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行範

鎖定
陳行範(?~728年),瀧州太平人(今廣東羅定市太平鎮)。唐朝時期大臣,嶺南少數民族酋長。
出身瀧州陳氏,地方豪門。開元初年,擔任瀧州刺史,主持西江流域軍政大事。開元十一年,遷澄州刺史,治理廣西西原蠻族。開元十六年,範回到瀧州,稱帝反唐,國號大瀧,定都太平鎮,迅速佔領嶺南道四十餘州。
唐玄宗任命宦官楊思勖作為監軍,負責平定叛亂事宜,取得雞籠山大捷,陳行範兵敗自殺,唐王朝由此鞏固了在嶺南地區的統治。
本    名
陳行範
出生地
唐朝初期瀧州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性    別

陳行範簡介

陳行範,關於其身世,史書文獻並無詳細記載,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繼陳法念陳佛智陳龍樹陳普光、陳叔瓊、陳仁謙之後的又一位嶺南土著首領,史書稱其為“春、瀧等州獠首領”,由此可以推考,必定出自瀧州陳氏豪族,應為陳仁謙之子輩,同時也是瀧州陳氏豪族最後一位代表人物。
陳行範生活於唐玄宗時期,經過祖上數代經營及發展,陳氏家族成為頗有實力的地方豪門,代表朝廷主持西江流域軍政大事。
在此之前,與瀧州陳氏併為嶺南豪門的,還有高涼馮冼氏、欽州寧氏,但此時兩大豪門早已沒落,僅剩瀧州陳氏一家獨大。瀧州陳氏豪族的壯大,嚴重影響了大唐朝廷在南方統治的合法性、穩定性,使得唐玄宗深感不安。
開元十一年,唐玄宗為了打擊瀧州陳氏豪族日益壯大的勢力,下令陳行範離開家族傳統勢力範圍瀧州,前往廣西西原蠻韋氏家族勢力中心的澄州,擔任刺史。唐玄宗此舉,無疑是沉重地打擊了嶺南豪族的根本利益,更令嶺南諸豪首惶恐不安,於是諸豪首盡皆投奔陳行範麾下,謀劃反唐活動。
開元十六年三月,陳行範回到瀧州,在豪族首領的簇擁下,正式稱帝反唐,國號大瀧,定都太平(今廣東羅定太平鎮),冊封馮璘為南越王、何遊魯為定國大將軍,並迅速出兵,佔領嶺南四十餘州。陳行範稱帝事件傳於唐京長安,朝野大震。唐玄宗命令宦官楊思勖作為監軍,統率永、連、道等州兵及淮南弩手十萬人前往進討。後來,瀧軍與唐軍相遇便展開激烈鏖戰,戰爭一直延續,大戰於信宜雞籠山下。瀧軍寡不敵眾,最終敗北。陳行範兵敗陣亡於。嶺南豪族轟轟烈烈的反唐運動至此告終,而輝煌了兩百餘年的瀧州陳氏豪族,隨着陳行範的失敗而正式退出歷史舞台。鳳凰涅槃,浴火重生!陳法念的子孫並未因為陳行範的反唐失敗而消亡,而是隱居於羅定村鄉之間,繁衍至今,並發展為一個人才濟濟的大宗族;至於陳行範反唐稱帝,於當時為滅族之罪,這或許就是陳法念子孫為保宗族安寧而在族譜中不載陳行範的原因。 [1] 

陳行範個人事蹟

開元十六年時,嶺南地區爆發了空前的大叛亂,這次叛軍的領袖是瀧州(羅定)的刺史陳行範。瀧州是廣東西部地區,而在有的史書上陳行範又被寫作了“瀧州蠻”,因此也許他是當地的土官也不一定。和他一起叛亂的還有何遊魯和馮轔。陳行範在攻破了嶺南地區四十多個州縣後自稱天子,而何遊魯與馮轔則成為了定國大將軍和南越王,在控制了整個嶺南地區後,叛亂又呈現出擴大化的趨勢。
陳行範在中國南部掀起的這場大叛亂眼下被定義為“西南少數民族反對唐朝暴政的起義”,不過如果因此而得出“受虐的少數民族的革命”的結論應該也是很教條的,畢竟陳行範不是那種苦大丑深的貧下中農,他本身就擔任了瀧州刺史的職務,可以説是受到了相當的禮遇而大大的出仕呢。總體而言,唐朝是一個相當國際化的時代,在官員的選拔方面並沒有把民族或國家出身作為太過重要的參考因素,無論是吐蕃人、高麗人或是日本人,只要具有相應的能力,都是可以擔任要職的。 [2] 

陳行範個人生平

嶺南溪洞豪族世代傳襲,在高度中央集權制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唐王朝為力矯積弊,不得不在選官制度上作釜底抽薪的改革。由中央直接控制的南選代替豪族勢力相妥協為特徵的地方都督府除授制。這就從根本上否定了嶺南豪族賴以存在發展的政治基礎。
開元十一年,陳行範被調離家族傳統勢力範圍瀧州,任澄州刺史。陳行範被調往偏遠也是粵西西原蠻韋氏家族勢力中心的澄州,朝庭這種調任做法,無疑打擊了嶺南豪族的根本利益。陳行範與各溪洞豪族首領知道唐王朝中央削弱地方勢力的意圖,聯絡各溪洞豪族首領積極準備反叛。
開元十六年正月,陳行範和廣州少數民族首領馮璘(又稱馮仁智)、何遊魯聯合起兵叛亂,攻陷四十餘城,3月陳行範回到瀧州,在瀧州(今太平鎮潭白)稱帝。國號:大。何遊魯稱定國大將軍,馮璘稱南越王,割據嶺南。
唐玄宗再命楊思勖率領永州、道州、連州等地兵馬和淮南道弓弩手十萬人進討叛亂。在多山多林的南方作戰,騎兵的實用性不如弩兵,而為了對付陳行範要特意的從千里之外的淮南調動部隊,可見這個陳行範也是作了充分準備的,是個厲害的角色。
楊思勖經過了一系列的前哨戰後,推進到瀧洲,楊思勖的鎮暴隊與陳行範的叛軍在瀧洲展開了主力決戰,考慮到瀧州是叛軍的根據地,楊思勖出動弩兵激烈的瀧州攻防戰爆發了,最後以楊思勖的大勝而告終。陳行範兩個最有力的部下何遊魯和馮轔被俘後再被處死的,陳行範本人則成功的逃了出來。
陳行範見勢不妙,潛竄深州,投雲際、盤遼二洞(今廣東信宜市雞籠山)。楊思勖率領全部兵馬,窮追不捨,出動弩兵進洞搜擄,生擒陳行範,將其斬首,又殺死叛軍六萬多人,繳獲馬匹、金、銀、玉石無計其數。
冊府元龜 卷九八六 外臣部·征討五》則稱“獠首領瀧、澄州刺史陳行範、廣州首領馮仁智、何遊魯叛反,遣驃騎大將軍楊思勖討之”。《唐故虢國公楊思勖墓誌銘並序》則雲“澄州刺史陳行範構數十州渠魁欲割據江嶺”這條記其為澄州刺史的資料可補正史之闕。
同時,陳行範被調往偏遠也是粵西西原蠻韋氏家族勢力中心的澄州,竟能聯合數十州溪洞豪族首領發動規模巨大的反叛戰爭,無疑與此時唐朝中央憑藉臻於鼎盛的富強和國力而加緊推行的南選等限制打擊嶺南豪族的政策有關。《楊思勖墓誌》雲“公盡覆巢穴,俘虜凱歸”。《新唐書·楊思勖傳》則雲:“思勖悉眾窮追,生縛之,阮其黨六萬。”經過這場大規模的戰爭,瀧州陳氏以及大量其他溪洞豪族都基本上銷聲匿跡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