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防沙治沙

鎖定
防沙治沙是為預防土地沙化,治理沙化土地,維護生態安全,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1] 
2002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開始施行,使中國防沙治沙工作走上了法制化的軌道,對維護我國的生態安全、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2020年6月17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十三五”以來,中國荒漠化防治成效顯著,全國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880萬公頃,佔“十三五”規劃治理任務的88%。 [2] 
2021年2月17日電, “十三五”期間,我國堅持科學防治、綜合防治、依法防治,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1000多萬公頃,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積130萬公頃,四大沙地生態整體改善,石漠化程度持續減輕 [3]  。2021年3月11日,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發佈的《2020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顯示,2020年全國完成防沙治沙209.6萬公頃。
中文名稱
防沙治沙
英文名稱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esertification
定  義
在乾旱、半乾旱和亞濕潤地區,預防沙漠化和恢復植被、提高地力、治理沙漠的綜合治理措施。
應用學科
資源科技(一級學科),森林資源學(二級學科)
中文名
防沙治沙
目    的
預防土地沙化,治理沙化土地,維護生態安全

防沙治沙六個方面

土地沙化的加劇,有全球氣候變化、自然災害增多等自然原因,但相當程度上是由於不合理的人為活動引起的。對於後者,可以歸納為以下六個方面:
1、盲目開墾。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末,西北地區先後3次實行大規模毀草毀林開荒,破壞草地667萬公頃,毀林18.7萬公頃。其結果是開墾一塊,沙化一塊,農、牧、林業三者皆傷。
2、過度放牧。草場退化是造成沙化土地的主要來源,而超載過度放牧又是導致草場退化的首要原因。據統計,沙化地區草場超載率高達50~120%,有些地區甚至高達300%。
3、沙化地區現有薪炭林24.7萬公頃,每年能提供薪柴594萬噸,僅佔實際薪柴需求量4189萬噸的14.2%,缺額巨大,不少地方就濫採濫伐,大量破壞沙生植被,加劇了沙化的進程。
4、據測算,每挖1公斤甘草就要破壞8~10畝土地。由於沙化地區經濟比較落後、生產方式單一,一些農、牧民為獲取眼前利益,濫挖濫採甘草麻黃髮菜等野生中草藥,造成大面積草原沙化。
5、在沙區進行開礦等工程建設,動輒成千上萬人進駐,不執行保護和恢復沙區植被的有關規定,亂採濫掘,造成植被嚴重破壞而導致沙化。
6、水資源開發利用不合理,一是大水漫灌,既造成水資源浪費,又使土地鹽漬化;二是上游的大規模開墾,違反規劃過量用水,修建水利工程攔蓄河水,造成下游水量減少,河水斷流,植被死亡;三是過度開採地下水,導致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植被衰敗,甚至枯死。
除以上原因外,各類工程建設施工中破壞林草植被、固體廢棄物擴散或者酸鹼污染,以及施工區崩塌滑坡造成土地沙化在一些地區也很突出。

防沙治沙管理辦法

2002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開始施行,使中國防沙治沙工作走上了法制化的軌道,對維護我國的生態安全、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十三五”以來,中國實施了《全國防沙治沙規劃》《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規劃》《國家沙漠公園發展規劃》等一系列規劃,深化防沙治沙改革,實行嚴格的荒漠生態保護制度,全面落實省級政府防沙治沙目標責任考核獎懲制度,維護荒漠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完整性和原真性。 [2] 

防沙治沙取得成績

“三北”防護林工程實施40年,累計完成造林保存面積3014萬公頃,工程區森林覆蓋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3.57%。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實施近20年,累計完成營造林884萬公頃,工程固沙4.4萬公頃。 [2] 
截至2020年6月,中國批准建立53個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封禁保護沙化土地總面積174萬公頃,建設120個國家沙漠(石漠)公園。第五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顯示,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年均減少2424平方公里和1980平方公里,沙塵天氣次數年均減少20.3%,植被平均蓋度增加0.7個百分點。 [2] 
2020年6月17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十三五”以來,中國荒漠化防治成效顯著,全國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880萬公頃,佔“十三五”規劃治理任務的88%。經過多年治理,毛烏素、渾善達克、科爾沁和呼倫貝爾四大沙地生態狀況整體改善,林草植被增加226.7萬公頃,沙化土地減少16.9萬公頃。 [2] 
2021年2月17日電, “十三五”期間,我國堅持科學防治、綜合防治、依法防治,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1000多萬公頃,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積130萬公頃,四大沙地生態整體改善,石漠化程度持續減輕 [3] 
國家林草局有關負責人介紹,5年間,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累計完成營造林任務101.9萬公頃,工程固沙3.47萬公頃。在內蒙古、青海、甘肅等黃河流域5省(區)啓動實施了規模化防沙治沙試點項目。新增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46個,新建國家沙漠(石漠)公園50個 [3] 
同時,加快推進石漠化治理。目前我國石漠化土地面積1007萬公頃,與2011年相比,石漠化土地面積減少193.2萬公頃,其中極重度石漠化減少15.1萬公頃,減少47.1%;長江流域泥沙量減少40%以上;石漠化地區植被綜合蓋度達到61.4% [3] 
2021年3月11日,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發佈的《2020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顯示,2020年全國完成防沙治沙209.6萬公頃。完成省級政府“十三五”防沙治沙目標責任中期督促檢查。在內蒙古、青海等黃河流域5省(區)啓動實施規模化防沙治沙試點項目,建設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13個。全國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面積擴大到177.17萬公頃。開展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有效應對春季7次沙塵天氣。 [5] 
2022年6月17日是第28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近十年來中國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2.82億畝,封禁保護沙化土地2658萬畝,一半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