域》記:“(温)邑……在(成都)府治西南五十里,縱五十里,橫四十五里。(以區城為中心)東至蘇坡橋抵成都區界三十里,西至宣家街(今合江店)抵崇慶州界十五里,南至龍池寺、卷洞橋(均屬今雙流區龍池鄉),抵雙流區界二十里,北至馬壩河抵郫區界十五里,西北至石虎壩(今玉石鄉東嶽村)抵灌區界四十里。”
温江區行政區劃圖
温江區行政區劃圖(2張)
民國時期,温江區區域疆界與清代大體相同。據民國《温江區志·建置》記載:“温江區在省城西少南五十里,東西廣九十五里,南北袤四十二里。(以區城為中心)東至蘇坡橋三十五里交成都區界,西過石虎壩抵界牌六十里交灌區界,南至輪金橋(在石魚河上)二十五里交崇慶區界,北至魚鳧橋十七里交郫區界,東北至三邑橋(在清水河上)二十四里交成都、郫區界,東南至瓦窖灘(在今成都市金牛區文家鄉境內)二十六里交雙流區界,西南至樂豐橋(在石魚河上)十八里交崇慶區界,西北至清遠場(今止水廟)三十里交郫區界。”當時全區總面積約325平方千米。
1952年撤成都縣,1952年恢復四川省建制後,成都為省會。
1956年,隆興鄉北部何家碾至黃家碾段劃歸郫縣回龍鄉(今郫區合作鄉),永盛鄉通濟村劃歸崇慶縣廖家鄉。同年12月7日,温江縣蘇坡、青蘇兩個鄉和蘇坡橋鎮及文家鄉6個村劃歸成都市。
1959年雙流縣撤銷後,其所屬行政區劃歸温江縣。不久,將黃甲、維新兩個公社劃歸華陽縣。
1960年初,原屬雙流縣的簇橋公社劃歸成都市。
1962年復置雙流縣時,原劃入温江縣的區域隨之分出。
1965年,壽安公社江安河東岸的龍蟠、楠木兩個大隊劃歸郫區解放公社(今郫都清河鄉)。
2003年9月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温江區湧泉鎮政府駐地由幹家店子遷至花土村6組。
2004年9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温江區調整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後轄4個街道:柳城街道、天府街道、湧泉街道、公平街道;6個鎮:和盛鎮、永盛鎮、金馬鎮、萬春鎮、永寧鎮、壽安鎮。
2006年10月,成都市政府正式批准萬春鎮、金馬鎮和永寧鎮增設街道辦事處。根據規定,增設的街道辦事處為區政府派出機構,分別與萬春鎮、金馬鎮、永寧鎮政府合署辦公,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管理模式,所轄區域和駐地均保持不變。 [6]  [8] 
2019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覆温江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撤銷永盛鎮、金馬鎮,設立金馬街道,以原永盛鎮和原金馬鎮所屬行政區域為金馬街道的行政區域;撤銷永寧鎮,設立永寧街道,以原永寧鎮所屬行政區域為永寧街道的行政區域。 [7] 

温江區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6月,温江區轄6個街道、3個鎮。温江區人民政府駐柳城街道人和路733號。 [48] 
區劃名
政府駐地
下轄地區
東大街118號
和平社區·黃金路社區·東街社區·南街社區·北街社區·西街社區·德通橋社區·鳳溪大道社區·魚鳧路社區·永寧路社區·萬盛社區·燎原社區·涼水社區·新華社區·紅光社區·航天路社區·光華社區·大學城社區·恆大城社區
長安路3號
惠民社區·長安路社區·合江社區·太極社區·龍鳳社區·正宗社區·紅橋社區·花都社區·江安社區·分水惠和村
浩旺路1號
花土社區·共耕社區·鳳凰社區·明光社區·瑞泉馨城社區·清泉社區·麗晶港社區·江浦路社區·康泉社區·官河社區
天府街西段8號
學府社區·梓潼社區·金府社區·海科社區·天府家園社區·遊家渡社區·籠堰社區
錦蓉路98號
尚合社區·永盛場社區·劉家濠社區·金泉社區·温泉社區·光明社區·友福社區·興科社區·永科社區
隆興街36號
天王社區·城武社區·新莊社區·八角社區·杏林社區
烈士街211號
舒家渡社區·柳岸社區·東宮寺社區·綦臨社區·蘭亭社區·李義村·石壩村·玉河村·渡橋村·石牛村·陳家渡村
春江東路15號
長石社區·南嶽社區·永和社區·黃石社區·踏水橋社區·春江路社區·天鄉路社區·鎮子場社區·幸福村·魚鳧村·金星村·和林村·高山村·先鋒村
政星街138號
吳家場社區·汪家灣社區·團結橋社區·百花社區·喻廟社區·復興社區·東嶽社區·天星村·岷江村·新長青村

温江區地理環境

温江區位置境域

温江區地處成都平原腹心,東鄰青羊區、南毗雙流區、西接崇州市、北連郫都區都江堰市,地理座標介於北緯30°36′—30°52′,東經103°41′—103°55′之間,總面積277平方千米,東西寬18.5千米,南北長33千米,境狀呈掃帚形。 [9] 

温江區地形地貌

温江區地貌簡單,地勢平坦,從整個微地貌看,幾千年來興修水利和耕作改造等人為作用是很顯著的。地勢由西北向東南緩傾,平均比降4.1%,為自流引灌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成都平原為斷陷盆地,自第四紀以來持續下沉,接受岷江、沱江、石亭江及其支流從上游帶來的大量冰水物質與流水衝洪積物質的充填,後又經過河流的不斷堆積與浸蝕,進一步改變了平原面貌。從宏觀形態來看,區境地貌均為平原,就成因而論,為浸蝕堆積型。其中根據各自不同特徵,又分為冰水堆積島狀平原(或二級階地)、一級階地和河漫灘。一級階地及河漫灘均以內迭嵌入形式,鑲在冰水堆積扇狀平原內,順河延展,由第四系全新統衝洪積物組成。 [10]  冰水堆積扇狀平原,由第四繫上更新統冰水堆積物組成。由於近代河流浸蝕作用,扇面多殘存河間地塊及起伏不大的窪地,形成了區境內“大平小不平”的地貌景觀。 [11] 

温江區氣候

温江區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無霜期長、雨水充沛、日照較少;年平均氣温為16.3℃;年總降水量為909.3毫米;年平均氣壓為951.5毫帕;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1%;年日照時數為962.7小時;年平均風速為1.3米/秒,年最多風向為東北偏北,年最多風向頻率為23%。 [17] 
温江區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夏、冬季長,分別為108天和105天,春、秋季短,各為76天。最熱月是7月,(平均氣温25.0℃),極端最高氣温35.4℃(1972年8月13、14日),基本上無酷暑;最冷月是1月(月平均氣温5.1℃),極端最低氣温一5.1℃(1975年12月15日),基本上無嚴寒。春季氣温回暖早,但不穩定,夏季氣温高,光照強,雨量集中,易產生洪澇,秋季降温快,多綿雨,冬暖多霧,霜雪少。全年無霜期長達282天,平均初霜日12月5日,平均終霜日2月27日。年平均風速1.2米/秒。年降雨量充沛,平均達966.1毫米,年際變化大,四季分配很不均勻。累年平均相對濕度達84%,具有明顯的冬千夏濕氣候特徵。固體降水(雪及雹等)很少,雹在局部地區時有發生,同時伴有大風、雷雨,70年代以來有逐步增多的趨勢,降雪很少,霜不嚴重。日照時數少,不足可照時數的三分之一。

温江區水文

  • 綜述
温江區河流均屬岷江水系。境內四條大河一一金馬河楊柳河江安河清水河自西北向東南呈扇狀分佈,其走向與區境地勢一致,由西北流向東南,佔地面積9.67平方千米,為全區總面積的3.5%。
金馬河為岷江排洪河道,楊柳河屬排、灌兼用河道,江安河清水河則為都江堰內江灌溉乾渠。這四條大河通過1058條支渠、斗渠和農渠,在區境內織成了佈局合理,排、灌自如的水網,為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12] 
  • 金馬河
岷江自灌區都江堰魚嘴被分為內江和外江。外江向南流經灌區、崇慶、温江、雙流,至新津區武陽鎮段稱金馬河,全長74千米。
金馬河自區內玉石鄉東嶽村界牌入境,流經玉石、通平、柳江、天府、永勝、金馬6個鄉,於金馬鄉金竹村糧米渡出境人雙流區。境內流程32.4千米,佔地面積12989畝。河道斷面最寬處1200米,最窄處300米,平均比降4‰。
金馬河屬遊蕩性河流,洪峯高,砂石重,河牀疏鬆,擺動很大。最大洪峯6500立方米每秒(1964年7月),最小洪峯1640立方米每秒(1956年6月),主要洪水期為6至8月,洪水來勢兇猛,持續時間較長。岷江洪水經都江堰魚嘴進入金馬河以後,由於坡降減緩,隨洪水挾帶而來的大量懸移質、推移質滯留於河牀中,形成河灘,阻礙泄洪,所以每遇洪水沖刷,河牀易於遊蕩,威脅堤防工程。
根據對灌區紫坪鋪、楊柳坪、二王廟水文站1937年至1981年(缺1957年)共44年的資料,都江堰多年平均徑流總量為155.91億立方米(包括內江和外江,下同),多年平均流量486立方米每秒。豐水年頻率為10%,平均流量564立方米每秒,徑流總量177.9億立方米(1954年)。枯水年頻率為80%,平均流量420立方米每秒,徑流總量132.55億立方米(1969年)。由於金馬河水源主要是大氣降水和上游融雪形成,因而年水量分佈不均,春季(3至5月)來水量26.76億立方米,佔全年17.2%,夏季(6至8月)來水量68.63億立方米,佔全年44%,秋季(9至11月)來水量45.57億立方米,佔全年29.2%,冬季(12至2月)來水量14.95億立米,佔全年9.6%,其中豐水期為5至10月,佔全年來水量的77.7%。金馬河徑流量尚無實測資料,只能根據上述都江堰資料,按照內外江分流比例(夏季:內江40%,外江60%;冬季:內江60%,外江40%)加以推算。 [13] 
  • 楊柳河
楊柳河位於金馬河以東,自西北向東南流經玉石、通平、鎮子、柳江、和盛鎮、踏水、天府、柳城鎮、柳林、湧泉10個鄉(鎮),是區境中部的排、灌兼用河道。
楊柳河是温江、雙流、新津3區的排、灌兼用河道,總灌溉面積235534畝,其中灌溉温江區農田104535畝,同時也曾有航運之便。民國《温江區志》記載:楊柳河“自全集鄉西北境至雙合橋,流經八十餘里,自大船灘以下可行小船,載重五千斤”。在當時陸路交通不發達的情況下,楊柳河實際承擔了全區物資進出的運輸任務,形成了區城船幫河壩和區西北境河壩場兩個貨物集散碼頭。楊柳河航運以區城為中心,上溯經柳江、玉石入金馬河而通灌區,下經雙流、新津而達樂山、瀘州等沿江城市,主要輸出區內土特產品菜油、煙、麻、大米等,輸入食鹽、布匹、木材、藥材、陶器等物資,每年來往船筏不下1200餘艘,泊航碼頭,熱鬧非常,素有“白日千人拱手,夜晚萬盞明燈”之説。以後,陸路交通逐步發展,楊柳河航運不斷減少。1957年楊柳河改在江安河駱家灘起水前,仍有零星船筏通航。1957年楊柳河改從江安河駱家灘起水,歸入都江堰內江渠系,成為四條大河中惟一起水於區內的河流。隨着公路交通的日益發展,楊柳河航運終被陸運所取代。 [14] 
楊柳河從玉石鄉至柳城鎮西遊家磨段,由於兩岸地勢低窪,農田長期漬水,下濕田集中,“水腫病”嚴重,一遇區間暴雨,往往使大片田地遭受澇災,嚴重影響沿岸農業生產的發展。為了縮短流程,便利灌溉,增強排澇能力,1970年改楊柳河於江安河青龍嘴起水,1976年至1978年,又對楊柳河進行了徹底改造。改造後的楊柳河,自玉石鄉江安村起,到柳林鄉新橋村出境入雙流區,流程23.5千米,佔地面積368畝,河道斷面寬2到16米,平均比降1‰,灌溉面積50736畝。最大流量120立方米每秒,最小流量12立方米每秒,正常輸水可保持26個流量,挖掘地下水和彙集迴歸水二三個流量,最大排洪量160立方米每秒。河道分為上下兩段,上段白玉石鄉江安村起至柳城鎮西遊家磨,流長16.5千米,主要排泄地下水和區間降雨;下段從遊家磨至柳林鄉新橋村,流長7千米,排灌兼備。現在,楊柳河已從過去的寬、亂、彎、淺的自然河,變成溝端道直、兩岸綠樹成蔭的人工河道。 [15] 
  • 江安河
江安河自區內玉石鄉東嶽村界牌入境,流經玉石、壽安、鎮子、踏水、萬春、公平、柳城鎮、湧泉8個鄉(鎮),於湧泉鄉共和村黑沱子出境入雙流區。在區境內流程為40.71千米,佔地面積1008畝,河道斷面寬21至59米,平均比降2.87‰。
江安河為温江區東北面的主要灌溉河道。民國《温江區志》稱:“……自全集鄉北境到此流經百里,可行小船,載重五千斤。”可見江安河在歷史上也曾有過航運之便。經過多年的水利建設,尤其是經過1970年:至1971年渠改後,區境內江安河各支、斗渠已全面配套,灌溉面積達137238畝,佔全區總灌溉面積的55.1%。江安河多年平均流量29.9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水量9.42億立方米。温江區配水比例為32.88%。5月中、下旬平均流量17.28立方米每秒。平均水量3135.1萬立方米。據調查分析,豐水年和中水年來水量比需水量略多,枯水年則比正常需水量少263.1萬立方米。1981年7月,青龍嘴實測江安河最大洪峯為228立方米每秒。 [15] 
  • 清水河
解放初期,清水河為區內永寧、文家、蘇坡、青蘇等鄉的灌溉乾渠。
1956年文家、蘇坡、青蘇劃歸成都後,清水河成為温、郫兩區界河,西岸沿區界流長3.5千米,區境僅灌溉永寧鄉農田5618.1畝。1970年以後,先後修建、改造了紅旗渠、團結渠、天王堰等引水工程,灌溉範圍擴大到萬春、公平、永寧3個鄉。
1982年改渠後,清水河不再是温、郫界河。該河自永寧鄉磚橋村朱家碾入區境,至永寧鄉天王村田家橋下樑家堰出境入成都金牛區蘇坡鄉,境內流長3.2千米,佔地面積150畝,河道寬30米,比降2.5‰。最大流量24.5立方米每秒,最小流量12.6立方米每秒。排洪量200立方米每秒。灌溉萬春、公平、永寧3個鄉的農田50708畝。 [16] 

温江區土壤

温江區境內土壤母質單純,均屬第四系近代河流衝洪積物,多為變質灰色巖風化物,經岷江懸運搬遷沉積於平原區,具有明顯的質地層次,礦質養分含量豐富。沉積物層理清楚,顆粒近河牀粗,遠河牀細,上部覆蓋0.5至3米厚的壤質土,下部為厚約20米的砂礫層。 [18]  在地貌、水文、氣候、植被及人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多發育為水稻土。第四繫上更新統黃色粘土在境內未見出露,但區境東部和東北部的公平、永寧等鄉的部分地段由於第四系全新統灰色沖積物覆蓋較薄,第四繫上更新統黃色母質埋藏淺(土表下30到40釐米即有出現),因而也發育有部分黃泥底泥田土種。
據土壤普查資料,温江區土壤共分2個土類、5個亞類、5個土屬、15個土種。
水稻土是全區的主要土壤,各鄉均有分佈。温江區水稻土層次分化十分明顯,水熱狀況比較穩定,pH值趨於中性至弱鹼性,有機質及速效氮、磷、鉀都顯著高於旱作土。據45個骨幹剖面和225個耕作層農化樣測定,水稻土耕作層養分平均含量為:有機質2.69%,全氮0.170%,鹼解氮138ppm,全磷0.075%,有效磷8ppm,全鉀2.30%,有效鉀39ppm。又據45個骨幹剖面的132層土壤容重測定,耕作層平均容重為1.23克/立方厘米,變幅為0.98克/立方厘米到1.40克/立方厘米,總孔隙度平均為53.84%,變幅47.13%到63.02%。土壤質地,楊柳河以西粒徑較大,一般為砂壤、中壤、重壤,楊柳河以東粒徑較小,且越往東越小,一般為重壤,個別達輕粘土。
温江區91.2%的潮土分佈於河漫灘和一級階地內,其餘主要分佈於柳城鎮蔬菜大隊。温江區潮土受人們長期澆灌的調控影響,因而土壤水分動態較水稻土穩定,氧化作用強,還原勢弱,有機質礦化程度高,礦質養分分解快。該類土壤土層深厚,剖面層次分化不明顯,上下比較均一,其水熱狀況,理化性質和養分含量,均與水稻土有較大差異。據3個骨幹剖面和6個農化樣分析測定:有機質平均為1.88%,全氮平均值為0.126%,鹼解氮平均值為95ppm,全磷平均為0.159%,有效磷平均為3ppm,全鉀平均為3.15%,有效鉀平均為26ppm。耕層平掃容重1.43克/立方厘米,平均總孔隙度52.51%。pH值範圍7.3至7.7,多呈中徑,碳酸鈣平均為4.42%。耕層細砂平均為21.48%,粘粒平均為12.12%,物理粘粒平均為35.32%。土壤質地,砂壤至重壤。該類土壤孔隙度、全氮、全磷、全鉀高,物理性粘粒、鹼解氮、有效磷、有效鉀偏低。
按温江區所處地理條件,本應生成地帶性黃壤,但因成土時間短,土壤發育程度不深,受地貌、水文、氣候、成土母質和人為因素的影響較大,因而形成非地帶性土壤,表現出非地帶性的分佈規律。
温江區土壤分佈情況與河流定向及距離河牀遠近密切相關,垂直於河道的水平方向,由近及遠,地勢由低漸高,土壤顆粒由粗變細,質地由砂變壤再變粘,呈條狀帶分佈。其中尤以金馬河對土壤的沉積影響最大。從河牀起自西向東,土壤分佈總的規律是砂土(團)一一潮田一一二油砂田一一油砂田一一大土油砂田一一大土泥田一一泥田一一白鱔泥田。江安河以西,沉積顆粒較粗,以滲育型,淹育性水稻土為主,在垂直於金馬河的水平方向上,依次分佈着砂土(田)一一潮團一一油砂團一一大土油砂田一一大土泥田。江安河以東,沉積顆粒較細,土壤分佈以淹育型,瀦育型水稻土為主,在一級階地高處,也分佈有少量黃泥底泥田,自西向東依次分佈有砂田一一油砂田一大土油砂田一一大土泥田一一白鱔泥田一一黃泥底泥田。温江區中部,由於江安河的旁蝕,堆積兩側土壤分佈一般是卵石底砂田一一油砂田一一大土油砂田。 [19] 

温江區自然資

温江區水資源

温江區水資源總量6.239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534億立方米;地下水1.705億立方米,可開採量1.42億立方米。温江區當地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約40.94%。地表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相對較低,地表水資源量開發利用率僅為3.85%,主要靠都江堰工程引入岷江水量供水;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率較高,開發利用率約為44.15%。 [20] 

温江區植物資源

温江區有林木(包括花果竹類)共約58科156種。用材樹種和薪炭林木主要有桉、香樟水杉、幹丈、榿、麻柳、苦楝、法國梧桐、柏等30餘種。經濟林木有桑、杜仲黃柏厚朴漆樹核桃板栗烏桕、棕、五倍子等。花卉品種繁多,主要品種有菊、茶花月季牡丹、梅、桂、櫻、玉蘭、白蘭(黃桷蘭)、蘭草、含笑梅、木香花(七里香)、杜鵑烏柿(金彈子)、茉莉、貼梗海棠(貼足海棠)、垂絲海棠六月雪晚香玉夜來香水仙玫瑰紫荊、紫薇等。果木有蘋果石榴櫻桃葡萄等。竹類有慈竹斑竹荊竹白夾竹毛竹、硬頭黃、鳳尾竹紫竹刺竹苦竹、箬共11種。温江區栽植的主要樹種為桉、千丈、榿、麻柳、苦楝等速生、豐產樹種,分別佔現有樹木總數的27.3%、27%、10.6%、10.2%和8.5%。法國梧桐、香樟、水杉等栽植亦較普遍。屬重點保護珍稀樹種的有水杉、杜仲、銀杏、厚朴、紅豆木等,但為數不多。 [20] 

温江區動物資源

據不完全統計,温江區主要飼養及野生動物共有百餘種,飼養動物以家禽家畜及池塘養魚為多,主要有鴿蜜蜂桑蠶水牛黃牛奶牛山羊等,池塘養魚以白鰱、鯉、鯽、草魚為大宗,近年又引起了尼羅羅非魚、日本白鯽、草鬍子鯰和國內試驗推廣品種如興國紅鯉、東北銀鯽等,全區常規養殖品種近20個。也有人工養殖黃鱔、鵪鶉、蚯蚓及地烏龜,但不普遍。作為觀賞而養殖的動物有金魚、畫眉、相思鳥及外地引起的鸚鵡等。
温江區野生動物以鳥類和魚類居多,鳥類主要有黃鸝喜鵲啄木鳥畫眉相思鳥白頭翁斑鳩伯勞八哥秧雞、黃雞婆、、鳶、大杜鵑、、鸕鷀、麻雀、偷雀、地麻子、點水雀、竹雞子、烏鴉、貓頭鷹等。魚類主要有桃花魚、白漂魚、黃顙魚、黃勒丁、泥鰍、沙翁子等,此外,還有烏龜、團魚、河蚌、蝦、河蟹等水族動物。其他野生動物主要有蚯蚓、螞蟥田螺蜈蚣、蟋蟀、蜻蜓、蟬、蟾蜍、青蛙、蛇、蜥蜴、壁虎、蝙蝠、巢鼠、黑線姬鼠(華北亞種)、黃胸鼠、大足鼠褐家鼠、小家鼠(華南亞種)、黑腹線鼠等。野貓、野兔、野鴨、黃鼠狼等不多見。 [20] 

温江區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温江區常住人口為967868人。 [41] 
截至2022年底,温江區常住人口99.87萬人,比上年底增加0.83萬人,增長0.8%,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8.89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9.00%,比上年底提高0.87個百分點。户籍人口57.35萬人,比上年底增加1.76萬人。全年出生人口7576人,死亡人口3689人,自然增長人口數3887人,人口自然增長率4.43‰。 [58] 
温江區以漢族為主,有少數藏族羌族彝族土家族回族壯族滿族等兄弟民族。
2023年末,温江區常住人口101.11萬人,較2022年增加1.24%。 [63] 

温江區政治

職務
姓名
區委書記
區委副書記、區長
王軍
僅列黨政主要領導,不列副職,截至2024年2月 [53-56] 

温江區經濟

温江區綜述

2020年,温江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623.8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15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233.28億元,增長7.4%;第三產業增加值367.41億元,增長3.1%。三次產業結構為3.7:37.4:58.9,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9%、66.5%和30.6%。 [42] 
2022年,温江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717.1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3.89億元,增長3.3%;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60.78億元,增長4.1%;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32.44億元,增長2.3%。三次產業結構為3.3:36.4:60.3。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0%、48.8%和47.2%。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2104元,增長1.4%。
2022年,温江區民營經濟增加值412.30億元,比上年增長2.8%,佔GDP的比重為57.5%,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2.5%。其中,第一產業中民營經濟增加值3.48億元,增長17.7%;第二產業中民營經濟增加值174.73億元,增長4.0%;第三產業中民營經濟增加值234.09億元,增長1.7%。
2022年,温江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累計上漲2.2%。其中,食品煙酒類價格上漲1.9%,衣着類價格上漲0.5%,居住類價格上漲1.6%,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下跌0.1%,交通與通信類價格上漲5.4%,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價格上漲2.9%,醫療保健類價格上漲1.9%,其他用品和服務類價格下跌2.2%。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6%。
2022年,温江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5.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2.5%,佔全部總投資比重2.04%;第二產業投資下降21.1%,佔全部總投資比重17.68%;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3.6%,佔全部總投資比重80.28%。基礎設施投資下降51.8%,公共服務投資下降4.2%。
2022年,温江區財政總收入213.46億元,比上年增長2.6%。地方財政收入115.42億元,下降11.7%。其中,一般預算收入52.44億元,自然口徑增長4.2%,扣除留抵退税等因素後增長5.3%;税收收入41.79億元,自然口徑增長3.7%,扣除留抵退税等因素後增長4.1%。全區財政支出160.09億元,增長9.5%;其中一般預算支出78.18億元,增長13.2%。 [58] 

温江區第一產業

2022年,温江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9.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1%。其中,種植業37.9億元,增長3.3%;畜牧業0.2億元;漁業0.1億元。糧食產量1.0萬噸,增長13.5%;經濟作物中油料作物產量0.05萬噸,增長2.3%;蔬菜及食用菌產量5.9萬噸,增長1.7%。生豬出欄0.4萬頭,增長0.3%。
2022年,温江區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1萬畝,增長15.0%;經濟作物播種面積3.5萬畝,增長2.1%,其中油料作物播種面積0.3萬畝,增長1.2%;蔬菜及食用菌播種面積3.2萬畝,增長2.5%。 [58] 

温江區第二產業

2022年,温江區實現工業增加值209.17億元,比上年增長4.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2.8%。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9%。規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達94.3%。分產業看,四大優勢產業總產值下降0.1%,佔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的比重達59.16%。其中,生物醫藥產業下降1.4%、健康食品產業增長5.1%、電子信息產業下降5.9%,精密印務產業下降4.3%,主要產品生產保持穩定。
2022年,温江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38.12億元;利税總額53.39億元。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年營業收入超過5000萬元的企業164家,營業收入過億元的企業100家。五大先進製造業(電子信息製造業、裝備製造產業、醫藥健康製造業、新型材料製造業和綠色食品製造業)營業收入289.58億元,比上年增長6.4%。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工業總產值下降0.6%,其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業分別增長66.8%、27.3%;醫藥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分別下降0.5%、18.0%、20.2%。
2022年,温江區實現建築業增加值51.85億元,比上年增長2.5%;年底在庫具有資質等級的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57家,房屋施工面積156.3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32.8萬平方米。 [58] 

温江區第三產業

2022年,温江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3.9億元,比上年增長0.4%。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額112.95億元,增長1.1%;餐飲收入60.98億元,下降0.8%。按經營地分,城鎮實現零售額141.68億元,增長0.7%;鄉村實現零售額32.25億元,下降0.9%。16大類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12大類實現正增長。其中,金銀珠寶類比上年增長34.3%,化妝品類比上年增長23.7%,日用品類比去年增長21.1%。
2022年,温江區引進鏈主和鏈屬企業投資重大項目和高能級項目20個。產業化項目實際到位內資167.65億元;外商直接投資(FDI)0.8449億美元。進出口總額47.66億元,比上年增長9.3%。其中出口額47.36億元,進口額0.3億元。
2022年,温江區實現金融業增加值54.55億元,比上年增長4.4%。年底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1123.24億元,增長7.2%,其中住户存款餘額791.45億元,增長16.6%;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830.67億元,增長13.7%。年底區內共有銀行及分支機構21家。 [58] 

温江區社會事業

温江區科學技術

2022年,温江區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2541件,其中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1232件,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量10件以上。 [58] 

温江區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底,温江區域範圍內共有幼兒園167所,在園幼兒3.34萬人,專任教師2895人;小學17所,在校學生6.09萬人,專任教師3469人;普通中學24所,在校學生3.10萬人,專任教師2599人;學歷類高校(含高職院校)9所,在校學生12萬人,教職工1.2萬人。 [58] 
温江區行政區域內普通高等學校一覽表
學校名稱
層次
屬性
西南財經大學(柳林校區)
本科
“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四川農業大學(成都校區)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11工程
成都中醫藥大學(校本部)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
成都師範學院(校本部)
專科
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
公辦全日制高等職業院校
主要中學
學校名稱
備註
成都市教育局直屬全國重點中學
温江區教育局直屬全省重點中學
四川省一級示範高中
四川省二級示範高中
温江區教育局直屬私立學校
主要初中
成都實驗外國語學校
温江區湧泉學校
温江區公平學校
温江區永寧中學
温江區壽安學校
温江區踏水學校
温江區和盛中學
温江區永盛學校
温江區金馬學校

温江區文化事業

2022年,温江區實現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98.05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3.67%。年底共有文物保護單位16個,公共圖書館1個,館藏圖書55餘萬冊,劇場、影劇院16個。 [58] 

温江區醫療衞生

截至2022年底,温江區共有醫院66個,其中實體醫院25個,互聯網醫院41個;基層醫療衞生機構669個,其中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站)17個,衞生院5個,村衞生室145個,門診部84個,診所、衞生所、醫務室412個;專業公共衞生機構2個,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1個。各類衞生機構實有牀位數6525張;衞生技術人員9211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573人,註冊護士4021人;全年各類衞生機構總診療人數1032.24萬人次,其中門、急診人次達806.69萬人次。 [58] 
温江區醫療機構名單(部分)
成都阜外心血管病醫院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温江院區
温江區婦女兒童醫院(原温江婦幼保健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醫院
温江區同仁醫院
温江區人民醫院
成都市艾思特國際腫瘤醫院
温江區人民醫院光華院區
温江區魚鳧醫院
温江區人民醫院永寧院區
温江區金馬醫院
温江區中醫院
温江區蓉台醫院
温江區紅十字醫院
温江區萬春醫院
温江區光華醫院
成都市長庚醫院

温江區體育事業

截至2022年底,温江區大型體育場館2個。新建全民健身設施38處,全民健身活動參與人數達36.1萬人次。 [58] 

温江區社會保障

截至2022年底,温江區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6.86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7.83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8.4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人數36.67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8.13萬人。年底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54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017人。 [58] 

温江區交通運輸

温江交通的發展路徑明確——構建“三高八快七軌”的交通骨架。温江推進“十互通”的交通樞紐工程,形成温江全域每個鎮(街道)都有一個互通立交,保證在十分鐘內鎮域能夠轉換高快速路網,進而向成都市域以及外圍快速轉換,共同支撐温江建設“成都西向交通門户樞紐”,全力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十三五”以來,同比“十二五”末期共計新採購公交車240輛(其中新能源車輛160輛),有公交車514台,同比增長65.8%,萬人車輛標台數10.2標台,同比增加37.8%。已形成三高(成温邛高速、繞城高速、第二繞城高速)、五快(成温邛快速路、光華八線、成青旅遊快速通道、光華大道、新華大道)、五互通(永寧立交、萬春立交、太極立交、温江北立交、金馬立交)的路網構架,路網密度448千米/百平方千米,位居成都市前列。 [62] 
通達四方的綜合交通體系覆蓋温江區全域,2條地鐵貫通全城。 [43]  2015年5月8日,成都第二繞城高速公路新都段及温江區境內互通分別建成開通。成都第二繞城高速西段的開通不僅有效緩解了成都市繞城高速公路交通壓力,分流了過境交通,完善了交通路網,跨區連縣。2016年4月27日,成温邛快速路温江段正式建成通車。成温邛快速路温江段長1.9千米,位於金馬鎮境內,道路按照雙向6車道一級公路技術標準進行建設,設計時速80千米/小時,標準路基寬30米,路面為瀝青混凝土,全程無紅綠燈。2017年6月2日,地鐵4號線二期西延線(萬盛 - 非遺博覽園)開通運營。地鐵4號線二期西段貫穿了温江最核心的精華區域,不僅覆蓋了居民聚集區,還穿越了了温江大學城和科技園區域,沿線區域居住和工作人口密度大。2018年12月28日,成蒲鐵路温江段通車運營。成蒲鐵路温江段通車運營,大大縮短了温江與成温邛走廊間的時間距離。乘客可在温江乘坐成蒲快鐵10分鐘到達成都西站,30分鐘內到達蒲江。 [61] 
2020年3月27日,成都K5快速公交開進温江公交樞紐站,並與温江區內開行的10條常規線路進行了無縫接駁,輻射温江全境,而在金沙公交樞紐站,K5 則與5路、77路、84路、96路、123路等十餘條在此始發至中心城區各大方向的常規公交線路形成同台換乘;同時可方便換乘樞紐內K1、K2、K11、K12、K15共計5條快速公交線路,將温江區納入成都全市快速公交體系網絡覆蓋範圍。 [23] 
截至2022年底,温江區轄區內公路里程達818.76千米。其中等級公路806.76千米,高速公路26.96千米。年底機動車保有量24萬輛。全區全年客運量2353.5萬人次(不含地鐵),貨運量3085.5萬噸。 [58] 

温江區歷史文化

温江區花木文化

歷史上,位於温江區中心城區的柳城街道,是4000多年前古蜀魚鳧王國領地。因魚鳧王建都,下令廣植柳樹作為國界,魚鳧古都楊柳依依,史稱“柳城”(今温江城北魚鳧城遺址)。魚鳧亡國後,每年魚鳧城依然萬柳迎春,隋代建萬春縣,民間稱柳城,因水道遷移,縣城南遷即今柳城,唐代更名温江。縣內種柳風俗盛行,最後一次大規模種柳樹是清嘉慶年間大修時,於環城濠溝沿堤植柳700餘株,柳城的美譽流傳了整整四千年。

温江區魚鳧文化

大約距今四千五百年前,原來生活於岷江上游的魚鳧氏族,進入成都平原,其氏族首領繼蠶叢柏灌之後而為蜀王,史稱魚鳧王。

温江區風景名勝

魚鳧遺址
魚鳧廣場碑文
魚鳧廣場碑文(2張)
魚鳧遺址位於萬春鎮報恩村,依稀可見城牆遺蹟。古城遺址埂長1810米,保存較完整有1300米,城址呈新月形。1996年10月至12月進行了初次發掘勘探,出土大量的陶片和體形較小、打磨精美的石斧、石鑿、石錛等石器。其中石器100餘件、陶器數十件,以及房址、城牆、墓葬等大量文化遺存。
温江文廟
温江文廟建於宋鹹平初,明末四年毀於兵事,清康熙八年(1669年)重建,清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年間迭經擴建。1984年2月16日(農曆正月十五日),文廟大成殿因火災被焚燬,左右兩廡,東西兩亭、二殿、泮池等尚保存原建築風貌。
陳家桅杆
陳家桅杆 陳家桅杆
陳家桅杆位於壽安鎮天鵝村,系清代咸豐年間翰林陳宗典及其子武舉陳登俊年營建,始建於清同治三年(1864年),經八年竣工,是一座集住宅、宗祠、園林於一體的綜合性庭院式建築羣。上花鳥彩繪,光彩奪目。
大乘院
大乘院坐落在成都市温江區公平惠合村,屬温江區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據史載,始建於宋代,明正德年間(1506~1521)擴建,明末毀於戰亂,清康熙八年(1669)重建,以後又加維修,故有新廟子之名。
國色天鄉樂園
置信·國色天鄉樂園地處成都市温江區萬春鎮,屬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級重點生態示範區,是置信集團進入文化旅遊產業的標誌性項目。項目集千畝主題公園、五星級酒店、會議中心、高尚國際主題社區、自然生態綠地於一體,並輔以歐洲風情商業中心、國際雙語學校、幼兒園、大型醫院等完善的配套設施。
國色天鄉
國色天鄉(3張)
温江水上樂園
國色天鄉二期水上樂園總佔地面積近300畝,將於2012年6月盛大開園,是西南地區首家大型户外水上主題樂園,建成後將填補西南片區水上樂園行業空白。水上樂園由夢之港、花之島、狂歡海三大主題區域構成。
幸福田園
幸福田園位於萬春鎮幸福村,總面積約1400畝,是呈現温江民俗文化、休閒風光和體驗別樣田園生活的精品旅遊村。依託2000餘畝現代花木基地,幸福村打造了田園綠道、“水立方”生態公園、幸福田園濕地公園、“紫薇博覽園”生態園林、農耕文化博物館等生態休閒產業項目,先後獲評“中國最美休閒鄉村”“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全國首批“四好村”,並在2017年成功創建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22-23] 

温江區名優特產

温江醬油
温江醬油,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有體態清亮,色澤鮮亮,掛壁,深紅棕色,無沉澱,醬、酯香氣濃郁、口感鮮美醇厚,餘味綿長,鹹甜適口的特徵。2013年11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温江醬油”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59] 
温江大蒜
温江大蒜,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蒜頭扁圓形,形狀整齊,外皮淡紫紅色,是罕見的優質品種,具有“細嫩味濃、清脆化渣、瓣肥脂重、餘香悠長、辛辣汁稠”的特點。2006年12月3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温江大蒜”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60] 

温江區著名人物

姓名
時代
事蹟
後蜀
後蜀官員外郎、侍御史、山南道節度判官
堯湛
清代
蜀中詩人,存《志果齋詩集》《古錦囊集》
蜀中詩人,存《巴山七種》
王再鹹
蜀中詩人,存《湧泉詩集》
吳慶熙
中華民國
今萬春人,四川著名革命派人士,四川保路同志軍統帥,“四川英雄”
馮化之
今金馬人,民國21軍第一師師長,陸軍少將
李東海
今湧泉人,川西醫聖
王光祈 [24] 
今萬春人,中國著名音樂學家、愛國主義作家和社會活動家
曾學傳
今湧泉人,四川國學院院長(後併入四川大學)
宋潤生
今湧泉人,著名川劇藝術家,被譽為“西方聖人”
楊志全
今湧泉人,畢業於成都高等師範學院、麻省理工學院,美國工程院院士
夏炯
今湧泉人,四川軍閥楊森部20軍軍長,民國陸軍中將
瓊瑤
出生於柳城,後遷往台灣省,原名陳喆,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編劇、影視製作人
賈培之
今柳林人,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
官夢蘭
今湧泉人,國立四川大學教授,著《勵志齋文叢》
李國定
今柳林人,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法律系,國民政府監察院副院長
劉藜芳
新中國
今柳城人,原温江地區政府督學
劉儀偉
今天府人,著名主持人,語言幽默,身兼多職
胡韻
今湧泉人,中國詩歌協會副會長,當代青年作家、學者、詩詞活動家
周仕強
今玉石人,四川金強事業集團公司董事長,金強男籃俱樂部主席
劉仁懷
今湧泉人,板殼結構分析與應用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原暨南大學教授、校長
張志成
今金馬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司令、中將軍銜

温江區榮譽稱號

2004年6月,獲得“全國百強縣”稱號。
2005年9月28日,舉辦第六屆中國花卉博覽會,簡稱(“花博會”)。 [25] 
2007年11月26日,獲得第十一屆全球“國際花園城市”榮譽稱號。 [26] 
2008年,獲得“國際人居獎”迪拜最佳人居良好範例稱號。 [27] 
2009年,獲得“影響中國·特色魅力城市”獎榮譽稱號。
2013年,獲得中國生態樣板區(全國僅有的三個區縣之一)。 [28] 
先後獲得“聯合國全球生態恢復和環境保護傑出成就獎”“中國最佳人居環境示範獎”“國際花園城市”“迪拜獎”等多項殊榮。位居“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第71位,四川省縣級經濟綜合評價第5位。
2015年11月27日,被列為第二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
2018年12月,榮獲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 [1] 
2019年10月,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 [29] 
2019年11月25日,被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美麗宜居城區”。
2019年12月6日,入選2019年全國百強區。 [30] 
2020年2月,入選2020中國食品安全百佳縣市。
2020年3月31日,入選2019年度四川省農民增收工作先進縣(市、區)。
2020年4月,入選2020中國健康產業百佳縣市。
2020年5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全生態百優榜。
2020年6月,被評為四川省首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 [31] 
2020年7月,入選2020中國秋季休閒百佳縣市。 [32] 
2020年8月,入選“2020中國職業教育百佳縣市”。 [33] 
2020年11月16日,入選“2020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2020年11月17日,獲2020中國樓宇經濟獎2020中國樓宇經濟投資高地城區獎。
2020年11月18日,被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活力創新之都”。 [34] 
2020年12月28日,被授予“四川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縣(市、區)”稱號。 [35] 
2020年12月26日,入選“2020年度中國全面小康百佳示範縣市”。 [36] 
2021年1月18日,被國家衞生健康委命名為“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37] 
2021年2月1日,被表彰為“創建全國無障礙環境達標市縣村鎮”。 [38] 
2021年2月,入選2020年度四川省農民增收工作先進縣(市、區)名單 [39] 
2021年6月21日,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40] 
2021年7月15日,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44] 
2021年9月2日,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2017-2020年度全國羣眾體育先進單位”號。 [45] 
2021年9月,入選“2021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 [46] 
2021年11月1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認定為第五批“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 [47] 
2022年4月,入選四川省第三批城鄉社區治理試點區(市、縣)名單。 [49] 
2022年12月,榮獲2022企業家幸福感最強市(區)。 [50] 
2023年2月,被表揚為2022年度全省農村改革工作先進縣(市、區)。 [52] 
2023年11月,被推選為“2023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區”。 [5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