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陶雛器

鎖定
陶雛器是指採用雙料混煉工藝製作,通過一定方式成型,未經燒製就具備承受火煉不開裂的功能,具有一定用途,在使用中經受火燒形成一定緻密度,尚未完全陶化的夾砂泥塑器。
中文名
陶雛器
外文名
Taochuqi

陶雛器甑皮巖首期陶

桂林甑皮巖遺址出土的甑皮巖首期陶是甑皮巖遺址第一期發現的距今12000年的陶釜。甑皮巖首期陶燒成温度低於250℃,通過模擬甑皮巖首期陶的考古試驗,發現甑皮巖首期陶是甑皮巖先民運用雙料混煉工藝製作的陶器雛形遺存,雙料混煉是甑皮巖人有意識的行為,是人類智慧的體現,是萬年前甑皮巖先民的一項發明創造,甑皮巖首期陶是甑皮巖陶器產生前經歷的一個雛形階段。據此推測,陶器起源經歷過一個陶器雛形的發展階段。根據中國田野考古報告集《桂林甑皮巖》,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專家考證甑皮巖首期陶為半圓頭盔形器皿,疑似先人用於燒煮田螺的器物,材料為泥夾砂。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專家考證其未經250℃以上温度燒製。
甑皮巖首期陶殘片(外壁) 甑皮巖首期陶殘片(外壁)
甑皮巖首期陶殘片(側面) 甑皮巖首期陶殘片(側面)
甑皮巖首期陶具備陶器三個特點:1、通過一定方式成型;2、經過火煉燒製;3、能煮田螺,具有特定用途。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專家稱它為陶釜 [1]  ,英國BBC電視台2009年紀錄片《人類旅程》介紹甑皮巖首期陶為世界最古老的陶器之一。

陶雛器雙料混煉

陶雛器試驗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桂林甑皮巖遺址博物館的專家組織了模擬甑皮巖首期陶的考古試驗。
雙料混煉試驗燒煮田螺 雙料混煉試驗燒煮田螺
雙料混煉實驗燒煮田螺 雙料混煉實驗燒煮田螺
試驗顯示,在特定情況下,未經燒製的泥塑器可直接燒煮田螺而不裂。
模擬甑皮巖首期陶的考古試驗稱為“雙料混煉試驗”。
試驗是將天然陶土與砸碎的石英石按特定比例配合,加適量水運用雙料混煉工藝充分揉練為坯料,坯料會具有一定的粘結力及抗裂性,用其捏塑而成的半圓頭盔型“泥塑器”僅需晾乾數日,不用燒製就可用於燒煮田螺等食物,“泥塑器”直至田螺煮熟都不開裂。 [2] 

陶雛器工藝

雙料混煉工藝是指利用一種自然泥土與另一種材料(土壤、石料、貝殼或其他材料)以骨肉相融的方式,按照一定比例配比,加適量水互相羼和,經過一定方式混練後,形成具有一定粘結力及抗燒能力的坯料,用此坯料塑制的器物可承受一定程度的高温燒煉並且煉而不裂的工藝。 [2] 

陶雛器基本點

1、兩種材料按一定配比混練;2、混練至骨肉相融;3、混練後形成具有一定粘結力及抗燒煉能力的坯料;4、塑制的器物可承受一定程度的高温燒煉甚至煉而不裂。 [3] 

陶雛器傳承

雙料混煉在廣西地區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是廣西地區歷久彌新的製陶工藝。
甑皮巖首期陶頑強抵禦萬年歲月的侵蝕,奇蹟般地留存至今,雙料混煉工藝也自萬年前神奇般地傳承至今。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欽州坭興陶、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靖西壯族夾砂陶、賓陽鄒圩下窯陶、新窯陶等廣西各地製陶技術均為典型的雙料混煉製陶工藝,雙料混煉成為歷代廣西製陶工藝的典型特徵。
今天,採用北部灣欽江兩岸東泥西泥雙料混煉製作的欽州坭興陶已經成為中國四大名陶之一,雙料混煉工藝的獨特特性使自然素面的坭興陶窯變出彩更是成為坭興一絕,雙料混煉造就了無數的陶瓷藝術瑰寶,凝聚萬年桂陶文化精髓的坭興陶已經成為中華陶瓷文化產業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2] 

陶雛器陶雛器

陶雛器工藝概述

陶雛器是指採用雙料混煉工藝製作,通過一定方式成型,未經燒製即可承受一定程度火燒且燒不開裂,具有一定用途,在使用中不斷經受火燒並形成一定緻密度,尚未完全陶化的夾砂泥塑器,簡稱“陶雛器”。 [2] 

陶雛器陶器雛形

甑皮巖首期陶是甑皮巖先民捏塑晾乾的“夾砂泥塑器”,用於燒煮田螺等食物。在不斷燒煮食物的過程中經受不同程度的火煉,形成一定緻密度;雖然沒有燒煉到陶化的温度,沒有完全陶化,但已具備陶器的基本特徵及使用功能;正是這樣的器物在更高的温度燒煉後可完全陶化。因此,此類器物是特殊的泥塑器,是陶器的雛形,是“陶雛器”。 [3] 

陶雛器發展階段

甑皮巖首期陶是特殊的泥塑器,也是特殊的陶器;它是陶器的雛形,是陶雛器。這樣的器物在經受更高的温度燒煉後可完全陶化。
甑皮巖首期陶是甑皮巖陶器產生前經歷的一個雛形階段,據此推測,陶器起源經歷過一個陶器雛形的發展階段。 [2] 

陶雛器意義

甑皮巖首期陶是典型的“雙料混煉陶雛器”,是它將萬年前的桂林先民帶入了煮食文明的階段;也正是雙料混煉的發明,使陶器雛形的產生成為了可能,催化了陶器雛形的萌芽,推進了陶器的起源及發展。陶雛器的出現,揭示了人類從燒烤食物向燒煮食物發展的需求,觸及了甑皮巖陶器起源的脈搏。它最終促成陶器的產生。甑皮巖先民從此進入煮食文明的發展階段,這對進一步認識陶器以及整個人類文明起源及發展的歷史進程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