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髮菜

(念珠藻科念珠藻屬植物)

鎖定
髮菜(Nostoc flagelliforme Harv. ex Molinari, Calvo-Pérez & Guiry, [7]  )是念珠藻科、念珠藻屬藻類植物,藻體毛髮狀,平直或彎曲,棕色,幹後呈棕黑色。往往許多藻體繞結成團。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生長於海拔1000-2800米乾旱和半乾旱土地貧瘠地區。
因其色黑而細長,如人的頭髮而得名,可以食用。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1]  髮菜經濟價值很高。它的蛋白質含量高於雞蛋和肉類,還含有鈣、鐵、磷等多種礦物元素。治療高血壓、婦女病等多種疾病。
中文名
髮菜 [2] 
拉丁學名
Nostoc flagelliforme Harv. ex Molinari, Calvo-Pérez & Guiry [8] 
別    名
髮菜
地毛
旃毛菜
地毛菜
仙菜 展開
別名
髮菜
地毛
旃毛菜
地毛菜
仙菜
淨池菜
龍鬚菜
頭髮藻 [2]  收起
植物界
藍藻門 [2] 
藍藻綱 [2] 
念珠藻目 [2] 
念珠藻科 [2] 
念珠藻屬 [2] 
髮菜
命名者及年代
Harv. ex Molinari, Calvo-Pérez & Guiry,,2016
保護級別
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髮菜植物學史

髮菜始見載於清代李漁(1611至約1679年)《閒情偶記》,“菜有色相最奇而為《本草》、《食物志》諸書之所不載者,則西秦所產生之頭髮菜是也浸以滾水,拌以姜醋,其可口倍於藕絲、鹿角菜。”據傳,唐宋時期,髮菜已是出口物資;又一傳説,漢代蘇武牧羊北海濱時,以髮菜充飢,此説如有據,則漢代即已食用。從漢代起,權貴們就常把髮菜作為貢品奉獻給皇帝食用。據説慈禧太后的菜單上,也有一道“拌髮菜”。傳説公元前一百年,蘇武出使匈奴,被扣在北海(今甘肅省民勤縣)牧羊19年,歷盡千辛萬苦,有“渴飲雪,飢吞旃”的記載,就是以野菜中的髮菜為食。 [3] 

髮菜形態特徵

藻體毛髮狀,平直或彎曲,棕色,幹後呈棕黑色。往往許多藻體繞結成團,最大藻團直徑達0.5毫米;單一藻體乾燥時寬0.3-0.51毫米,吸水後黏滑而帶彈性,直徑可達1.2毫米。藻體內的藻絲直或彎曲,許多藻絲幾乎縱向平行排列在厚而有明顯層理的膠質被內:單一藻絲的膠鞘薄而不明顯,無色。細胞球形或略呈長球形,直徑4-6微米,內含物呈藍綠色。異形胞端生或間生,球形,直徑為5-7微米。 [2] 

髮菜近種區別

髮菜
藻體毛髮狀,平直或彎曲,棕色,幹後呈棕黑色。往往許多藻體繞結成團。
其細胞為絲狀體,無真正的細胞核,中間的原生質與四周不同,成為一箇中心體,內含染色質粒。
髮菜 髮菜
頭髮菜 頭髮菜

髮菜生長環境

髮菜生長的地形地貌:髮菜生長於荒漠環境,對地形要求不甚嚴格,山、粱、源、台及平地均有分佈,在乾草原帶多集中在石灰性丘陵頂部和乾燥陽坡山上;荒漠草原則分佈在高平原平面上的小丘陽坡面;在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帶,多在層狀高平原問的寬谷窪地邊緣或寬谷窪地相連的緩坡上,陽坡或蔽光處少見。髮菜主要生長於低山丘地,山間乎緩坡地、平坦荒地、山問洪積沖積平原。大部分生長髮菜的丘山荒地成土母質為第四紀黃土。而在農田、沙漠、沼澤、草甸、鹽沼生境中未發現髮菜生長。 [9] 
温度:髮菜生長區屬於乾旱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其温度性質具有明顯的高原特點,平均氣温低,晝夜温差大,年温差明顯。年平均氣温較低,為2.2-8.6℃,均值為5.0℃,1月平均氣温-11.4至-5.3℃,均值為-8.9℃,7月平均氣温13.5-19.9℃,均值為16.4℃,極端氣温最高34.7℃,最低-33.1℃。≥10℃,積温955.6-2901.2℃,每年平均日温差約為20-25℃,年温差15℃。因此,髮菜人工增減温度應在15-25℃之間。從分析可以看出,髮菜的適應温度範圍變化極大。在這種氣候幅度中,極為乾燥的土壤温度一般比氣温高2-4℃,冬季寒冷漫長,夏季陰涼短暫,由此可見,髮菜生長需要具有明顯的季節和晝夜温差變化,如此形成了髮菜特殊的温度特性。 [9] 
水分:通過青海產區多年氣象要素分析,髮菜生長對水熱條件具有獨特適應功能。髮菜分佈區雨量偏少,以河谷為例,大部分地區年降雨量200-300毫米,年降水量愈少的地方,降水保證程度越差,80保證率年降雨量不足300毫米,有的地方不足200毫米,且變化率大,不穩定。14縣1市年降水量變動在170.0-527.6毫米之間,均值為373.3毫米,降水時空分佈不均,多集中在6-9月。青東地區年均蒸發量1150-2136.8毫米,降水量與蒸發量隨海拔增高而同步增大,氣温隨地勢增高而降低,髮菜產區雖然年降水量少,但相對降水日數(日降水量≥0.1毫米)較多,降水強度較小,日降水量≥10毫米的在15天以下.25毫米的2天以下,夜雨量比日雨量多,這是髮菜分佈區的一個主要特點。空氣相對濕度較小,平均為42.5-68.0,濕潤係數為0.17-0.78,均值為0.49,最小相對濕度為“0”,出現日期較多,空氣乾燥度>3。空氣乾燥是髮菜分佈區的另一氣候特點。 [9] 
日照:髮菜分佈區能源豐富,太陽輻射強烈,日照時數多+日照強度大。髮菜一般匍伏生長於一些強旱生矮小草本和灌木植物之間的土表,裸露性大,接受陽光直射。其日照時數在2558.6-3182.6小時,均值為2734.6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8-72,均值為61.8。 [9] 
分佈區植被:髮菜僅生於荒漠、半荒漠、乾旱、半乾旱地區,其植被也相應地為乾草原,荒漠草原及荒漠植被。覆蓋率0-30,乾草原多以叢生小禾草佔優勢,其主要優勢種有長芒草、西北針茅、甘青針茅、植株矮小,根系發達。由於地形變化較大,羣落中優勢種和種類組成都有較大變化。上述植物均可分別構成局部羣落優勢種,但從整體看,以長芒草為優勢種的羣落佔優勢。羣落中伴生植物豐富,伴生種有短花針茅、戈壁針茅、冷蒿、白蓮蒿、豬毛蒿、駱駝蓬等,此植被主要分佈在湟水、黃河、大通河谷髮菜產區,海拔2300-2800米荒漠草原以小型旱生多年生草本和強旱生小灌木共同建成植物羣,其主要優勢種為短花針茅,羣落蓋度15-25,短花針茅覆蓋度5-10%,羣落中伴生種主要有紅砂、西怕利亞刺、駱駝蓬、白蓮蒿、毛蓮蒿等,主要分佈在湟水河各地,海拔1700-2300米處的髮菜產區,黃河谷地上也有部分分佈。荒漠植被由強旱生或超早生灌木為主的建羣植物組成,多以紅砂為建羣種,並有多種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伴生,使羣落帶有草原特點,草本植物數量較少,植被相當稀疏,不能鬱閉,羣落蓋度僅1-15。在羣落中,髮菜分佈於灌叢小丘間裸地,多數髮菜絲體聚集成“髮菜團”,隨機分佈格局,有沿徑流線延伸分佈的趨勢和受水流及風力搬運的痕跡,並同枯枝落葉或小草纏繞。 [9] 
土壤:概況髮菜集中分佈區的土壤主要是第四紀黃土母質發育而來的灰鈣土、淡粟鈣土。土壤乾燥疏鬆,保墒能力差,產流條件低劣。經土壤分析可知,土壤含水量5-7,局部陽坡低於3,屬於乾旱指數大於30的半乾旱、乾旱地區。土壤富含可溶性鹽分,一般有機質含量低(1左右),速效養分含量少,上層普遍積鹽。石灰沉積明顯,pH8.0-9.0,嗜鹼性是髮菜生長的一個重要生態特性,它限制了髮菜的分佈,表層土壤多數有龜裂,往往形成結皮。土壤含Fe、Cu、Mn、Zn、Al、Bo、Mo等元素,對於髮菜生長髮育的許多方面有重要作用。 [9] 

髮菜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法國、俄國、蒙古、美國、捷克、墨西哥、摩洛哥、索馬里、阿爾吉利亞等國(髮菜侷限在這些國家乾旱半乾旱地區的部分荒漠草原地帶,因而髮菜的分佈有一定的侷限性和特異性)。中國主要分佈於青海、新疆、寧夏、甘肅、陝西、內蒙古、河北、山西等省區。 [9] 

髮菜育植技術

種苗:用藻絲繁殖。
栽植:髮菜耐乾旱,但在濕潤的環境中生長良好。因此,應選擇滲透性好的沙土或偏鹼性土壤為宜。土壤宜肥沃,並做成平畦,上覆一層細沙。把藻絲切成3釐米長的小段,一端埋入土中0.2釐米左右。密植為200-300根/米。也可用窩栽,即以0.1-0.3克風乾髮菜為一窩,按25-30窩/米的密度播種。播後上蓋一層細沙。 [6] 
管理:播種後,每天噴水兩次,保持土坯潮濕,有利於藻絲成活、生長,並定期施肥。髮菜生長速度緩慢,生長50天后,重量僅增加2.5-4.5倍。當藻絲長成塊狀時,即可採收。 [6] 
採收:髮菜一年四季均可採收,但以深秋、初冬和早春為最好。因為此時其他地上植物地已枯死,利於採收。清晨和陰天時,髮菜柔軟,不易拔斷,且容易發現,是採收的良機。下雨後,要等地表發白、土壤不黏時,方可採收,否則髮菜含水量多,易粘上土,影響質量。 [6] 

髮菜主要價值

髮菜藥用

髮菜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鈣質也較多,更富含磷、鐵等礦物質,含量均高於豬、牛、羊肉及蛋類,有助消化、解積膩、清腸胃、降血壓之功用;髮菜具有較強的理氣作用,無脂肪,為山珍之“瘦物”,能化痰軟堅,清肺止咳,可輔助治療脂肪瘤、肥胖症、痰濕咳嗽等病症;髮菜的有效成分能降血壓、利尿,調節神經,是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患者的理想食品;髮菜可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營養成分,對貧血、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等症有一定療效。 [10] 

髮菜食用

髮菜製成的菜餚,風味獨特,《史記》有“渴飲雪,飢吞旃”的記載。漢代蘇武出使匈奴,被扣在匈奴牧羊19年,以髮菜充飢,此説如有據,則漢代即已食用。髮菜在中國食用歷史悠久,營養價值高,口味美,是一種高級營養品,為高蛋白、高鈣、高鐵、高碘食物,可烹調成多種菜餚。在食用前用温水浸泡,呈黑色細粉絲狀,可拌、炒、蒸、燉,均美味可口。髮菜的顏色很黑,不好看,但髮菜內所含的鐵質較高,用髮菜煮湯做菜,可以補血。 [4] 
食用注意:1、風疹、風濕痹證患者不宜,髮菜為發物,食用後會加重病情。2、內傷又有宿疾者不宜,會引發舊病,導致身體不適。 [4] 

髮菜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1] 
種羣現狀:髮菜是高原特有的野生陸地藻類生物,營養價值很高,髮菜與“發財”諧音,由此為港澳同胞所喜愛。髮菜在大陸上亦成為人人喜愛的珍奇佳餚。在廣東、北京等地黑市市場髮菜交易額可達350-500元/公斤。儘管國家和自治區發佈了許多關於草原保護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受利益驅動,寧夏的同心、固原、海源和甘肅的古浪、山丹、張掖等地部分人員無視國家法律,大批湧入內蒙古草原進行挖髮菜活動。造成大面積的草原水土流失,加劇了草原退化、沙化,給草原生態建設和畜牧業生產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挖髮菜者所到之處一片狼藉,大片的固沙植被連根拔起、焚燒,用於做飯取暖,他們所居住的方圓幾百米光禿禿的一片,對整個草原生態構成嚴重威脅。 [5] 
保護措施:《草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禁止在荒漠、半荒漠和嚴重退化、沙化、鹽鹼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的草原以及生態脆弱區的草原上採挖植物和從事破壞草原植被的其他活動。《國務院關於禁止採集和銷售髮菜制止濫挖甘草和麻黃草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堅決禁止採集髮菜,徹底取締髮菜及其製品的收購、加工、銷售和出口(一)提高發菜的保護級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的有關規定,將髮菜的保護級別的二級調整為一級。(二)堅決禁止採集髮菜。(三)徹底取締髮菜及其製品的收購、加工和銷售。對查出的髮菜及其製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藥材資源保護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予以沒收,並處以罰款。 [5] 
參考資料
  • 1.    韓陽.國家生態保護叢書 國家保護植物卷: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65-66
  • 2.    周繇.東北珍稀瀕危植物彩色圖志 上.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2016:4
  • 3.    徐書振,董現瑩,曹宇鵬.常用食材的性味與功效.西安: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16:50-51
  • 4.    王緒前.中醫食療.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5:622-623
  • 5.    朱民強.環境污染與保護.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32
  • 6.    彭彪.林副產品加工新技術與營銷.北京:金盾出版社,2012:75
  • 7.    髮菜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23-03-01]
  • 8.    髮菜  .PPBC中國植物圖像庫[引用日期2023-03-01]
  • 9.    刁治民.青海髮菜生長的自然條件及生態生理學特性的研究[J].生態學雜誌.1996年,第1期:8-13
  • 10.    陳壽宏.中華食材 中[M].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6: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