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雌蜂

鎖定
雌蜂也叫蜂后,也叫“母蜂”、“蜂王”,是蜜蜂羣體中唯一能產卵的雌性蜂,蜂后通常是蜂羣中所有成員的母親,故有人也把蜂王稱為母蜂。
中文名
雌蜂
外文名
queen bee
領    域
農業科學

雌蜂形態特徵

雌蜂也叫“母蜂”、“蜂后”,“女蜂”,由受精卵發育而成。通常每個蜂羣只有1只。體較工蜂長1/3,腹部較長,末端有螫針,腹下無蠟腺,翅僅覆蓋腹部的一半。蜂王在不同的生理狀態,其釋放的蜂王信息成分及含量明顯不同。足不如工蜂粗壯,後足無花粉筐,有吸引蜜蜂的作用。蜂王壽命3~5年。由於生殖率逐漸下降,在養蜂業中常被人工淘汰

雌蜂功能職責

蜂王是蜂羣中主要繁殖者,其通過分泌蜂王特有的信息素來抑制工蜂卵巢發育並吸引工蜂形成飼餵圈。
在自然界中一個蜜蜂羣體有幾千到幾萬只蜜蜂,由一隻蜂王、少量的雄蜂和眾多的工蜂組成。
蜂王的主要職能是產卵,蜂羣內所有的個體(新蜂王、雄蜂和工蜂)都是由它產卵發育而成,一隻交配後的中華蜜蜂蜂王在受精囊內充滿了500~700萬的精子,一晝夜可產800~1300粒卵,一隻優良的中華蜜蜂蜂王年產卵總數可達10萬粒以上;其次蜂王可通過自身分泌的“蜂王信息素”控制蜂羣的次序,蜂王信息素經工蜂傳遞,當蜂王失王數小時後,蜂王信息素的濃度在蜂羣中逐漸消失,工蜂就產生失王情緒,表現出騷動不安、採集力下降等,失王過久如巢內無能改造成王台的小幼蟲,少數工蜂就會卵巢發育在巢房內產下未受精卵,全部發育為雄蜂,最終使蜂羣滅亡;再次蜂王是蜜蜂品種遺傳多樣性的載體,對蜂羣的生產性能、抗病力、分蜂性等等都有直接的影響。
蜂王雖然被稱為“王”,但它實際上並不領導蜂羣,它在蜂羣中的作用就是繁衍後代,蜂羣中大部分的蜜蜂都是它的後代。在春季繁殖高峯時,一隻蜂王每天會產卵約2000多個——總的重量甚至超過了它的體重。工蜂會時刻圍繞在蜂王的周圍,像“侍者”一樣照應它的需求,比如提供食物、清理垃圾等。

雌蜂發育條件

雌蜂是由工蜂建造王台用受精卵培育而成的,工蜂對蜂王胎裏的受精卵特別照顧,一直到幼蟲化蛹以前始終飼餵蜂王漿。蜂王漿對雌性生殖器官的發育起重要的促進作用。
6天變成蛹,11-12天咬開房蓋爬出蜂房,共16天左右。
如果有兩隻同時破蛹的話,就使出"王者之爭"進行王者之戰,二者必有一死方休。

雌蜂繁殖方式

蜂王交尾在飛翔中進行交尾,一生只在一定時間內交尾1次或數次。交尾後,將精子貯存在受精囊內,可供一生之中卵細胞受精用。交尾2~3天后,即開始產卵,已產卵的蜂王,除自然分蜂外,一般不飛離蜂巢蜂王在蜂羣中,壽命約4年。由於生殖率逐漸下降,在養蜂業中常被人工淘汰。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