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郡何氏

鎖定
陳郡何氏為曹魏時期興起的高門士族,至西晉門第達到極盛,代表人物為何夔何曾父子。
中文名
陳郡何氏
籍    貫
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
代表人物
何夔,何曾

目錄

陳郡何氏具體情況

陳郡在哪裏?
陳郡秦朝設置的一個郡。秦時的陳郡是一個較大的行政區域,轄現今的豫東、豫南及安徽近30個縣市的廣大地區,歷經兩漢,屢有變更。三國曹魏時期,其管轄區域已限制在今河南的太康、西華、商水、淮陽、鄲城、柘城等五六個縣的範圍之內,其中太康,魏晉時期稱陽夏,是陳郡何氏的發祥地。
陳郡何氏是官宦世家
陳郡何氏,也稱陽夏何氏。陳郡何氏或與廬江何氏同在魏晉時期,或許陳郡何氏比廬江何氏還早。在東漢末至西晉初期的重要士族中,陽夏何氏已經名列其中了,而此時還未見廬江何氏(廬江何氏是東晉時期崛起的)。陳郡何氏的第一代何熙,第二代何衡,第三代何夔,第四代何曾,第五代何遵、何劭,第六代何歧、何嵩、何綏、何機、何羨。
何熙字孟孫,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漢和帝時為御史中丞,歷任司隸校尉、大司農,代理車騎將軍。
何衡陳郡陽夏人。何臨子,何熙孫,何夔叔父,官至尚書。時宦官把持朝政,何衡敢於直言,以在黨中坐罪下獄,親屬皆禁錮。
何夔字叔龍,陳郡陽夏人。何夔避亂河南時被袁術強召為下屬,後來投奔曹操,曾任司空掾屬、城父令、長廣太守、樂安太守、丞相府東曹掾。魏國建立後,任尚書僕射。曹丕為太子時,何夔任太子少傅、太傅、太僕。曹丕繼位為帝后,封何夔為陽武亭侯。何夔是陳郡何氏家族的奠基者。
何曾(199—278),何夔之子,西晉大臣,開國元勳。何曾少年襲封父爵陽武亭侯,魏明帝時為平原侯時,何曾為文學。明帝即位後,擢為散騎侍郎、典農中郎將。後歷任司隸校尉、尚書、徵北將軍、司徒等職,封爵朗陵侯。司馬炎即位後,拜何曾為晉丞相,加侍中。晉朝建立後,何曾拜太尉,直至太保兼司徒,進封為朗陵公,享受朝會時坐車佩劍的特權。278年(咸寧四年),何曾去世,終年八十歲。何曾是陳郡何氏家族的代表人物。
何劭(236-301),字敬祖,陳國陽夏人。何曾次子,西晉大臣。少與晉武帝同年,有總角之好。晉國建立,為太子中庶子。晉武帝即位,以為散騎常侍,累遷侍中尚書。晉惠帝即位,初建東宮,以為太子太師,通省尚書事,轉特進,累遷尚書左僕射。何劭博學,善屬文,陳説近代事,若指諸掌。永康初年,遷司徒。趙王司馬倫篡位,以為太宰。死後贈司徒,諡康。子何歧。
何遵字思祖,何曾庶子,何劭庶兄。陳郡陽夏人。少有幹能。起家散騎黃門郎、散騎常侍、侍中,累轉大鴻臚。何遵性亦奢忲,役使御府工匠作禁物,又鬻行器,為司隸劉毅所奏,免官。太康初,起為魏郡太守,遷太僕卿,又免官,卒於家。有四子,何嵩、何綏、何機、何羨。
何嵩字泰基,何遵子,陳郡陽夏人。寬弘愛士,博觀墳籍,尤善《史記》、《漢書》。少歷清官,領著作郎。
何綏字伯蔚,何遵子,陳郡陽夏人,位至侍中尚書。
何機:鄒平令。
何羨:離狐令。
陳郡何氏的致命弱點
從以上對陳郡何氏部分成員的記載看,陳郡何氏是一個官宦世家,且三代為相,位極人臣,權傾朝野,至為顯貴。其家族成員都有較高的文化素質,是一個詩禮傳家的儒學世家。以其家族自身條件,完全可以在政治上大有作為,但該家族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即盛氣凌人,奢靡無度。據《晉書·何曾傳》記載:
何曾“性奢豪,務在華侈。帷帳車服,窮極綺麗,廚膳滋味,過於王者。每燕見,不食太官所設,帝輒命取其食。蒸餅上不坼作十字不食。食日萬錢,猶曰無下箸處。人以小紙為書者,敕記室勿報。”
何劭“驕奢簡貴,亦有父風。衣裘服玩,新故巨積。食必盡四方珍異,一日之供以錢二萬為限。”
何遵“性亦奢忲,役使御府工匠作禁物,又鬻行器。”
何綏“奢侈過度,性既輕物,翰札簡傲”。
何機“性亦矜傲”。
何羨“既驕且吝,凌駕人物,鄉閭疾之如仇。”
一般説來,奢華是魏晉門閥士族的共同特徵,但對陳郡何氏家族而言,驕奢淫逸簡直成了家族“門風和特殊標記”。這是導致這個家族“滅亡”的重要原因。
陳郡何氏在永嘉末滅亡
陳郡何氏在政治上以權顯貴,但“驕貴簡傲,生活奢糜無度”,並作為“門風代代相傳”,這就埋下了禍根。《晉書·何曾傳》最後説“永嘉之末,何氏滅亡無遺焉。”
永嘉之亂,也稱永嘉之禍。西晉永嘉五年(311年),劉聰石勒王彌劉曜等率軍攻晉,在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南)殲滅十萬晉軍,又殺太尉王衍及諸王公。旋攻入京師洛陽,俘獲懷帝,殺王公士民三萬餘人。
從《晉書·何曾傳》記載看,陳郡何氏家族在“永嘉之亂”中慘遭滅族之禍,以致“滅亡無遺”。
為何陳郡何氏漸被淡忘
晉書·何曾傳》説“永嘉之末,何氏滅亡無遺焉。”但是陳郡何氏的“滅亡”應是作為士族政治利益集團意義上的滅亡,而不是所有個體生命的滅亡。因為永嘉之亂後,晉建武年間,晉元帝率中原漢族衣冠士族臣民南渡,史稱“衣冠南渡”,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東晉。這是中原漢人第一次大規模南遷,主要有林、陳、黃、鄭、詹、邱、何、胡八姓。“衣冠南渡”的八姓中還有何姓,這其中有沒有何曾家族的後人,難以考證。但是,既然還有何姓的“衣冠士族臣民”隨晉元帝南渡,説明當時的何氏家族還沒有被殺光,他們來到建康(今南京)將另起爐灶。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