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露薌

鎖定
陳露薌(1876-1943),學名陳樹棠,寧波走馬塘陳氏第31世後人,愈字輩,自號甘園老人,中國第一代留學博士生,著名土木工程師,為"南社"成員之一。 [2-3]  1876年出生,早年入清華園(清華大學),1903年赴日本留學,在東北帝國大學農業課土木工程系深造。1910年,獲博士學位回國, [3]  後畢生從事土木工程設計, [1]  著有《中國道路建築學》。 [1] 
1943年秋後,陳露薌在一間廂房中安靜謝世, [1]  按照他生前意願,家人在走馬塘村東南面選擇墓地,墳墓十分簡樸,毫無雕飾。 [3] 
中文名
陳露薌
別    名
陳樹棠
出生日期
1876年 [1] 
逝世日期
1943年 [1] 
畢業院校
清華大學 [1] 
東北帝國大學 [1] 
職    業
土木工程師 [2] 
著    作
《中國道路建築學》 [1] 

陳露薌人物生平

1876年,陳露薌出生,為寧波走馬塘陳氏第31世後人,愈字輩。 [1]  他從小聰穎過人,學業優異,早年入清華園(清華大學前身)就讀。 [3] 
1903年,陳露薌赴日本留學,在東北帝國大學農業課土木工程系深造,在校期間,他留心日本各地優秀建築,利用假日,約伴考察,努力將書本知識與建築實例聯繫起來,探討研究。 [1]  [3]  在其1910年的畢業論文中,提出將寧波靈橋由老式浮橋改建為現代橋樑的設想,當時因需經費十六萬元,籌措困難,沒有成功。 [4] 
1910年,陳露薌獲博士學位回國, [3]  從事土木工程設計,協助國民政府建造湘桂鐵路廣西大鐵橋、浙江海寧海塘等,並應邀規劃日本北海道漁港,曾為家鄉設計監督建造了象山軍港、櫟社機場、奉化方橋醫院、蔣氏故居、溪口武嶺學校、茅山鄉村師範學校等工程。 [3]  他的設計方案結合地理環境,突出人與自然的和諧融洽,又獨具個性特色,受到各方讚賞。此外,他還出謀劃策,改造東錢湖,提高湖泊蓄水量,使三縣七鄉受益。 [1] 
1922年秋,寧波靈橋毀壞,交通梗阻。陳露薌聽説甬上士紳有改築之議,遂擬定改建靈橋計劃書。這份詳盡的改建計劃,《鄞縣通志》稱之為“改建江橋之嚆矢”, [1]  陳露薌也被譽為“寧波鋼橋設計第一人”,但因當時的民國政府財力空虛,改建靈橋計劃無法實施。 [2] 
1932年10月,應鄞縣縣政府之邀,陳露薌擔任寧穿公路顧問,指導主任工程師施求臧和段工程師全紹桓、邵槐,測量繪圖、設計、組織工程實施,為兩縣及舟山羣島的交通發展奠定基礎。 [1] 
1936年,陳露薌慷慨解囊,帶頭捐款,為家鄉走馬塘免費設計、建造紫來橋。 [3] 
抗戰爆發,蔣介石寫信讓陳露薌赴重慶供職,遭到陳露薌拒絕。 [1] 
陳露薌留學畢業照 陳露薌留學畢業照 [2]
1943年秋後,陳露薌坐在一間廂房中安靜地謝世。 [1]  他的箱籠沒有絲毫積蓄,連件像樣的衣服也沒有,家人借款為其治喪。 [3]  按照他生前意願,家人在走馬塘村東南面選擇墓地,墳墓十分簡樸,毫無雕飾。 [1] 

陳露薌人物軼事

陳露薌36歲出任治準工程主任,供職於浙江省署,經手多項工程,卻堅持諾言:一不做官,二不發財。 [3]  在他擔任寧穿公路顧問期間,寧穿公路測繪規劃者為了節約造價,在寶幢一帶去彎改直,以縮短路程。這樣一來,由西向東的路基,要橫穿阿育王寺,千年古寺得“破膛開肚”,遭到破壞。阿育王寺方面十分焦急,四處打聽公路的設計顧問陳露薌,希望能疏通關係。當陳露薌在方丈殿入座後,和尚敬上一杯“金珠茶”,碧綠清香的茶葉底下,放了價值昂貴的金飾品,陳露薌發現後當即謝絕。回府後,陳露薌看了方案圖紙,馬上意識到這種只管公路造價,偏廢千年古剎的做法應予修改。第二天,他親臨測繪現場,踩了幾個點,堅持公路路基繞道阿育王寺大殿,改在寺宇前面。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