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邊董村

鎖定
陳邊董村位於邯鄲市成安縣長巷鄉最東邊村,距鄉政府3.3公里,因陳姓居多故名。根據2010年統計數據,現432户,1649人,耕地2810畝,多為粘土,村南為兩合土,有移動通訊塔、機房一座,建有河北瑞通碳素有限公司,佔地43畝,成安縣福利碳素有限公司,佔地31畝,村內大街小巷全部用水泥硬化,里程3925米,2009年實現羣眾供水站飲水,入户率100%,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6%,以種植棉花為主,主要經濟來源靠運輸、外出務工、在碳素廠打工,年人均純收入5600元(2009年數據)。 [1] 
中文名
陳邊董村
外文名
ChenbiandongVillage
別    名
陳莊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河北省邯鄲市成安縣長巷鄉
地理位置
河北省南部、邯鄲市東南部
電話區號
0310
郵政編碼
056700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649人
機    場
邯鄲(馬頭)機場
火車站
邯鄲高鐵(東)站、邯鄲(西)站
車牌代碼
冀D
方    言
磁漳小片-邯鄲(沙東)-成安(城西)話

陳邊董村歷史淵源

陳邊董村 陳邊董村
成安縣邊董村、長巷村一帶地處華北平原,漳滏故道,建村較早,歷史悠久。南北朝時期,這裏為古鄴京畿之地;北周時,於今磁縣始置滏陽縣,屬磁州滏陽縣所轄,直到元末;明代屬彰德府磁州,清代屬廣平府磁州,民國屬磁縣東鄉。1945年,長巷、邊董一帶劃歸成安縣,直到今天。
邊董村、長巷村均為千年古村落。邊董白馬寺年代久遠,長巷蒼龍廟歷經滄桑。據傳,三國曹魏都鄴,已有村落形成。南北朝佛教盛行,始建白馬古寺。歷隋、唐、北宋之國力鼎盛,一度繁榮;經元末明初之連年征戰,幾度衰落。明初,有山西洪洞縣遷民,在邊董、長巷一帶屯田耕種,繁衍生息。明嘉靖三十二年《磁州志》記載長巷裏管轄周邊數村,其中就有長巷遷民、長巷村和邊董村; [2]  康熙二十四年《磁州志》記載有長巷營村和長巷村、大邊董村和小邊董村。據歷代《磁州志》、《磁縣誌》記載只有兩個邊董和兩個長巷的村子,發展至今,已成為四個長巷和四個邊董。而民間廣泛流傳有“七邊董、八長巷”之説,又從何説起呢?
邊董、長巷一帶古有邯臨、成磁官路穿過,集市貿易一度興盛,經濟發展迅速,人口大量增加。從明清直到民國,村落髮展變化巨大,按姓氏聚集因以成莊,有的莊與莊合併成村。新中國成立前,有很多因居住分散而以姓氏名莊或以地理位置名莊,而掛靠到某個大村的自然村。其實這是民間自發的一種叫法,因為官府沒有委派相應的管理人員,所以不能稱之為行政村。時有“七邊董、八長巷”也是基於這個説法,相傳至今。
關於邊董村的來歷,《成安縣地名志》記載:據傳,邊董在明朝之前,是由邊、董兩姓共同建村而得名。又傳,邊董在歷史上屬磁縣轄,為臨漳(解放前屬河南省)、成安磁縣(河北)兩省三縣交界處,曾在此建立邊界監督管理機構,習稱“邊董”。後成村沿用其名,明代逐步發展稱多村並以姓氏冠以村名。
據明、清《磁州志》記載村名可考,邊董村於明末清初分為兩村,西邊較大的村落稱為大邊董村,東部較小的村莊稱為小邊董村(轄吳莊、陳莊)。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磁州志》記載,大邊董下轄大邊董村、小邊董村、東武吉村、下陽村、桑楊莊、孫家橫城等六村。 [3]  另據清康熙間邊董白馬寺碑文記載,重修白馬寺會首為大邊董村人,時有大邊董村張、劉、史三大姓,小邊董村封、康、吳、陳四大姓皆碑上留名。當時民間以姓氏名莊,這七大姓所居之地以姓氏命名為七個邊董。另據清乾隆二祖寺碑陰村名佐證,時小邊董村所屬吳莊、陳莊,已明確記載為吳家邊董和陳家邊董。由此可知,從明末直至清代,大、小邊董村以七個姓氏冠以莊名, “七邊董”之稱源於此説。
清中期至民國期間,小邊董村人口發展迅速,集市貿易繁榮,村落規模早已超過了大邊董村,所以就有了“大邊董村不大,小邊董村不小”的傳説,相傳至今,成為美談。民國三十年(1941年)《增修磁縣縣誌》記載,磁縣分五區,邊董約屬東區(“約”相當於鄉一級),邊董約行政駐地邊董集,下轄大邊董、小邊董、東武吉、東保莊、西保莊、高母營、高母村、向陽(轄桑陽)、張橫城、呂家莊、何橫城、孫橫城(轄小南頭)、張武莊(轄義井)、張辛莊等14個村。 [4]  而七邊董之説歷經時代發展,清末、民國時期又有新的改變。位於小邊董村的集市一帶稱為邊董集,白馬寺後稱為寺後邊董,西頭稱封家邊董,東頭為康家邊董,東部所屬有吳家邊董和陳家邊董,再加上大邊董,仍被稱為“七邊董”。
1945年秋,大邊董村和小邊董村由磁縣劃入成安縣。大邊董村名未變,小邊董村所屬邊董集、寺後邊董、封家邊董、康家邊董,因封氏居多,遂更名為封邊董村。隸屬於小邊董村的吳家邊董(習稱吳莊)因吳姓居多,獨立成村,名吳邊董村,隸屬於小邊董村的陳家邊董(習稱陳莊)因陳姓居多,獨立成村,名陳邊董村。至此,歷代相傳七邊董,今已為四個邊董,即封邊董村大邊董村吳邊董村和陳邊董村。至此,邊董各村脱離磁縣,劃歸成安縣管轄,隸屬於河北省邯鄲市
圍繞一棵千年古樹,伴隨一座千年古寺,邊董村的祖祖輩輩在這片土地生生世世,繁衍不息。可是,歷經興盛衰落、水患兵火,有文字記載的史料中對於村名的出處沒有確切的記載,關於村名的來歷也沒有口口相傳。邊董,一個古老的名字,只是對其最初的涵義已無從知曉。新編《成安縣誌》記載:傳明朝以前,邊、董兩姓共同建村,故名邊董村。又傳因歷史上為兩省(河北、河南)三縣(臨漳、成安、磁縣)交界處,曾在此建立邊界監督管理機構,故名邊董村。此兩種説法均缺少依據,有待考證。 [5] 

陳邊董村村莊簡介

陳邊董村位於 長巷鄉最東邊村,距鄉政府3.3公里,因陳姓居多故名。現432户,1649人,耕地2810畝,多為粘土,村南為兩合土,有移動通訊塔、機房一座,建有成安縣瑞通碳素有限公司,佔地43畝,成安縣福利碳素有限公司,佔地31畝,村內大街小巷全部用水泥硬化,里程3925米,2009年實現羣眾供水站飲水,入户率100%,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6%,以種植棉花為主,主要經濟來源靠運輸、外出務工、在碳素廠打工,年人均純收入5600元(2009年數據)。 [1] 
陳邊董村位於長巷鄉政府東4公里處,縣城西側。這裏交通便利。全村現有常住人口2000多人,土地耕地面積達2600畝。政務每一季度公開一次,在醫療教育方面本村有衞生所2個,小學一所。村內產要以農業為主,農產作物主要以玉米、小麥、棉花為主。另有個體養殖業(牛),石墨電極廠兩個;勞務輸出為三四百人,人均收入5600元/人。為先進小康村。本村以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越的地理環境,伴隨着三個代表深入基層,陳邊董村又有了新的思路,準備發展新品種農作物基地和棉麻新品種的引進和銷路,從而進一步帶動本村經濟發展,使我村的經濟再次咫的飛躍。 陳邊董村位於鄉政府東4公里處,縣城西側,地理條件優越,交通也十分方便,我村對外招商,有大片土地可向外出租、水電齊全,可以開發辦廠。有意者請速與我村聯繫,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 我村計劃在保持農業穩定的前提條件下,大力發展個人種植業(棉麻)種植基地,另我村需引進新的優良品種;探尋棉麻的新品種引進,從而帶動村內其他經濟的快速發展。根據這一發展計劃,我村決定對外尋求有關棉麻方面的最新品種以及相關的技術和石墨電極最新的銷售信息。如有意提供者,可與我們聯繫,我們願真誠與您合作,攜手共進,共創美好未來。

陳邊董村主要人物

陳文明
陳邊董村青年青年農民陳文明,從93年開始在甘肅蘭州搞碳素經銷,積累了一些原始資本,當看到家鄉建碳素園區時,帶頭把在蘭州的經銷公司轉讓,回家鄉辦廠。他從2003年7月份開始投資1300萬元,僅用3個月時間就建成了一個佔地20畝的碳素廠,錄用農民工280人,該企業已經擴建達56畝,固定資產達1.9億元。

陳邊董村主要企業

河北瑞通炭素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瑞通炭素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瑞通炭素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瑞通炭素股份有限公司位於河北省成安縣中國北方炭素生產基地內,西枕交通大動脈京廣鐵路、107國道和京港澳高速公路,交通十分便利,是中國北方炭素生產基地乃至河北省規模最大的高端炭素製品生產型企業。
公司成立於1985年7月,於2012年10月31日在天交所掛牌上市(股權代碼為613021)。註冊資金3154萬元,佔地面積415000平方米,現有職工378餘人。企業現有固定資產1.83億元,年生產石墨電極30000噸,主要生產各種規格的高功率石墨電極、超高功率石墨電極等多種炭素製品,產品質量優良,質量檢測設備齊全,已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瑞通炭素追求卓越的品質理念,始終把產品的質量放在首位。從選料到最後機械加工,每一道工序都嚴格認真地進行質量檢測和控制,精心地為用户打造高品質的石墨電極產品。公司擁有豐富石墨電極生產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生產工人,採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致力於在實際生產中不斷提高石墨電極的品質並保持質量的穩定性。瑞通炭素將深挖行業客户,吸引優秀人才,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等級,全面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和提升專業化經營、管理水平,力爭早日建設成為中國一流的專業炭素製品生產企業。
成安福利碳素有限公司
成安福利碳素有限公司主要經營 600-850mm石墨電極,石墨碎,塊,粉等,450-500mm高功率掉爐料等等。公司秉承“顧客至上,鋭意進取”的經營理念,堅持“客户第一”的原則為廣大客户提供優質的服務。歡迎惠顧!  廠長:趙傑,我廠主要生產銷售600-850mm石墨電極;石墨碎;塊;粉等;450-500mm高功率掉爐料等,公司地址位於3000多年的建城史的邯鄲,期待您前來我廠洽談業務!
參考資料
  • 1.    姜海明.成安縣誌: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年:69頁
  • 2.    周文龍.天一閣藏明代方誌選刊續編(嘉靖)《磁州志》:上海書店,1990
  • 3.    (清)任塾.[康熙]磁州志:寧致堂,清康熙33年[1694]
  • 4.    黃希文.磁縣縣誌(民國三十年):(台灣)成文出版社影印,1968年
  • 5.    成安縣“七邊董”“八長巷”來歷  .新浪[引用日期2017-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