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建新

(復旦大學教授)

鎖定
陳建新,復旦大學核科學與技術系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復旦大學教務處調研員,上海高校課程資源共享管理中心教學運行部部長,全國近代物理研究會副理事長,教育部高等理科教育改革調研組成員 [1] 
中文名
陳建新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學位/學歷
碩士
職    務
復旦大學核科學與技術系副主任
職    稱
教授

陳建新人物經歷

19778月,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原子核物理專業,畢業後留校任教。歷任:物理二繫系主任教學秘書、原子核物理教研室副主任、復旦大學教務處副處長、復旦大學網絡教育學院籌備領導小組副組長、上海市東北片普通高校合作辦學教學協作組組長、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工作評價協作組成員。20009月任國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分部主任、直屬黨支部書記等職務;2002年先後當選為中國共產黨教育部直屬機關第四次代表大會代表和中國共產黨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次代表大會代表、主席團成員。20029月受聘於上海杉達學院,任上海杉達學院黨委委員,教務長(副校級);2006年參與創建滬東工學院,併兼任滬東工學院首任院長。 20098月起任復旦大學核科學與技術系副主任,參與負責核技術專業的恢復重建;20117月榮獲復旦大學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陳建新教育科研

教學——長期從事本科生基礎課程教學、科學研究和教學管理及高等學校教育教學評估等工作。多次主講過《普通物理學》、《原子物理學》、《改變世界的物理學》、《核電廠安全》等課程,曾獲“復旦大學-英美煙草獎教金”二等獎(1997年)。
科研——參與中國核數據中心的重要研究項目《核數據理論編評》和國家863高科技重點項目《粒子與固體相互作用蒙特-卡羅模擬計算》等多項科研課題,作為課題組成員曾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1978)、國防科技三等獎(1979)、上海市重大科學技術成果獎三等獎(1979)、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985)、中國核工業總公司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1993)等集體項目獎項,先後公開發表科研論文24篇。
管理——在從事高等教育管理、評估及研究工作中先後發表教學管理研究27篇,其中有7篇獲各級優秀論文獎。
2009年9月主持國家科工局《復旦大學“十一五”國防特色學科特色專業建設》。
2010年7月主持教育部、財政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復旦大學核技術專業)》項目。

陳建新獲獎記錄

199710月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全國綜合大學教育工作評價方案的制定與實踐》(第三獲獎者),並於19984月獲上海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19984月獲上海市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培養面向21世紀本科人才的探索實踐》(第三獲獎者);
200112月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關於普通高校間合作辦學、資源共享,培養複合型人才的探索與實踐》(第一獲獎者),同時獲上海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00511月獲上海市教學成果獎二等獎——《誠信辦學,質量為先,民辦高校人才培養和辦學規模的探索和實踐》(第三獲獎者)。

陳建新人物論著

主編
《原子物理學》(大學基礎物理學習與解題指導)上海科技出版社1988年出版;《開放的大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月出版;
《成功的十年》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1月出版;
《混合式教學模式》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12月出版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