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隨章留後新亭會送諸君

鎖定
《隨章留後新亭會送諸君》是唐代詩人杜甫在新亭與友人聚會後告別的場面。描寫與友人的真摯感情。該詩出自於(《全唐詩》第234卷第032首)。
作品名稱
隨章留後新亭會送諸君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唐朝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律

隨章留後新亭會送諸君作品原文

《隨章留後新亭會送諸君》唐朝 杜甫
新亭有高會,行子得良時。日動映江幕,風鳴排檻旗。
絕葷終不改,勸酒欲無詞。已墮峴山淚,因題零雨詩。 [1-2] 

隨章留後新亭會送諸君作品鑑賞

新亭在梓州,當是廣德元年作。新亭有高會,行子得良時。日動映江幕,風鳴排檻旗。絕葷終不改,勸酒欲無辭。已墜峴山淚,因題零雨詩。(上四新亭會送,是景。下四惜別諸君,是情。座客必有絕葷者,故詩中及之。顧注謂指漢中王者,或然。且諸客中當有仕梓而去者,故用峴山碑以志去思。)
舊注謂送客至襄陽者,太泥。晉樂曲:“新亭送客渚。”《史記》:宋義置酒高會。《楚辭》:“吉日兮辰良。”《晉書》:羊祜嘗登峴山置酒。祜沒,襄陽百姓建碑其上,見者莫不流涕,杜預因名為墜淚碑。孫楚《陸陽候送別》詩:“晨風飄歧路,零雨被秋草。”

隨章留後新亭會送諸君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漢族,湖北襄陽人,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後世詩人陳志歲有“最尚杜工部之繫心國民”之語。 [3-4] 
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集為《杜工部集》,詩藝精湛,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 [5] 
天寶三載(744)四月,杜甫在洛陽與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相遇,兩人相約為梁宋之遊。之後,杜甫又到齊州(今山東濟南)。四載秋,轉赴兗州與李白相會,二人一同尋仙訪道,談詩論文,結下了“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友誼。秋末,二人握手相別,杜甫結束了“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的漫遊生活,回到長安。 [4] 
參考資料
  • 1.    全唐詩第234卷第032首
  • 2.    作者原文  .全唐詩庫[引用日期2013-11-18]
  • 3.    詩聖杜甫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3-11-18]
  • 4.    杜甫.《全唐詩·奉贈韋丞丈二十二韻》:《中華書局》,1960
  • 5.    作者簡介  .全唐詩庫[引用日期201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