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洲鎮

(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長洲區下轄鎮)

鎖定
長洲鎮,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長洲區下轄鎮,位於梧州市區西南部,南與龍圩區城區隔江相望,北臨梧州市紅嶺新區,西與蒼梧縣人和鎮接壤,東與長洲區興龍街道,距梧州市政府4千米。鎮境含長洲島、泗洲島、泗恩洲島三島。行政區域面積36.25平方千米。 [3]  截至2019年末,長洲鎮户籍人口51011人。 [3] 
明末清初,長洲、龍華、龍平均隸屬蒼梧縣平政鄉;泗洲隸屬蒼梧平樂鄉。1984年11月,改稱長洲鄉。1993年11月,改為長洲鎮。2003年2月,梧州市轄區劃調整,隸屬長洲區管轄。 [2]  截至2020年6月,長洲鎮下轄2個社區和6個行政村。 [4]  鎮人民政府駐竹灣村西江大橋汊河橋南橋頭。
2011年,長洲鎮財政總税收入3815萬元,比上年增長16%。農民人均純收入7896元,比上年增長18.95%。 [1]  截至2019年末,長洲鎮有工業企業13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9個。 [3] 
中文名
長洲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長洲區
面    積
36.25 km²
下轄地區
2個社區和6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竹灣村西江大橋汊河橋南橋頭
電話區號
0774
郵政編碼
543000
氣候條件
南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環島觀光等
機    場
梧州長洲島機場
火車站
梧州站
車牌代碼
桂D
人    口
51011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長洲鎮建置沿革

明末清初,長洲、龍華、龍平均隸屬蒼梧縣平政鄉;泗洲隸屬蒼梧平樂鄉。
民國初期,仍沿用清制,設長洲上圖,長洲中圖,長洲下圖、龍華、龍平合稱遠圖,隸屬不變。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設長洲上鄉、長洲下鄉、龍華鄉,隸梧州區;泗洲鄉隸戎城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設長洲鄉、泗洲鄉、龍華鄉,隸蒼梧縣
1949年11月,蒼梧縣解放。
1950年10月,設長洲上鄉、長洲下鄉、龍華上鄉、龍華下鄉、泗洲鄉,隸蒼梧縣第一區。
1958年1月,撤區並鄉,成立長洲鄉和龍華鄉。
1958年9月,撤鄉,劃歸人和人民公社管轄。
1959年10月,劃歸城關人民公社管轄。
1961年6月,分設長洲人民公社。
1962年10月,複稱長洲區
1966年6月,複稱長洲人民公社。
1970年11月,撤銷長洲人民公社,將泗洲、正陽、寺衝、長地、竹灣、龍華、龍平等7個大隊劃歸梧州市紅旗人民公社管轄。
1984年11月,改稱長洲鄉。
1993年11月,改為長洲鎮。
2003年2月,梧州市轄區劃調整,隸屬長洲區管轄。 [2] 
境內龍華村一角 境內龍華村一角

長洲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長洲鎮轄泗洲、正陽、寺衝、長地、竹灣、龍華、龍平7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49個村民小組。 [1] 
截至2020年6月,長洲鎮下轄2個社區和6個行政村:錦繡社區、竹灣社區,泗洲村、正陽村、寺衝村、長地村、龍華村、龍平村。 [4]  鎮人民政府駐竹灣村西江大橋汊河橋南橋頭。

長洲鎮地理環境

長洲鎮位置境域

長洲鎮位於梧州市城區西部,東連長洲區大塘街道辦事處和興龍街道辦事處,南與蒼梧縣龍圩鎮隔江相望,西北接藤縣塘步鎮蒼梧縣嶺腳鎮行政區域面積36.25平方千米。 [3] 

長洲鎮地形地貌

長洲鎮境內潯江河段中有長洲、泗洲、泗恩洲3個島嶼。其中長洲島為中國內河第二大島,面積16平方千米,與北岸的龍華、龍平村以河谷階地和丘陵為主,標高多為0—60米。境內最高峯位於龍平村境內的東華山,海拔338米。 [1] 

長洲鎮氣候

長洲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平均氣温21℃。極端最高氣温39.7℃,出現在1989年7月17日;極端最低氣温為3℃,出現在1957年2月17日。年均日照1835小時。夏季降水多,易發洪澇。秋冬季雨水少,乾旱多。年平均降水量485毫米。連續最長降水日數為27天,出現於1993年4月25日—5月21日。連續最長無降水日數為69天,出現於1958年10月17日—12月24日。 [1] 

長洲鎮水文

長洲鎮境內河道屬珠江流域,潯江從西向東流經境內為二級河道,境內總長13.5千米,流域面積87.02平方千米,佔23.04%。潯江河道被長洲島、泗洲島隔分為外江中江、內江,流過泗洲後,外江、中江匯合稱外江;流過長洲島後,外江、內江相匯合,流至桂江河口,兩江相匯稱鴛鴦江,再往東流至廣東肇慶市河段稱西江。 [1] 
境內一角 境內一角

長洲鎮自然災害

長洲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乾旱和大風。洪澇災害頻繁,曾出現梧州水位27.07米、26.75米(珠基)大洪水。1900—2011年,發生洪峯水位高於23米的洪水有24年,平均4年多發生一次。耕地和民居被淹嚴重,損失巨大。旱災多發生於春、秋季,近百年來最嚴重的旱災發生在1963年,春秋均乾旱,致稻田乾裂,作物枯死,魚塘乾涸。1960年是長洲鎮域內發生最嚴重風災的一年,正陽、寺衝、龍華龍平村遭受九級龍捲風襲擊,有胸徑1米多的大松樹被攔腰吹斷,大批民居房頂被捲走。 [1] 

長洲鎮人口

2011年末,長洲鎮轄區總人口47393人。另有流動人口1532人。總人口中,男性23149人,佔48.84%;女性24244人,佔51.16%;14歲以下8583人,佔18.1%;1564歲34730人,佔73.28%;65歲以上4080人,佔8.6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6938人,佔9.04%;另有壯族、瑤族、侗族的少數民族人口455人,佔0.96%。2011年,人口出生率13.12‰,人口死亡率5.03‰,人口自然增長率8.09‰。 [1] 
截至2019年末,長洲鎮户籍人口51011人。 [3] 

長洲鎮經濟

長洲鎮綜述

20世紀60年代,長洲鎮集體企業初步興起。1993年,鄉鎮企業發展至920家,總收入達1.04億元,上繳税金260萬。1995年,鄉鎮企業收入2.27億元,上繳税金351萬元。2000年,鄉鎮企業收入4.83億元,上繳税金753萬元。2001年,鄉鎮企業有580家,收入5.43億元,上繳税金832萬元。鄉鎮企業收入佔全鎮社會經濟總收入84.84%。2006年,鄉鎮企業有653家,總收入7.23億元。
2006年,社會經濟總收入8.36億元,其中農業收入1.5億元。財政收入880萬元,人均純收入4115元。
綠油油的蔬菜地 綠油油的蔬菜地
2002年,長洲鎮實現工農業總收入7.05億元,財政投入770萬元,農業人均純收入3050元。
2006年,長洲鎮社會經濟總收入8.36億元,其中農業收入1.5億元。財政收入880萬元,人均純收入4115元。 [2] 
2011年,長洲鎮財政總税收入3815萬元,比上年增長16%。農民人均純收入7896元,比上年增長18.95%。 [1] 
截至2019年末,長洲鎮有工業企業13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9個。 [3] 

長洲鎮農業

長洲島種植蔬菜歷史悠久。解放後,蔬菜逐年發展,1970年11月劃入梧州管轄後,長洲島、泗州島的5個生產大隊列為梧州市蔬菜副食品生產基地。1971年,有蔬菜地面積1999畝。1981年擴至2829畝,蔬菜產量1295萬公斤。1984年6月,梧州市在廣西率先放開蔬菜市場,實行產銷直接見面,議價成交,隨行就市。1991年,蔬菜種植面積擴至3229畝,蔬菜產量2260萬公斤。2001年,有蔬菜生產基地面積3576畝,蔬菜產量3532.70萬公斤,經長期實踐,培育、選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青皮冬瓜、寺衝慈姑,竹灣匙羹白、四季菜心等優良農家品種,還有反季節蔬菜上市。2006年,蔬菜上市量40525噸。
長洲鎮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基地是市區重點“菜籃子”工程之一,生產的菜心、生菜、茄瓜等蔬菜品種已通過農業部無公害蔬菜認證。基地有蔬菜專業户250多户,種植面積4500畝,日均供應市區約110噸新鮮時令瓜菜,佔總供應量的60%。2016年上半年,基地時令瓜菜播種總面積達10390畝,已上市時令瓜菜約2.1萬噸。
解放前,長洲鎮生豬數量不多,解放初期,生豬存欄4000多頭。1958年,政府號召大養其豬,當年生豬飼養量增至6000頭。1965年,又發展到1.20萬頭。1981年,飼養量3.08萬頭。1991年,生豬存欄5.70萬頭,上市出售2.70萬頭。2001年,生豬存欄4.76萬頭,上市出售肉豬5.44萬頭,豬花10.72萬頭。2006年,生豬出欄9.53萬頭。
長洲鎮肉禽主要是雞、鴨。20世紀80年代前,都是家庭飼養,以自食為主,數量不多,而且大部分是本地品種。80年代起,逐步出現一定規模的飼養專業户,每個專業户每批飼養量少則幾百羽,多則上千羽。1991年,全鎮上市家禽26萬羽,蛋品17萬公斤。1997年,出售161萬羽,蛋品97.60萬公斤。1999年,出售177.90萬羽,蛋品105萬公斤。2000年,出售180.60萬羽,蛋品14.7萬公斤。2006年,家禽出欄173.00萬羽。
長洲島為水產養殖之鄉。解放前,有池塘1800畝。1958年有4000畝。1971年,因改種糧食等作物,池塘面積降至2540畝。1995年增至4960畝。2001年,池塘面積4921畝;鮮魚產量,1971年為24萬公斤,1993年為150萬公斤,2001年為233.50萬公斤;1991年,利用豐富的水域,進行網箱養殖。1995年,網箱養魚有1641平方米,產量3400公斤。2000年,有網箱3610平方米,產量1.29萬公斤。2006年,有網箱5120平方米,產量3502噸。長洲“三島”水上漁民世代在潯江、西江等捕撈魚、蝦為生。1995年,有水上漁民840人,組成3個漁業隊。1978年,漁業隊捕撈成魚41噸,1989年87噸,2001年60餘噸。長洲從事魚苗生產歷史悠久,是廣西著名的天然魚苗產區。民國19年(1930年),長洲江河捕撈魚苗38億尾。22年(1933年)36.79億尾,1973年37.52億尾,1986年為1.01億尾。20世紀90年代,由於江河污染等原因,江河裝撈魚苗產量減少,年裝撈魚苗不到1億尾。而人工孵化魚苗發展較快,2001年,魚苗產量2.56億尾,2006年3.1億尾。
“泗洲黃皮,長洲波碌(柚子)”古有流傳。解放後,長洲鎮水果種植面積逐年發展。1965年水果產量25萬公斤,1970年102萬公斤。1993年,水果種植面積1720畝,水果產量97萬公斤,1996年,水果面積3534畝,產量103.70萬公斤。1999年,水果面積4015畝,產量111.60萬公斤,2000年,水果面積3457畝,產量81.20萬公斤。水果品種主要有荔枝、龍眼、柑、三華李、石榴、芒果、黃皮、蕉類等,同年,集體果場有10個,私人果場24個。
清代,長洲鎮長地村有玉蘭花種植,只作觀賞性園林樹種。1971年,長地村竹山組農民嚴錦鋭到廣東購回150株白玉蘭栽種,在他的示範帶動下,1972年,全島種植玉蘭花樹700多畝,4萬多株,其中長地村約佔70%,故該村有“玉蘭花村”之稱。1979年,該村產花量1.75萬公斤。1992年,產花15萬公斤,收入80多萬元,其中竹山組農民人均收入2800元。 [2] 
長洲鎮農業以蔬菜種植,畜禽、水產養殖為主,是梧州市主要的蔬菜、副食品生產基地。2011年,蔬菜基地面積300公頃,蔬菜上市量4.40萬噸。畜牧業以生豬、家禽養殖為主。生豬產業基地8個,三黃雞飼養基地1個,年末生豬出欄2.60萬頭,年末存欄1.90萬頭;出售家禽77萬羽,年末存欄57萬羽。2011年,有池塘面積290.73公頃,網箱養魚面積2.5萬平方米,上市鮮魚1.13萬噸。 [1] 

長洲鎮工業

2011年,長洲鎮有建材、造船、機械、紡織、農副產品加工等工業企業920家。2011年,中興鋼鐵廠、船廠等工業企業4家,工業總產值2.75億元。 [1] 

長洲鎮商業

2011年末,長洲鎮商業企業36家,社會商品零售額18.11億元。 [1] 

長洲鎮金融

2011年末,長洲鎮信用社居民儲蓄存款餘額0.92億元,各項貸款餘額3.05億元。 [1] 

長洲鎮社會事業

長洲鎮教育事業

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長洲鎮有興福社學、泗化社學。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設有琪山小學堂、泗洲小學堂。創辦梧州中等蠶業學堂。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在長洲設蒼梧縣立國民中學。解放後,長洲鎮的教育事業發展較快。1957—2001年,先後興辦了農中、職中、電大班。2001年,全鎮有小學7所,教職員工279人,學生5107人,電大班53人。適齡兒童入學率和鞏固率均100%,青壯年非文盲率達100%。“兩基”工作,經自治區評估驗收,各項指標均達到國家標準。 [2] 
2011年末,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429人,專任教師23人;小學7所,在校生3961人,專任教師243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中學1所,在校生1100人,專任教師98人。長洲島上另有市屬中學1所,全鎮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 [1] 

長洲鎮科技事業

2003年,長洲鎮在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推廣使用頻振式殺蟲燈,用物理方法誘殺害蟲,確保蔬菜無化學農藥污染。2011年,在魚苗養殖中,推廣塑料薄膜覆蓋魚塘和安裝電熱設備的保温技術,解決魚苗越冬難題。 [1] 

長洲鎮體育事業

長洲鎮賽龍舟歷史悠久,1950—2011年,曾8次在梧州市端午節龍舟大賽中奪冠。2004年9月,鎮代表團獲長洲區首屆運動會足球、籃球、羽毛球等項目比賽金牌,共獲金牌15枚,銀牌4枚,銅牌5枚,金牌數列榜首。2011年,境內中學建有環形跑道,各村建有籃球場,每逢重大節日,鎮村常組織籃球、乒乓球、氣排球、拔河等比賽。 [1] 

長洲鎮文化事業

抗日戰爭時期,長洲鎮國民中學救亡話劇社宣傳隊編寫的獨幕劇《報仇雪恨》,在周邊地區巡迴演出。有該地古俚族文化,其中“下俚”,是民間歌唱的一種曲調,流傳在泗洲村。1957年,蒼梧縣文化部門曾將其整理,參加廣西民間文藝會演。1962年,寺衝的相聲《渡口》、竹灣的《讀報》劇目,參加蒼梧縣文藝會演均獲獎。20世紀70年代,各大隊均有電影隊。80年代,電視逐步普及農家。1993年,村村建立圖書館,鎮有文化館,村有文化室。 [2] 
2011年末,長洲鎮文化站1個,村公共服務中心2個;圖書室6個,藏書3萬冊。 [1] 

長洲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長洲鎮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8個,其中衞生院1所,病牀20張。專業人員79人。村衞生室7個;衞生技術人員30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2924人,參合率98.68%。 [1] 

長洲鎮社會保障

2011年,長洲鎮按時發放五保户、低保户生活物資或款項。投入120多萬元,維修或重建危房128户。 [1] 

長洲鎮基礎設施

20世紀50年代,原長洲鄉(今長洲鎮)把五通廟改建成農貿供銷店,以後逐漸擴建為集市街道。50—70年代,各大隊都建了磚木結構的辦公樓房。60—70年代,各大隊安裝了高、低壓供電線路,解決了生產和生活用電。1990年結合修築防洪堤,建成約4米寬“丁”字形街道,稱五通廟市場,市場面積1000多平方米。還建了鎮市場7處。20世紀80年代至2003年,正陽、竹灣、長地、龍華、龍平、寺衝、泗洲村民委員會先建成磚混結構辦公樓。到2006年止,已先後有農產品貿易市場、建材市場和傢俬批發市場。
1963年至20世紀80年代末,長洲鎮環島防洪堤逐年加高、加固,防洪能力為23.5米水位。90年代,堤路結合,再次加寬、加高,堤面寬4.50米,達到防洪能力24米水位。排洪工程,從1968年開始至2001年,島上建了22處排澇站,裝機容量535千瓦。建山塘15處,有效庫容124.50萬立方米,灌溉面積2104畝。電灌工程24項,渠道36.70千米,灌溉面積6178畝。至此,洪水在24米水位以下時,乾旱、洪澇災害得到有效控制,確保蔬菜基地正常生產上市,供應市場。 [2] 

長洲鎮交通運輸

長洲鎮水陸空交通方便。1990年建成的西江大橋(含汊河橋)橫跨長洲島,連接潯江南北兩岸,潯江北岸長洲鎮2個大隊及島上4個大隊均通汽車。1994年建成的梧州民用飛機場,坐落在長洲島上;長洲裏外水航道上通南寧、柳州,下達廣州。島上環島堤路結合,混凝土硬化路面18.30千米。2006年,鎮境內公路里程50千米,客車、貨車等共有160輛。 [2] 
2011年,長洲鎮各村均設有公共汽車站點。梧州民用機場坐落長洲島上,西江大橋、西江三橋、馬梧高速公路潯江特大橋連通潯江兩岸。 [1] 

長洲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長洲鎮因鎮政府駐地位於中國內河第二大島長洲得名。 [1] 
  • 下俚文化
綜述
下俚文化節作為一種古老的慶祝活動,下俚文化節的源頭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楚國“下里巴人”南遷帶來的楚風,下俚歌更是被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7]  而泗洲青山廟始建於南朝,距今已有1500多年曆史。數百年來,每年元宵節是泗化洲人的狂歡節,成為了一種獨具特色的傳統民俗。文化節主要包括下俚歌賽、歌舞表演、太極表演、龍獅表演、花燈評比、祈福、巡遊等民俗活動。
長洲鎮民俗活動 長洲鎮民俗活動
下俚歌
下俚歌是民間歌唱的一種曲調,創於長洲鎮泗洲,流行於泗洲。下俚歌詞其實也是山歌,配有風韻獨特的曲調,每四句為一首或一段,句句都有“下——俚”的尾音,尾音一落,響鑼一聲。歌詞通俗,曲韻優雅,歌聲響亮,鑼聲清脆,美妙極了。下俚歌融入民間信仰,形成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古廟風情”與“下俚歡歌”。元宵節期間,家家户户掛花燈,男女老少唱下俚,青山廟鑼鼓喧天,鄉親們載歌載舞,歡樂地演出龍獅起舞、舞五梅花、回宮、旋兵、踩高蹺、搶花炮、舞禽蚆、賽花燈、擺迓聖等精彩節目。泗洲島青山廟“下哩”歌有地區次文化的突出、普遍價值,為地方獨特的文化傳統提供見證,泗洲島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勞動作息,之後逐步從中原移民形成了民族融合的地方文化,已列為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 [6-7] 
賽龍舟
明末清初,長洲鎮泗化洲便有自發的划龍舟活動,並參加民間舉辦的龍舟競渡。平時,龍舟都放置在廟堂中,每年農曆四月下旬,龍舟隊員抬龍舟下水開始訓練,五月初二日為“龍船忌”,五月初五日為端午節,傳統賽龍舟的日子,全體隊員集中到廟裏虔誠燒香拜神後,龍舟才去參賽。解放後,賽龍舟習俗仍不變,只是將廟坊組隊改為以鄉、村組隊,龍舟更多,氣氛更為熱烈。 [6] 

長洲鎮風景名勝

  • 綜述
長洲鎮旅遊景點有長島飛虹、長地金灘、魚菜之鄉、環島觀光及龍平東華庵(東華寺)等。
  • 東華寺
東華寺,位於梧州市區12千米左右的長洲鎮龍平村大宕組東華山半山腰。據傳,明崇禎年間寡婦張氏始創廟庵並置業供給。當時住持僧募化銅以鑄佛像,適逢一採樵老婦給其佈施一文銅錢,僧嫌其少而褻棄於池塘。在冶煉時爐中之銅跳躍而不熔,僧悔悟,跳下池塘搜回所棄之幣,投入爐中,佛像才順利鑄成。同治年間佛像左肩上宛然有銅錢形藏於衣袖間。
  • 東華山
東華山東西長十里,南北寬數里,方圓150萬平方米,海拔335米,位於長洲龍平的北面,與梧州城東的白雲山,一東一西,雙峯聳峙,遙相映襯。

長洲鎮地方特產

  • 綜述
長洲鎮有響水桑寄生、長洲蜜棗、魚苗絲織品青皮冬瓜慈姑等。 [2] 
  • 桑寄生
梧州桑寄生聞名海內外,歷600多年。其節、莖、枝、葉均可入藥,補腎補血,並可作茶劑、煎膏和泡酒之用。清代,桑寄生就揚名天下,一直成為貢品,成為人們贈送親友的珍貴禮物。 [5] 
  • 蜜棗
梧州蜜棗生產已有二百年曆史,清道光元年(1821年)—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曾列為貢品,蜜棗用生棗和白糖加工製成,形如馬鞍,色澤黃淨,肉厚核小,松化爽口,清心潤肺。 [5] 

長洲鎮著名人物

  • 關廣槐
關廣槐(1842—1921年),梧州市長洲場橋村人。清光緒三年(1877年)中進士,在兵部任職。中法戰爭後和議訂立,刑部侍郎周德閏奉命出任雲南邊境劃分疆界職,關廣槐充任參贊職。劃界事畢,廣槐敍勞得補主事職銜。不久,歷任羅定、欽州等5州知州。以邊防功保任為知府。後以道員補用,並加二品銜。不久,代理雷州府知府。 [2] 
  • 關冕鈞
關冕鈞(1871—1933年),梧州市長洲人關廣槐之子。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會試中進士,授編修,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出任禮部進士試同考官。歷任京張鐵路、京綏鐵路副總辦、總辦,主管築路行政局務。民國期間,歷任南北議和代表、約法會議議員、參政院參政、參議院議員,殺虎關、塞北關、多倫關監督,晉北榷運局局長等職。 [2] 
  • 鄧廷光
鄧廷光(1841~1914年),梧州市長洲人。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中法戰爭期間,法軍從安南進犯廣西,鄧廷光與馮子材,奮勇殺敵,大敗法軍,立下戰功。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後,先後任廣東陸路提標中軍參將、南韶鎮總兵等職,後誥授振威將軍。 [2] 
  • 關定華
關定華(1927.10—2003.3),長洲楊橋村人,清華大學畢業,蘇聯科學院副博士。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1984年,獲國家科委“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學家”稱號。在國際上任西太平洋聲學委員會第一副主席、國際海洋研究會(SCOR)聲學方法監測大洋工作組主席。 [2]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韓元利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廣西壯族自治區卷·下[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8.01.779-780.
  • 2.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廣西重點鎮志(第二卷):廣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第1次印刷:304-310.
  • 3.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416.
  • 4.    2020長洲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9-05]
  • 5.    長洲概況:地方特產 - 自然地理  .廣西梧州長洲區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1-09-05]
  • 6.    長洲概況:民俗文化 - 人口民族  .廣西梧州長洲區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1-09-05]
  • 7.    下俚歌  .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引用日期2021-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