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陽春曲·皇亭晚泊

鎖定
《陽春曲·皇亭晚泊》是元曲作家徐再思散曲作品。這首曲子描述了作者在皇亭晚泊時所見的景象:澗水或東或西時深時淺,山巒亦遠亦近雲霧盤桓,秋風鼓起征帆駛過了釣魚的灘頭,暮靄漸深樹影朦朧,樹影間依稀可見江村裏兩三户人家。全曲純然寫景,既有細緻生動的描寫,又有遠近動靜的對比,對仗工整自然,寫景如畫,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作品名稱
陽春曲·皇亭晚泊
作品別名
中呂陽春曲·皇亭晚泊
作    者
徐再思
創作年代
元代
作品出處
全元散曲
文學體裁
散曲

陽春曲·皇亭晚泊作品原文

【中呂】陽春曲·皇亭晚泊
水深水淺東西澗,雲去雲來遠近山。秋風徵棹釣魚灘。煙樹晚,茅舍兩三間。 [1] 

陽春曲·皇亭晚泊註釋譯文

陽春曲·皇亭晚泊詞句註釋

⑴中呂:宮調名,元曲常用宮調。
⑵陽春曲:曲牌名,又名“喜春來”等,入“中呂宮”。
⑶皇亭:地名,不詳何處,或在杭州。
⑷徵棹:指遠行的船。
⑸煙樹:雲煙繚繞的樹木、叢林。 [2]  [3] 

陽春曲·皇亭晚泊白話譯文

水深、水淺東西兩山澗,雲去、雲來遠處和近處的山。秋風中的歸帆來到釣魚灘,傍晚樹木雲煙繚繞,岸上不多的茅舍分明可見。 [2] 

陽春曲·皇亭晚泊創作背景

這是寫景之作,當為作者在杭州西北一個叫皇亭的地方泊舟時寫的。王季思《元散曲選注》:“(皇亭)疑當作皋亭,因形近而誤。皋亭在杭州西北。” [3]  [4-5] 

陽春曲·皇亭晚泊作品鑑賞

陽春曲·皇亭晚泊整體賞析

此曲寫曲家涼亭晚泊所見的景緻,筆墨疏淡,清新自然。第一句表現了澗水的千姿百態的靈動之鎂,這都是日暮時分所見的景象。作者以虛實相間的筆墨,勾畫了澗水的遠近交錯、深淺不一的景觀,雖淡淡幾筆,卻情蓄景中,趣在墨外,其悠悠的詩意,繞樑不絕。第二句描寫了遠望雲繞青山,風捲雲殊的景象:雲彩忽隱忽現,嫋嫋娜娜,纏纏綿綿,襯托了山的朦朧霧化。後兩句描寫了湖面和湖邊的近景,秋風給人一種蒼涼廣漠又恬澹寧和的感覺。隨着作者的視線,把自然之美過渡到有近景的生活之美。日落黃昏後霧意漸濃,朦朧中的婆娑樹影和星星點點的茅舍組成一幅靜美、澄曠的風景水墨畫,其氣韻生動清淡,簡遠自然。
“水深水淺東西澗,雲去雲來遠近山”,化用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東澗水流西澗水,南山雲起北山雲”(《寄韜光禪師》),通過“深”與“淺”、“東”與“西”、“去”與“來”、“遠”與“近”這四組反義詞,勾連起山水相依、相連的廣闊畫圖。江面上秋風乍起,把遠行的船送至釣魚灘,這裏應該就是“晚泊”的具體地點。上文的“水”與“山”是宏大景物的描寫,而江岸上的“煙樹晚,茅舍兩三間”,則是近距離水畔人家生活的特寫。三兩茅舍,幾行煙樹,生活其間的人,每日捕魚、務農,自給自足,不必仰人鼻息,是那樣地寧靜適意。這樣寫景,使得畫面的景物錯落有致,層次井然,生動傳示出作者忘卻旅途勞頓、陶醉於恬靜山水美景中的怡然自得之情。 [2] 

陽春曲·皇亭晚泊名家點評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導師王星琦:“作者寫的是秋江夜泊,所描景緻亦很蕭疏,卻並不顯得傷感,或者説有一點點傷感,也是淡淡的。作者差不多是以欣賞的態度來描畫這一幅江邊夕照圖的,它的意境是孤峭而曠遠的,情調頗似元代文人畫。”(《元曲鑑賞辭典》) [5] 

陽春曲·皇亭晚泊作者簡介

徐再思,字德可,號甜齋,嘉興(今屬浙江)人。與張可久貫雲石為同時代人。散曲作品多寫自然景物及閨情。風格清麗,注重技巧。今人任訥將其散曲與貫雲石(號酸齋)作品合輯為《酸甜樂府》,得其小令一百餘首。 [6] 
參考資料
  • 1.    隋樹森.全元散曲.北京:中華書局,1964:1040
  • 2.    趙興勤 趙韡 譯註.元曲三百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9:328-329
  • 3.    素 芹.元曲三百首註釋.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8:163-164
  • 4.    王 起.元明清散曲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152
  • 5.    蔣星煜 等.元曲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900-901
  • 6.    蔣星煜 等.元曲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