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阿金

(革命烈士、紅軍第三軍團第五師政治委員)

鎖定
陳阿金(1898~1934),原名建金。江蘇阜寧人。1905年全家逃荒到上海。1909年入同興紗廠做童工。1921年,參加黨領導的罷工鬥爭。1925年,領導工人蔘加“五卅運動”,曾作為工人代表與資本家進行談判鬥爭。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冬至1927年春,參加了上海工人武裝起義。1927年夏,到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軍事班學習。1930年7月回國,秘密到達中央革命根據地瑞金。1931年秋,調任中國工農紅軍軍事政治學院軍事教員,先後兼任紅軍學校軍事連指導員、工兵連指導員和機炮大隊政治委員。1933年初,調前方任團政治委員。6月,調任六師政治委員。1934年參加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1934年春,調任第三軍團第五師政治委員。1934年8月,在中共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的廣昌保衞戰中,與師長李天佑率部苦戰18天后,轉入防守高虎腦一線陣地,大量殲敵。8月28日,在廣昌萬年亭深入前沿陣地指揮戰鬥時,遭敵機轟炸犧牲。時年36歲。 [1-3] 
中文名
陳阿金
別    名
陳建金
出生日期
1898年
逝世日期
1934年8月28日
出生地
江蘇省阜寧縣新溝鄉
性    別

陳阿金人物生平

陳阿金早年經歷

陳阿金,原名陳建金,江蘇阜寧縣(今新溝鄉小徐村小劉莊)人,生於1898年。父親陳永鑾,貧苦農民,種地為生。陳阿金有七個兄弟姊妹,他排行第二。7歲那年,阜寧發大水,餓殍遍地,田園荒蕪,父母只得領着兒女逃荒到上海。陳阿金13歲時,進了同興紗廠粗紗車間做工。日本資本家壓榨中國工人心毒手狠,對童工的虐待尤其厲害。陳阿金和一同做工的小夥伴,在破舊的車間裏,在嘈雜的機器聲和絲絮紛揚的混濁空氣中,汗流浹背地操作,一天勞作12小時以上,只能得到兩毛錢工錢勉強夠一人餬口。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後,8月在上海又成立了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具體組織和領導工人運動。陳阿金主動靠近中共地下黨組織,參加黨所領導的罷工鬥爭。工友們都稱讚陳阿金正派,能幹,會團結人、幫助人。 [7] 

陳阿金參與五卅運動

1925年5月15日,上海日商紗廠工人顧正紅被日本資本家槍殺。5月30日,舉行反帝遊行的上海學生和其他羣眾又遭租界巡捕開槍鎮壓,釀成“五卅”慘案。在殘酷的鬥爭面前,陳阿金的思想覺悟急劇昇華。他一方面廢寢忘食地忙着工會工作,領導工人蔘加“五卅”運動,成為罷工工人羣眾最信賴最能幹的領導之一,一方面申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五卅”運動後,陳阿金按照黨的指示,又領導過兩次紗廠罷工,反對資本家不執行增加工人工資等項已承認的條件。他作為工人代表,多次和資本家談判,駁斥了資本家不執行條件的種種藉口,使罷工取得了勝利。1926年10月下旬至1927年3月下旬,中國共產黨領導上海工人先後舉行了三次武裝起義。陳阿金除因援助罷工被捕,未能參加第二次起義外,第一、第三次武裝起義他都參加了。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收繳工人糾察隊的武器,捕殺工人和共產黨員。黨組織布置陳阿金轉入地下活動。 [8] 

陳阿金前往蘇聯學習

1927年夏,中共中央選派工人、農民、學生中的優秀分子到蘇聯學習。陳阿金等50多名上海工人踏上了秘密的旅程,輾轉到達十月革命的故鄉一蘇聯。
陳阿金分配在莫斯科東方大學軍事班學習。他常常一個人自學到深夜,一邊鑽研,一邊寫心得筆記。他平時很少上街,星期日也很少休息,抓緊時間勤奮學習馬克思的基本理論和軍事著作。陳阿金不僅學習時間抓得緊,而且聯繫革命鬥爭實際加以思考,因而進步很快。儘管他原有文化基礎低,但在軍事班的同學中,數他學習成績最好。當時軍事班有託派活動,陳阿金在與託派的鬥爭中旗幟鮮明,立場堅定。
赴蘇學習三年畢業,陳阿金於1930年7月回國,經上海繞道香港,秘密到達中央革命根據地瑞金 [9] 

陳阿金在瑞金任教員

隨着土地革命的深入發展,全國工農紅軍已發展到十餘萬人,亟需大批訓練有素的幹部充實各級領導。因此,中共中央於1931年秋,創辦了“中國工農紅軍軍事政治學校” (即中央紅軍學校)。陳阿金調到中央紅軍學校任軍事教員,先後兼任紅軍學校軍事連指導員,工兵連指導員和機炮大隊政治委員。
1932年,陳阿金任工兵連指導員時,工兵連駐在瑞金南門外河邊的一座小樓裏,100多個學員都是農村青年,文化水平低。針對這種情況,他和連長趙新民及其他教員一道,從十幾本厚厚的教科書中,編選出通俗易懂、簡明扼要的築城、架橋,渡河,爆破等工兵專業課程講義,採取了“切合實用,少講多做,少課堂多野外”的教學原則。紅軍學校每期學習半年左右,僅第一至第四期就為紅軍輸送了6200多名連以上軍政幹部。 [10] 

陳阿金參與反“圍剿”鬥爭

1933年年初,陳阿金調到前方任團政委。1933年6月,興國模範師全體加入紅軍,編為紅三軍團第六師。同年8月,中革軍委任命洪超任第六師師長,陳阿金任第六師政治委員。該師經短暫訓練後,即開赴閩西北,參加紅軍東方軍第二階段作戰。10月22日,陳阿金、洪超率第六師參加資溪橋戰鬥,11月中旬參加許灣、八角亭戰鬥。1934年1月,紅六師隨紅三軍團第二次入閩作戰,1月25日與紅四師一起勝利攻佔沙縣城,共能傷敵軍700多人,俘敵1300多人,繳獲炮8門,各種槍支1500餘支,子彈108萬發,炮彈2萬多發,以及大量糧食、食鹽、布匹等物資。這期間,陳阿金作為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正式代表赴紅都瑞金出席大會,當選為第二屆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1934年春,陳阿金調任紅三軍團第五師政治委員。該師是1933年6月紅一方面軍整編時由原紅七軍和紅二十一軍合編組成,戰鬥力較強。陳阿金與師長李天佑一起,率部參加了廣昌保衞戰。這次戰役由博古李德親自指揮,採用節節阻擊、與敵拼消耗戰法,結果遭到失敗。4月28日,廣昌失守。紅五師撤退到廣昌縣城南面的半橋地區進行休整,而後在驛前以北的高虎腦、王土寨、萬年亭等高山上構築防禦陣地,與紅三軍團第四師等部一起,阻敵第三路軍南進。紅五師擔負正面阻敵任務,其部署為:第十三團防守高虎腦及半橋北端陣地;第十四團在上坪東端,為第二梯隊;第十五團在高虎腦南端,為預備隊。紅五師的右翼是第四師的防守陣地。擔負正面防守任務的第五師任務極為艱鉅。 [4] 
師政委陳阿金深知做好政治動員工作,對於奪取戰鬥勝利的重要意義。於是,他主持召開了全師党支書、政治指導員以上的黨員幹部大會和排長以上幹部同樂大會,部署做好戰前動員,號召全師各級指揮員,堅決在中革軍委統一領導下,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絕對服從上級指揮,堅決執行上級一切命令。為了使戰前動員深入到戰士之中,他帶領師政治部人員下到各團,和團、營政工幹部一起,分赴各連召開支部會,佈置各連召開軍人大會,並要求連隊組織好班排討論會、小組會和政治宣傳員的個別宣傳活動。師政治部按照陳阿金的要求,組織了火線劇團分社,到各支撐點為戰士表演歌舞節目,開展慰問娛樂活動。紅三軍團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在《紅星》報發表文章,稱讚紅五師“這次戰前政治工作比任何一個時候的政治工作都要深入”。陳阿金政委還和師長李天佑一起,每天都到前沿檢查工事修築進度和質量。
1934年8月5日凌晨,敵左縱隊分兩路從半橋方向紅五軍團第三十四師守備陣地發起進攻。紅軍抗擊敵人後向後撤退。8月6日8時,敵主力向紅五師守備的高虎腦陣地發起猛烈進攻。先以10多架飛機輪番轟炸,接着以火炮轟擊,爾後以步兵密集隊形發起衝擊。陳阿金政委和李天佑師長指揮紅十三、十四團沉着應戰,以步槍、手榴彈、地雷殺得敵人屍橫遍野。紅十四團在團長姚吉吉、團政委謝振華率領下,待黑壓壓的敵人進到火力射程內,紅軍的各種火器同時怒吼起來,但活着的敵人扔不要命地往上衝。敵人將參加過廬山軍官訓練團的軍官組成敢死隊衝在最前面,又向紅軍陣地發起衝擊。紅軍埋設在陣地前的自制地雷,炸得敵人血肉橫飛,但仍阻擋不住衝擊。 [5] 
最後,戰士們躍出工事,奮不顧身與敵人拼刺刀。肉搏戰進行到十幾分鍾時,紅十四團三營一個連趕來增援,將敵人趕出陣地。就這樣,陳阿金、李天佑指揮紅五師在紅四師和紅三十四師緊密配合下,與敵人激戰3天,傷敵人3000餘人,使敵精鋭部隊第八十九師喪失戰鬥力,不得不退出戰鬥。高虎腦阻擊戰,紅軍也傷亡1373人,另有40人失蹤。戰後,紅三軍團政治部宣傳部長劉志堅創作了一首歌頌廣大指戰員頑強戰鬥精神的《祝捷歌》。 [6] 

陳阿金壯烈犧牲

高虎腦戰鬥後,敵人將主攻方向轉向高虎腦南端由紅五師第十五團防守的萬年亭。六倍的敵人,從凌晨4點左右開始,在飛機、大炮狂轟濫炸之後,一次又一次撲向紅軍陣地,都被頑強的紅五師擊退。8月28日,敵人集中7個師兵力,又向萬年亭紅軍陣地發起猛攻。紅五師指戰員們在陳阿金、李天佑指揮下,奮勇抗擊敵軍瘋狂進攻。李天佑要陳阿金靠後指揮。陳阿金答道:“不急,我到前頭去看看。”這時,敵機扔下的一顆炸彈,落在陳阿金身邊爆炸。李天佑被炸傷了手,陳阿金和他的警衞員倒在血泊中,壯烈犧牲。陳阿金時年36歲。 [6] 
參考資料
  • 1.    陳日朋主編:《中華英烈辭典》,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1991年,第456-457頁。
  • 2.    本辭典編寫組:《中國近代人名大辭典》,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9年,第405頁。
  • 3.    王健英著:《中國紅軍人物誌》,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92-493頁。
  • 4.    胡國鋌,凌步機主編:《中央蘇區著名英烈》,中共黨史出版社,2016年,第266頁。
  • 5.    胡國鋌,凌步機主編:《中央蘇區著名英烈》,中共黨史出版社,2016年,第267頁。
  • 6.    胡國鋌,凌步機主編:《中央蘇區著名英烈》,中共黨史出版社,2016年,第268頁。
  • 7.    胡華主編,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編:《中共黨史人物傳 》第39卷,陝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17頁。
  • 8.    胡華主編,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編:《中共黨史人物傳 》第39卷,陝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18頁。
  • 9.    胡華主編,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編:《中共黨史人物傳 》第39卷,陝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19頁。
  • 10.    胡華主編,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編:《中共黨史人物傳 》第39卷,陝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