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隔(拼音:gé)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 [2]  本義為阻隔、遮斷,“隔”是不能相見,不能相伴,故而引申指隔絕,隔也做名詞,也指格子。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 [3-4]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五    筆
BGKH
倉    頡
NLMRB
鄭    碼
YAJL
字    級
一級 [1] 
平水韻
入聲·十一陌 [5] 
注    音
ㄍㄜˊ
四角碼
71227
統一碼
基本區 U+9694
字形分析
左右結構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隔,形聲字,從阜,鬲聲。“”為土山,有阻礙作用;“”的甲骨文為古代炊具形,其作用是將食物與火分開以便烹熟,其三足中空,故而含有隔離之意。上面象鬲的口,且有一個蓋子,中間的X,象鬲腹上雕飾的花紋鼻楷書中, X變寫作\/,於是鬲便成為鬲形了。“阜”“鬲”為“隔,意為將物體分開、遮擋住。隸書、楷書筆畫化,形體稍變。《説文・阜部》:“隔,障也”,“隔”的本義為阻隔、遮斷。被隔開的物體之間會拉開距離,所以隔”引中指距離,可指室間的距離,也可指時間的距離,以及思想感情之間的距離。“隔”是不能柑見,不能相伴,故而引中指隔絕。隔”做名詞,指界限。格子是用小木棍或木板之類的物體隔開而形成的,所以“隔”做名詞,也指格子。 [2]  [6-8]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語
例句
例詞
動詞
阻隔、遮斷
separate;impede;cut off;partition
右有隴坻之隘,隔閡華戎。——張衡《西京賦
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隔越;隔礙
間隔;距離
at a distance from;after or at an interval of
隔了七八年,雖模樣兒出脱的齊整,然大段未改,所以認得。——《紅樓夢
隔涉;隔三差五;隔岸
隔絕;斷絕
block up;isolate
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不相合
not conform to
至於士庶貴賤之隔,俗以為常。——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

抑制
restrain
核小者,曰“益智”,含之隔涎穢。——《齊民要術》引《廣志》

別離
leave

隔違
通“擊”(jī)。打,敲打
beat
拮隔鳴球,掉八列之舞。——《漢書·揚雄傳下》

改變、變異

稱號遷隔,封割糾紛。——《續漢書志·第二三·郡國志五》贊曰

名詞
界限
limit;demarcation line
褒貶不甚明,得失無大隔。——唐·魏玄同《請吏部各擇寮屬疏》

格子
window lattice
走了進去,三間花廳,隔子中間,懸着斑竹簾。——《儒林外史

通“膈”。膈膜
diaphragm
脾生隔,肺生骨。——《管子·水地》

參考資料 [4]  [9]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障也。從𨸏,鬲聲。古核切。 [10] 

説文解字注

(隔)塞也。
塞,先代切。各本作“障”,今依《西京賦》注所引作“塞也。與土部“塞,隔也”為轉註。《廣韻》亦曰:“塞也。”《西京賦》曰:“隴坻之隘,隔閡華戎。
從𨸏。鬲聲。古核切。
十六部。 [4]  [10] 

康熙字典

《唐韻》古核切。《集韻》《韻會》各核切。《正韻》各額切。並音膈。《説文》:障也。《玉篇》:塞也。《史記·秦始皇紀》:防隔內外。《前漢·常惠傳》:欲隔絕漢。
又通作“鬲”。《荀子·大略篇》:鬲如也。注:謂鬲絕於上。《史記·大宛傳》:鬲漢道焉。《前漢·薛宣傳》:西州鬲絕。
又陸厥《與沈約書》:一家之文,工拙壤兩。
又《韻會·小補》葉訖得切。音械。柳宗元《懲咎賦》:讒炻結而不戒兮,猶斷斷於所執。勢危疑而多詐兮,逢天地之否隔。O按《正字通》引柳賦雲質韻,音屹,固非。而《韻會小補》葉訖得切,亦謬。得在職韻,執在緝韻,職、緝不相通。以隔葉執,不當作訖得切。
又與融通。《史記。秦始皇紀》;昭隔內外,靡不清淨,施於後嗣。注:隔,一作“融”。 [3-4]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方言音韻

◎ 贛語:græk5
◎ 客家話:[海陸腔] gak7 [台灣四縣腔] gak7 [沙頭角腔] gak7 [客英字典] gak7 [東莞腔] gak7 [寶安腔] gak7 [客語拼音字彙] gag5 [梅縣腔] gak7 [陸豐腔] gak7
◎ 粵語:gaak3
◎ 潮州話:gêh4
◎ 韓語:KYEK 격
◎ 越南語:cách [11]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字形
韻書
聲調
韻目
小韻
韻母
韻目
聲母
韻部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入聲
麥開
全清
古核切
kæk
集韻
入聲





全清
各核切
kɪɐk
入聲





全清
吉歷切
kiɛk
禮部韻略
入聲






各核切

增韻
入聲






古核切

中原音韻
入聲作上聲
皆來
皆來齊

皆來
全清

kiai
中州音韻
入聲作上聲
皆來






葉皆上聲

洪武正韻
入聲

七陌

全清
各頟切
kək
蒙古字韻
入聲








kjaj
分韻撮要
陰入


第三十二彭棒硬額



參考資料 [12]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備註
先秦
高本漢系統

kl
ĕk

王力系統
k
ek

董同龢系統
k
ek

周法高系統
k
rek

李方桂系統
k
rik

兩漢
西漢



東漢





riek



riek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陌麥昔錫

rek

北魏後期北齊
陌麥昔錫

rek

齊梁陳北周隋
陌麥昔錫

rek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k
æk

擬音/王力系統

k
æk

擬音/董同龢系統

k
æk

擬音/周法高系統

k
æk

擬音/李方桂系統

k
ɛk

擬音/陳新雄系統

k
æk

參考資料 [13]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7-11]
  • 2.    李學勤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1260
  • 3.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06:第1347頁
  • 4.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18]
  • 5.    十一陌 隔   .平水韻[引用日期2020-07-11]
  • 6.    李土生著.土生説字 第17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08:第204頁
  • 7.    李玉潔著.常用漢字形音義: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03:第1399頁
  • 8.    葉志民編.易錯字解説 兼析部分繁體字:浙江大學出版社,1992.06:第95頁
  • 9.    《現代漢語大詞典》編委會編.現代漢語大詞典 上[M].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000.12:619
  • 10.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第2425頁.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5卷:中國書店,2010.12
  • 11.    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0-11-18]
  • 12.    隔的音韻方言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0-07-11]
  • 13.    隔的音韻方言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0-07-1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