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陝西舉義

鎖定
關中槍聲》以陝西新軍將領劉五辛亥革命前後的經歷和命運為線索,通過他的人生奮鬥與愛恨情仇,講述了“陝西舉義”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始末,着力展示了共和革命過程中關中的風雲變幻及陝西軍政界要人之間的鈎心鬥角,讓觀眾領略了共和革命的艱難和複雜。陝西新軍起義在舊民主主義革命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辛亥革命第一槍是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打響的,第二槍就是在陝西打響的,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陝西舉義”。當時陝西是滿人的聚集地,“陝西舉義”這一槍真正地撼動了清政府的統治。
中文名
陝西舉義
發生地點
西安
爆發時間
1911年10月22日
主要人物
同盟會、新軍、哥老會首領

陝西舉義革命背景

陝西武昌起義的響應非常積極,1911年10月22日,同盟會、新軍、哥老會首領秘密集合,共商起義大事。據當事人郭孝成先生《陝西光復記》回憶,滿清地方官吏當時已經發現苗頭,並試圖分化,時任陝西巡撫錢能訓命令搜捕革命黨人,“曾秘密兩次面議,探其內容,謂主張革命,多系軍官,若以躁切從事,必致釀成大變;不若陸續將陸軍調出分防。”
到了10月22日,由錢鼎邀集同志,於曠野森林中召開秘密會議,計劃進軍之秩序,及各人應攻應守之地點,首由一協參謀官兼二標一營管帶張鳳翽領隊佔據軍械局,三營管帶張益謙擔任佔據四門,錢鼎率領陸軍中學堂學生佔據藩庫及其他重要之局所,二標二營隊官劉自新、周子貞負責外圍。佈置既定,各路人馬各向預定各地點進攻。但頑固之清軍,還想負隅頑抗,出城與我軍開戰。然而清軍在此前所領之子彈,多不合用,駐防又素無訓練,一聞炮聲,慌忙退守城中,堅拒不出。當夜起義軍齊集軍械局,公推張鳳翽為全陝復漢軍大統領,錢鼎副之(因不知東南各省信息,故舉統領人暫定名義)。即以軍械局為總司令部,佈置隊伍。次日凌晨四點鐘,圍攻滿城,清軍死力相拒,轉戰於大菜市門北城門,張鳳翽親自指揮,哥老會頭目劉世傑、馬玉貴等衝鋒在前,我軍屢戰屢勝,清軍潰散,城被攻破,所有清吏,潛逃一空。
起義軍佔領西安後,錢能訓藏匿於老百姓家中,陝甘總督升允逃往甘肅,將軍文瑞投井自殺。
10月27日陝西“秦隴復漢軍政府”成立,張鳳翽為大統領,錢鼎和萬炳南為副統領。張鳳翽、張益謙,皆日本士官學校畢業。設立了軍政、財政、教育、司法、交通等一系列機構,委派了一批大小官員。於是出示安民,廣佈演説,倡辦民團,招集民吏,以恢復秩序。西安光復,各州縣紛紛響應,迅速波及省內40餘縣。起義後的陝西軍政府軍械、糧餉極端匱乏。半個月後,陝西民軍進駐潼關,清軍同時進攻,遂有十五日秦嶺之戰。民軍大勝,清軍退出靈寶。及民軍追及,清兵又退至鄭州。起義軍勇敢善戰,均一以當百,惟因交通不便,槍械缺乏,不能大舉。

陝西舉義先期醖釀

同盟會骨幹于右任與好友井勿幕(右) 同盟會骨幹于右任與好友井勿幕(右)
陝西對武昌起義的響應非常靠前,其爆發的原因,一是清廷輕視西北諸省,往往以極其庸俗惡劣之滿清官吏,給以陝撫重任,草菅人命,民眾非常失望。二是川鄂陝唇齒相連,陝人聞川路慘獄,即同深義憤。三是關中民氣沉摯,志士鼓吹已久,川路事起,頗有籌劃。西安將軍文瑞有所警覺,手書民黨名單百餘人,密交錢能訓,按名拘捕,凡軍學兩界稍有聲望者,都在其列。結果消息走漏,更加激起反彈。
而在張鳳翽等前鋒的後面,活躍着同盟會骨幹奔走運作的身影。早在1905年井勿幕即回陝創建同盟會陝西支部,他是陝西早期的留日學生。稍後又有于右任以及山西的景梅九等人加入運作。他們都為孫中山先生大氣磅礴的革命思想所感動,願意在孫先生的指導下,回鄉宣傳同盟會的革命綱領,創建革命組織,相機發動起義。在辛亥革命爆發的前夕,上海已是革命派報刊活動的中心。當時革命黨在上海出版了15家報刊,于右任主持的《神州日報》、《民呼日報》、《民籲日報》、《民立報》,作為革命派反清革命的喉舌,影響尤大。井勿幕回陝後,積極宣傳孫先生的民治民有民享的政治現代化思想,數月間,其足跡遍佈西安及渭北各縣,到了1906年春,發展的同盟會會員已有三十多人。兩年後,他在東京與同志創辦《夏聲》,撰文鼓吹革命,孫中山、黃興稱井勿幕為“西北革命巨柱”。是年10月又返回陝西,參加並領導了轟動全省的反清學生運動。
同盟會骨幹同時在哥老會、刀客和新軍中迅速滲透革命的思想,井勿幕、李仲特、焦子靜、吳虛白、張贊元等以及四川甘肅山西廣東幾省在陝的同盟會員,以重陽節祭黃帝為名,在黃帝陵墓前宣讀祭文,表達革命決心,大大吸引了各級幫會的注意力。同盟會在渭北十多縣建有秘密據點,並掌握了《興平報》、《麗澤隨筆》、《教育界》等報刊雜誌。
1910年初夏,井勿幕又從上海返回西安,參照東南各省革命黨人的意見,準備在西北起事。隨即在西安召開同盟會陝西分會會議,醖釀起義,當在西安和渭北兩地分頭進行。渭北由宋元愷、井勿幕、鄒子良、柏筱餘等負責,主要任務是在各縣建立據點,成立分會,聯絡渭北一帶的哥老會。西安由郭希仁、張贊元、李桐軒、錢定三(鼎)等領導,主要任務是擴大同盟會的組織,力爭儘快掌握新軍。
同盟會革命黨人多年運動,秘密據點遍及西安、關中和全省各地,革命思想傳播迅猛,形勢日益發展,陝西可謂“山雨欲來風滿樓”。

陝西舉義外圍組織

電視劇《關中槍聲》主角劉五在歷史上就有原型,只不過是多人的綜合,“他應該算是張鳳翽和張雲山的綜合形象,劉五改變了哥老會佔山為王的分散局面”。
辛亥革命各地誌士與幫會的關係,可以説是陝西新軍、幫會成員衝鋒在前,而革命黨人策劃在後。
晚清時節的幫會組織跟今天人們的印象不大吻合。可以説,當時的幫會是一種革命的外圍組織。
洪門在南方和海外影響巨大。洪門這個秘密組織起源於明末清初,以反清復明為職志,對外通稱天地會。後來演變成多個的社團或會黨,包括致公堂又稱義興公司,並隨華僑遷徙南洋而遠播海外。致公堂總部設於舊金山,紐約、芝加哥等地設有分堂。戊戌變法後康有為令梁啓超、徐勤等都加入其中,可見其與晚清革命的一體兩面的關係。
至於哥老會,又稱漢留,俗稱袍哥,則在北方影響深遠。它也是洪門的一個分支。大致在清初隨湖、廣、閩、粵、贛移民傳入四川,並從川北向陝西蔓延。一般認為,哥老會乃鄭成功在台灣創立,所以它對反清復明的思想傳播不可小覷。
同盟會知識分子對幫會的提攜教導,在當時也可謂達於極點。秋瑾、徐錫麟,對浙江下層社會的幫會,黃興對湖南哥老會,均收達良好效果。陝西自不例外。
至於張雲山,他早年也在新軍中為下級軍官,不過他和哥老會的關係非同尋常。他的輩分高,徒眾也多,且大多是新軍士兵。其中也有極少數哥老會成員加入同盟會,這就促進了雙方的聯絡。西安光復後,協商軍政府領導人人選問題,由於張雲山與萬炳南均欲據大統領之位,會議不歡而散。10月27日正式推舉張鳳翽為大統領,錢鼎、萬炳南副之,張雲山頗表不滿,兩天後又舉行會議,另設六個都督,張雲山任兵馬都督,事態才轉向平靜。次年春上,袁世凱奪取革命果實後,以光復西安有功,授張雲山陸軍中將銜,補秦軍第一鎮統制職。不久,又縮編秦隴復漢軍為兩個師,張雲山任第一師師長。同年8月,陝西同盟會與統一共和黨陝西支部合併成立中國國民黨陝西支部,選張鳳翽為支部長,張雲山等為評議員。
1903年,黃興、馬福益等謀長沙起義失敗後,哥老會首領馬福益被清吏捕殺,會黨中的同志積極籌劃再行舉事,龔春台奉孫中山先生之命赴湖南邊境組織革命機關,公議立洪江會,以忠孝仁義堂為最高機關,分內外八堂各司職務,聲勢甚壯。秋瑾分洪門部下為八軍,策劃反清起義,都是看出下層社會潛在革命勢力,而得出“知中國之可為”的結論。中山先生認為明朝遺老,想要保存中國的民族思想,不得不將這種思想藏在很鄙陋的下流社會中,因為朝代陡換,異族來主,純文人被“博學鴻詞科”所網羅,有頭腦的明末遺老見大勢已去,便收羅江湖與下層社會的勇士,結成團體,來傳承民族主義的血脈。對此中山先生有極精彩的譬喻,來加以説明:“至於他們要這樣保存民族主義的意思,好比在太平時候,富人的寶貝,自然要藏在很貴重的鐵箱裏頭;到了遇着強盜入室的時候,當然要把寶貝藏在令人不注意的地方;如果遇到極危急的時候或者要投入極污穢之中,也未可知。”(《中山叢書》,第一冊,44頁)同盟會所做的幫會工作,一部分就是在民間打撈、滌洗、重鑄這種極有分量的民族思想。
辛亥革命前兩年,幫會在海外南洋一帶的組織以洪門為首,相繼集體加入同盟會的,就有萬興、同協、義羣、義和、祥勝、關帝廳、東勝堂、番邑堂、梁春堂等十餘個(參見〈革命文獻〉62輯480頁)。又哥老會、三合會等,在民國建立以後,還曾站在同盟會一邊,參加各省反袁的獨立鬥爭。
但當時同盟會知識分子的非同凡響亦在這裏,他們不但自身以極高理論,來切身投入革命,同時又遊刃有餘控制袍哥,設立總公口,以聯絡指揮各地袍哥。這首先在於同盟會員自身知死不避,蒙難愈堅,令袍哥不得不服,甚且成為其精神偶像。其間擘劃大局的,仍是知識分子。

陝西舉義中堅人物

以“陝西舉義”為背景的電視劇《關中槍聲》中,陝西革命的骨幹、新軍將領“劉五”,便是以陝西舉義中的兩名中堅人物張雲山和張鳳翽為原型塑造的。
張雲山(1877~1915)字鳳崗。陝西長安人。父母早逝,兩兄長外出謀生,他寄居族人家中。稍長幫人勞動餬口。光緒二十一年(1895)陝甘總督兼新疆巡撫陶模為鎮壓西寧回義起義在陝西募兵,張入伍隨軍轉戰甘肅、青海、新疆,積功升任都司。後退伍在蘭州組織戲班,因遭當局緝捕而逃亡伊犁,聯絡當地頭人反清,未達目的再返蘭州。
二十六年(1900)唐常才在南方舉義反清,張在西北起兵響應,因唐軍失敗而未能如願,隻身返回長安,入巡防隊當兵,經友人推薦入武備學堂當號兵、號目。三十年(1904)再入陝西常備軍,次年任常備軍司號長;宣統元年(1909)春陝西陸軍混成協(簡稱“陝西新軍”)正式組成,張任協司司號官。張早年在陶模軍中就加入了哥老會。由於他的積極活動,宣統二年(1910)初開“通統山”堂時,即吸收了1000多名哥弟,絕大多數是新軍中的士兵。這時,陝西新軍下級軍官中的同盟會員已由4人增為29人, 其中錢鼎、張寶麟具有同盟會與哥老會雙重身份。張等哥老會頭目積極與錢鼎、張寶麟等人交往,促進了同盟會與哥老會的初步聯合。又經過兩三個月的工作,各營隊哥老會頭目都表示願接受孫中山的主張,並願意“跟着黨人幹”。從而促成了同盟會、哥老會雙方於宣統二年六月初三(1910年7月9日)在西安大雁塔“歃血為盟,共圖大舉”。辛亥年四川保路運動和武昌起義的消息傳到西安,同盟會與哥老會兩方主要負責人錢鼎、張鈁、張雲山、萬炳南等聚會秘商,擬定九月初八(10月29日)舉事。
八月三十(1911年10月21日)那天,得知官府要將新軍中革命力量最強的兩個標隊調往外縣,原定舉事日期已緩不濟急,錢鼎提出召開緊急會議,研究應急對策。經反覆協商,改為九月初一(10月22日)提前起義。九月初一上午,張等在西安西郊林家墳秘密集會,推舉張鳳翽為首領,錢鼎為參贊,並決定當天聞午炮起義。會後,張等指揮部隊進攻“滿城”西面。當晚,起義軍定名為秦隴復漢軍,設總司令部於原軍裝局。次日黎明, 各部起義軍互相配合攻佔“滿城”,至下午3時西安全城光復。九月初四(10月25日),張鳳翽召集各起義軍將領在軍裝局開會,協商軍政府的大統領和副統領人選問題,由於張雲山與萬炳南都爭着要當大統領,會議不歡而散。後經多方協商,九月初六(10月27日)在咸寧縣署再次開會,正式推舉張鳳翽為大統領,錢鼎、萬炳南為副大統領,並宣告秦隴復漢軍政府成立。這一決定“引起張雲山的不滿,他遂召集心腹在自己住所樹起‘洪漢’旗幟,命令各碼頭大事招兵買馬”,儼然與張鳳翽領導的軍政府“形成對峙局面。嗣經眾首領反覆協商,軍政府於九月初八(10月29日)召開大會,宣佈另設六個都督,張任兵馬都督,才使事態平息了下來。秦隴復漢軍政府成立後,清廷急調清軍從東、西兩面夾擊秦隴復漢軍。西安起義時逃亡蘭州的卸任陝甘總督升允,被清廷啓用署理陝西巡撫兼辦軍務。此時,河南清軍攻陷潼關,東路告急。大統領張鳳翽親赴東路督戰,張雲山被調回省垣主持防務。未幾,東路潼關收復,而升允又糾集大量甘軍再犯陝西,長(長武)、彬(彬縣)、千(千陽)、隴(隴縣)各縣相繼失陷。張雲山急赴乾州挑起守城重擔。升允率甘軍20個營,分兩路進擊陝西乾州(今乾縣),一路經長武進攻邠州(今彬縣),一路由固關進攻鳳翔。
1911年11月21日,升允所率甘軍佔領長武。張自請率向字營西征,在長武冉店橋將清軍擊退,西路戰事暫時緩和。12月23日,當升允率甘軍先後攻佔邠州(今彬縣)、永壽,進逼乾州(今乾縣)時,張在乾州收容西路散兵,加強城防固守,夜間在城上多設燈光,並自握軍號不時改變各種號音。 清軍不悉內情, 不敢冒然攻城;但城北高原險要,盡為清軍所佔。
1912年1月20日張鳳翽自乾州(今乾縣) 回省城後,張與馬玉貴會同各路官兵繼續保衞乾州(今乾縣)。張親臨城樓督戰,晝夜加強巡邏防範,清軍雖多次使用山炮、挖地道、架雲梯、派先鋒隊攻城,都未得逞。升允技窮,令管帶羅開福跪城門詐降,被張識破, 並督隊痛擊,詐降清軍被迫逃遁。2月12日清帝退位後,升允仍頑固地指揮甘軍襲擊禮泉。張派參謀雷恆焱面見升允,“告以清帝退位,應罷兵息民”。升允殘暴地將雷處死,投入枯井,繼續令甘軍進逼咸陽。張派特使給甘軍馬安良送去清帝退位佈告,要他停戰議和。3月8日,張與馬安良正式議和,西路戰事結束。張積極提倡男人剪髮辮,婦女放足;贊成張鳳翽禁種鴉片,並親赴乾、邠屬區宣講禁令;他頒佈告,勸諭清軍官兵、地方官吏,翻然變計,投誠軍政府;號召哥老會哥弟維持社會治安;贊助創立同志小學和設立普雲堂藥鋪施捨醫藥;重視社會賢達,派專人持函請宋伯魯出山,委以參謀官重任。1912年3月,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以光復西安有功,授張雲山陸軍中將銜,補秦軍第一鎮統制職。不久,又下令縮編秦隴復漢軍為兩個師, 張任第一師師長。同年8月,陝西同盟會與統一共和黨陝西支部合併成立中國國民黨秦支部,選張鳳翽為支部長,張雲山等為評議員。
1914年夏秋間,袁世凱命陸建章為陝西將軍,接替張鳳翽之職。陸建章裁汰陝軍,又將張雲山的第一師縮編為混成旅,給張以旅長兼陝北鎮守使的名義,卻又多方設置障礙,使其無法到任。此間,張延攬文人學士,蒐集古董字畫,哥老會哥弟習氣漸消,學會了做官妙術,認陸建章為義父,結納陸的左右,投其所好,有求必應。僅一年,陸等就將張從禁煙所颳得的財物掠奪一空。他憤恨咯血,一病不起,於1915年6月逝世。
張鳳翽(1881-1958)字翔初,清末秀才,原籍河南沁陽縣。1881年(清光緒七年)生於陝西西安府咸寧縣(今西安市)。1902年考入陝西陸軍武備學堂。畢業後,選送日本學習軍事。先入振武學堂,後升入士官學校騎科。其間,加入中國同盟會。
張鳳翽1909年回到西安,在西安衙門做繕寫工作。1910年春被委任陝西省新軍督練公所委員。是年冬,升任新軍第三十九混成協司令部參軍,接着又改任參謀兼二標一營管帶。在新軍期間,與康寄遙、惠看波等人將西安菊林寺塾改為西安菊林小學,即作為同盟會的聯絡據點,又為國家培養人才。武昌起義後,1911年10月,他與錢鼎、張鈁等發動西安起義,被推為臨時總指揮。1911年11月陝西軍政府成立,一致推選張鳳翽為“秦隴復漢軍”大統領兼民政長(省長),親赴戰場督導。12月南京臨時政府正式任命張鳳翽為中華民國秦軍政分府大都督。1912年8月,北洋政府任命張鳳翽為陝西都督。9月,“國民黨秦支部”成立,張任支部長。
鑑於西北人才缺乏,張鳳翽為首的軍政當局決定舉辦西北第一所大學---西北大學。張鳳翽認為創辦西北大學,“關係於現時建設”、“關係將來之建設”和“關係於外部之防禦”。因此他與甘肅、新疆兩省商議後,決定全力以赴地創辦西北大學,並以原陝西法政學堂為基礎,將三秦公學、陝西農業學堂、陝西實業學堂、陝西高等學校等校併入,設大學預科和法、文、商、農各專科。由於張鳳翽的決心和努力,終於使西北大學在1912年正式開學,為西北培養了不少人才。
以張鳳翽為首的政府對禁煙也十分重視。設置“陝西禁煙督辦”,擬定禁煙辦法,把禁種鴉片列到首要任務,號召軍政人員一致協同辦理。陝西第師師長張雲山出巡渭河南北產煙較多地區,每到一個鄉鎮,召集當地居民宣佈政府禁種鴉片的決心和辦法,使陝西禁種鴉片收到一定的效果。
1913年二次革命時,張鳳翽向北洋政府妥協,反對起兵討罰袁世凱,還奉袁世凱旨意聲討孫中山和黃興,率部入川鎮壓熊克武領導的反袁鬥爭,取得袁世凱信任。1914年3月,河南白朗起義軍由湖北荊紫關入陝,張鳳翽親率大軍鎮壓。袁世凱以追剿白狼軍為名,派其親信北京軍政執法處處長陸建章為第七師師長兼“剿匪”總司令,率軍入陝,並任陝西督軍。從此,陝西成為北洋軍閥反動政權直接控制下的據點。6月,用名升暗降的手法,撤任張鳳翽都督。7月,被袁封為揚威將軍,並上表勸進袁世凱稱帝。1915年初,張鳳翽在進京過潼關時,慨然吟詩到:
屠門大覺夢一場,醒來尤未熟黃梁。
三年威信一朝失,自愧不如陸建章。
1917年張勳復辟時張鳳翽隻身回陝西組織力量反對。1924年謀驅逐軍閥劉鎮華在陝西勢力,被劉鎮華軟禁,後獲釋閒居北平。抗日戰爭爆發後,不願做日寇鐵蹄下的奴隸,由北平回到西安仍居住西安菊花園街張府巷舊居。每天讀書寫字,但仍不忘菊林,與陝籍劉治洲、宋聯奎等人,又將菊林小學擴大為菊林中學,並親任董事長。後任陝西省臨時參議會議員和國民參政會政員,積極主張抗日。1943年到重慶參加參政會時,周恩來同志親自到其住地看望。1945年率領陝西各界代表團赴豫西各地慰勞抗日軍隊。
抗日勝利後,國民黨特務搗毀《秦風日報、工商日報聯合版》營業部,張鳳翽等抗議國民黨特務的暴行,並領銜發出抗議文電。1947年,國民黨反動派為了利用張鳳翽的聲望,提名他為國民黨陝西省黨部候選人,他毅然拒絕,並對胡宗南、祝紹周在陝西的黑暗統治表示極大不滿。
1949年解放前夕,張鳳翽拒絕隨國民黨去台灣,夥同幾位陝西籍進步民主人士到了蘭州,寓居陝人開設了安泰堂藥店。蘭州解放,彭德懷元帥在陶樂春飯店設宴歡慰張鳳翽諸老,並請諸老回陝,安度晚年。張鳳翽興奮的説:“共產黨是宣哲清明,其言無理之不道,其行無事之不當,確是挽救此殖民地危亡中國的大救星,回陝確以秋葉餘生,貢獻新中國的建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張鳳翽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西北行政委員會委員、陝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長等職,當選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8年7月29日因病在西安逝世,終年77歲。

陝西舉義陝西革命

時間:(1911年10月22日-1912年3月)
(井勿幕、井嶽秀昆仲在西安公正和家中與同盟會諸同志合影) (井勿幕、井嶽秀昆仲在西安公正和家中與同盟會諸同志合影)
一、陝西省革命鬥爭 [1]  (1911.10—1912.03)
1911年(宣統三年)10月 22日,革命黨人井勿幕等聯絡的混成協參軍官兼二標一營管帶張鳳翽,率新軍及會黨由西南門入西安城,佔領軍裝局,奪得槍彈後遂分途攻佔城內各官署和鼓樓等軍事要點,布政使錢能訓自殺未遂而逃。次日,起義軍進據滿城,西安將軍文瑞,副都統承燕、克蒙額自殺,起義軍以“秦隴復漢軍大統領”名號發佈安民告示。25日,張鳳翽被推為秦隴復漢軍大統領,同盟會員兼哥老會員錢鼎和哥老會首領萬炳南被推為副大統領(後均改稱都督、副都督)。全省大部分州縣亦相繼宣告反正。然而此時毗連的河南、甘肅尚在清軍手上,清廷希望以“陝、甘、新數千裏疆土”為根據地,而“恢復東南”,因而派大軍從東、西兩路向西安撲來。為了捍衞新生的革命政權,革命黨人出兵東守潼關,西保長武、隴縣、鳳翔等軍事要地,與清軍展開了艱苦激烈的戰鬥。
西安光復後,潼關巡防隊管帶胡明貴率軍起義,在11月2日奪取潼關。然而次日豫軍來襲,胡明貴因寡不敵眾戰死,潼關復失。陝西軍政府命令張伯英領兵東征。在渭北刀客、地方團勇和當地羣眾的幫助下,11月11日民兵第一次收復潼關,並在11月25日攻佔河南閿鄉。12月9日清軍在趙倜的率領下與之戰於盤豆鎮,由於民軍新兵缺乏戰鬥經驗且敵我力量懸殊,民兵節節潰退,12月11日潼關失守,華陰告急。張鳳翽急忙率隊東援,12月16日,張鳳翽和張伯英分兵五路進攻清軍。12月20日,民軍冒雪攻入敵陣,大敗清軍並再次收復潼關。1912年1月9日,張伯英部的前鋒已挺近澠池,井勿幕部也已佔領山西運城,威脅清軍重鎮洛陽。清政府急令周福麟、馬金敍、王佔元部馳援,民兵面對幾倍於己的清軍,連戰連敗,張伯英部敗退南山,潼關第三次失守。陝西軍政府迅速電令西安五百人東援,此時吳世昌、陳樹藩、井勿幕部等民軍也已趕到華陰一帶,清軍一時不敢西進。1912年2月,張鳳翽東出視師,此時甘肅、河南革命已有起色,清軍見大勢已去,難於再戰,遂與民軍和談。18日雙方代表在潼關和談成功,東路戰事停止。
西路方面,升允趕到蘭州後,迅速調集甘軍二十營,企圖一舉撲滅陝西革命力量。1911年11月21日,清軍進攻長武,守軍全軍覆沒,長武、邠州失守。兵馬大總督張雲山率向紫山、王佔雲部馳援西路。11月28日[1],張雲山抵達乾州,鄧佔雲、楊樹棠部敗甘軍於長武,驅出陝境,張雲山進駐邠州。然而12月12日鄧佔雲卻因軍械分配不公出走,使得民兵力量大削,而張雲山聞東路潼關失守後立即趕回省城坐鎮,西路戰事交由鄒子良、何春霖指揮。鄒、何之間號令不一,軍隊不能互相協作。12月13日清軍陸洪濤率軍來攻,在12月16日冉店一戰中,民軍向紫山部全軍覆沒,鄒子良退守乾州。張雲山速令邱彥彪馳援,12月29日,雙方戰於蒿店及監軍鎮,民軍大敗,邠、永一帶為敵佔領,張雲山固守乾州待援。
當時清軍尚有崔正午一部由由平涼取道千陽,企圖進犯鳳翔。12月9日,陝西民軍副統領萬炳南率隊數十營分防隴、寶一線,遇敵數戰不利,退守鳳翔,千陽、隴縣一帶被清軍佔領。
西路危急,張鳳翽率東路軍赴乾州聲援,並派出王榮鎮、楊茹林等部和曹印侯的敢死隊支援鳳翔。1月10日,曹印侯和萬炳南大敗清軍於柳林鋪,崔正午敗退千陽,不敢再圖鳳翔,而乾州一路卻無進展。
1912年1月30日,清軍又攻岐山,從此清軍南下之路暢通無阻。2月23日,清軍直撲咸陽城下,民軍吳善卿部與城內守軍裏外夾擊,大破清軍。兩軍相持於禮泉城。時升允見清帝退位,且部下彭英甲、馬安良已主動與民軍議和,遂開始與民軍談判。3月8日,雙方和談成功,清軍逐漸撤離陝西。
至此,陝西民軍在英勇抗擊東西兩路清軍進犯的鬥爭中取得了勝利。
二、陝西革命烈士
陝西光復時犧牲烈士
序號
姓名
籍貫
生卒年
身份
如何就義
資料來源
1.
原斯健
陝西蒲城
1892—1908
同盟會會員
被蒲城縣令酷刑拷打,傷重而死
-
2.
錢鼎
陝西白河
1885—1911
副大統領
在渭南被歹徒襲擊,彈盡援絕而亡
-
3.
劉克強
四川簡州
?—1911
-
-
4.
李傳易
四川邛州
?—1911
-
1911年底與錢鼎率隊進攻潼關道,在渭南被刀匪殺害
-
5.
劉榮第
四川成都
?—1911
-
西安反正時守軍械庫,誤觸槍機,洞腹而死
-
6.
胡明貴
-
?—1911
潼關巡防隊管帶
11月2日率軍起義,後兵敗身殉
-
7.
李長勝
陝西商縣
?—1911
辛亥秦軍第一標二營管帶
第一次收復潼關之役中犧牲
《西北辛亥革命事略》之《西北革命官佐死事表》
8.
李志宏
河南
?—1911
辛亥秦軍第三標三營營長
陣亡潼關
9.
戴凌雲
-
?—1911
督隊官
12月9日盤豆鎮之役犧牲
10.
李芝恆
-
-
偵探隊長
11.
石得勝
-
-
辛亥秦軍第五標二營營長
長武失守,戰死
12.
王鎮海
-
-
-
1912年1月9日,攻敵不克,死
13.
吳善卿
-
-
-
1912年2月27日攻禮泉城,陣亡
14.
嚴飛龍
陝西朝邑
1884—1912
辛亥秦軍第六協第十標標統
攻禮泉城時陣亡
15.
高維昌
陝西華縣
?—1912
-
1912年2月23日,與清軍力戰而亡
16.
萬炳南
湖北
?—1912
副大統領
被張鳳翽暗槍打死
17.
楊崑山
四川
?—1912
哥老會會員、秦隴復漢軍洪漢軍分統
1912年4月,遭到鄭庠所帶隊伍伏擊,中彈身亡
18.
胡定伯
耀縣
1886—1913
耀州同盟分會會長
1913年10月,鳳翔兵變,竄擾旬陽,定伯親率團警抗擊,中彈身亡
陝西光復時期身份、籍貫、生卒年不詳的烈士
19.
毛岐山
-
-
辛亥秦軍營長
作戰鳳翔甚力,旋在南山遇害
20.
孫清雲
長安
-
辛亥秦軍王都督振海衞隊隊官
陣亡鳳翔
21.
孫清林
長安
-
辛亥秦軍王都督振海衞隊副官
陣亡鳳翔
22.
楊桂芬
潼關
-
武舉
辛亥充東路鄭督糧台總辦,為清軍害玉山西
23.
李天章
岐山
-
監生
辛亥充敢死軍文案,為敵俘殺。
24.
李秀
山西
-
同州中學堂教員
辛亥起義後由家赴運城迎接革命軍,誤投清軍營遇害
25.
張生午
-
-
-
辛亥陣亡禮泉
26.
白星橋
-
-
-
-
27.
陳雨亭
-
-
-
辛亥陣亡潼關
28.
王景
-
-
辛亥秦軍管帶
陣亡三水
29.
王相乾
-
-
-
陣亡三水
30.
王啓秀
-
-
辛亥秦軍隊長
陣亡三水
31.
劉熙安
-
-
同上
-
32.
王青山
-
-
同上
-
33.
王彥
-
-
同上
-
34.
許拴牢
-
-
同上
-
35.
孔緒羣
潼關
-
同上
陣亡潼關
36.
李存生
潼關
-
同上
同上
37.
楊宗震
臨潼
-
同上
陣亡乾州
38.
徐合子
洵陽
-
同上
陣亡渭南
39.
王玉魁
隴縣
-
同上
陣亡隴縣
40.
劉少濂
渭南
-
同上
陣亡三水
41.
王述文
三原
-
同上
陣亡乾州
42.
齊登雲
華縣
-
俠義
辛亥陣亡禮泉
43.
白喜
同官
-
隸役
辛亥首義死於宜君
44.
楊運龍
富平
-
辛亥秦敢死軍管帶
陣亡鳳翔
45.
張錫齡
臨潼
-
保定軍官學校畢業
-
46.
張丙寅
武功
-
西安陸軍小學畢業
-
47.
王守身
富平
-
辛亥秦軍管帶
-
48.
張海清
白水
-
同上
辛亥首義作戰乾醴有功
49.
姚洪信
富平
-
西安督署騎兵連長
兵變遇害
50.
王彥英
-
-
辛亥秦軍排長
陣亡乾州
51.
張常頤
潼關
-
俠義
光復潼關,旋與清軍作戰陣亡
52.
石懷德
-
-
秦隴復漢軍士兵
潼關戰役中陣亡
《西北辛亥革命史略》之《西北革命士兵死亡表》
53.
胡養三
-
-
54.
王吉祥
-
-
55.
張佔彪
-
-
56.
王京娃
-
-
三水戰役中陣亡
57.
王彥娃
-
-
58.
許忠彥
-
-
59.
任煥章
-
-
60.
紀彥興
-
-
61.
雷年兒
-
-
62.
趙興奎
-
-
63.
姜俊盈
-
-
64.
紀德成
-
-
65.
唐崇禮
-
-
66.
石象乾
-
-
67.
張鵬柱
-
-
乾州戰役中陣亡
68.
房元德
-
-
69.
王佔奎
-
-
70.
姜佔奎
-
-
71.
孫復漢
-
-
72.
趙生玉
-
-
73.
劉維高
-
-
74.
謝得勝
-
-
75.
陳世祿
-
-
76.
劉懷齡
-
-
77.
黃德成
-
-
78.
劉德福
-
-
79.
劉久長
-
-
80.
唐萬林
-
-
81.
王萬德
-
-
82.
陳佔鰲
-
-
83.
鍾代娃
-
-
84.
房長清
-
-
85.
李懷廉
-
-
86.
劉順敬
-
-
87.
張世善
-
-
88.
楊光傑
-
-
鳳翔戰役中陣亡
護國運動時期
序號
姓名
籍貫
生卒年
身份
如何就義
資料來源
89.
王紹文
陝西長安
?—1916
國民黨秦支部幹事、陝西中路義軍負責人
1916年春舉義未成,被捕就義
西安市人民政府網(—首頁—市情—城市名片—人物述林—近現代人物—革命烈士)
90.
吳 鵬
陝西淳化
1880—1916
-
1916年春密謀起義,事泄與王紹文一起被害
91.
杜守信
陝西興平
1893—1916
-
1916年春與王紹文等密謀討袁,計劃在興平東關復豳園舉事,事泄被捕遇害
92.
南南軒
陝西興平
1879—1916
《興平報》創辦者之一、陝西省督署交通司科長、長安縣署科長
1916年與王紹文等在西安軍隊中策反,事泄被捕殉難
93.
南風薰
陝西乾州
1891—1916
-
二次革命後與吳希真一起奔走討袁,在西安被捕遇害
94.
胡德明
陝西乾州
1891—1916
平民會會員
1916年組織鄉民反袁起義,被捕解省遇害
95.
李桂森
陝西興平
1889—1916
-
袁稱帝之初,奉命回鄉組織力量起義,事泄被捕遇害
96.
袁守禮
陝西長安
?—1916
-
1916年春密謀起義,事泄被害
97.
郭子餘
陝西勉縣
?—1916
陝西省財政司科員
1915年反對袁世凱稱帝,奔走於涇陽、三原等縣約定起義,為人告密後遇害
98.
章雨蒼
安徽桐城
1874—1916
安徽寧國縣知事
1915年聯合志士密謀討袁,次年春事泄被捕遇害
99.
趙貞吉
陝西臨潼
1871—1916
-
袁稱帝后到渭北一帶組織志士反袁,不幸暴露被害
100.
姚南薰
陝西商州
1883—1916
-
袁稱帝后聯合志士反袁,不幸暴露被害
101.
齊以禮
陝西長安
1882—1916
-
袁稱帝后聯合志士反袁,不幸暴露被害
102.
張鎮方
陝西乾州
?—1916
中華革命黨成員
曾聯絡上千人共謀反袁,事發被捕遇害
103.
焦 林
陝西臨潼
1855—1916
-
袁稱帝時聯絡志士反袁,事泄遇難
104.
陳泉卿
湖北鄖西
?—1916
-
1916年春聯絡志士密謀反袁,被捕解省遇難
105.
方象堃
陝西藍田
1873—1916
-
因反對袁世凱稱帝,與民黨有來往,被仇人告發被捕遇難
106.
張 淵
陝西興平
1868—1916
興平縣第一高等小學堂監督、岐山縣知事、陝西省督署科長、實業司次長
1916年4月28日被殺害於甘泉縣甄家灣
1916—?
107.
宋向晨
陝西耀縣
1879—1917
陝西同盟會負責人之一、中華革命黨陝西支部長、討逆軍總司令
1917年1月張勳復辟,孫中山委任元愷為討逆軍總司令,途經山西為反革命力量圍攻,苦戰月餘後犧牲
-
108.
樊毓秀
陝西耀縣
1884—1917
陝西同盟會創始人之一
1917年東渡黃河參加北伐,殉職沙場
-
109.
井勿幕
陝西蒲城
1888—1918
陝西北路安撫招討使、國民黨陝西副支部長
1918年11月21日被靖國軍第1路郭堅部參謀李棟才殺害,時年僅30歲。
-
110.
耿直
陝西澄縣
1895—1918
陝西陸軍第六旅陳樹藩部巡緝營連長、陝西靖國軍總司令
1918年1月25日,耿直率部在蒲城與陳軍激戰時,身中數彈,壯烈犧牲
-
111.
薛駿
陝西東陽鄉
1876—1918
同盟會員
反北洋軍閥的靖國軍成立後,他赴興平查辦事件,郭堅派人來招,薛駿不從,被郭堅部下殺死
-
[1] 按:一説12月2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