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隔山香

(傘形科山芹屬植物)

鎖定
隔山香(Ostericum citriodorum (Hance) C. C. Yuan & R. H. Shan)傘形科、山芹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光滑無毛。根頸有殘存的須狀葉鞘。莖單生,圓柱形。基生葉及莖生葉均為二至三回羽狀分裂;葉片長圓狀卵形至闊三角形,邊緣及中脈幹後波狀皺曲,密生極細的齒,無柄或有短柄。復傘形花序;總苞片披針形,有多條縱紋;小傘花序有花十餘朵。花白色,萼齒明顯,三角狀卵形;花瓣倒卵形,頂端內折;花柱基矮圓錐形,花柱叉開。果實橢圓形至廣卵圓形,背稜有狹翅,側稜有寬翅,寬於果體。花期6-8月,果期8-10月。
分佈於於中國湖南、江西、浙江、廣西、廣東、福建等省區。生長於山坡灌木林下或林緣、草叢中。
隔山香根入藥,有疏風清熱、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等功能。用於治風熱咳嗽、心絞痛、胃痛、瘧疾、痢疾、經閉、白帶、跌打損傷等。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無危(LC)。
(概述圖參考: [2] 
中文名
隔山香
拉丁學名
Ostericum citriodorum (Hance) C. C. Yuan & R. H. Shan [6] 
別    名
金雞爪、香白芷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傘形目
傘形科
山芹屬
隔山香
命名者及年代
(Hance) Yuan et Shan,1984
保護級別
《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無危(LC)
同義學名
Angelica citriodora Hance [3] 

隔山香植物學史

在1972年出版的《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二冊)中,隔山香(Angelica citriodora Hance)歸入當歸屬。在《中國植物誌》 第55(3)卷中,隔山香(Ostericum citriodorum (Hance) Yuan et Shan)歸入山芹屬。《植物智》網站以山芹屬的隔山香為正名。 [1]  [3] 

隔山香形態特徵

隔山香
隔山香(7張)
多年生草本,高0.5-1.3米,全株光滑無毛。根頸有殘存的須狀葉鞘;根近紡錘形,棕黃色,有數條支根。莖單生,圓柱形,徑2-5毫米,上部分枝。基生葉及莖生葉均為二至三回羽狀分裂,葉柄長5-30釐米,基部略膨大成短三角形的鞘,稍抱莖,長0.5-1.5釐米;葉片長圓狀卵形至闊三角形,長15-22釐米,寬13-20釐米,末回裂片長圓披針形至長披針形,長3-6.5釐米,寬0.4-2.5釐米,急尖,有小凸尖頭,邊緣及中脈幹後波狀皺曲,密生極細的齒,無柄或有短柄。 [1]  [7] 
復傘形花序花序梗長6-9釐米;總苞片6-8,披針形,有多條縱紋,長約4毫米;傘輻5-12;小傘花序有花十餘朵;小總苞片5-8,狹線形,反折,長2-3毫米。花白色,萼齒明顯,三角狀卵形;花瓣倒卵形,頂端內折;花柱基矮圓錐形,花柱叉開。果實橢圓形至廣卵圓形,長3-4毫米,寬3-3.5毫米,金黃色;有光澤,表皮細胞凸出或顆粒狀突起,背稜有狹翅,側稜有寬翅,寬於果體,稜槽中有油管1-3,合生面有油管2。花期6-8月,果期8-10月。 [1] 

隔山香產地生境

分佈於於中國湖南、江西、浙江、廣西、廣東、福建等省區。生長於山坡灌木林下或林緣、草叢中。 [1] 

隔山香繁殖方式

隔山香可以通過組織培養的方法進行繁殖,步驟如下:
  1. 選取隔山香植株的頂芽作為外植體,對外植體進行消毒;具體消毒方法為:用體積濃度為75%乙醇滅菌30秒,再用0.1t.%昇汞滅菌25分鐘,然後用無菌水沖洗5次。 [5] 
  2. 將步驟1中處理後的外植體置於超淨台上切去消毒過程中隔山香頂芽的受損部分,然後置於分化培養基中;所述分化培養基的配方是:以MS培養基為基礎,添加6-苄基嘌呤(6-BA)2毫克/升和萘乙酸(NAA)0.1毫克/升,pH值調至5.8。 [5] 
  3. 外植體在分化培養基中進行誘導培養,具體培養條件為:温度22℃,光照時間12小時/天,光照強度2000勒克斯。約一週以後開始分化出小葉,4周左右從基部分化叢生芽。 [5] 
  4. 將步驟3中產生的從生芽轉入生根培養基(生根培養基的配方是:以1/2MS培養基為基礎,添加萘乙酸(NAA)0.6毫克/升,pH值調至5.8)中繼續培養,具體培養條件為:温度22℃,光照時間12小時/天,光照強度2000勒克斯,經過大約3周後得到完整的植株。 [5] 

隔山香主要價值

根入藥,有疏風清熱、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等功能。用於治風熱咳嗽、心絞痛、胃痛、瘧疾、痢疾、經閉、白帶、跌打損傷等。 [1] 

隔山香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無危(LC)。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