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志平

(第八屆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鎖定
陳志平,博士,湖北鄂州人。畢業於湖北大學古典文獻學專業,獲碩士學位;現為暨南大學書法研究所所長、二級教授 [17]  、博士研究生導師,入選暨南大學“雙百英才傑出人才”(A類)。兼任第一、二屆教育部高等學校美術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第一屆廣東省教育廳美術學類專業教指委副主任委員 [3]  、第八屆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1]  、第七屆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2]  、第五屆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4]  、第六屆廣東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團成員。曾任中山大學博雅學院、日本京都花園大學、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訪問學者。
中文名
陳志平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73年3月
畢業院校
首都師範大學
湖北大學 [18] 
職    業
大學教師
主要成就
暨南大學書法研究所所長、二級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出生地
湖北鄂州
教學職稱
二級教授
代表作品
《黃庭堅書學研究》《北宋書家叢考》等

陳志平學歷

2001年畢業於湖北大學古典文獻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 [19] 
2004年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獲美術學(書法)博士學位 [19] 

陳志平研究領域及成果

陳志平 陳志平
從事書法研究、教學和創作。出版《黃庭堅書學研究》(中華書局2006年初版、上海書畫出版社2020年再版)、《北宋書家叢考》(上海書畫出版社2014年版)、《唐宋書法史拾遺》(中華書局2020年版)、《書學史料學》(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年版)、《陳獻章書跡研究》(文物出版社2009年版)等專著。參與主持編撰了《廣東歷代書家研究叢書》(共2輯22冊,嶺南美術出版社2012年、2018年出版)。2011年,在中山成立“中山書學博士工作站”,組織一系列的書法活動,主編《香山墨韻——中山五百年來書畫名家研究》一書。
書法創作以行草為主,曾入選第九屆全國書法篆刻展覽並參加各級各類展覽。曾策劃“七博士書法展”、“明燭天南——青年學人書法展”、“書可以羣——全國中青年學人書法展”等,在普寧、廣州等地舉辦個展,出版《墨池餘藻——陳志平書法作品集》《懷袖清和——陳志平梁國榮合作書畫扇面精品展》《藝學參同——陳志平教授師生書法展》等書法作品集,個人成就先後被《中國書法》《書法》《中國書畫》《書法報》《黨建》《新快報》、“光明網”、“南方網”、“書畫縱橫”等專業雜誌和媒體報道。

陳志平承擔課題項目

1、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容庚藏帖〉所載刻帖綜合研究》(19BF073) [15] 
2、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基於《墨池編》的古代書論文獻研究》(11CZW012) [6] 
3、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唐宋書法史論考》(16FYS007) [10] 
4、廣東省社科規劃項目《明清時期嶺南書家羣體研究》(06YR01) [14] 
5、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宋代書家叢考》(07JC760011) [16] 

陳志平學術著作獲獎

1、論文《從黃庭堅悟入“字中有筆”的媒介看他的“以禪入書”》獲全國第六屆書學討論會二等獎(2004年) [5] 
2、論文《論黃庭堅詩、書創作的相似性聯繫》獲“嶽安杯第一屆國際書法論壇”一等獎(2005年) [12] 
3、專著《黃庭堅書學研究》獲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理論類一等獎(2006年) [6] 
4、專著《黃庭堅書學研究》獲廣東省魯迅文藝獎(2009年) [8] 
5、專著《黃庭堅書學研究》獲第五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2009年) [9] 
6、專著《書學史料學》獲“寶地杯”《書法》風雲榜(2009—2010年度)最有影響力的書法論文和書籍提名 [13] 
7、專著《北宋書家叢考》獲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理論二等獎(2014年) [6] 
8、專著《北宋書家叢考》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2020年) [11] 
9、專著《北宋書家叢考》獲第七屆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17年)
10、論文《靜水流深——中晚唐五代宋初書法史之綿延與嬗變》獲第八屆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19年)
11、論文《筆中有詩——文學因素對黃庭堅書法的影響》獲第九屆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一等獎(2015年) [7] 
12、論文《〈法書要錄〉的兩個版本系統及相關問題考述》獲第九屆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21年) [6] 

陳志平發表學術論文

1,《李建中年譜》,《書法研究》,2002年12月
2,《黃庭堅書事二考》,《書法研究》,2003年6月
4,《黃庭堅與雞毛筆》,《文史知識》,2005年9月
5,《黃庭堅書帖考三則》,《黃庭堅研究論文選》,2005年10月
6,《山谷詞系年考證商榷》,《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11月
7,《林逋與李建中交遊考》,北京國際書法雙年展論文集,2005年11月
8,《中國古代“書學”一詞的七種含義》,《高等書法教育學科建設與發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文物出版社,2005年12月
9,《黃庭堅華嚴疏卷考索》,《收藏家》,2006年3月
10,《李建中年譜》,《首都師範大學書法文化研究院師生論文集》,文物出版社,2006年3月
11,《“箭鋒之喻”和黃庭堅的詩學》,《廣東社會科學》,2006年3月
12,《右軍鵝與中國書法》,《文史知識》,2006年6月
13,《沈遼與北宋書壇》,《中國書法》,2006年6月
14,《章友直和張友正書史考辨》,《美術 & 設計》,2006年7月
15,《從啓功先生的一則題跋談起——兼及其為人、為學、為書的一些側面》,《第二屆啓功書法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006年7月
16,《論黃庭堅詩、書創作的相似性聯繫》,《中國韻文學刊》,2006年8月
17,《東坡先生平生惟用潘墨》,《文史知識》,2006年9月
18,《張顛之“犯”》,《文史知識》,2006年10月
19,《〈黃庭堅全集〉綜考》,《圖書館論壇》,2006年12月
20,《題跋背後的政治》,《文史知識》,2006年12月
21,《宋代文人的書裙之風》,《文史知識》,2007年1月
22,《千古名高一夢英》,《文史知識》,2007年3月
23,《舞劍器動四方》,《中國書畫博覽》,2007年3月
24,《長鋒軟毫第一人》,《文史知識》,2007年4月
25,《周越著作考論》,《第七屆全國書學討論會論文集》,2007年5月
26,《包拯之甥文勳考》,《書畫世界》,2007年9月
27,《黃庭堅與墨竹》,《中國書畫》,2007年12月
28,《論黃庭堅詩歌創作和書法創作風格的共通性》,《中國詩學》,2007年12月
29,《周越〈古今法書苑〉考論》,《文獻》,2008年9月
30,《陳獻章和張詡的交遊及相關書跡的考證》,《書藝》,2008年9月
31,《論"筆中有詩"》,《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10月
32,《書生自有嶙峋骨 鐵硯勤磨發浩歌——陳初生教授書法讀後》,《中國書法》,2008年11月
33,《“文字禪”名實研究》,《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12月
34,《還原一個真實的王羲之》,《書法》,2010年3月
35,《劉斯奮書法與嶺南傳統及其當代意義》,《蝠堂集林》 ,2010年3月
36,《走向深入的書法史研究》,《中國書法》 ,2010年4月
37,《道學絕者兼風流——小議蔣述卓教授的書法追求》,《作品》,2010年4月
38,《銘心之跡 砥柱之操——<砥柱銘>漫談》,《中國教育報》,2010年6月
39,《〈張天弓先唐書學考辨文集〉述評》,《藝術史研究》,2011年第13輯
40,《包拯之甥亦書家》,《書法》2011年第1期 ,2011年1月
41,《虎皮羊質王侍書》,《書法報》2011年第3期,2011年1月
42,《蘇黃之別》,《書法》2011年第3期,2011年3月
43,《漫説言法華》,《書法報》2011年第11期,2011年3月
44,《淡泊名利的章友直》,《書法》2011年第4期,2011年4月
45,《歐蔡之交》,《書法報》2011年第14期,2011年4月
46,《論影響陳獻章書風形成的諸因素》,《中國書畫》2011年第5期,2011年5月
47,《峭削槎枒,自成一家——論陳獻章的茅筆書法》,《榮寶齋》2011年第5期,2011年5月
48,《神仙書家鍾離權》,《書法》2011年第5期,2011年5月
49,《燈前小草寫桃符》,《書法》2011年第6期,2011年6月
50,《高宗不高》,《書法》,2011年7月
51,《朱熹的書法世界》,《書法》,2011年8月
52,《尊題與書法批評》,《書法》,2011年9月
53,《東瀛訪學散記二則》,《中國書法》,2011年10月
54,《亙古男兒一放翁》,《書法》,2011年10月
55,《黃庭堅論書之意的禪學解讀》,《蘭亭論壇論文集》,2011年11月
56,《陳獻章與廣東地方名宦的交遊及相關書跡的考證》(上),《榮寶齋》,2012年3月
57,《陳獻章與廣東地方名宦的交遊及相關書跡的考證》(下),《榮寶齋》,2012年4月
58,《張天弓先唐書學考辨文集述評》,《藝術史研究》,2012年11月
59,《“文字禪”和北宋詩文書畫一體》,《文藝研究》,2012年12月
60《白沙茅筆及其傳承》,《文化遺產》 ,2013年6月
61,《黃庭堅“以禪喻書”研究》,《中國書法》,2013年2月
62,《京都訪學散記之一——與杉村先生》,《書法報》,2013年3月
63,《史料史源實證》,《中國書法》,2013年4月
64,《京都訪學散記之二——花園大學的書法展》,《書法報》,2013年4月
65,《京都訪學散記之三——作客九松園》,《書法報》,2013年5月
66,《京都訪學散記之四——澄懷堂看展覽》,《書法報》,2013年5月
67,《京都訪學散記之五——有鄰館印象》,《書法報》,2013年5月
68,《京都訪學散記之六——訪問黑川古文化研究所》,《書法報》,2013年5月
69,《京都訪學散記之七——餃子會》,《書法報》,2013年6月
70,《京都訪學散記之七——在日本淘舊書》,《書法報》,2013年6月
71,《朱長文散考三則》,《歷史文獻研究》,2013年6月
72,《尚需細化和正在抽繹的書法史研究——張天弓先生<中國書法史大事年表>讀後》,《書法報》,2013年9月
73,《一曲松風萬古傳——黃庭堅<松風閣>墨跡賞析》,《書法報》,2013年9月
74,《家鄉風物最關情——我與<書法報>》,《書法報》,2013年10月
75,《白沙茅筆及其傳承》,《文化遺產》,2013年6月
76,《筆中有詩——論文學因素對黃庭堅書法的影響》,《文藝研究》,2013年11月
77,《新發現明橫野洲草堂抄本〈墨池編〉檢證》,《文獻》,2014年5月
78,《論陳獻章對吳門書派的影響》,《書畫世界》安徽美術出版社,2014年5月
79,《張旭悟筆因緣考辨》,《文藝研究》,2014年9月
80,《書家書寫與文學傳播——以黃庭堅書寫他人文學作品為例》,《中國文學傳播與接受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4年9月
81,《以人物為中心的宋代書法史研究》,《中國書法》,2015年8月
82,《下筆便到烏絲欄——楊凝式〈神仙起居法〉析論》,《草書經典賞析》,2015年8月
83,《談談我的書學研究》,《中國書法·書學》,2016年1月
84,《靜水流深——中晚唐五代宋初書法史之綿延與嬗變》,《文藝研究》,2016年4月
85,《〈楊守敬集〉校補六則》,《書法研究》,2016年1月
86,《沈遼與北宋書壇》(日文,菅野裕子譯),《書法漢學研究》,2017年18期
87,《〈法書要錄〉的兩個版本系統及相關問題考述》,《文藝研究》,2018年第2期
88,《沈遼與北宋書壇》,《書法漢學研究》(日文),2018年第22期
89,《周越生卒年考辨》(日文),《書法漢學研究》(日文),2018年11月
90,《清刻本〈墨池編〉版本源流考述》,《“台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2018年9月
91,《明刻本〈墨池編〉版本源流考述》,《文藝研究》,2019年8月
92,《幾種稀見〈法書要錄〉傳本及相關問題考證》,《書法研究》,2019年5月
93,《蘇軾與〈江聲帖〉--兼及宋人書論中的“尊題”現象》,《中國書法》,2020年第2期
94,《墨池編》文獻來源及相關問題考述,《書法研究》,2020年第2期
95,《理解中國書法的幾個維度》,《南方日報》,2020年6月1日
96,《〈墨池編〉文獻來源考述》,《書法研究》,2020年6月
97,《中國書法的“初心”》,《光明日報》,2020年6月6日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