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巖

(北京故宮博物院鑑定家、畫家、作家)

鎖定
陳巖(1942—2023),生於河北省清苑縣,曾任北京市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黃胄藝術基金會理事及炎黃藝術館藝術委員會執行委員、李可染藝術委員會理事、李可染畫院理事、中華文化促進會書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2]  ,曾擔任第二十九屆奧林匹克運動會藝術委員會中國賽區籌委會委員。 [1] 
2023年9月11日上午9時,陳巖因病醫治無效於北京逝世,享年81歲。 [16] 
中文名
陳巖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42年
逝世日期
2023年9月11日
職    業
畫家、作家
出生地
河北省清苑縣
職    稱
研究員
職    務
北京市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黃胄藝術基金會理事及炎黃藝術館藝術委員會執行委員、李可染藝術委員會理事、李可染畫院理事、中華文化促進會書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老    師
啓功、徐邦達、劉九庵、張安治、郭味蕖 [4] 

陳巖人物經歷

陳巖,1962年於北京市第七中學高中畢業。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市文化局北京文物商店學習文物書畫鑑定,除了本單位的專業老師徐震泊、謝子陶外,還經常授業於啓功先生、徐邦達先生等著名教授。1987年經啓功、黃胄範曾三位先生推薦,並經北京市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審定為文博系統副研究員,同年被任命為寶古齋經理。1988年被北京文物局借調到黃胄處,協助黃胄組建炎黃藝術館,仍是炎黃藝術館(黃胄藝術基金會)監事。1988年12月北京市鑑定委員會成立,被聘為鑑定委員會書畫組委員。1999年全國政協成立50週年,為其主持了《近代國畫名家》大型畫冊的編撰工作。2005年6月,國家文物局批准成立了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被聘為文物鑑定研究員及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鑑定委員會客座研究員,2007年5月編著《往事丹青》一書並由三聯出版社出版,2008年先後在浙江湖州、安徽陸安、北京、廣州、山西等地成功舉辦個人畫展,2008年由奧林匹克美術大會組委會聘請為藝委會委員。

陳巖人物簡介

1942年出生於河北省清苑縣。
1962年被分配到北京市文物商店工作,學習文物書畫鑑定,成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鑑定人才。師從國家級鑑定權威啓功、徐邦達、劉久庵、張安治、郭味渠、劉凌滄等及鑑定大家徐震伯、謝子陶先生。在文物界從事文物鑑定、整理、收集工作五十餘年,整理中國曆代書畫三十餘萬件,並自編教材在全國文物鑑定培訓班授課。
1977年,組織主持了“文革”結束後第一次“近現代書畫展”,轟動了全國書畫界。
1979年主持編輯了文革後的第一本書畫專業刊物——《寶古齋》。
1984年,任百年老店“寶古齋”經理,多次舉辦李可染、黃胄、黃永玉、吳作人、劉繼卣、白雪石等大師畫展。
1987年,經啓功、黃胄、範曾三位先生推薦,並經北京市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審定為文博系統副研究員。同年被派往日本舉辦“齊白石畫展”。
1988年參與籌建“炎黃藝術館”。
1988年12月被聘為北京市鑑定委員會書畫組委員。 [6] 
1994年,鼎力支持並親自參與嘉德拍賣行舉行的第一次拍賣。 [15] 
1999年,在全國政協成立五十週年之際,協助全國政協書畫室組織“近現代書畫展”,並主持編輯出版了《近代國畫名家》大型畫冊。畫冊介紹了中國近現代著名的72位國畫大師的170餘幅作品,僅文字説明就達八萬餘字,具有高的學術性。這次畫展是建國以來名家書畫同時參展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七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同時參觀了此次畫展。
2003年,為全國政協策劃組織全國各省書畫名家進京展。
2004年,其個人回憶錄《往事丹青》在《文藝報》連載。
2007年,四十餘萬字的《往事丹青》由黃苗子先生題寫書名,並由三聯書店正式出版。
2013年,中信出版社再版《往事丹青》,同時出版與書畫名家交往的信札集著《丹青餘韻》。 [1] 
陳巖自幼喜愛繪畫,其創作氣勢磅礴,縱橫山水,設色豐富奇特,構圖雋永。 [5] 
2004年始,先後在深圳、浙江、安徽等地舉辦畫展,並出版《大好山河——陳巖畫集》。
2008年在國際奧委會和國家文化部共同組織的“2008奧林匹克美術大會”上展出其作品《曬布巖》,並由奧林匹克藝術中心榮譽收藏。
2011年再次出版《大好山河——陳巖畫集》。
2013年其代表作品《藍色山居》受邀參加李可染畫院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首屆院展。 [1] 
2013年起陳巖開啓由李瑞環題詞的“大好河山”山水畫全國巡展在廈門博物館、南昌集雅齋、廣州榮寶齋、浙江西湖美術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相繼舉辦。 [5] 

陳巖人物評價

他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可以接觸很多著名的藝術家看他們繪畫。在他的山水畫裏有很多很有情趣,都是從生活中來的。中國畫最高境界是平淡天真,這是齊白石特別提倡的。他膽子很大,對於大面積的紅、大面積的綠、大面積的石青藍敢超常規地去運用。 ——北京市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北京畫院藝術委員會主任、全國政協常委 王明明
此人寬厚大氣、熱情、看問題尖鋭,實事求是。這麼多年,我們交往非常好,而且他現在致力於自己的繪畫。很厲害,水平很高,不斷進步,我希望他把自己繪畫做為第一目標,上升到大師的高度。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當代工筆畫協會副會長、天津美術學院何家英工筆畫研究所所長、天津畫院名譽院長 何家英
尤其是在色彩的運用方面,他吸取了可染先生渾厚華滋的風格,因此他的作品筆墨厚重,顏色豔而不俗。他能很好把筆墨和顏色結合起來,使我們看到了一種不一樣的具有陳巖個人風格的樣式。他的氣韻、他的筆墨、他的神采,正是中國傳統繪畫的核心價值。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漢畫學會常務副會長 陳履生
像王維的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我覺得陳巖的畫也是一首詩,像李可染説我要為中國的河山立傳,我覺得陳巖也是這樣做的。他有鮮明時代的特徵跟烙印。感覺到陳巖的畫裏面特別多情,對生活的這種熱愛,對繪畫的那種熱愛,很自然這麼畫出來的,但是這種自然單純的後面有着幾十年的積累,有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在做後盾。 ——國家一級畫家、中央美術學院及首都師範大學 客座教授 史國良
他是一個比較資深的鑑賞家,所以他的作品一出手,就跟一般從藝術院校或者從小學習繪畫的畫家有所不同。他能把西方繪畫的色彩和中國傳統青綠山水恰如其分融合在他自己的作品中,從而形成具有自己個性的,既傳統又現代的繪畫風格。 ——中國國家畫院美術研究院研究員 陳明
陳先生在中國畫家中有着稀有的經歷,陳先生有兩個優勢得天獨厚:1.幾十年裏有機會接觸和鑑定了無數的中國優秀書畫;2.他將這些特殊的視覺學習與積累,溶進他一生的繪畫創作中。他繪畫中的真和美是我和大家深信無疑的藝術哲學。可以説陳先生所受的檢驗和特殊經歷,當今無人企及。 ——美國博物館專家 美國藝術家 藝術史學家 黃永玉藝術博物館首席顧問 Harvey West 哈維·韋斯特(美)
打開畫冊,我注視着眼前藍色的水流,似乎要從畫冊中噴湧而出,去洗刷周圍的一切。我期待着與陳的重逢,與他再繼續我們對生活對藝術的談話,為構建美好世界而做出我們的小小貢獻。 ——羅馬美術學院院長 阿費歐 蒙格里(意大利)
他的誠懇、隨和、善良與好學,更使他與黃胄、李可染、黃苗子、黃永玉等多位當代大師結忘年交。凡此,更使他在自己開筆作畫之先,就已具有一種非凡的畫識。每聽人説及“眼高手低”,我總是想,惟其眼高,或許倒是手高之前提。陳巖畫作就是一個説明。 ——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 王石 [3] 

陳巖作品展覽

2013年11月,舉辦《大好河山》陳巖山水畫全國巡展—廈門首展(廈門市博物館)。同時,其回憶錄《往事丹青》和信札集著《丹青餘韻》面世。 [10] 
2013年12月,舉辦《大好河山》陳巖山水畫巡展—第二站南昌集雅齋。 [8] 
2014年1月,舉辦《大好河山》陳巖山水畫巡展—第三站廣州(榮寶齋廣州分店)。 [1] 
2014年4月,舉辦《大好河山》陳巖山水畫巡展—第四站杭州展(西湖美術館)。 [13] 
2014年8月—9月,舉辦《大好河山》陳巖山水畫巡展—第五站深圳展(關山月美術館)。 [11] 
2015年1月,舉辦《大好河山》陳巖山水畫全國巡展—第六站海南展(紫園·恩祥藝術館) [7] 
2015年11月-12月,舉辦《大好河山》陳巖山水畫全國巡展—蘇州站(金雞湖美術館)。 [9] 
2017年10月-11月,《大好河山》 陳巖山水畫全國巡展—在湖州市博物館展出。 [12] 
2018年7月-8月,舉辦“往事丹青——陳巖和陳巖的朋友們”文獻展(大千當代藝術中心)。 [14] 
2021年7月,舉辦《大好河山》陳巖山水畫全國巡展—收官之展蘇州“壽辰紀念”展(蘇州名城藝術館)。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