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關冕鈞

鎖定
關冕鈞(1871~1933) [1]  ,字耀芹,號伯衡,祖籍廣東高明井溢村,生於廣西蒼梧(今梧州市)長洲島楊橋村。清朝光緒19年(1893年)參加鄉試中舉人,第二年參加朝廷的“恩科”會試考取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次年散館授職編修,誥授光祿大夫,官至四品。1898年充國史館協修官,1902年充編書處纂修官,1903年充功勳館纂修官。光緒三十年(1904年),出任充恩試同考官, [2]  分校禮闈。後任郵傳部總務,議四政,以鐵路為先,為中國首任鐵路大臣。 [1]  1905年~1909年與詹天佑等一起主持修建中國自主設計並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 [3]  辛亥革命時,倡贊共和,參加反清運動。民國初期,歷任南北議和代表、約法會議議員、參政院參政、參議院議員、晉北榷運局局長等職。1933年2月15日病逝於北平,後歸葬家鄉梧州市長洲島。著有《三秋閣書畫錄》。 [1] 
耀芹
伯衡
所處時代
清末,民國初期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廣西蒼梧
出生日期
1871年農曆九月初四
逝世日期
1933年2月15日
主要成就
主持修建中國自主設計並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倡贊共和
主要作品
《三秋閣書畫錄》
《書畫書錄解題》
本    名
關冕鈞
祖 籍
廣東高明井溢村
逝世地
北平

關冕鈞人物生平

西江綠洲 人傑地靈
關冕鈞的一生好學、勤勉,更得盡了天時、地利、人和之利。
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農曆九月初四,出生於廣西蒼梧(今梧州市)長洲島的楊橋村。長洲島面積11多平方公里,坐落於西江河段,是中國內陸河最大的島嶼,其島白練迴環、綠樹成蔭。南北最寬處2公里,東西長10多公里,依江流方向延伸,像一頭碩大無比的巨鯨溯江而上。
關冕鈞的先輩是在清初從廣東高明縣井溢村遷徙至廣西岑溪,之後再遷至長洲島定居的。關冕鈞的祖宅,位於長洲島中最寬闊之處,祖宅旁邊就是長年流水潺潺的楊橋衝。楊橋村順着西江岸邊延伸,村西有楊橋衝,村東是瓦窯衝,相距不到千米,村前栽滿桑樹和龍眼樹,從河岸向內依次是綠樹、農舍、魚壙、耕地。
關冕鈞的祖父關純莊早逝,生活的重擔就落在了關冕鈞的伯父關廣洋和父親關廣槐兄弟二人的身上。關廣洋在村中的蒙館任教,兄教弟讀,“四書五經”等儒家思想在關廣槐的心中漸漸萌發和滋長,成為他日後考取功名、為國為民做出貢獻的思想基礎和優良品德的依託。
關冕鈞與家人 關冕鈞與家人
(關冕鈞(後排右六)與家人在北京什錦花園寓所合影)
少小立志 好學求精
關冕鈞的童年,是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中成長的。那段時期,他父親正準備參加科舉考試,日以繼夜地苦讀詩書,而小冕鈞也常常伴在父親左右陪讀,久而久之,潛移默化,形成了勤奮讀書的良好習性。
關冕鈞七歲時,父親關廣槐考取了進士,關氏家族的歷史也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關廣槐考中進士後,便留在京城入選兵部任職。後任直隸州知州,再又任廣東羅定、嘉應、欽州、南雄、連州等知州,加二品銜。
關冕鈞深受父親影響,日夜苦讀“四書五經”等儒家典籍,幼時從私塾先生處受經。稍長,受業於大儒朱九江先生弟子簡竹居先生之門,學業日進。12歲時在父親的安排下,到離家二百公里遠的廣西平南縣武林鄉著名的櫪館求學深造,師從曾在京做了一年刑部主事、後辭官回鄉辦學的進士朱方輝,學業更加長進。
17歲時,關冕鈞開始確立自己的人生之路。他認為自己應該走考取功名之道,在仕途中作出貢獻。他整理父親的學習、考試筆記潛心學習。
關冕鈞 關冕鈞
任翰林院編修時的關冕鈞
學優登仕 點翰上京
1893年秋天,22歲的關冕鈞懷着雄心壯志,踏上考取功名、展示才華的人生之路。他乘船從梧州出發,沿着桂江一路北上,直奔廣西鄉試考點——桂林。
鄉試考試分三場,一場三天,一共考九天。這年鄉試,共選了100名舉人,關冕鈞的成績排在前10之內。
考取舉人後,關冕鈞更是加倍地刻苦讀書,備考京試。
按清朝的科舉考試製度,每三年才進行一次科考。關冕鈞考完鄉試後,本來要再等兩年才能赴京參加進士考試的。但1894年是慈禧太后的60大壽,故朝廷為增添喜慶氣氛而特別開考取士,因此而取名“恩科”。已經過近一年的學習和準備,關冕鈞躊躇滿志地赴京參加這次“恩科”考試。
待到放榜時,關冕鈞考取甲二32名。當時他僅二十三歲,據查是廣西全省有史以來考取進士最年輕的一個,也是當年同科進士年齡最小的一個。
由於關冕鈞寫得一手極為漂亮的毛筆字,並通覽古典,博學多才,而且年輕有為,受到同治、光緒兩朝皇帝的老師、時為軍機大臣、户部尚書的翁同龢所賞識,直接提拔為翰林院編修。
從此,關冕鈞走上了仕途,一步步走出其人生的輝煌。
春幃主考 提拔精英
關冕鈞萬萬也沒有想到自己也會沾上“歷史之最”的邊,因其擔任了兩任、也是中國歷史上延續了一千三百年的科舉考試的最後一任主考官。
關冕鈞第一次作為清朝科舉的主考官,是1903年的癸卯科考試,考試一切按既定的程序操作,考試、閲卷有條不紊地進行。但在選取狀元時卻又經過了一番周折。初擬的一甲為旗人左霈,但眾主考官認為其姓犯“旁門左道” 的“左”字之忌,不配為“元”; 又擬取貴州遵義的楊兆麟,再細考究,認為“楊” 姓不顯,亦不配為“元”。 最後才擬定王壽彭為一甲一名,呈送慈禧太后定奪。慈禧當即欽點其為狀元。
1904年(光緒三十年)正逢慈禧七旬大壽,為慶賀太后壽誕,把三年一試的考試提前進行,稱為“恩科”。關冕鈞又擔任了這次恩科的主考官。當時不僅他自己,而且所有的國人都沒有想到,這是長達1300年之久的中國科舉史上的最後一次。
1905年慈禧迫於社會輿論的壓力,宣佈停止科舉,推廣學校,科舉制度從此廢除。關冕鈞主考的末科的進士,不少人後來在歷史的動盪時期,也充分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關冕鈞 關冕鈞
民國時期任國會議員的關冕鈞
出洋考察 首《憲》產生
1905年,全國立憲之聲風起雲湧,淸政府為了緩和階級矛盾,便派出鎮國公載澤、户部侍郎戴鴻慈、順天府丞李盛鐸、山東布政使尚其亨、湖南巡撫端方等五大臣分別前往日本、美國、英國、法國、比利時、德國和奧地利等國,考察西方政治經濟。關冕鈞隨五大臣出訪,任參贊大臣。這次出洋考察,使他大開眼界,並激發起實業救國(主要為修建鐵路)和政治救國(主要表現為推動立憲)的雄心和決心。
1906年8月,考察團結束了在國外歷時半年之久的考察後回到了中國。
回國後,關冕鈞迅速整理好這次考察的詳細報告,與五大臣直接向慈禧和皇上陳述國外實行立憲的好處和日本、歐美等國的政治、經濟發展情況。在國內一派變革圖強的聲浪中,太后於同年9月1日宣佈“預備立憲” 。
為了在國內普及憲政知識,開啓民智,關冕鈞在當時的《預備立憲公會報》、《憲報》、《憲政述聞報》等雜誌和《憲政日報》、《中央日報》等報刊上發表文章,大力宣傳資本主義的文化、思想和科學技術,介紹國外以法治國的見聞、好處等等。
1907年至1908年間,關冕鈞接受皇上的使命參與起草《欽定憲法大綱》併成為主要編寫人之一。歷時一年多,反覆修改,最終形成了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部憲法性文件——《欽定憲法大綱》。
1909年(宣統元年)10月14日,為預備立憲而設的各省諮議局正式成立,並召開第一屆會議。頒佈資政院議員選舉章程,議員共200人,其中欽選100人,關冕鈞為欽選代表之一。
1910年10月3日,中央資政院開院並行開院禮。關冕鈞為議員之一,開始參與國家大事的決策、研討,在一系列的政治救國活動中,極盡所能,奔走呼號。
合影 合影
1912年孫中山(前排左四)視察京張鐵路時與關冕鈞(前排左六)等人合影
鐵路救國 京張先行
甲午戰爭之後,外國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它們各自劃分勢力範圍,在加緊軍事入侵的同時,也加緊進行一系列經濟侵略,在中國採礦、修築鐵路,開闢通商口岸,這時中國已經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
1905年,在李鴻章、梁仕詒、關冕鈞等人的積極倡導下,清政府終於決定,不依靠外國人的技術和資金,修建第一條由中國人自行籌款、勘探、設計、施工的鐵路,這就是京張鐵路。
1905年5月,京張鐵路總局和工程局成立。以陳昭常為總辦、詹天佑為會辦兼總工程師,時任清政府郵傳部總務的關冕鈞為總管。1907年6月6日,朝廷正式下達任關冕鈞為鐵路會辦(即鐵路大臣)的詔書。
京張鐵路於1905年8月正式開工。緊張的勘探和選線工作開始了。詹天佑親自帶學生和工人,揹着標杆、經緯儀等測量儀器,日夜奔波在崎嶇的山嶺上。測繪了三條線路:第一條,他們從豐台以東京奉路柳村第60號橋起,經西直門順大道直奔張家口;第二條是從張家口經過懷來縣、延慶州、小伏家口,沿着熱河至北京的大道,經得勝口山,過十三陵、黃土梁而到北京;第三條是由西直門西40裏,繞石景山,經過三家店,沿永定河,從青石口到沙城附近的豬河口出山,到達張家口。關冕鈞對三條路線的各種情況與詹天佑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研究,反覆地推敲,最後決定釆用第一線,並向清政府作了報告,得到了認可。
關冕鈞是京張鐵路的總負責,對整個工程的指揮、調度、協調、到經費的調撥、使用、監督管理以及後勤事務等等,關冕鈞作為鐵路大臣,自然是職守所在,為國為民而殫精竭慮。經過一番無法形容的艱苦奮鬥,終於克服了重重困難。1909年7月4日,京張鐵路的路軌終於鋪設到了終點站張家口,這意味着京張鐵路的全線貫通。9月24日,從北京到張家口的列車全線試運行。從此,聲聲笛鳴響徹華北長空。
之後,關冕鈞又主持修建了京綏、京包鐵路。關冕鈞在擔任京綏鐵路局長期間,曾兼任殺虎口關監督等職。
關冕鈞為京包沿線的車站題寫了站名,現在還完整地保存下來的有“青龍橋車站” [3]  ,“堡子灣車站” [3] 
青龍橋站題寫的站名 青龍橋站題寫的站名
堡子灣車站題寫的站名 堡子灣車站題寫的站名
關冕鈞為京包鐵路青龍橋和堡子灣車站題寫的站名
交通派系 助力民企
“交通系”是清末和民初伴隨着鐵路、航運、郵政、電報業等所謂交通“四政”的發展而崛起的政治經濟派系集團。
關冕鈞在這一集團的內部,在梁士詒、葉恭綽等所形成的“交通系” 集團中,在鐵路建設和交通銀行金融事業創辦與建設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集團的中堅成員。
1909年到1911年間,是交通系的鼎盛時期,即徐世昌、沈雲沛、唐紹儀任郵傳部尚書期間,那時,葉恭綽、關冕鈞、詹天佑、龍建章、趙慶華等人物得以提拔,成為郵傳部的中堅力量。後來,唐紹儀為郵傳部大臣,梁士詒為副大臣,關冕鈞等人也得到了重用。葉恭綽出任鐵路總局局長,關冕鈞為京張鐵路大臣。到1914年,全國鐵路協會會員總數已達到1592人。梁士詒、葉恭綽當選正副會長,關冕鈞、周自齊、趙慶華、龍建章、詹天佑等為鐵路協會評議員。
梁士詒、葉恭綽、關冕鈞他們充分利用交通銀行的資金優勢,開辦運輸公司,同時,把積累來的財富投資於工商企業,為推動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民族經濟的發展起了極大的推波助瀾作用。
隨着二十世紀初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促使中國人民提出廢除舊約,收回路礦利權,由中國人自辦的要求和主張。關冕鈞是倡導國人自建鐵路的先鋒,在這收回利權運動中更是積極參與。梁士詒、葉恭綽、關冕鈞他們主理交通銀行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在1909年從比利時贖回了京漢鐵路的所有權。
合影 合影
(1912年孫中山(前排右六)視察京張鐵路時在張家口車站與關冕鈞(前排左五)等人合影)
清帝“遜位” 《約法》草成
1911年10月10日,在中華的大地上,爆發了舉世震動的武昌起義。武昌起義的槍聲驚醒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意識,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史稱辛亥革命。
1911年,革命黨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各省代表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在孫中山的主持下,南京臨時參議院決定製訂《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因為關冕鈞曾於1907直接參予清廷的《欽定憲法大綱》的起草和修訂工作,對法律比較熟悉,這次他也受邀到南京參予起草《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工作,並傾注了大量心血。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佈中華民國成立。中華民國成立後,遭到帝國主義在外交上拒絕承認,經濟上封鎖扼殺,軍事上威脅恫嚇。袁世凱則採取軍事進攻與政治和談兩面手法,逼孫中山讓位。孫中山以民族利益為重,從中華民國的前途、人民的安危着想,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凱贊成共和,即舉袁當大總統。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退位。2月13日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職位。2月15日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3月11日,關冕釣參與起草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佈施行,共7章56條,是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性文件。
國父北上 陪同全程
1912年 8月上旬,袁世凱邀請孫中山北上共商內政綱領。關冕鈞因是兩廣人,同時也與孫中山的鐵路方略有直接關係,因此,被安排全程陪同孫中山。
期間,孫中山曾特別向關冕鈞詢問了修建京張鐵路的情況,關冕鈞也特別留意孫中山提出的“鐵路建設計劃”。
9月上旬,孫中山在關冕鈞,詹天佑等陪同下視察了京張鐵路。孫中山在視察中不僅對鐵路的規劃、籌備、資金籌集、運作、工程管理、指揮調度、資金使用監管等方面一一詢問了解,而且對各種技術問題也饒有興趣地聽取介紹,對關冕鈞、詹天佑給予高度的評價和鼓勵。
9月中旬,袁世凱特授孫中山籌劃全國鐵路全權。9月19日,孫中山和關冕鈞、詹天佑還特邀當時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交通部的葉恭綽一同乘專車離京赴晉。一路上,孫中山仔細察看了正太鐵路沿線的情況,並多次向關冕鈞,詹天佑等詳細問及有關鐵路建設的問題。在太原期間,孫中山還詳細地瞭解了鐵路方面的情況,以籌劃中華民國的鐵路規劃和修建大計。關冕鈞也受到中山先生的宏偉抱負而深深感動與振奮。
9月27日,孫中山乘火車離開北京南行,途經濟南,乘火車去青島,關冕鈞為之安排了專列並一同前往,藉此考察中國鐵路發展情況。
倡贊共和 南北調停
1914年1月10日,袁世凱宣佈正式解散國會。5月1日,正式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公佈《中華民國約法》,成為“終身總統”並取得總統職位的世襲權。袁世凱復闢帝制之醜劇,關冕鈞一開始便認為其必定會成為被世人唾罵的歷史笑話,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凱在眾叛親離、四面楚歌聲中,發佈申令撤銷承認帝位案,恢復共和。6月6日袁世凱病死。次日,黎元洪宣誓就任大總統。《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國會恢復,關冕鈞為議員。
袁世凱死後,中國的政壇上出現了更為紛亂的局面。總統黎元洪與總理段褀瑞之間發生的“府院之爭” 發展到了白熱化的程度。7月1日,張勳借調停“府院之爭”率辮子軍進京,實行復闢帝制活動,遭到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關冕鈞、梁士怡等也通過交通銀行從經濟上對張勳制裁,張勳復辟醜劇只維持了12天就草草收場。
1918年,徐世昌任中華民國大總統。他任大總統後,委派關冕鈞從北京回到廣西,做陸榮廷的工作,促進南北和談的進程。關冕鈞利用他是南方人的特殊關係做南方派系的工作,對調停南北促成和平,花費了大量心力。1919年2月,南北和平會議開幕。但因南北各派軍閥堅持自身利益,並無和平誠意,南北和會完全破裂,中國再次陷入軍閥割據的局面。
幫助東北 改革財政
面對國內政治紛亂、軍閥混戰的動盪局面,關冕鈞為中國的前途擔憂,為中華民族的命運擔憂。
1919年,統治東北三省的張作霖邀請梁士詒、關冕鈞他們幫助改革財政、恢復經濟。梁士詒、關冕鈞他們出於朋友的情份和為東北財政經濟的恢復而欣然前往。
關冕鈞他們來到瀋陽後,認真分析了當時東三省的政治、社會經濟情況,針對存在的問題,釆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提出了以不加重人民負擔、不妨礙政務活動為前提的“開源節流” 的整理計劃,對財政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整頓,東北三省的經濟財政得到了有效的改進和發展,曾一度出現了“倉廩足,治安寧” 的現象。對此,張作霖對關冕鈞他們的工作大加讚賞,並結下了更深厚的友誼。後來,張學良將軍親切地稱呼關冕鈞為世叔。
關冕鈞編纂的《三秋閣書畫錄》 關冕鈞編纂的《三秋閣書畫錄》
關冕鈞編纂的《三秋閣書畫錄》
撰《三秋閣》 鑑賞甚精
1921年,關冕鈞父親關廣槐(也是進士)79歲高齡,在家鄉長洲島無疾而終。1924年,關冕鈞的夫人去世。家中的這一系列變故,使關冕鈞悲痛不已。1927年,關冕鈞辭去了一切職務,在北平潛心研究書畫和古玩,在高雅的藝術鑑賞中修煉、提升自己的人生。
關冕鈞在翰林院時就對宮中和民間的書畫文物古玩極感興趣,尤其是對名家的書畫作品情有獨鍾。從那時到民國期間,他就開始在宮中和北京的廠肆間收集字畫、古玩,並潛心學習、研究鑑賞藝術,提高鑑賞水平。他為自己收藏到唐代閻立本的《秋嶺歸雲圖》、五代黃筌的《蜀江秋淨圖》、宋代王銑的《萬壑秋雲圖》三幅真品古畫撰寫書畫錄,併名之為《三秋閣書畫錄》。
《三秋閣書畫錄》分上下卷,1928年出版,鉛印線裝,有牌記雲“民囯十又七年蒼梧關氏印行,版權自有”,卷前有關冕鈞自序一文。
關冕鈞因在古字畫文物鑑賞方面有獨到的成就和權威,於民國十八年(1930)被聘為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
關冕鈞使用過的“印鑑”(私章) 關冕鈞使用過的“印鑑”(私章)
關冕鈞使用過的“印鑑”(私章)
13、重視教育 不忘鄉情
關冕鈞雖然一直在外為官任職,但始終不忘鄉情,特別是對家鄉的教育事業極為重視和熱心,後來直接要求兒子關祖章在家鄉長洲籌辦學校,培育桑梓。
為紀念父親的親恩,關冕鈞直接用父親的名字命名長洲的學校為“樹三小學”,校址就選在長洲楊橋村。學校以關氏宗祠及四間民房作校舍,以“勤、儉、誠、信” 為校訓勉勵師生。學校成立了校董會,關冕鈞的女兒關碧梧、侄女關育梧掌執校務。開始時招收一、二年級學生40餘人,有寺衝、楊橋、長地等村的少年兒童入學。經費來源全是關樹三的遺產,年收租谷一萬餘斤。桌椅教具設備齊全,選任教師重視資質,待遇月薪稻120斤以上(按主任、高級、初級而別)。對家境困難的學生減免學費。直到1950年時,還有學生6個班210餘人,教師9人。
關冕鈞對其兄弟、子女嚴格要求,時時鼓勵他們要積極進取,報效祖國,並先後派送他們出國留學,學習科學知識。其堂弟關和鈞到日本留學法律,學成後回國,曾任瀋陽高等法院檢察廳廳長、廣東汕頭地方法院院長等職。同胞兄弟關國鈞、關寶鈞到美國留學,關寶鈞獲化學博士學位。關冕鈞還送兒子關祖章、關祖光到美國學習鐵路工程。關祖章學成後回國,繼承父親鐵路救國之志,曾一度隨著名鐵路工程師詹天佑輾轉各地進行鐵路建設,後任交通部工程師、平漢鐵路工程處處長、梧州市工務局局長等職。關祖光回國後任京漢、津浦鐵路總工程師,一生從事鐵路建沒事業。關冕鈞女兒關瑞梧、關桂梧留學美國,關瑞梧回國後曾任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婦聯執委,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主任,是我國著名的幼兒教育專家。關桂梧也成為我國著名的營養學專家、教授。
關冕鈞晩年久居北平雜錦花園官邸,後期患肺病,咯血不止,曾到德國醫治。1933年(民國22年)2月15日,關冕鈞在北京逝世,終年六十三歲。
按他的遺囑,1933年7月17日,家人將他歸葬於梧州市長洲島竹山村廟背塘山之陽。墓地兩側,時任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題碑:“國柱凋零”;總統徐世昌題碑:“清風永懷”。他在長洲的後輩,每年的“清明節”都會到墓前緬懷他的成就,瞻仰他的風采。
關冕鈞在廣西梧州市長洲鎮的墓碑 關冕鈞在廣西梧州市長洲鎮的墓碑
關冕鈞在廣西梧州市長洲鎮的墓碑

關冕鈞人物趣聞軼事

“響水” 桑寄 貢品揚名
關冕鈞在翰林院任職,平時為皇宮抄寫文章,起草奏摺,整理朝廷的各種文稿和資料,閒時經常接觸皇族權貴,對國家大事和宮廷秘事慢慢有所瞭解。
1895年,慈禧太后憂慮成疾,患上了氣血兩虧之重症,久治不愈。一日,關冕鈞在閒談中聽得一班太醫和大臣在一起議論,説“老佛爺”病得不輕,幾經會診以及使用秘方也無法奏效,這就急壞了太醫們。
要醫治慈禧太后的病,據醫書及太醫所述,需得桑寄生作為配藥才可見奇效。但去哪裏尋得上好的桑寄生?關冕鈞一聽,自己的老家廣西蒼梧長洲島就盛產桑寄生,拿來不就可解太后的急需嗎?
桑寄生是由鳥雀叼了一些樹果停在桑樹上啄吃,其中的一些寄生植物的種籽粘落桑枝上,這些種籽直接吸取樹上的水分和養料,慢慢長成一株株寄生植物。《本草綱目》説:“桑寄生助筋骨,利腰膝,下乳安胎,活血除痹,為強壯劑。”
長洲島楊橋衝的桑樹樹幹粗大,樹幹及根部因老朽而穿孔,溪水長年從樹孔中穿流而過,如果在溪邊駐足注意細聽,叮咚的流水之聲就清晰可聞,這裏的桑寄生因之而得名“響水”桑寄生。
關冕鈞對太醫他們説了自已家鄉有桑寄生之事,太醫與大臣們很是高興。事不遲宜,於是,朝庭發下文書,關冕鈞也寫好家信,沿途各驛站快馬加鞭,不日就到得長洲島。在關冕鈞家鄉楊橋採到了上好的“響水”桑寄生,不敢有所怠慢,急急送往京城為太后治病。
“一騎紅塵桑寄來”。慈禧太后服用了桑寄生配製的中藥,也果然奏效,藥到病除。此事一時之間在皇宮中成為美談。從此,梧州長洲島的桑寄生身價百倍,成為貢品,名揚神州。
故鄉對“對” 鄉親折服
光緒二十年(1894年),正值24歲的關冕鈞進京參加“恩科”考試,考得了進士,為關氏族人增光添彩。在從京城回家鄉的短暫日子裏,自然要到廣西岑溪、廣東高明等地祭拜關氏祖先,光宗耀祖顯示一番,並在曾經的祖居之地懸掛“進士”牌匾。
關冕鈞一行從廣西蒼梧長洲出發直奔廣東高明井溢村。井溢村的父老鄉親聞説關姓的弟子獲取進士,回鄉省親祭祖,無不喜氣洋洋。一班飽學之士、儒雅之人,卻商議要試一試關冕鈞是否有真才實學。於是乎,那父老長者在村中的“關氏宗祠”擺好陣勢,要關冕鈞對“對”。他們絞盡腦汁地出了上聯:
木公松,木叔椒,木木成林皆公叔
這是一副拆字對,與關冕鈞這次回鄉認祖有所關連,你是這裏關氏的子孫,在外面就算開枝散葉,獨自成林,在這面前的,都是你的公輩叔父,你不要逞強。一語雙關,難度之強,絕不是那市井村野所唱的“三個姑娘六奶奶”之類的俗語。
其時,關冕鈞只見幾百名鄉親父老在祠堂兩旁迎立,人頭攢動。幾位老者尊坐其上,案台上已放好紙筆硯墨,關冕鈞再認真的細看上聯,一時也未得要領。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他心中也焦急起來,額頭也滲出了點點汗珠。他定下神下來,放眼遠望,山峯層層疊疊、蜿蜒奔騰,把眼收回,忽見祠堂“關氏宗祠”的宗字,竟觸動靈機:“想我這次是回來連宗祭祖,在故土之外的關姓弟子,不忘祖籍、祖宗是傳統美德。”
於是,下聯在關冕鈞心中已然構成。只見他前行幾步,拿起毛筆,迅疾續出下聯:
山宗崇,山支岐,山山疊出連宗支
他的字跡清秀,遒勁飄逸,而且對仗工整,巧妙貼切,含意深刻,與他這次回鄉連宗拜祖極為貼意。頓時,掌聲四起,讚不絕口,鼓掌聲、讚頌聲,聲聲震耳。
井溢村的父老鄉親被關冕鈞的文才所折服,從內心裏對這位進士、翰林感到驕傲。
讀貼如痴、練筆如醉
當年23歲的關冕鈞,恩科高中甲二32名進士,並破格直點翰林,其重要原因之一,便是他那一手好字,被朝廷重臣所賞識。而要説關冕鈞練就這出類拔萃的一手好字,就不得不一提關冕鈞練書之“三甌”、“三盤”“三磚”。
關冕鈞自小得其家父薰陶,對寫字的興趣甚是濃厚。“三甌”(甌即較大的碗)便是其父為其定下練字規定之一。每練,必自磨三甌墨斗,並要一氣練幹方可作罷。故一練,便是兩三個時辰了。
記得他十歲那年,一天,受父命臨歐帖。歐帖字形戈戟森嚴,乃修身立世必練之帖。小冕鈞謹記父訓,先讀帖,當字形瞭然於胸方揮豪用筆。讀着讀着,競忘神將甌中之墨當茶喝,待入口發現是墨,已是滿口烏黑,引得在座長輩一陣鬨堂大笑。
“三盤”,即三個沙盤,盤約三尺見方,半寸高,分細砂、中砂、粗砂三盤。每練即握竹杆為筆,並必懸肘運筆,務必做到力貫腕,法達指。每盤練一個時辰,按細、中、粗砂三盤順序練。這樣,每練下來,往往手不能提物。一次,其父邀同僚好友在家小酌,命正在練盤的冕鈞獻茶。結果因手抖如戰,而被父呵斥,聰穎過人的小冕鈞,脱口出句:“茶托似鬥筆,忘情、忘情。”其父轉怒為喜,應句“貴客亦恩師,免罰免罰。”在座客人均大為讚歎,然則亦足見其父子之才。
再説,那“三磚”,則是大、中、小(三尺、兩尺、一尺見方)三種規格的鋪地防潮紅磚(當地語稱“介磚”)。此磚厚約為一寸,其吸水極強。關冕鈞用自制的粗糙草筆,蘸水作墨,在紅磚上運筆,每練,必至三磚吸水飽和,再不能吸水方罷。
關冕鈞練書,雖得嚴父督練,然而,其主觀能動性強,刻苦用功亦確為少見。無論春夏秋冬,甚至冬三九,夏三伏,都從不間歇,即便後來在宮中為官,也常與同僚論書,切磋技法,議論各家書帖。一次,得知一同僚好友家藏趙孟 書真跡《心經》。為求一讀,頻頻登門,借讀後,竟然愛不釋手,三番五次,逾期不還,被同僚戲稱“帖痴”也就當禮物送其把玩。

關冕鈞知名人士評價

(一) 原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為關冕鈞的墳墓題碑:“ 國柱凋零”
(二)原民國總統徐世昌為關冕鈞的墳墓題碑:“清風永懷”
(三)徐世昌在京張鐵路全線貫通張家口慶祝茶話會上的講話中,高度評價
關冕鈞在京張鐵路建設中的貢獻:“櫛風淋雨,不避勞苦,用能和衷共濟,措置咸宜,至為可喜。”
(四)徐世昌在京張鐵路通車萬人慶典大會上,高度讚揚關冕鈞:“督辦大臣,艱難創始 。辦理購地、行車、管理規則,精心毅力,剛挺向前,功勳卓著。
(五)民國北洋政府交通總長、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文史館原副館長葉恭綽題署《蒼梧關太史行述》評述關冕鈞:“癸巳甲午聯捷成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編修。是科最稱得士。翁文恭目為秀髮,甲辰分校禮闈,出其門者甚眾。
立憲議起,廷遣五大臣出洋考察,關隨戴文誠公曆騁九國,熟知歐美政法微意。歸國後,調郵傳部綰總務,為張文達公、陳公王蒼、唐公少川所倚重。時議四政,以鐵路為先,而鐵路以西北為急。主先築京張路,以次達於庫倫,足以包舉內、外蒙,且西通河曲。委輸關實與規劃,旋設局。以詹天佑總辦路事專意工程設施,局務則由關一身任之。路成費省,工堅且速,是為國人自營鐵路之始。
入民國,數年間,益鳩工庀材,延築至豐鎮。通車,然後受代,嘗以商病則運減,商恵則路裕。而釐煩尤足以病商,得請於上官,永免某種釐税,因立石於豐台,以垂戒後,有主加釐者,卒格於碑,不行至今,商賈稱頌焉。其一生心力悴於此路。
惜國家多故,僅展至包頭而止,否則庫倫路通,何至有外蒙獨立?捐棄藩籬之事乎!歷任南北議和代表、約法會議議員、參政政院參政、參議院議員、殺虎關、塞北關、多倫關監督、晉北榷運局局長等職。
晚歲久居北平,有終焉之志。暇則於當世賢士大夫宴遊。天懷淡定,蒔花種竹以自娛。生平喜收藏書畫,及古器服物,自居於保存古物者之一。頻年搜討,所獲遂多,乃於戊辰之秋,撰《三秋閣書畫錄》。“三秋閣”者,以得閻立本《秋嶺歸雲圖》、黃荃〈〈蜀江秋淨圖〉〉、王銑〈〈萬壑秋雲圖〉〉而名。”。

關冕鈞人物年譜

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農曆九月初四,出生於廣西蒼梧(今梧州市)長洲島的楊橋村。
光緒元年(1875年)5歲,父親關廣槐參加科舉考試,考取舉人。關冕鈞常在父親左右伴讀。
光緒三年(1877年)7歲,父親關廣槐考取進士,在朝庭的兵部任職。關冕鈞在家鄉私塾讀書。
光緒八年(1882年)12歲,到廣西平南縣武林鄉著名的櫪館求學深造,師從進士朱方輝。
光緒十三年(1887年)17歲,整理父親的學習、考試筆記潛心學習。
光緒十九年(1893年)23歲,赴桂林參加鄉試,排前十名之列,中舉人。
光緒二十年(1894年)24歲,上京參加“恩科”考試,列二甲第32名,獲進士,為同科進士中年齡最小,授翰林院編修。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25歲,入翰林院工作,開始了仕途生活。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26歲,在翰林院成為大學士、户部尚書及軍機大臣翁同龢的得意門生,參與起草光緒皇帝為“維新變法”頒佈的《明定國是詔書》。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31歲,參與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傳播西方的進化論、天賦人權論和自由、平等、博愛學説,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製造輿論。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33歲,擔任朝廷科舉考試的主考官。
光緒三十年(1904年)34歲,繼續任科舉考試的主考官,成為中國科舉考試的最後一位主考官。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35歲,清廷委派鎮國公載澤、户部侍郎戴鴻慈、順天府丞李盛鐸、山東布政使尚其亨、湖南巡撫端方等五大臣分別前往日本、美國、英國、法國、比利時、德國和奧地利等國,考察西方政治經濟。關冕鈞隨同出訪,帶回書籍400餘種,輯成《列國政要》133卷,《歐美政治要義》18卷。並在《憲報》、《憲政日報》、《憲政述文報》等報刊雜誌介紹西方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等。
同年,中國人自行勘測、設計、投資、施工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開工建設,時任清政府郵傳部總務的關冕鈞,擔任京張鐵路總局和工程局副會辦,與會辦、總工程師詹天佑一起主持鐵路修建事宜。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36歲,經五大臣和關冕鈞等的立憲派代表人物的倡導和遊説,清政府終於同意“立憲”,宣佈“預備立憲”。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37歲,6月6日,朝廷正式下達任關冕鈞為鐵路會辦(即鐵路大臣)的詔書。
同年,受皇上之命,參與起草《欽定憲法大綱》。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38歲,《欽定憲法大綱》獲得朝廷通過並頒佈,共23條,正文14條,附錄9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憲法性文件。
宣統元年(1909年)39歲,參與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全線貫通運行。
同年1月,在義和團運動的影響和全國人民的壓力下,在梁士詒、葉恭綽、關冕鈞等為主要力量的清廷“交通系”的參與下,清政府通過撥款和借款,還清了京漢鐵路借款,從比利時手中收回了京漢鐵路管理權。
同年10月14日,為預備立憲而設的各省諮議局成立,議員共200人,其中欽選100人,關冕釣為欽定議員之一。
宣統三年(1911年)41歲。辛亥革命爆發,革命黨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各省代表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關冕釣受邀到南京參與起草《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民國元年(1912年)42歲。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佈中華民國成立。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退位,2月13日,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職位。2月15日,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3月11日,關冕釣參與起草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佈施行,共7章56條,是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性文件。
同年8月——9月間,袁世凱邀請孫中山北上到北平(現北京)商議國是,關冕鈞一路陪同,向孫中山介紹了當時中國鐵路的建設情況,交流探討未來中國鐵路建設的宏偉規劃,並陪同孫中山視察了京張鐵路。9月中旬,袁世凱授孫中山以籌劃全國鐵路全權,加任全國鐵路總監一職。
1914年,44歲。受“五路案”牽連,離職候審,這是袁世凱之子袁克定協迫“交通系” 支持袁世凱復闢帝制而一手策劃的陰謀。
同年1月10日,袁世凱宣佈正式解散國會。5月1日,袁世凱正式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公佈《中華民國約法》,成為“終身總統”並取得總統職位的世襲權。
1916年,46歲。3月22日,袁世凱在眾叛親離、四面楚歌聲中,決定撤銷帝制,6月6日袁世凱病死。6月7日,黎元洪宣誓就任大總統。《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國會恢復,關冕鈞為議員。
同年7月1日,張勳借調停“府院之爭”率辮子軍進京,實行復闢帝制活動,遭到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關冕鈞、梁士怡等從經濟上對張勳制裁,張勳復辟醜劇只維持了12天就草草收場。
1918年,48歲。受時任中華民國總統徐世昌委派,從北京回到廣西,做陸榮廷的工作,促進南北和談的進程。
1919年,49歲。應張作霖之邀,赴東北幫助東北三省改革金融、財政,取得良好效果。
1921年,51歲。父親在家鄉逝世,終年79歲。
1924年,53歲。夫人鄒氏去世。
1927年,56歲。辭去了一切職務,在北京潛心研究書畫和古玩。因得唐代閻立本的《秋嶺歸雲圖》、五代黃筌的《蜀江秋淨圖》和宋代王銑的《萬壑秋雲圖》三幅真品古畫而自撰書畫錄,併名之為《三秋閣書畫錄》。這是當時及現今中國書畫鑑賞的權威之作,受到收藏藝術界的高度重視和好評。
1928年,57歲。出版發行《三秋閣書畫錄》上下卷,鉛印線裝,記雲“民國十又七年蒼梧關氏印行,版權自有。”此書後一度散失,幸得張學良將軍收藏。
同時,繼續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收購古代藝術珍品,收穫甚豐,成為當時中國四大藏古家之一。
1931年,60歲。回家鄉小住,探親訪友。
1933年(民國22年)2月15日,在北京逝世,終年六十三歲。於同年7月17日歸葬於梧州市長洲島竹山村廟背塘山之陽。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