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分蜂

鎖定
分蜂是由於哺育蜂過多而發生的一種現象。一般在春季發生。蜂王率領蜂羣2/3的成員遷移,將王位讓給另一隻蜜蜂。在偵察蜂外出尋找合適的築巢地點時,分蜂的蜂羣在原來的蜂巢附近休息。此時的蜜蜂決不會發動攻擊,因為它們離巢時有充分準備,個個口含蜂蜜
中文名
分蜂
外文名
swarming
決    不
會發動攻
在    原
來的
時蜂王
產卵增
發生時間
一般在春季

分蜂簡介

對於分蜂,專家們提出兩種解釋:蜂蜜生產不足,有更多的蜂房用作子脾,這時蜂王產卵增加,必須通過分蜂解決;或者由於激素的原因促使新蜂王誕生,迫使老蜂王離巢而去。分蜂時,老蜂王只帶走少數蜜蜂,留多點蜜蜂給新蜂王。蜂王在蜂羣中,壽命3~5年。由於年老的蜂王生殖率逐漸下降,在養蜂業中常被人工淘汰。

分蜂分蜂原因

導致分蜂的原因是哺育蜂過多。哺育蜂是指6~15日齡分泌蜂王漿的工蜂。科熱尼夫(1925)認為,由於在蜂王產卵高峯期過後,封蓋子多,不久羣蜂內出現了大量的哺育蜂,哺育蜂的哺育能力遠大於幼蟲和蜂王需要,這時有些哺育蜂不但消耗自己分泌的蜂王漿,而且接受並取食其他哺育蜂分泌的蜂王漿,因而它們的卵巢得到發育這樣就會形成許多假飼餵圈和怠工的現象,從而促使自然分蜂的形成。

分蜂人工分蜂

人工分蜂是增加蜂羣數量和擴大生產的一項基本方法,它能按照計劃,在最適宜的時期獲得新蜂羣。人工分蜂與良種選育相結合,還可以提高蜂羣質量,克服自然分蜂的盲目性。在確定人工分蜂的時間上,我們提倡要根據實際情況“早養王、早分蜂”,爭取讓新分蜂羣在主要流蜜期做出較大貢獻。在羣勢強、增殖期也較長(如平原區)的情況下,如不先分蜂,而注重養強羣,就會使蜂羣最強盛的時期出現在主要採蜜期以前,也就必然會產生分蜂熱,這時再去分蜂就會得不償失。在增殖期較短的情況下(如我省山區),當新分羣不能在主要流蜜期做出較大貢獻時,可以儘早組織幾個特強羣,利用上年貯備的蜂王達到早分蜂的目的,即在保證大部分原羣順利發展的情況下獲得新分羣。當原羣發展到一定程度時,還可以用原羣的幼蜂和蛹脾來加強新分羣,達到控制原羣產生分蜂熱和加強新分羣的雙重目的。人工分蜂一般有以下方法:

分蜂平均分蜂法

此法要利用較強壯的蜂羣,當子脾達到七至八框時,另取一個蜂箱,把子脾、蜜脾平均分開使兩箱各離原址半米左右,過半天或一天,再給無蜂王羣誘入一隻產卵蜂王。這樣,採集蜂返巢時就會分別飛入左右兩箱。如果飛入兩箱的多少不均,則可適當調整蜂箱距原址的距離。這種分蜂方法的優點是原羣和新分羣都有各齡的蜜蜂,不破壞蜂羣的正常活動,蜂羣發展得比較快。其缺點是使一個強羣突然成了兩個弱羣,它們需要經過一個多月的增殖才能投入生產。因此,在主要採蜜期的四十天前,要利用產卵蜂王實行平均分蜂,而不能給新分羣誘入王台。新蜂王出房後交配產卵要經過十天左右,如果對新分羣誘入王台,就不能充分利用新分羣的哺育力,影響蜂羣發展。如果新蜂王在交配時丟失,損失就會更大。

分蜂聯合分蜂法

這種方法是讓達到九框蜂以上的較壯蜂羣各盡所能:蜂多提蜂、卵多提卵、蛹多提蛹、蜜多提蜜、粉多提粉,提出後,原羣補上巢礎或空脾。把提出的卵、蛹脾放在一個空蜂箱中間,蜜脾放兩側,於次日誘入一個產卵蜂王,這樣就聯合組成了一個新羣。在提蜂時,要保證每張蛹脾能有三千隻以上的工蜂,否則組成新蜂羣后,工蜂再飛回一部分,剩下的就護不過來蛹脾了。此種方法既組成了新分羣,又控制了分蜂熱,可謂一舉雙收。但是,當蜂場上有傳染病時,不能用此法;原羣在處女蜂王交尾期,不能提脾;蛹脾上存蜜少又無蜜脾,要在提脾前把原羣喂足蜜,使提出的蛹脾上能有0.5-0.75公斤的蜜。

分蜂分蜂管理

4月下旬至5月上旬,當中蜂羣勢發展到4-5框子脾、意蜂發展到7-8框子後,常會發生分蜂。蜂羣一旦產生分蜂趨勢(熱)後,蜂王產卵量顯著下降,甚至停工蜂怠工。在蜂羣發展到後期(幼蜂積累階段),適時進行人工育王,在主要流蜜期來前換上新王產卵,再結合相應的管理措施,不但能提高產量,而且換王后的蜂羣,當年內不易發生分蜂。

分蜂預防分蜂熱

1.養王
早春及時育王,更換老王。平常保持蜂場有3-5個養王羣,及時更換劣質蜂王。在炎熱地區,採取1年每羣蜂換2次蜂王的措施,有助於維持強羣,提高產量。
2.繁殖期適當控制羣勢
在蜂羣發展階段,羣勢大不利於發揮工蜂的哺育力,而且容易分蜂,所以,應抽調大羣的封蓋子脾補助弱羣,若羣的小子脾調給強羣,這樣可使全場蜂羣同步擴大。
3.積極生產
及時取出成熟蜂蜜,進行王漿、花粉的生產和造脾,加重工蜂的工作負擔,可有效地抑制分蜂。
4.擴巢遮陽
隨着蜂羣長大,要適時加脾、上繼箱和擴大巢門,有些地區或季節蜂箱巢門可朝北開峯羣置於通風的樹林下降温 [1] 

分蜂解除分蜂熱

1.更換蜂王方法
仔細檢査已產生分蜂熱的蜂羣,清除所有王台後把該羣搬離原址,在原位置放1個裝滿空脾的巢箱,從原羣中提岀帶蜂不帶王的所有封蓋子脾放在繼箱中,加到放滿空脾的巢箱上,誘入1只新蜂王或成熟王台。再在這個繼箱上蓋副蓋上加1個繼箱,另開巢門,把原羣蜂王和餘下的蜜蜂、巢脾放入,在老蜂王產卵一段時間後,殺死老蜂王,撤回副蓋合併。
2.互換箱位
在外勤蜂大量出巢之後,把有新蜂王的小羣用王籠誘人法先將蜂王保護起來,再把該羣與有分蜂執的蜂羣互換箱位;第二天,檢查蜂羣,清除有分蜂執蜂羣的乾颱,給小羣調入適量空脾或分蜂熱羣內的封蓋子脾,使之成為一個生產蜂羣 [1] 

分蜂分蜂的行為

分蜂分蜂的基本行為

分蜂是蜂羣的主要繁殖活動。長江以南地區每年春、秋兩次分蜂,而長江以北,蜂羣一年只發生一次分蜂。分蜂前,蜂王和工蜂在生理和行為上都發生變化。已觀察到有以下幾點:
(1)工蜂阻礙蜂王產卵
出現工蜂待從蜂王行為的減少,有些工蜂追逐蜂王,把蜂王追逐到產卵圈之外,使蜂王難以產卵,因而常把卵產在巢脾上,或掛在尾部,蜂王產卵量一般下降50%以上。
(2)青年工蜂怠工
許多青年蜂吸飽後停留在菓脾上沿。若取這類工蜂,用解剖鏡檢査,能發現卵小管具不同程度地發育。由於青年工蜂怠工,蜂羣採集活動減少。
(3)工蜂建造王台
在幼蟲巢脾下部,工蜂建造5~10個王台。
(4)蜂王腹部縮小
蜂王在王台上產卵後,幾乎停止產卵,而且腹部收縮,行動變得敏捷。

分蜂分蜂發生時的行為

分蜂是蜂羣最激動的行為,所有的個體都參加活動。當王台封蓋1~2天之後,在上午10~12點發生分蜂行為。作者觀察中蜂羣發生分蜂時的行為:開始只有少數工蜂在巢門發生嗡嗡聲,並向內發散出蜂臭(招呼信息素)幾分種後,突然一大批工蜂蜂湧而出,蜂王夾在中間一起爬出巢門立刻飛向空中。分出羣先在蜂場附近的樹叉上結團。結團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一部分工蜂先停留在結團地點,發出蜂臭招呼其他工蜂和蜂王;另一種是蜂王飛落在樹叉上,工蜂發現後發出蜂臭招呼其他工蜂。以第一種方法為多。蜂團形成後,蜂王爬出分蜂團表面後才進入團內,然後分蜂團停息1~2h。這時蜂團靜止不動,也沒有嗡嗡聲,蜂團表面出現工蜂舞蹈,圓形舞、擺尾舞都有。不少觀察者指出,這種舞蹈是蜂團的偵察蜂尋找新居之後回來發出的。然而在我的一次觀察中,發現舞蹈蜂指出的距離至少有半公里之外,然而實際上分蜂團是進入蜂場內準備好的空蜂箱中。1~2h後,蜂團重新起飛遷入新居中。分出羣的羣數約有原羣的50%左右。分羣發生後,分出蜂的工蜂立刻失去對原羣方位的記憶。若把分出羣置放在同一蜂場內,工蜂也不會飛回原羣,而在新居造脾繁殖 [2] 
參考資料
  • 1.    何昕編著;河南省蜂業工程研究中心組織編寫,蜜蜂養殖與利用=Technique of beekeeping and utilization of bee products,中原農民出版社,2013.04,第107頁
  • 2.    楊冠煌著,中華蜜蜂的保護和利用,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3.08,第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