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自然分蜂

鎖定
自然分蜂是蜜蜂羣體自然增殖的唯一方式。當氣候温暖,蜜粉充足,羣勢壯大後,蜂羣中就出現雄蜂,培育新王。當新王快要出房前,老王和近半數的工蜂就會飛離原巢,到另一處所營造新巢,組成新分羣,這種現象就就叫“自然分蜂” [1] 
中文名
自然分蜂
簡    稱
分蜂
説    明
自然增殖的惟一方式
重要性
重要性對蜜蜂種羣的繁榮意義重大
發生時間
春夏季有蜜源、蜂強子多的時期
領    域
生命科學

自然分蜂簡介

自然分蜂是指一羣蜂自動地分為兩羣或更多羣的現象,是蜜蜂繁衍種族的主要方式 [2] 
自然分蜂是蜜蜂羣體繁衍的本能,簡稱分蜂。它是營羣體生活的蜜蜂一種特殊的繁殖方式。蜂王產卵、工蜂哺育,使蜜蜂的數量增加,能使羣體生長,但是隻有羣體的分裂才能實現蜂羣的繁殖。蜂羣在分蜂的時候,首先培育一些雄蜂,然後築造王台,培育新蜂王。在王台封蓋後、新蜂王快羽化時,一部分蜜蜂簇擁着老蜂王飛離蜂巢,把舊巢留給新蜂王和剩餘的蜜蜂。這樣,使蜂羣的數量增加,用來補償由於飢餓、病害、敵害以及其他原因損失的蜂羣,保證它們的種族繁衍生存。自然分蜂通常發生在春、夏季有蜜源、蜂強子多的時期。南方秋季也有部分蜂羣發生自然分蜂。不同蜂種的分蜂性有強有弱。同一蜂種的不同蜂羣,分蜂性也有差異。也就是説,在分蜂多發季節,只有部分蜂羣發生自然分蜂,有的蜂羣只出現分蜂傾向,但並未分蜂 [3-4] 

自然分蜂分蜂時間

分蜂一般在春季發生。蜂王率領蜂羣2/3的成員遷移,將王位讓給另一隻蜜蜂。在偵察蜂外出尋找合適的築巢地點時,分蜂的蜂羣在原來的蜂巢附近休息。此時的蜜蜂決不會發動攻擊,因為它們離巢時有充分準備,個個口含蜂蜜 [5-6] 

自然分蜂分蜂的準備

分蜂的準備過程順次包括造雄蜂房、培育雄蜂、造王台蜂王在台基內產卵、培育蜂王等。蜂巢內出現分蜂台基後,工蜂逼迫蜂王到台基中產卵,並開始減少對蜂王的哺育,以使蜂王的腹部收縮,蜂王產卵逐漸減少。分蜂王台封蓋前後,工蜂停止對蜂王提供王漿,蜂王腹部進一步收縮,以適應分蜂時飛翔的需要;工蜂減少出勤,停止造脾,許多工蜂聚集在巢內的空處、巢脾的上角。若工蜂在巢門前大量集結,呈掛"垂髯",則分蜂將在近期發生 [7] 
從造雄蜂房到出現王台的時間不等,可能與蜂種、季節等因素有關,據劉熾松等在廣東對中蜂的觀察,大約需8~13d,楊冠煌等觀察北京中蜂從造雄蜂房到台基中產卵大約36~50d。王台中出現卵後,蜂王的產卵量突然下降。楊冠煌等對北京和福州兩地中蜂觀察,蜂羣中出現具卵台基後,蜂王產卵量分別平均下降49%和56%。分蜂通常發生在新王出台前,多在王台封蓋後的2~5d,個別蜂羣早的可在王台封蓋前2d,遲的可在王台封蓋後的7d。非正常情況下,分蜂能提前或推遲發生。如在人為長期採取毀台的干擾下,蜂王在分蜂台內產下卵後就可能發生分蜂;因下雨等外界環境不適合分蜂時,工蜂將成熟的王台毀除,以延遲分蜂 [7] 
在蜜蜂飼養管理中,可根據分蜂過程的發展階段預測分蜂。造雄蜂房和培育雄蜂是分蜂的早期預報,預示分蜂的準備活動已開始。出現分蜂王台是分蜂的中期預報,蜂羣即將出現分蜂熱。以上現象還不能準確地預計分蜂發生的時間,氣艇變化、蜜粉源的豐富度、羣勢的發展速度及蜂羣的管理方式和水平,都會影響分蜂的進程。分蜂王台中出現卵,則是分蜂的近期預報。蜂王產卵已開始下降,隨即就會出現工蜂怠工,一般情況下分蜂將在半個月內發生。蜂羣中出現封蓋王台,則是分蜂的緊急預報,分蜂將在一週內發生 [7] 

自然分蜂分蜂行為

分蜂多發生在晴暖天氣的7時至16時,最多發生在11時到15時。陰雨天很少發生分蜂,久雨初晴往往發生分蜂比較集中,悶熱的天氣易促使分蜂 [7] 
分蜂當日早晨,蜜蜂極少出巢採集,相當多的工蜂聚集在蜂箱前壁外側和巢門踏板下。分蜂前所有參加分蜂的工蜂,蜜囊中都吸滿蜂蜜。由於吸飽蜂蜜的工蜂,腹部彎曲不便,不能使用螫刺,所以剛開始分蜂的工蜂性情温馴。分蜂開始時,巢外有少數工蜂在巢前低空飛繞,隨後飛繞的蜜蜂逐漸增多;巢內部分蜜蜂開始跳"呼呼舞",促使整個蜂羣在巢內騷動起來。幾分鐘後,大量蜜蜂從巢門湧出,蜂王也隨分蜂的工蜂出巢。參加分蜂的蜜蜂先在蜂場上空飛繞,然後在附近選擇樹幹或其他有一定高度的附着物(如房沿下、木樁等)結團。當蜂王進入分蜂團後,飛繞的工蜂快速落到蜂團上。穩定結團後,蜂團下方中央常內陷成空洞以利於通氣。如果分蜂團中無王.結團的工蜂將飛散,從新尋找有蜂王的蜂團集結,或散團飛歸原巢。利用這一特性,可在分蜂季節採取老蜂王剪翅措施,以防發生分蜂造成蜜蜂飛失 [7] 
蜂團常穩定於原地2~3h,養蜂人應抓住此時機收捕分蜂團。此後部分偵察蜂離團尋找新巢址,然後飛回蜂團舞蹈以指示新巢方位,吸引更多的偵察蜂前去察看。當有足夠多的工蜂舞蹈指示同一方位後,蜂團散開,新分羣飛向新巢。途中蜜蜂打圈呈集團向前飛行,高度約3~5m,速度與人慢跑差不多。分蜂團起飛後,常有養蜂人手提收蜂籠跑步追趕 [7] 
自然分出羣到達新巢時,偵察蜂先落在新巢門前舉腹扇風,招引蜜蜂入巢。進巢後蜜蜂便開始在巢內團集造脾、出巢進行認巢飛翔和採集粉蜜,守衞蜂在巢門前設崗。哺育蜂開始積極飼餵蜂王,蜂王卵巢重新發育,不久便大量產卵。蜂羣的活動很快恢復正常 [7] 
分蜂次數與蜜蜂的羣勢和蜂種有關,多數蜂羣只分蜂一次。分蜂發生後不久,原羣王台中第一個處女王出台。一般情況下,出台後的處女王積極尋找並破壞王台,蜂羣的分蜂即告結束;但是,如果蜂羣的分蜂熱仍很強烈,工蜂就會保護王台,不讓處女王接近,同時逼迫處女王出巢再次進行分蜂。第二次分蜂常附帶很多雄蜂。因處女王比老蜂王活躍,所以處女王分蜂團往往結團較高。第二次分蜂的分出羣有時會在結團前因處女王返回原巢而暫時終止,參與分蜂的工蜂返巢後再度逼迫處女王分蜂。東方蜜蜂的分蜂性比西方蜜蜂強,西方蜜蜂往往只分蜂一次 [7] 

自然分蜂促使因素

促使分蜂的因素主要包括環境因素和蜂羣因素。環境因素是分蜂的外因,包括外界環境因素和巢內環境因素;蜂羣因素是分蜂的內因,包括蜜蜂羣勢蜂王狀態、卵蟲數量、哺育蜂數量等。此外分蜂還與季節有一定的關係 [8]  [9] 

自然分蜂環境因素

促使分蜂的外界環境因素主要是蜜粉源條件和氣候條件。較豐富的蜜粉源為蜜蜂的羣勢發展和分蜂后的蜂羣生存提供了物質條件,所以分蜂均發生在蜜粉源較充足,蜜蜂羣勢增長的季節。悶熱的氣候可使分蜂熱增強,促成分蜂提前發生 [8] 
巢內環境方面,蜂巢擁擠、通風不良、巢温過高、粉蜜充塞壓縮子脾、供蜂王產卵的巢房不足、缺乏造脾餘地等,都能加劇分蜂熱程度 [8] 

自然分蜂蜂羣因素

強盛的羣勢是分蜂的前提,這是蜜蜂與環境適應的結果,因為弱羣分蜂后的分出羣和原羣生活力減弱。蜂王狀態、卵蟲數量、哺育蜂數量是影響分蜂熱相互關聯的因素。新蜂王控制分蜂能力比老蜂王強,因為新蜂王產生並釋放的蜂王物質較多。新蜂王產卵力強,使蜂羣中有更多幼蟲,減少或避免蜂羣哺育力過剩。由於幼蟲少、哺育蜂多,產生蜂羣哺育力過剩,是導致分蜂的重要因素 [8] 

自然分蜂季節因素

分蜂熱程度與季節有關,分蜂季節蜂羣普遍發生分蜂熱,即使羣勢不是很強。在雲南昆明,中蜂分蜂的季節僅限於2~4月和8~10月,其他季節即使達到8~10足框的強羣也基本不分蜂。長白山中蜂自然分蜂多發生在5月中旬到6月中旬 [8] 

自然分蜂收捕方法

自然分蜂或者飛逃的蜂團落定以後,要及時收捕,否則它會重新起飛,飛到很遠的地方,造成損失 [10] 
1、收捕方法
無論是自然分蜂羣還是飛逃的蜂羣,不管用什麼用具,方法都相同。準備好一個空箱,內放1~2框帶有少量蜂子的蜜脾,1~2框裝好巢礎的巢框,關閉巢門後放在陰涼處備用。收捕時,利用蜂羣向上的習性,用收蜂籠收蜂團 [10] 
先將蜂蜜塗在收蜂籠內壁,放在蜂團上方,用蜂刷或帶葉樹枝,從蜂團的下部輕輕地催蜂進入收蜂籠。但必須注意,把蜂團全收完,以免遺漏。如果蜂團落在高大的樹枝上,人無法爬上去收捕時,用杆子將收蜂器掛起,放在蜂團上方,待蜂團入籠後,輕輕移下,抖入準備好的空箱裏。如果蜂團落在小樹枝上,可輕輕鋸斷樹枝,將蜂團抖落在空箱裏。如果在遠處結團,可將蜂團收下後,抖入面網或鐵紗袋內,拿回抖入箱內 [10] 
若同時有多羣分蜂或飛逃,並在一起結團時,先在大蜂團中找出圍王的小蜂球,逐個放在水中解救蜂王,將解救的蜂王放入誘王籠,掛在各羣的蜂脾上。然後將大蜂團切割後分入各羣,關上巢門,晚上再打開。2~3天后,視其接收情況,放出蜂王 [10] 
2、收捕後的處理
收捕後的蜂羣,若第二天工蜂出入正常,並有工蜂採集花粉回巢,説明已開始正常生活,就不要開箱檢查,兩三天後再檢查。如果第2天發現工蜂出入很亂,飛翔慌張,應及時開箱檢查,如發現失王,立即提入一張幼蟲脾;如發現蜂團未上脾,在另一側結團,將蜜脾、蟲脾移到結團一側,催蜂上脾。當晚進行獎勵喂飼,以促進安定 [10] 

自然分蜂分蜂機制

關於自然分蜂形成原因的觀點很多,但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四種:
1、哺育蜂過多:哺育蜂是指6~15日齡分泌蜂王漿的工蜂科熱尼科夫(1925)認為,由於在蜂王產卵高峯期過後,封蓋子多,不久羣蜂內出現了大量的哺育蜂,哺育蜂的哺育能力遠大於幼蟲和蜂王需要。這時有些哺育蜂不但消耗自己分泌的蜂王漿,而且接受並取食其他哺育蜂分泌的蜂王漿,因而它們的卵巢得到發育,這樣就會形成許多假飼餵圈和怠工的現象,從而促使自然分蜂的形成 [11] 
2、蜂王物質不足:蜂王物質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抑制工蜂的卵巢發育。每隻蜂王分泌蜂王物質的量是一定的,當蜂羣內工蜂數量很多時,每隻工蜂得到蜂王物質的量少於0.13g,那麼必然導致工蜂的卵巢發育,這樣同樣就會形成許多偎飼餵圈和怠工的現象,從而促使自然分蜂的形成 [11] 
3、貯蜜的位置缺少:巢房是蜜蜂貯存食物的倉庫,也是蜜蜂生存的場所。實踐證明,當蜂羣內巢房都貯滿蜜時,導致蜂羣內大部分採集蜂怠工,從而使蜂羣內正常秩序變得混亂。這種混亂現象要得到解決,只有通過自然分蜂,使蜂羣自動分為兩羣或更多羣,這樣蜂巢得到擴大,貯蜜的位置也相應得到增加。蜂羣需要進行自然分蜂的問題也得到解決 [11] 
4、工蜂保幼激素濃度顯著降低:曾志將等(2005)研究了預備分蜂蜂羣與尚未準備分蜂的蜂羣中工蜂生理變化規律,結果表明:當預備分蜂蜂羣中大量出現封蓋王台,蜂羣準備分蜂時,預備分蜂蜂羣中工蜂血淋巴中保幼激素含量明顯低於對照組(尚未準備分蜂的蜂羣)同日齡工蜂血淋巴中保幼激素含量。這就預示着預備分蜂蜂羣中工蜂推遲發育成為採集工蜂,這與我們所看到的預備分蜂蜂羣採集活動下降的現象一致 [11] 

自然分蜂重要性

自然分蜂對蜜蜂種羣的繁榮意義重大。分蜂活動可使蜂羣數量增加和分佈區域擴大,促進蜜蜂種羣繁榮。但是,分蜂養蜂生產則影響很大。在分蜂的準備期間蜂羣呈"怠工"狀態,減少採集、造脾和育蟲,限制蜂王產卵,蜂羣的這種"怠工":狀態在蜂學術語中稱為分蜂熱。如果分蜂發生,將使原羣的羣勢損失一半以上,所以,控制分蜂熱成為蜜蜂飼養管理中的關鍵技術之一。深入瞭解蜂羣的分蜂行為,掌握促使分蜂的因素和分蜂機制,對抑制分蜂熱、避免發生分蜂是十分重要的 [8] 
參考資料
  • 1.    姜玉鎖,王丹丹編著,實用養蜂與蜂產品加工,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9,第42頁
  • 2.    曾志將主編,養蜂與蜜蜂授粉技術,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2001.07,第17頁
  • 3.    黃文誠編著,養蜂技術,金盾出版社,2009.06,第50頁
  • 4.    黃文誠編著,蜂王培育技術 (修訂版),金盾出版社,2005年11月修訂版,第2頁
  • 5.    郭豫斌主編,蝴蝶·蜻蜓·蜜蜂 彩圖版,東方出版社,2013.03,第114頁
  • 6.    楊水生編著,養中蜂,廣東科技出版社,1980年12月第1版,第76頁
  • 7.    肖文淵,陶正綱編著,中蜂、肉鴿、土鱉蟲養殖關鍵技術,四川科技出版社,2006年6月,第63頁~第65頁
  • 8.    周冰峯編著,蜜蜂飼養管理學,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11,第76頁~第78頁
  • 9.    秦漢榮編著,蜜蜂活框飼養技術,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年09月第1版,第30頁
  • 10.    楊冠煌編,蜜蜂飼養技術,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6.04,第120頁~第122頁
  • 11.    曾志將主編,蜜蜂生物學,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8,第58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