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陶式反坦克導彈

鎖定
陶式反坦克導彈(英文:BGM-71 TOW [1]  ),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休斯飛機公司研製的一種車載式重型反坦克導彈。
TOW是英文管射(Tube launched)、光學追蹤(Optically tracked)和線控導引(Wire command link guided)的縮寫。陶式反坦克導彈綜合性能在第二代反坦克導彈中處於領先地位,是第二代導彈的典型代表。
陶式反坦克導彈的生產開始於1970年,是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反坦克導引導彈,已經投產裝備的陶式反坦克導彈能擊穿現役的坦克裝甲 [2] 
中文名
陶式反坦克導彈 [2] 
外文名
BGM-71 TOWAnti-tank Missile [1] 
研製時間
1960~1970年 [2] 
服役時間
1970年 [2] 
最大射程
3.75 千米
導彈類型
反坦克導彈 [2] 
研製公司
休斯飛機公司 [3] 
首射時間
1965年 [2] 
所屬國家
美國

陶式反坦克導彈發展沿革

陶式反坦克導彈發射 陶式反坦克導彈發射 [3]
陶式反坦克導彈是美國休斯飛機公司於1962年開始研製的一種管式發射、光學瞄準、紅外自動跟蹤、有線制導的第二代重型反坦克導彈武器系統,於1970年大量生產並裝備部隊,還出口到世界上50多個國家和地區。
陶式反坦克導彈是美國休斯飛機公司為美軍研製的一種光學跟蹤、導線傳輸指令、車載筒式發射的重型反坦克導彈武器系統,主要用於攻擊各種坦克、裝甲車輛、碉堡和火炮陣地等硬性目標。1965年發射試驗成功,1970年大量生產並裝備部隊,可車載和直升機發射,也可步兵攜帶發射。美軍在越南戰爭第四次中東戰爭中都曾大量使用此導彈,並取得了良好的戰果。在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共發射了600多枚此導彈,擊毀了伊拉克軍隊450多個裝甲目標 [2] 

陶式反坦克導彈技術特點

陶式反坦克導彈結構設計

陶式反坦克導彈 陶式反坦克導彈
陶式反坦克導彈彈體呈柱形,前後兩對控制翼面,第一對位於彈體,四片對稱安裝,為方形,第二對位於彈體中部,每片外端有孤形內切,陶2以後型號彈頭加裝針。發射筒亦為柱形,自筒口後1/3處開始變粗,明顯呈前後兩段,直升機載陶式導彈有二、四聯兩種,導彈封存於發射筒中、發射筒筒口兩端略粗,中間細,筒尾部有一尺寸明顯較小的突出部分 [2] 

陶式反坦克導彈作戰靈活

①發射平台種類多,可車載、機載發射,使用較為靈活。
②增大了射程,“陶” 2 的射程由原型彈的 3 千米增大到 3.75 千米。
③提高了破甲能力,戰鬥部直徑由原型彈的 127 毫米增大到“陶” 2 的 152.4毫米,重量由 3.6 千克增加到 5.9 千克。“陶” 2A 採用串聯式聚能裝藥戰鬥部,使破甲厚度從原來的靜破甲厚度 600 毫米增大到 1030 毫米,具備了對付披掛反應裝甲目標的能力。
④有線制導、射程受限,發射平台易遭敵方火力打擊。
陶式反坦克導彈採用紅外線半主動制導,最大射程為4千米,最小射程為65米。500米以內命中率為90%,500至3000米可達100%。武器系統由導彈、發射裝置和地面設備3部分組成。導彈長1164毫米,彈徑152毫米,全彈質量18470克,由戰鬥部、控制系統、發動機、尾段組成。彈體為圓柱形,彈翼平時摺疊,發射後展開。可從地面發射,也可從直升機上發射,第一代反坦克導彈相比,具有射程遠、飛行速度快、制導技術先進、破甲威力和抗干擾能力強等特點 [1] 

陶式反坦克導彈識別特徵

陶式反坦克導彈使用發射筒發射,彈和筒各有特點:
①反坦克導彈彈體呈柱形,前後兩對控制翼面,第一對位於彈體,四片對稱安裝,為方形,第二對位於彈體中部,每片外端有孤形內切,陶 2以後型號彈頭加裝探針。
②發射筒亦為柱形,自筒口後 1/3 處開始變粗,明顯呈前後兩段,直升機載陶式導彈有二 、 四聯兩種,導彈封存於發射筒中、發射筒筒口兩端略粗,中間細,筒尾部有一尺寸明顯較小的突出部分 [1] 

陶式反坦克導彈性能數據

型號 陶 2A
最小射程 65 米
初速  65 米 / 秒
最大速度 860 米 / 秒
命中概率90%(射距0.5~3千米);100%(500米以內) 射擊精度 ± 200 毫米 (地面發射高低偏差)
± 200 毫米 (地面發射方向偏差)
160 毫米 (直升機發射高低偏差)
± 200 毫米 (直升機發射高低偏差)
靜破甲厚度 1030 毫米
動破甲厚度 300 毫米 /65度
發射速度 3 發 / 分
可靠性  97.7%
彈徑  152.4 毫米
彈長  1174 毫米
彈重  28.1 千克
制導方式 有線傳輸指令制導 [1-3] 

陶式反坦克導彈衍生型號

陶式反坦克導彈原型陶

最大射程 3000 米 (直升機發射的最大射程為 3750 米),最小射程 65米。初速 65 米 / 秒,最大速度為 360 米 / 秒。對固定靶的命中概率,65 ~ 250 米時為 75%,500 ~ 3750 米時約為 90%。地面發射時的射擊精度,高低偏差為± 0.2 米,方向偏差為± 0.2 米。當用直升機發射時,其高低偏差為 0.16 米,方向偏差為± 0.2 米。靜破甲厚度為 600 毫米,動破甲厚度為 200 毫米 /65 °。發射速率為 3 發 / 分。可靠性達 97.7%。飛行 3000 米的時間為 15 秒。使用時要求的温度範圍為 -32 ° C ~ +60 ° C。直升機發射時高度要求在 3050 米以下。導彈全長 1164 毫米,筒裝導彈全長 1280.5 毫米。圓柱部分彈徑 148.3 毫米,戰鬥部彈徑 127 毫米,筒裝導彈最大外徑 218 毫米。彈翼翼展 466.5 毫米,舵翼翼展 445.7 毫米。彈重 18.47 公斤,筒裝彈重 24.5 公斤,武器系統全重 102 公斤。聚能破甲戰鬥部重 3.65 公斤。武器的貯存期在 5 年以上。導彈發射裝置由發射筒、迴轉體和三腳架組成。發射筒長 1676.4 毫米,重 5.3 公斤。導彈的運載工具有三種:M113 型裝甲車 (每輛可載 6 枚導彈) 、 M151A1 型 1/4 噸吉普車 (每輛載導彈 2 枚,另一輛 M151A1 型導彈運載車可攜帶 6 枚) 、 M274 型 1/2 武器搭載車 (每輛載導彈 6 枚) [1] 

陶式反坦克導彈陶1型

1981 年裝備部隊。陶 1 導彈將發射管縮短到1067 毫米,有利於克服在較大橫向風條件下操縱發射裝置的困難。為適應車載和直升機載的發射,將導彈射程從 3000 米增大到 3750 米。此外還配裝了 AN/TAS-4 夜間瞄準具。戰鬥部內腔中安裝了可伸縮的長約 305 毫米的圓柱形探針,可使炸高從原來的 0.9 倍彈徑提高到 3倍彈徑。戰鬥部上裝有壓電開關,增加了戰鬥部起爆的可靠性。“陶改”的破甲能力達800 毫米 [1] 

陶式反坦克導彈陶2型

1979 年研製,1983 年裝備部隊。主要改進是:
①採用大口徑戰鬥部,戰鬥部直徑加大到 152 毫米,重量增加到 5900 克,彈頭前部探針由 305毫米增至540毫米,破甲厚度達 940 ~ 1030 毫米。
②採用增程發動機,射程由 3000 米增至 3750 米。
③新增了一個二氧化碳激光器光標,使制導性能有所改善,提高了導彈在煙幕灰塵或惡劣氣侯條件下的作戰能力。
④發射裝置採用了新的數字式發射制導裝置。
⑤裝有改進的 AN/TAS-4A 紅外熱成像夜視瞄準具,工作波長為 12 微米。
陶 2A 型。1987 年裝備部隊,在陶 2 的基礎上採用了兩級串聯空心裝藥,提高精度和威力,用於攻擊披掛反應裝甲的目標。
陶 2B 型。於 1992 年裝備部隊,改進了發射制導軟件,導彈可在瞄準線上方1米高度飛行。採用雙級並列式自鍛破片戰鬥部,用於攻擊坦克頂裝甲 [1] 

陶式反坦克導彈服役動態

陶式導彈參加了越南戰爭、中東戰爭、兩伊戰爭海灣戰爭
越南戰爭後期,美軍AH-1攻擊直升機使用陶式導彈攻擊越軍坦克,成功率在80%以上。
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以軍在戰爭初期北線兵力不足的情況下,使用直升機載陶式導彈抗擊敍軍 800 多輛坦克的攻擊,作用十分明顯。
海灣戰爭中,美國參戰的數百輛M901式導彈發射車、大批M2步兵戰車、 M3騎兵戰車、 AH-15直升機和英國參戰的山貓直升機等都配有陶式反坦克導彈。戰爭中,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從兩個地段突破伊軍防禦後,受到伊軍裝甲部隊的翼側攔阻,車載陶2式反坦克導彈在1200-3000 米距離上開火,共發射110 枚導彈,93 枚命中目標,摧毀了伊軍炮兵陣地內的幾十輛T62 、T55坦克,配合M1A1坦克擊潰了伊軍。英軍山貓直升機發射陶式導彈600多枚,擊毀伊軍裝甲目標 450 個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