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彌陀佛

(隋朝文物)

鎖定
阿彌陀佛大理石像。來自中國北部,河北省,韓翠村,崇光寺隋朝,西元585年。 [1] 
中文名
阿彌陀佛大理石
外文名
emituofodalishixiang
所屬年代
隋朝
出土地點
河北省韓翠村崇光寺

阿彌陀佛佛像中國化

儘管佛教在中國廣泛傳播,但是佛教是外來宗教,其宗教教義與中國傳統的價值觀有時會發生衝突。佛像經常與中國的圖案相結合,反映出佛教的適應性和中國文化的包容性。 [1] 

阿彌陀佛發展歷史

俯視圖 俯視圖 [2]
西元4世紀到14世紀的大部份中國雕像都是佛像。隋朝(西元589-618年)的兩代皇帝都是虔誠的佛教徒,據史料記載,他們曾創造和修復了許多佛像。這尊阿彌陀佛大理石像(又被稱為西方極樂世界的佛陀)就是其中的一件作品。根據蓮花基座上的銘文可知,這尊大佛於開皇5年(西元585年)被供奉在河北省韓翠村的崇光寺。佛像的雙手已經丟失,但是右手臂可以向上抬升,手掌向外做出保證的手勢(佛語中的施無畏印,abhaya mudra)。左手位置較低,做出慷慨大方的手勢(佛語中的與願印varada mudra)。阿彌陀佛大理石像外形非常堅固,佛衣有非常平整的褶皺,具備隋朝佛像的典型特徵。 [1] 

阿彌陀佛存放地點

阿彌陀佛大理石像最初由一尊較小的站立菩薩(得道聖人)陪伴,現 在存於東京國家博物館(Tokyo National Museum)。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