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所學

鎖定
按《景陵縣誌》,所學、字正甫、號誌寰,別號松石居士,萬曆庚辰進士(庚辰年為萬曆八年,1580年) 。初授刑部主事 旋升工部虞衡 典試滇南 再轉司榷武林謹飭關政 升守新安郡政清刑簡 擢三晉提學分巡冀北 復轄福建右司 升浙江右司 奉撫山西提督雁門等關 時值旱蝗邊警拮据兵餉昕夕靡寧旋總督南京糧儲 户部右侍郎 轉北京户部左侍郎 陪侍經筵加工部轉户部尚書 到任日值給諫楊璉糾劾逆璫事上怒不測所學上書力救不報遂歸。 [1] 
正甫
志寰,松石居士
所處時代
明朝晚期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湖廣竟陵縣乾灘驛
出生日期
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十月十五日寅時(公元1559年,己未年(屬:羊年))
逝世日期
明思宗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辛巳年)
主要成就
續《鴻濛館集》
主要作品
《檢身錄》
《會心集》
《鴻濛館集》
《松石園詩集》等書
本    名
陳所學

陳所學人物生平

陳所學,生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十月十五日寅時(公元1559年,己未年(屬:羊年)),卒於明思宗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辛巳年),陳所學壽終八十二歲;明代文學家、政治家。字正甫,號誌寰,別號松石居士,湖廣承天府沔陽州竟陵縣乾灘驛松石湖古地名:望口,七甲咀人(今湖北省天門市乾驛鎮大咀<乾驛鎮又稱“乾灘、幹灘、幹驛或幹一”>),祖籍地今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羅陂裏。

陳所學主要成就

皇明晚期 户部尚書 陳所學生平 皇明晚期 户部尚書 陳所學生平
皇明萬曆七年(1579年)巳卯科,六十一名舉人;萬曆八年(1580年)庚辰科會試,十八名進士;萬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殿試金榜第二甲第十三名賜進士(時年24歲)。
除授刑部主事;移工部虞衡清吏司主事;任雲南大舉考司;浙江武林關榷務;歷陞户部員外郎;户部郎中;安徽直隸徽州府知府;山西按察使司提學使;山西右布政司右參政、分巡冀北兵備道、監視宣府大同武闈;加陞右布政使;調福建右布政使;浙江左布政使;山西巡撫;南京户部右侍郎總督;南京糧儲;北京工部尚書;户部尚書,誥授資善大夫(天啓五年(1625年3月)辛酉日<初六>致仕,時年66歲)。
晚明 户部尚書陳所學宦績 晚明 户部尚書陳所學宦績

陳所學人物評價

陳所學秉性剛直,為當時宦官魏忠賢所嫉。所學領眾大臣奏章,盡力救授被魏忠賢所害的諫官楊漣,魏忠賢對陳所學非常嫉恨。於是魏忠賢邀周嘉謨、陳所學公卿二人到户部衙門.言行傲慢無禮。陳所學面對逆楚侃侃而談,論證令人折服。魏忠賢也不能再發難。陳所學早知朝事不可為,連連十二次奏章辭職,隱居老家松石園,消遙林泉,年八十二卒。陳所學著有《松石園集》、《會心草》藏於家。因周嘉謨、陳所學兩尚書在故里幹驛鎮依巷相對而居,故有“一巷兩尚書” 的傳説。

陳所學軼事典故

陳所學卒葬遺言 陳所學卒葬遺言
乾隆年的《天門縣誌》和湖北《下荊南道志》均有記載,司徒陳所學的墓地在家鄉幹驛鎮北郊松石湖家族墓地,和周嘉謨相離較近,因當時大明朝廷時局不穩已經岌岌可危,逝前他告訴家人不要請朝廷的卹典及諡號(當時給官員應該有的相應待遇),故其墓地規模比周天官的要小很多。但這些都沒有保留下來。截至乾隆年間,陳所學墓地尚在,周嘉謨的墓地雖有破壞,但殘跡一直保留到文革,1966年被毀。

陳所學親屬成員

陳所學父親、祖父和兄弟信息
陳所學父親、祖父和兄弟信息(5張)
陳所學為江州義門陳氏後裔,系北宋仁宗七年(公元1062年)奉旨分莊時分莊始遷祖守仁公遷江西撫州臨川縣芳蘭莊裔,轉徙樂安羅陂裏梘上(古地名)。譜載:家族世系文贊公(南朝陳追尊為景帝)-談先公(南北朝南朝陳國始興昭烈王,陳武帝霸先兄)-曇頊公(南北朝南陳朝陳宣帝)-叔明公(南北朝南陳朝宜都王)-志高公-才公-藴圭公-兼公-京公-褒公-灌公-鈺公-環公-闊公(字伯宣,江州義門陳始祖)-檀公-旺(江州義門陳開基祖)-機公-感公-藍公-青公-伉公-沂公-勳公-昱公-梓公-守仁公(義門陳分莊祖,分芳蘭莊1世祖)-轍公-國隱公-昭伯公-集義公-壁公-允恭公-雲瑞公-筱瑞公-四郎公-遷柿公-紹柿公-朝達公-景仁公-世貞公-京仕公-清溪公-篆公-所學公(上述只記錄了直系代),所學是義門代第31世,分莊代第19世。陳所學父親陳篆,母親戴氏<戴太君>(陳篆,字延玉,號孚齊,優增生累資善大夫,嘉靖甲申三月二十八日生、萬曆辛卯十月初四日卒,享壽六十有八),兄陳所前(字敬甫,貢生),弟陳所謨(字虞琴,邑庠生),譜載所學子三分別為:長子盛杭 (又云“盛沅”);次子盛樟(邑庠生);三子盛楠(字心石,天啓辛酉舉人)。所學妻為成氏、側室相傳為日本人。從世貞兄弟三公明永樂初年(1404年左右)商賈江漢遂遷居松石湖,鴉鵲等垸始到陳所學出生的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止其家族在竟陵縣生活有五代人,共155年。

陳所學個人作品

陳所學詩詞
陳所學,字正甫,遺存明代隨形端硯及詩作石刻
陳所學,字正甫,遺存明代隨形端硯及詩作石刻(3張)
據1991年版天門市東鄉江州義門陳氏《陳氏宗譜》第五卷(藝文篇)第二十九頁記載,陳所學著有《檢身錄》、《會心集》、《鴻蒙館集》、《續鴻蒙館集》、《松石園詩集》等諸多詩集和文學作品,書籍在民國癸未年(公元1943年)正月六日為兵火焚盡,因後裔清末優貢、禮部鑄印司主事陳心源在中華民國抗日戰爭期間嚴拒偽命,他不受其上校秘書長職,為鳴地方疾苦,暗中編了一首歌謠和一副對聯,請漢川縣長王季常帶給時任駐軍128師師長王勁哉,痛訴382旅旅長古鼎新:“天見古,日月不明;地見古,草木不生;人見古,膽顫心驚;牲畜見古,有死無生。”便以“鼎新”二字咒罵一聯:“一目高懸,全然不顧兩片;雙親不認,割下只有一斤。” [2]  至敵偽遷怒,致使陳心源諸多詩集連同先祖陳所學遺著及詩集一併被敵偽縱火焚燒與房產同歸於盡。現大部分作品已經失傳,現能保存下來的內容是摘自其家譜《藝文篇》的文獻。
參考資料
  • 1.    胡翼.《天門縣誌》:江蘇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巴蜀書社,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
  • 2.    中共天門市委組織部 中共天門市委黨史辦公室 天門市檔案館.《中國共產黨天門歷史》(第一卷) :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