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娜伊斯·寧

鎖定
阿娜伊斯·寧,是世界最著名的女性日記小説家,她被譽現代西方女性文學的開創者。編劇,演員,西班牙舞蹈家,著名作家亨利·米勒的情人。1903年2月21日出生於巴黎,父母均為音樂世家,1977年死於美國的洛杉磯,主要編劇作品有《情迷維納斯》。 [1-6] 
中文名
阿娜伊斯·寧 [3] 
外文名
Anaïs Nin [2] 
國    籍
西班牙 [3] 
出生地
巴黎近郊的納伊市 [2] 
出生日期
1903年2月21日 [3] 
逝世日期
1977年1月14日 [3] 
職    業
日記小説家,西班牙舞蹈家,編劇,演員 [4] 
代表作品
亨利和瓊 [4] 
《小鳥》
勞倫斯評傳
情迷維納斯
主要成就
20世紀著名西方女性日記小説家 [3] 

阿娜伊斯·寧人物生平

阿娜伊斯·寧是世界最著名的女性日記小説家,西班牙舞蹈家,她被譽現代西方女性文學的開創者。導演雨果的妻子, [4]  著名作家亨利·米勒的情人。 [2-6] 
阿娜伊斯·寧 阿娜伊斯·寧
1903年2月21日出生於巴黎 [2]  ,父母均為音樂世家,1977年1月14日死於美國的洛杉磯 [2] 
她一生出版了11部日記,以及《勞倫斯評傳》、《亂倫之屋》(詩歌)、《技巧之冬》、《玻璃鐘下》(故事集)、《慾火》、《愛情諜屋》、《日光帆船》、《米諾陶洛斯的誘惑》、《拼貼畫》、《內陸諸城》、《一個女人的言説》、《將來的小説》、《小鳥》(詩歌)、《文學的激情》(與亨利·米勒合著)、《亨利和瓊》等小説和詩歌。 [3-4] 
曾經執導《布拉格之戀》的美國著名的導演考夫曼將她的日記的第一部改編成電影《亨利與瓊》,港譯名《情迷六月花》,台譯名《第三情》。 [7-9] 

阿娜伊斯·寧個人生活

阿娜伊斯母親 阿娜伊斯母親
她於1914年與母親Rosa Culmell(歌手)和兩個兄弟Thorvald、Joaquin一同搬去了美國。當阿娜伊斯·寧十一歲時,她的父親Joaquin Nin(一位西班牙鋼琴家兼作曲家)在離家遊於歐洲和古巴後沒多久即拋棄了自己的家庭。很快,寧就開始撰寫自己的童年日記《小鳥》(作為寫給父親的信箋)。 [2] 
阿娜伊斯從會説話起就渴望成為一名藝術家。她熱愛書本、故事、藝術、音樂家、美好的音樂、美食,並且在她父母分開之前,她早已習慣於被父母二人深夜在樓下客廳裏舉行的晚宴中響起的藝術氣息十足的笑聲所包圍。阿娜伊斯是她父親早年的相片模特,並且當她父親離開時她總會偷溜進他的書房、如飢似渴地閲讀他的所有藏書。 [4] 
阿娜伊斯·寧 阿娜伊斯·寧
當她還是一個孩子時生過一次重病並且兩次差點死於嚴重的內臟疾病。如果不是剛好有一對善良的比利時夫婦和三個比利時護士的看護,阿娜伊斯·寧説不定就沒有機會在她之後的人生裏,從動盪的30年代一直持續寫作日記到她最終被社會意識認可為成功的60年代和70年代,做出這些在文學和女性主義運動方面的影響了。 [4] 
20歲時阿娜伊斯與銀行家兼電影製作人雨果結婚,兩人搬回巴黎時她開始了寫作。 [4] 
阿娜伊斯·寧 阿娜伊斯·寧
1944年,在紐約,41歲的阿娜伊斯認識了小她16歲的魯伯特,兩人經過10多年的磨合悄然結婚,魯伯特也變身為阿娜伊斯公開出版日記里語焉不詳的神秘人。1966年,63歲的阿娜伊斯開始陸續出版私人日記,一直延續到1985年,前後7本。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性解放運動和女權主義運動正如火如荼。人們在拜讀《阿娜伊斯·寧日記》時發現,早在20、30年代的法國巴黎就有一名女性主義者存在了。阿娜伊斯擁有美麗時髦、周遊列國、生活獨立、積極謀求與他人的關係的人生,她熱愛文學、藝術、心理學,性愛自主,財務獨立。一時間,阿娜伊斯名聲大噪,成為美國女權運動的一個標杆。晚年的她在美國各大學、出版聚會中樂此不疲介紹女性寫作和獨立問題。 [5] 
寧的女性文學的基本點是:女性從來沒有把情感和愛情與性和性行為分開。然而,在20世紀40年代,所有的美國出版商都拒絕發表她的作品。直到60年代,美國開始了“性解放”運動,寧的作品才開始受到廣泛的社會關注,成為“性解放”運動的啓蒙作品。美國人把她立為新婦女運動的領袖、美國前衞文學王后。那時,她已60多歲。 [6] 
阿娜伊斯·寧 阿娜伊斯·寧
晚年阿娜伊斯在紐約享受丈夫雨果提供給她的豪華公寓、殷實生活和錢財,她告訴他,她喜歡美國西海岸的氣候,她需要為躲避追求者的騷擾而前往那裏;在洛杉磯,阿娜伊斯和魯伯特住在低調、鄉間公寓內,她經常離開他去紐約的理由是處理文學出版的問題。
魯伯特不僅親自把阿娜伊斯的骨灰撒向大海,也親手把情敵的骨灰撒向了大海(雨果死於1986年)。直到2006年魯伯特去世前,他在接受採訪時還坦言,自己不想要普通女人和普通婚姻。 [5] 
老年的阿娜伊斯·寧和米勒 老年的阿娜伊斯·寧和米勒
1977年,阿娜伊斯·寧去世,享年74歲。《紐約時報》為這名20世紀著名的女性日記書寫者刊發訃聞,丈夫雨果(Hugh Parker Guiler)和她的著名情人亨利·米勒一起被提及。在同一日的《洛杉磯時報》訃聞版上,阿娜伊斯則作為魯伯特·保羅夫人(Rupert Pole)出現。兩家大報,兩個丈夫版本。這時,阿娜伊斯的丈夫們才真正被告知,從1955年以來,他們一直在默默分享同一位妻子。 [5] 

阿娜伊斯·寧主要貢獻

擔任編劇 [4] 
流言蜚語》(《La stanza delle parole》)1990 劇情/傳記 [4] 
Drug-Taking and the Arts Drug-Taking and the Arts [10]
毒品與藝術》(《Drug-Taking and the Arts》)1994紀錄片/劇情 [4]  [10] 
情迷維納斯》(《Delta of Venus》)劇情 - 1995年10月13日美國上映 [3-4] 
《情迷維納斯》海報 《情迷維納斯》海報
演員經歷 [11] 
變形時間的儀式》(《Ritual in Transfigured Time》)(1946) [4] 
《變形時間的儀式》(《Ritual in Transfigured Time》) 《變形時間的儀式》(《Ritual in Transfigured Time》)
飾演 Haughty woman
《Bells of Atlantis》(《大西洋之鐘》)(1952)
飾演 Naked Woman in Hammock [4]  [12-13] 
《Bells of Atlantis》海報 《Bells of Atlantis》海報 [14]
短片 - 2003年10月11日丹麥上映
Inauguration of the Pleasure Dome》 (1954) [4]  [14] 
飾演Astarte [14] 
Inauguration of the Pleasure Dome Inauguration of the Pleasure Dome [6]
短片 - 2009年5月4日葡萄牙上映《注視下的阿娜伊斯·寧》(《Anais Nin Observed》)(1974) [4] 
紀錄片 - 1974年6月28日美國上映
影視形象
情迷六月花》——瑪麗亞·德·梅黛洛飾 阿娜伊斯·寧 [3]  [9] 
《情迷六月花》——瑪麗亞·德·梅黛洛飾 阿娜伊斯·寧 《情迷六月花》——瑪麗亞·德·梅黛洛飾 阿娜伊斯·寧

阿娜伊斯·寧文學

“我們一起走在街上,肩並肩,臂挽臂,手拉手,我説不出話來。我們走過塵世,走過現實,忘掉了自我。她在聞我的手帕時,也吸入了我的體香。在我用衣服來裝點她的美麗時,我擁有了她。”
引自《亨利與瓊》(中文版)第28頁 [8] 
阿娜伊斯·寧 阿娜伊斯·寧
在爭取話語權的問題上,女性要比男性花上更多的時間,
因為在男性語言時代,女性想説的話説不出來。
兩種世界彼此對立,相互補充。 [1] 
阿娜伊斯·寧 阿娜伊斯·寧
“女人的創造與男人大相徑庭,
如她用血液生養後代,用子宮孕育生命,用乳汁餵養兒女。
這是造人,造血肉!定與男人的抽象創造截然不同。” [1] 
——選自《阿娜伊斯·寧日記 [1] 

阿娜伊斯·寧詩句

《阿娜伊斯·寧日記》封面 《阿娜伊斯·寧日記》封面
阿娜伊斯·寧日記》經典語錄節選
And the day came when the risk to remain tight in a bud was more painful than the risk it took to blossom.
有朝一日你終會醒悟:包裹嚴實藏在花蕾裏遠比盡情綻放疼痛難耐。 [1] 
Luxury is not a necessity to me, but beautiful and good things are.
對我來説,奢侈品並不是一種必需品,美麗的東西和好的東西才是必需品。 [1] 
阿娜伊斯·寧 阿娜伊斯·寧
普通生活吸引不了我,我追求非凡時刻。
阿娜伊斯·寧 阿娜伊斯·寧
與超現實主義者一樣,我也追求精彩。
我想做作家,提醒人們留心這些非凡時刻。
我想證明空間無限,意義無限,範圍無限。
但我並非總是處於自以為優雅的狀態。我有偽裝的時候,有頭腦發熱的時候。
某些日子裏,我頭腦裏的音樂啞然,
於是我補襪子,修剪樹木,罐裝水果,給傢俱打蠟。
不過,做這些瑣事時,我並不覺得自己活着。 [1] 
只愛一個男人或一個女人是一種束縛。 [1] 
一直以來,我害怕成為只被一個男人統治的女人。 [1] 
阿娜伊斯·寧 阿娜伊斯·寧
不論什麼愛情,我都無法抵抗,我的血液開始起舞,我的雙腿張開。 [1] 
我做過最不道德、最下流的事,但我總是以極美的方式去做,我覺得很無邪。 [1] 
阿娜伊斯·寧雜誌封面照 阿娜伊斯·寧雜誌封面照
我雖將自己包裹在謊言裏,就像它有安定功能一樣,但謊言走不進我的靈魂。“謊言”像衣服,從未成為我的一部分。 [1] 
女人之間的愛是一種庇護所,可躲避鬥爭衝突,可取得和諧,可公然自戀。
兩個女人不費猜疑,便可結成一個聯盟。從某種方式而言,這是一種自愛。
我愛瓊,因她是我想做的女人。 [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