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隱孢子蟲

鎖定
隱孢子蟲(Cryptosporidiumn Tyzzer,1907)為體積微小的球蟲類寄生蟲。廣泛存在多種脊椎動物體內,主要為微小隱孢子蟲,引起隱孢子蟲病( cryptosporidiosis),是種以腹瀉為主要臨牀表現的人畜共患原蟲病,被列為世界最常見的6種腹瀉病之列,WHO於1986年將人隱孢子蟲病定為艾滋病懷疑指標之一,隱孢子蟲是重要的機會致病性原蟲。 [1] 
拉丁學名
Cryptosporidium parvum
原生生物界
頂復門
孢子蟲綱
亞    綱
球蟲亞綱
真球蟲目
隱胞子蟲科
隱胞子蟲屬
小隱孢子蟲
分佈區域
亞洲,歐洲,美洲

隱孢子蟲形態

隱孢子蟲 隱孢子蟲
隱孢子蟲生活史有滋養體裂殖體配子體合子卵囊5個發育階段,其中卵囊是感染階段。卵囊(oocyst)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4~6um,囊壁光滑、無色,成熟卵囊內含4個呈月牙形的子孢子(sporozoitc)和1個殘留體(residual body)。在改良抗酸染色標本中,卵囊為玫瑰紅色,背景為藍綠色,囊內子孢子排列不規則,殘留體為棕色顆粒狀。 [2] 

隱孢子蟲分類

顯微鏡下的隱孢子蟲 顯微鏡下的隱孢子蟲
隱孢子蟲於1907年首次在小鼠胃腸黏膜切片中發現,定名為鼠隱孢子蟲(C,muris),1912 年又報道了微小隱孢子蟲,直到1955年才確定此蟲為引起動物腹瀉的重要病原。隱孢子蟲在分類上屬原生動物界頂復門(Apicomplexa)、孢子蟲綱(Sporozoa)、球蟲亞綱(Coccidia)、真球蟲目(Euceidioride)、艾美耳球蟲亞目( Eimeriorina)、隱孢科(Cryptosporididae)、隱孢子蟲屬(Cryptosporidiom),已在哺乳動物、禽類、爬行類和魚類等體內發現了15個有效種,包括安氏隱孢子蟲(C.andersoni),貝氏隱孢子蟲(C.baileyi)、犬隱孢子蟲(C.canis)、貓隱孢子蟲(C.elis)、雞隱孢子蟲(C.galli)、人隱孢子蟲(C.huminis)、火雞隱孢子蟲(C.meleagridis) 、摩氏隱孢子蟲(C.molnari)、小鼠隱孢子蟲(C.muris)、小球隱孢子蟲(C.aroum),魏氏隱孢子蟲(C.urairi),蜥蛇隱孢子蟲(C.saurophilum)、蛇隱孢子蟲(C.serpentis)、豬隱孢子蟲(C.suis)、牛隱孢子蟲(C.bovis)。 [3] 

隱孢子蟲生活史

隱孢子蟲的生活史 隱孢子蟲的生活史
隱孢子蟲生活史簡單,繁殖方式包括無性的裂體增殖和孢子生殖及有性的配子生殖,兩種方式在同一宿主體內完成。卵囊隨宿主糞便排出後即具有感染性,被人和易感動物吞食後,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子孢子逸出,侵入腸上皮細胞,發育為滋養體,經3次核分裂發育為含有8個裂殖子的工型裂殖體。裂殖子釋出後侵入腸上皮細胞發育為第2代滋養體,經2次核分裂發育為Ⅱ型裂殖體。成熟的Ⅱ型裂殖體內含4個裂殖子,此裂殖子釋出後再侵入上皮細胞發育為雌、雄配子體,進一步發育為雌、雄配子,兩者結合後形成合子,合子發育成卵囊。成熟的卵囊含4個裸露的子孢子,卵囊有薄壁和厚壁兩種類型。薄壁卵囊內子孢子逸出後直接侵入腸上皮細胞,進行裂體增殖,形成自體感染;厚壁卵囊(約佔80%)在腸上皮細胞或腸腔內經孢子化(形成子孢子),在囊內形成4個子孢子後,隨宿主糞便排出體外。完成整個生活史需5~11天。 [2] 

隱孢子蟲致病

本蟲主要寄生於小腸上皮細胞的刷狀緣納蟲空泡內。空腸近端是蟲體寄生數量最多的部位,嚴重者可擴散到整個消化道。亦可寄生在呼吸道、肺臟、扁桃體、胰腺、膽囊和膽管等器官。臨牀症狀的嚴重程度與病程長短亦取決於宿主的免疫功能狀況。免疫功能正常宿主的症狀-般較輕,潛伏期一般為3~8天,急性起病,腹瀉為主要症狀,大便呈水樣或糊狀。嚴重感染的幼兒可出現噴射性水樣便,而且糞便的量多。常伴有痙攣性腹痛、腹脹、噁心、嘔吐、食慾減退或厭食、口渴和發熱,少數病人遷延1~2個月或轉為慢性反覆發作。 [4] 
隱孢子蟲病呈世界性分佈。迄今已有74個國家,至少300個地區有報道。各地感染率高低不一,一般發達國家或地區感染率低於發展中國家或地區。在與病人、病牛接觸的人羣和在幼兒集中的單位,隱孢子蟲腹瀉暴發流行時有發生。其中,2歲以下的嬰幼兒發病率較高,畜牧地區多於非牧區,旅遊者多於非旅遊者。 [4] 

隱孢子蟲隱孢子蟲病

隱孢子蟲病是一種世界性的人畜共患病。它能引起哺乳動物(特別是犢牛和羔羊)的嚴重腹瀉和禽類的劇烈的呼吸道症狀;也能引起人(特別是免疫功能低下者)的嚴重疾病。本病是一個嚴重的公共衞生問題,同時也可給畜牧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5] 

隱孢子蟲臨牀表現

隱孢子蟲人的臨牀症狀

人隱孢子蟲病的病情與宿主免疫功能有關。免疫功能正常時,主要表現為急性胃腸熒症狀排帶黏液的水樣便,有的伴有明顯腹痛,此外,尚有噁心、嘔吐、低熱及厭食。水瀉1周即可恢復。當免疫功能抑制時,則表現為慢性腹瀉,水瀉難以控制,病程可長達數月,並伴有嘔吐、上腹痙攣、體重減輕等。兒童患者還表現為生長遲緩和發育不良,此類患者從類便持續排出大量卵囊,部分患者可表現為膽囊炎,出現上腹部疼痛、噁心、嘔吐,同時伴有嚴重腸炎。值得注意的是,隱孢子蟲是艾滋病病人合併腸道感染的常見病原體,感染後常常危及患者生命。 [3] 

隱孢子蟲動物發病表現

各種動物,尤其是新生或幼齡動物,對隱孢子蟲呈高度易感性,但並非所有感染都引起急性發病。正常機體,常呈自限性或亞臨牀感染或無症狀感染,但在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損患者,其可迅速繁殖,使病情惡化,成為死因。犢牛感染時呈暴發式流行,表現為一種輕度至重度的腹瀉,嚴重時厭食,脱水,死亡。綿羊羔發病常在7~10日齡,甚至4~5日齡的小綿羊羔,病程7d,康復後的蓋羊常復發,病情嚴重者則在發病後2~3d後死亡.發病率為37%~83%,死亡率為2%~40%。禽類主要是雞、鴨,表現症狀為精神沉鬱、張口呼吸,伸頸、胸腹起伏明顯,氣喘、咳嗽、腹瀉、重者飲食慾廢絕,發病後2~3d內死亡。 [3] 

隱孢子蟲實驗診斷

隱孢子蟲病原學診斷

腸內感染患者的診斷關鍵依靠糞便中找到卵囊。糞便(水樣或糊狀便為好)直接塗片染色,檢出卵囊即可確診。腸外感染的診斷通常需要活檢,但膽汁、痰液及支氣管灌洗液染色也有一定的幫助。急性患者類便中卵囊數量多,易檢出慢性患者及隱性感染者,其糞便標本可先採用濃集技術處理,然後再染色鏡檢,以提高檢出率。常用的檢查方法有金胺酚染色法、改良抗酸染色法及金胺-酚改良抗酸聯合染色法。此外,採用PCR和DNA探針技術檢測隱孢子蟲特異DNA的基因檢測,具有特異性強.敏感性高的特點檢測的底限可降至單個卵囊。 [6] 

隱孢子蟲免疫學診斷

隱孢子蟲病的免疫學診斷近年發展較快,具有彌補糞檢不足的優點,可提高檢出率。糞便標本的免疫診斷法採用ELISA技術檢測糞便中的卵囊抗原,具有特異性高、敏感性好的優點,適用於對輕度感染者的診斷和流行病學調查。此外,血清標本的免疫診斷尚可檢測隱孢子蟲特異性抗體。在症狀發作的2周內,大多數患者的血清中IgM或IgG滴度升高,一般可持續很長時間,流行區患者IgM持續升高提示反覆暴露。 [6] 

隱孢子蟲流行病學

隱孢子蟲流行環節

(1)傳染源:隱孢子蟲病人的糞便和嘔吐物中含大量卵囊,多數患者在症狀消退後仍有排出,可持續數天至5周,是主要的傳染源,而健康帶蟲者和恢復期帶蟲者也是重要的傳染交叉試驗證實,牛、羊、貓、犬和兔等動物的隱孢子蟲卵囊亦可感染人,成為畜牧地區和農村要動物源性傳染源。 [3] 
(2)傳播途徑:隱孢子蟲病的傳播主要是經“糞→口”途徑,通過人→動物,人→人和人境(包括水源、食物源和空氣源)之間的接觸而誤食了隱孢子蟲卵囊而受到感染。在病人的糞便中含有大量的卵囊,含有卵囊的糞便通過污染水源、食物和環境等經口進入人體而感在擁擠的家庭、幼兒園或託兒所以及醫院接觸傳播率也很高,同性戀者口交、肛交行為(特別是在艾滋病患者)也是感染隱孢子蟲的重要途徑,痰中有卵囊者可通過飛沫傳播。 [3] 
隱孢子蟲對臭氧和加氯消毒有很強的抵抗力。一般自來水廠的加氯消毒基本無效,隱蟲比其他寄生蟲更易突破供水系統的過濾和消毒環節而造成隱孢子蟲病的水源性暴發。英等國均有水源污染引起暴發流行的報道,如只有6萬人口的美國佐治亞州的一個小鎮,有1人發生了胃腸炎,其中39%的人糞檢卵囊陽性,1993年威斯康星州161萬人的密爾沃基市40.3萬人感染,旅遊者亦常通過飲用污染的水源而造成暴發流行。 [3] 

隱孢子蟲流行情況

隱孢子 蟲呈全球分佈,我國黑龍江陝西北京、安徽、湖南、廣東、四川、新疆、上海、天津、河南等地均已報道了畜禽隱孢子蟲感染。在禽類中以貝氏隱孢子蟲流行最為廣泛,尤其在肉用仔雞羣中流行更為嚴重。Goodwin等(1989)和Tzipori 等(1981)報道,雞在自然感染的情況下,其感染率為6.4%~88.0%。 [5] 

隱孢子蟲易感宿主

隱孢子 蟲的宿主範圍很廣,可寄生於46種脊椎動物,包括7個目的哺乳類、4個目的鳥類、2個目的魚類,1個目爬行類的多種動物中。除感染人外,已報道的有黃牛、水牛、奶牛、馬、綿羊、山羊、豬、犬.貓、鹿、猴、兔、大鼠、小鼠、豚鼠等哺乳動物均可感染。血清學檢查表明,豬100%陽性,馬94%.牛92% .綿羊84%、兔40%、豚鼠30%陽性。在禽類中的宿主也很廣泛,已報道隱孢子蟲寄生於雞、鴨、鵝、火雞、烏骨雞、鵪鶉、珍珠雞、鷓鴣、雉、孔雀、鸚鵡、金絲雀天鵝和情鳥等。 [5] 

隱孢子蟲季節性

本病的流行有一定的季節性,每年的春夏和初秋為流行的主要季節。隱孢子蟲病亦被作為人類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艾滋病)的常見病症面引起重視,本病潛伏期為36~48h至7~12d,病程2~14d能獨立發病,也能與輪狀病毒、冠狀病毒、大腸桿菌混合感染。 [3] 

隱孢子蟲感染性和抵抗力

隱孢子蟲卵囊在外界具有較強的存活力。只要卵囊的雙層厚壁保持完整,在外界可存活9~12個月,且對多數消毒劑有抵抗力,但乾燥1~4d可失去活力,0℃以下或65℃以上滅活30min也可將其殺死,也可使用10%福爾馬林和5%氨水或工業用漂白粉,5%氨水加熱65℃30 min可有效殺死卵囊。 [3] 

隱孢子蟲防治方法

為防止病人、病畜及帶蟲者的糞便污染食物和飲水,應注意糞便管理和個人衞生,同時保護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的人,增強其免疫力,避免與病人病畜接觸,凡接觸病人病畜者,應及時洗手消毒。隱孢子蟲病至今尚無特效治療藥。一般認為,對免疫功能正常患者,應用對症和支持療法,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對免疫功能受損者,恢復其免疫功能、及時停用免疫抑制劑藥物則是主要措施。 [4] 
參考資料
  • 1.    程訓佳主編.人體寄生蟲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第101頁
  • 2.    王艦,羅恩傑主編.病原生物學 第2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341-342頁
  • 3.    文心田主編.人獸共患疫病學.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6.:288-290頁
  • 4.    黃勇主編.寄生蟲百科.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13:66-67頁
  • 5.    蔣金書編著.動物原蟲病學.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0:245-249頁
  • 6.    許樹長,陳勝良,莫劍忠主編.消化系統感染性疾病.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第20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