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嶺

鎖定
長嶺縣位於省境西北部,西與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左翼中旗相鄰。轄12鎮19鄉,面積5 728平方公里。縣府駐長嶺鎮。漢代屬夫餘國,唐為渤海國長嶺府及寧州治。清初屬郭爾羅斯前旗扎薩克領地。
中文名稱
長嶺縣
外文名稱
Changling County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吉林省松原市
下轄地區
12個鎮、10個鄉
政府駐地
長嶺鎮
電話區號
0438
郵政區碼
131500
地理位置
松原市西南部
面    積
5728.4平方公里
人    口
64萬人(2003年)
方    言
東北官話
氣候條件
中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機    場
長春龍嘉國際機場
火車站
松原站、長嶺站
車牌代碼
吉J
GDP
27.8億元(2003年)

長嶺歷史沿革

商、西周時期,屬於鬼方、肅慎兩族地界接合部;東周、秦時期為東湖遊牧地;漢、三國時期為鮮卑族據有;晉、南北朝,隋時期為契丹族據有;唐時期屬河北道松漠都督府所轄;五代十國時
長嶺風景 長嶺風景
期復為契丹族據有;遼、北宋時期屬遼上京道烏古部烏古敵烈統軍司所轄;金、南宋時期屬金臨潢府路東北路招討司所轄;元時期為內蒙古王公翰赤斤的封地。隸屬中書省寧昌路折連川(者連卻呆兒萬户府)管轄;明時期為蒙王兀良哈(明末其自立為科爾沁王)領地,隸屬奴兒干都司塔山前衞卜刺罕衞管轄;清代初期仍為兀良哈領地;後來封扎薩克輔國公牧地,隸屬哲里木盟郭爾羅斯前旗管轄,晚期設吉林巡撫,歸東三省總督節制,前旗屬吉林巡撫統轄。
1908年置長嶺縣
1913年4月(中華民國2年月3),將長嶺縣規劃吉林省西南路到尹管轄。1914年8月(中華民國3年6月)西南路改成吉長道,長嶺縣隸屬吉長道管轄。1941年7月1日(偽康得8年7月1日)成立四平省,長嶺縣劃歸四平省管轄。1945年11月初,長嶺縣隸屬遼寧省遼源專屬管轄。1946年2月中旬,遼北省撤消,長嶺縣劃歸遼西省第二專署。同年6月,遼西省撤消,成立遼吉省,長嶺縣改屬遼吉省管轄。1946年12月1日,國民黨軍隊進佔長嶺,成立國民黨長嶺縣政府。另有一説:1945年l0月,劃歸吉合區行政委員會長春地區管轄。12月,劃歸吉林省工委領導。1946年5月,劃歸遼西省遼西專區管轄。6月,劃歸遼吉行署第二專區管轄。12月,雙山、長嶺、遼源(今雙遼)三縣合併,組成雙長遼縣。
1947年3月19日,長嶺再次解放。1948年7月,遼吉省改為遼北省,長嶺縣隸屬遼北省管轄。[另有一説:1947年2月。撤銷遼吉行署,恢復遼北省,劃歸第二專區管轄。7月20日,撤銷雙長遼縣,恢復長嶺縣制。8月,改為遼北省直轄。1948年2月,劃歸遼北省後方辦事處。lO月,劃歸遼北省直轄。]
長嶺縣
1949年4月21日,長嶺縣改屬吉林省管轄;成立長嶺縣人民政府,為省直轄縣。1955年,長嶺縣人民政府改為長嶺縣人民委員會。1956年7月3日,劃歸白城專區管轄。1968年,撤銷長嶺縣人民委員會,成立長嶺縣革命委員會。1980年撤銷長嶺縣革命委員會,成立長嶺縣人民政府。1992年設立松原市(地級),長嶺縣劃歸松原市管轄。

長嶺境域變化

1908年設治後,將由農安縣劃撥的家、齊、國等3個區,改劃為長升、長恆、長濟、長豫等4個區,秋後增設1個長益區(選定的縣城)。面積為5089.5平方千米。
1909年(宣統元年)全縣劃定長益(縣城)、長豫、長濟、長恆、長謙、長孚、長履、長萃、長豐等10個鄉(益、豫、濟、恆、升5個鄉轄324個村,其餘鄉未設村)。後增設長泰鄉。1919年(中華民國8年)將11個鄉改為11個區(第一區至十一區)。1930年(中華民國19年)遭澇災之後,將11個區縮變為8個區:一區(縣城)、二區(流水駝子)、三區(太平山)、四區(利發盛)、五區(新安鎮)、六區(七號鮑家燒鍋,由原六區、八區合併)、七區(北正鎮,由原七、十區合併)、八區(泰和鎮,由原九、十一區合併)。1932年(偽大同元年),全縣八個區,下設45個主村、51一個副村。1934年9月(偽康德元年9月),副村增設到267個。
1934年(偽康德元年)全縣總面積5184平方千米。1941年,泰和鎮、李藥鋪、老爺廟、太平山等4個村劃出,遼源縣的保康、太平川等兩個村劃入,全縣總面積為3958.16平方千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1955年,本縣總面積為5258.8平方千米。1951年,長嶺縣轄9個區,198個村。
1956年,長嶺縣轄3個區、1個鎮、48個鄉;置長嶺鎮,後廢;保康鎮劃出,雙遼縣茂林鎮劃入,全縣總面積為5234.57平方千米。
1958年10月,長嶺縣將鄉、社改劃為人民公社,調整後長嶺縣轄10個公社,134個管理區。1960年,長嶺縣轄2個鎮、10個公社,198個生產大隊。
1961年茂林公社劃出,本縣總面積減少為5224.78平方千米。1962年12月,長嶺縣轄2個鎮、28個公社、2個農場。
1966年1月,長嶺縣轄2個鎮、29個公社、248個生產大隊。同年,朝陽公社劃出,農安縣的巨寶山、三青山兩個公社劃入。此後本縣疆域區劃基本穩定,直至1985年沒有變化。全縣全境西起太平川鎮(原新風鄉)豐庫村西端,東至三青山鎮夏家窩堡村東緣長達110千米;北起長嶺鎮(原龍風鄉)新太平山村北端,南止腰坨子鄉頭段村南緣,寬距42千米。
1971年,長嶺縣轄31個公社,248個生產大隊。1979年,增設2個街道辦事處。1980年初,長嶺縣轄29個公社、2個鎮,248個生產大隊,1 675個生產小隊。復置長嶺鎮。
1983年8月,長嶺縣轄6個鎮、29個鄉,252個村。1985年,長嶺縣轄6個鎮、25個鄉,252個村。1995年12月,長嶺縣轄12個鎮、19個鄉,50個居委會員會、252個村民委員會。
2000年,長嶺縣轄12個鎮、19個鄉:長嶺鎮、太平川鎮、巨寶山鎮、太平山鎮、前七號鎮、新安鎮、三青山鎮、大興鎮、北正鎮、永久鎮、流水鎮利發盛鎮、三十號鄉、東六號鄉集體鄉、光明鄉、三縣堡鄉、海青鄉、前進鄉東嶺鄉二里界鄉、十家户鄉、永升鄉、七撮鄉、三團鄉、雙龍鄉、廣太鄉龍鳳鄉、八十八號鄉、腰坨子鄉、新風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625830人,其中:長嶺鎮 69201人、太平川鎮 36582人、巨寶鎮 32680人、太平山鎮25329人、前七號鎮 26757人、新安鎮 25187人、三青山鎮 33477人、大興鎮 20696人、北正鎮 12041人、流水鎮 24629人、永久鎮 20935人、利發盛鎮16285人、廣太鄉 16541人、龍風鄉 9881人、東六號鄉 20701人、集體鄉 17522人、光明鄉 18585人、三縣堡鄉20899人、海青鄉 12126人、前進鄉 19482人、東嶺鄉 14573人、二里界鄉 17761人、腰坨子鄉18145人、八十八鄉 13621人、十家户鄉 10099人、永升鄉 13584人、三團鄉15621人、三十號鄉 11117人、七撮鄉 6236人、新風鄉 12750人、雙龍鄉 9312人、腰井子牧場虛擬鄉3475人。
2002年10月21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吉林省民政廳下發(吉民行批[2002]lO號)文件:撤銷長嶺縣新風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太平川鎮管轄;撤銷七撮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劃歸北正鎮管轄;撤銷廣太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長嶺鎮管轄。鄉鎮合併後,鎮政府駐地不變。2002年12月,長嶺縣轄12個鎮、16個鄉。
2003年,長嶺縣面積5728.4平方千米(根據《吉林年鑑2003》),總人口641762人,其中農業人口534426人,佔總人口的83.3%。全縣轄12個鎮、16個鄉:長嶺鎮、巨寶山鎮、太平山鎮、前七號鎮、新安鎮、三青山鎮、大興鎮、北正鎮、永久鎮、流水鎮、利發盛鎮、太平川鎮、東六號鄉、集體鄉、光明鄉、三縣堡鄉、海青鄉、前進鄉、東嶺鄉、二里界鄉、十家户鄉、永升鄉、三團鄉、雙龍鄉、龍鳳鄉、八十八鄉、腰坨子鄉、三十號鄉;6個國營農林牧場、2個經濟開發區、1個畜牧示範園區。共有211個行政村。
2004年,全縣轄12個鎮、16個鄉:長嶺鎮、太平川鎮、巨寶山鎮、太平山鎮、前七號鎮、新安鎮、三青山鎮、大興鎮、北正鎮、流水鎮、永久鎮、利發盛鎮、龍鳳鄉、東六號鄉、集體鄉、光明鄉、三縣堡鄉、海青鄉、前進鄉、東嶺鄉、二里界鄉、腰坨子鄉、八十八號鄉、十家户鄉、永升鄉、三團鄉、三十號鄉、雙龍鄉。

長嶺地理政區

位於吉林省西部,松原市西南部,與農安縣 公主嶺雙遼市 科
長嶺縣風景 長嶺縣風景
爾沁左翼中旗 通榆縣乾安縣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為鄰。縣人民政府駐長嶺鎮
全縣轄12鎮 10鄉
太平川鎮 巨寶山鎮太平山鎮 前七號鎮 新安鎮 三青山鎮大興鎮 北正鎮 流水鎮 永久鎮 利發盛鎮
集體鄉 光明鄉 三縣堡鄉 海青鄉 前進鄉 東嶺鄉 腰坨子鄉 八十八號鄉三團鄉 三十號鄉

長嶺政區沿革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光緒御筆硃批會議政務處議復增設“吉林省屬長嶺縣”。
1949年4月長嶺縣由遼北省劃歸吉林省。
1941年7月長嶺縣劃歸四平省。
1946年2月長嶺縣建立民主政府,隸屬遼西省。
1992年隸屬於吉林省松原市

長嶺政區劃分

全縣轄28個鄉鎮、2個開發開放區、6個農林牧場、233個行政村、15個城鎮社區。

長嶺人口面積

縣城規劃面積達299.42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要由現在的10.8平方公里擴大到16.17平方公里,實際居住人口達到16萬人,其中常住人口13.8萬人;到2020年擴大至25.27平方公里,居住人口達到25萬人。 [1] 

長嶺自然特徵

境內無山脈河流,地勢平坦,從東南到西北略呈傾斜。全縣屬中温帶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區,年平均氣温4.9℃,10℃以上有效積温2919℃,年降雨量470毫米,無霜期140天左右。

長嶺政區資源

長嶺縣位於吉林省西部,松原市西南部,縣城距長春120公里,距市政府所在地松原130公里。全縣總幅員面積57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2.5萬公頃,林地15.7萬公頃,草原14.6萬公頃。全縣轄31個鄉鎮,7個國營農林牧場,總人口62萬。 長嶺縣土地肥沃,盛產玉米高梁大豆、葵花、馬鈴薯辣椒、大蒜、黃煙、西瓜等。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吉林省玉米出口基地縣和全國油料生產重點縣。年糧食生產能力在120萬噸以上,1998年達到152萬噸,居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第十位。年油料產量在6萬噸左右,其中葵花產量居全國之首。
長嶺縣有14.6萬公頃的廣闊草原,境內腰井子牧場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亞洲最大、最優質的天然羊草草場之一,出產的羊草有“草中細糧”之美譽。廣闊的草原為畜牧業發展提供了優越條件,目前,全縣牛、羊、豬、禽已分別發展到15萬頭、100萬隻、75萬頭、750萬隻。全縣每年可生產商品豬肉34000噸、牛肉4000噸、羊肉2800噸;羊毛3500噸、牛皮3.3萬張、羊皮25萬張,1999年,全縣畜牧業產值實現4.8億元,是縣城經濟發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長嶺縣林業資源也比較豐富,現有林地15.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18.75%,森林總蓄積量為250萬立方米,年木材生產量為35萬立方米,年生產木材3萬立方米,這此指標在吉林省西部平原地區各縣(市)中均各列前茅。
長嶺縣還具有豐富的地下資源,現已探明煤、石油、天然氣、草炭土、粘土的儲量都很大。目前,石油、天然氣已開發成功。地上野生植物資源也非常豐富,野生經濟植物多達380種,有100種可以入藥。

長嶺特色產業

長嶺蓬勃發展的長嶺縣肉鵝產業

近年來,長嶺縣政府大力組織羣眾發展肉鵝飼養,所年飼養肉鵝達100萬隻以上。長嶺縣肉聯廠與公主嶺市五洲禽業有限公司聯合,生產加工肉鵝,產品遠銷南方各大城市。1999年共屠宰加工肉鵝100多萬隻,創產值2800萬元,實現利税300多萬元。今年長嶺縣準備進一步擴大肉鵝飼養規模,落實了200萬隻的肉鵝飼養計劃。加工企業為擴大生產能力,又新上了一條生產線,肉鵝產業已成為長嶺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長嶺實力雄厚的油料加工業

長嶺縣現有大中型油料加工企業3家,可年加工葵花12萬噸、大豆4萬噸,生產成品油3.6萬噸,年產值可達到1.6億元,產品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油標準。1999年開發的新產品“金日”牌色拉油獲得國家食品協會達標食品稱號,暢銷市場。目前,企業已具備7000噸的色拉油的生產能力。油料加工業已成為長嶺縣城工業的支柱產業。

長嶺歷史悠久的土豆粉條加工業

長嶺縣三青山、巨寶山、太平山等東部幾個鄉鎮,土壤以沙性為主,疏鬆肥沃,適合種植馬鈴薯。多年來,這裏的羣眾一直有種植馬鈴薯加工土豆粉條的傳統,並已形成一定規模。僅三青山一個鎮,就可年產土豆粉條2萬噸,形成了聞名省內外的土豆批發市場。已經註冊商標的“三青山”牌系列粉條多達7個品種,質量優良,市場信譽好,曾選先後獲得“吉林省名牌”產品稱號和“99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稱號,暢銷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覆蓋各大城市的市場銷售網絡。

長嶺區劃沿革

1908年設治後,將由農安縣劃撥的家、齊、國3區,改劃為長升、長恆、長濟、長豫4區,秋後長益區(縣城)。面積為5089.5平方千米。
1909年(宣統元年)全縣劃定長益(縣城)、長豫、長濟、長恆、長謙、長孚、長履、長萃、長豐等10個鄉(益、豫、濟、恆、升5鄉轄324村,其餘鄉未設村)。後增設長泰鄉。1919年(中華民國8年)將11鄉改為11區。
長嶺縣公路設施 長嶺縣公路設施
1930年(中華民國19年)遭澇災之後,將11個區縮變為8個區:一區(縣城)、二區(流水坨子)、三區(太平山)、四區(利發盛)、五區(新安鎮)、六區(七號鮑家燒鍋,由原六區、八區合併)、七區(北正鎮,由原七、十區合併)、八區(泰和鎮)。
1932年(大同元年),全縣八區下設45主村 51副村。
1934年9月(康德元年9月),副村增設到267個。全縣總面積5184平方千米。
1941年,泰和鎮、李藥鋪、老爺廟、太平山4村劃出,遼源縣的保康、太平川2村劃入,全縣總面積為3958.16平方千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1955年,本縣總面積為5258.8平方千米。
1951年,長嶺縣轄9區 198村。
1956年,長嶺縣轄3區 1鎮 48鄉;置長嶺鎮,後廢;保康鎮劃出,茂林鎮劃入,全縣總面積為5234.57平方千米。
1958年lO月,長嶺縣將鄉、社改劃為人民公社,調整後長嶺縣轄10公社 134管理區。
1960年,長嶺縣轄2鎮 lO公社 198生產大隊。
1961年茂林公社劃出,本縣總面積減少為5224.78平方千米。
1962年12月,長嶺縣轄2鎮 28公社 2農場。
1966年1月,長嶺縣轄2鎮 29公社 248生產大隊。朝陽公社劃出,巨寶山、三青山公社劃入。
全縣全境西起新風鄉豐庫村西端,東至三青山鎮夏家窩堡村東緣長達110千米;北起龍風鄉新太平山村北端,南止腰坨子鄉頭段村南緣,寬距42千米。
1971年,長嶺縣轄31公社 248生產大隊。
1979年,增設2街道辦事處。
1980年初,長嶺縣轄29公社 2鎮 248生產大隊 1675生產小隊。復置長嶺鎮。
1983年8月,長嶺縣轄6鎮 29鄉 252村。
1985年,長嶺縣轄6鎮 25鄉 252村。
1995年12月,長嶺縣轄12鎮 19鄉 50居委會員會 252村民委員會。
2000年,長嶺縣轄12鎮 19鄉:長嶺鎮 太平川鎮 巨寶山鎮 太平山鎮 前七號鎮 新安鎮 三青山鎮 大興鎮 北正鎮 永久鎮 流水鎮 利發盛鎮 三十號鄉 東六號鄉 集體鄉 光明鄉 三縣堡鄉 海青鄉 前進鄉 東嶺鄉 二里界鄉 十家户鄉 永升鄉 七撮鄉 三團鄉 雙龍鄉 廣太鄉 龍鳳鄉 八十八號鄉 腰坨子鄉 新風鄉。
2002年lO月21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民政廳下發(吉民行批[2002]lO號)文件:撤銷新風鄉,行政區域劃歸太平川鎮;撤銷七撮鄉,行政區域劃歸北正鎮;撤銷廣太鄉,行政區域劃歸長嶺鎮管轄。長嶺縣轄12鎮、16鄉。
2003年,總人口641762人,其中農業人口534426人,佔總人口的83.3%。全縣轄12鎮 16鄉 6個國營農林牧場 2個經濟開發區 1個畜牧示範園區。共211行政村。
2004年,全縣轄12鎮、16鄉。

長嶺基礎設施

城市道路:道路總長度為64公里,面積為63.2萬平方米(人行道6.6萬平方米),其中柏油路52.58平方米,磚路6.02萬平方米。另外,修築灰渣路總長20公里,14萬平米米。 城市供水:供水綜合生產能力為20.7萬立方米/日,現有地下供水管道總長為111.4公里,供水總量為513.5萬立方米/年,用水户為7450户2.25萬人,全年節水量為30萬立方米。
長嶺
長嶺(16張)
城市排水:排水管道總長度23.54公里,污水排放量為420萬噸。 建道路檢查井和雨水井各549座。
城市路燈:現有城市路燈1302盞。安裝燈光隧道12座,鋪設地下電纜22.8公里。
城市綠化:綠化覆蓋面積為184公頃,園林綠地面積162公頃,公共綠地面積4.8公頃。
城市燃氣:天然氣供氣管道總長度為36.3公里,供氣總量為75萬立方米。液化石油氣儲氣能力為62噸,全年供氣總量1250噸,建天然氣站3個,液化氣站3個,用氣總人口為5萬人 。
城市交通:全縣共有小公共汽車15輛,出租車1500輛,客運總量為4.2萬人。
街路命名:根據吉林省城鎮街路、衚衕命名若干規定要求,結合長嶺鎮實際情況,街路命名的原則是:尊重歷史,照顧習俗。體現規劃。方便管理,含義健康,好找好記,字音明快,語言美雅,名符於實。反映出社會主義城鎮特點。
二、街路的區分是:南北道命名為街、東西道命名為路。
三、長嶺鎮共命名了十三條街,十三條路。
四、街路命名的根據
1.長嶺建縣城時用青磚修築四個拱形城門,門上分別書行書字,東門上寫迎旭,南門上寫來薰,西門上寫挹爽,北門上寫拱宸。以這八個字命名兩條街、兩條路的名稱。分別為:迎旭街、挹爽街、來薰路、拱宸路。
2.長嶺鎮內傳統習慣叫法有 東關、西關、南關、北關。以這四關分別命名了兩條街、兩條路的名稱。即:東關街、西關街;南關路、北關路。
3.取“長嶺永新”四個字為頭,用十六個字搭配成“長嶺永新、長治久安,興盛慶豐、安居樂業”四個詞組命名九條街、九條路名。老十字街南北道命名為長嶺街,東西道命名為嶺城路。
以“長”字打頭搭配興盛慶豐詞組,命名長慶街、長豐街;長興路,長盛路。
以“嶺”字打頭搭配東西南北詞組,命名嶺東街、嶺西街;嶺南路、嶺北路。
以“永”字打頭搭配長治久安詞組,命名永長街、永治街;永久路,永安路。
以“新”字打頭搭配安居樂業詞組。命名新安街、新居街;新樂路‘新業路。
街從西往東排 路,從南到北
1.嶺西街。老土產公司門前   1嶺南路,現在南環
2.新居街,縣公安局門前   2.新樂路,針織廠對門道(現為衚衕)
3.挹爽街。駿城西側南北街   3.來薰路。五糧店前東西路
4.西關街,名都花園門前 4.南關路,實驗小學南側東西道
5.長豐街。進修學校東道  5.長興路,實驗小學北側東西道。
6.永治街,客運站西道  6.永久路, 老縣委門前主道
7長嶺街,新華書店西道 7.嶺城路,縣政府門前東西道
8永長街,縣賓館西道 8.永安路,北市場門前道
9.長慶街,建設局西道 9.長盛路,一中門前道。
10東關街,鶴祥賓館東道 10北關路,北關校北道
11.迎旭街,人民銀行東道 11.拱宸路, 現在的北環,
12.新安街,武裝部東道, 12.新業路,電視台北側道,
13.嶺東街,老鐵工廠西道,交通局西道 13.嶺北路,殯儀館門前道

長嶺發展規劃

城市定位:
吉林省中西部新興中等城市—新崛起的建成區面積與人口規模達到中等城市,生態優良宜居城市,長春市後花園。
產業地位:
國家石油天然氣基地、國家新能源產業基地、東北地區風電裝備製造業基地、國家糧食安全基地、綠色食品加工基地、東北地區化肥生產基地、東北地區西部重要物流中心。
生產力佈局
基於吉林省發展空間戰略,長嶺現有發展基礎、交通條件和未來發展潛力,優化全縣“一圈”、“一核”、“三支點”、“一軸帶”的生產力佈局。
“一圈”:就是將長嶺經濟社會發展融入長春市都市圈。“一核”:就是以長嶺鎮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區。“三支點”:就是以太平川鎮工業物流園區、集體鄉--巨寶山鎮石油天然氣加工園區和永久鎮--太平山鎮承接產業轉移園區為三個戰略支撐點。“一軸帶”:就是以永久鎮——太平川鎮形成的長嶺城鎮聚集帶、產業聚集帶、風光能源景觀帶。
旅遊文化產業
立足現有旅遊資源,規劃 “三區、三園、三品、八景”的旅遊業發展佈局。“三區”即中部親水—觀光度假旅遊區;西部生態—草原風情旅遊區;東部體驗—鄉村風貌旅遊區;“三園”風車樂園、草原風情園、馬鈴薯生態園;“三品”即水上風光、草原生態、風電景觀旅遊產品;“八景”即龍鳳山旅遊風景區、王子風電景觀區、腰井子草原風情景區、永久柳蒿山莊景區、三青山小康村景區、長嶺清淨寺景區、利發盛天主教堂景區、黑泉眼垂釣園景區。重點建設龍鳳山旅遊風景區、風電景觀、草原風情遊覽、東山公園、馬鈴薯生態園等6個旅遊項目。促進旅遊產業與文化產業聯姻,積極發展文化產業,增加旅遊產業的文化內涵及吸引力。到2015年,旅遊人數達到63.75萬人,旅遊業總收入達到5.1億元。
文化體育
積極發展文體事業。在長嶺城區和太平川鎮增設文化體育活動中心,在體育場內建設1座1500平方米的封閉式綜合訓練館,在城區建設一座集圖書館、展覽館於一體的文化信息共享的綜合場館,在縣城中心地段建設一座能容納5000人的文化活動廣場,各鄉鎮建設1座300平方米的標準文化站和5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廣場,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各建成1處文化活動廣場。
長嶺縣體育館建設項目 建設面積1500平方米
長嶺縣文物博物院 文物收藏數據庫100平方米、辦公室100平方米、文物展覽館400平方米
優化城鎮體系
基於城鎮基礎、交通網絡、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生態環境保護條件,優化全縣的“一核”、“一副”、“二支點”、“七星”的城鎮體系。即,以縣城為核心,以太平川鎮為副中心,以集體鄉--巨寶山鎮,太平山鎮--永久鎮為支點,以新安鎮、前七號鎮、大興鎮、北正鎮、流水鎮、利發盛鎮、三青山鎮等7個鎮為衞星鎮的城鎮體系。
做大縣城區
以建設區域性生態宜居中等城市,打造長春後花園為目標,將長嶺環城工業集中區、雙龍工業園區擴容至城區,改造老城區,建設新城區,拉大框架、拓展空間、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形成“雙軸、四區、五中心”的城市空間格局:“雙軸”即以嶺城大路為東西、長嶺大街為南北向的城市拓展軸;“四區”即老城區、西部新城區、新興產業園區、站前商貿區;“五中心”即站前商貿物流中心、文化體育休閒中心、行政辦公中心、傳統商業中心、產業孵化中心。規劃面積達到299.42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6平方公里。到2015年,城市實際居住人口達到16萬人,其中常住人口13.8萬人。
加大縣城建設力度,重點加強老城區改造、新區和產業園區建設。引進沃爾瑪、歐亞、國商等國內國際商貿企業到新區落户;引進金風集團等大企業到產業園區發展。推進國家衞生城、園林城、文明城建設,到2015年達到國家級、省級標準。進一步完善縣城“三橫三縱四環”道路、給排水、污水及垃圾處理、供熱站、民用天然氣、綠化等工程,提高基礎設施承載力。新建、改建城區道路10條,建設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建設集中供熱站及管網系統。到2015年,年供水量達到1500萬噸;道路面積11.84萬平方米;污水處理率達到80%以上;生活垃圾及糞便無害化處理達到100%;集中供熱率達到80%以上;天然氣氣化率(使用天然氣人口/城鎮人口)達到80%以上。集中供熱面積達到200萬平方米,城區天然氣管網覆蓋率達到100%。
三橫三縱四環詳解
三橫:
北二環【拱晨】路、嶺城大路、南二環路
三縱:
西二環路、長嶺大街、東二環路【嶺東一街】
四環:
一環,保留老城區內部歷史風貌的一環路,由長豐街、迎旭街、長盛路、萊薰路圍合,環路內面積1。52平方公里。
二環,連接新老城區的二環路,由環城公路圍合,環路內面積6。79平方公里。
三環:聯繫遠景生活區與生產區的三環路,由西三環路、東三環路、【南三環】站前路、【北三環】嶺北路圍合,環路內面積25平方公里。
四環:環路內面積100平方公里。
做強太平川鎮副中心
以建設東北地區化肥基地與交通物流中心為功能的長嶺縣域副中心為目標,拓展城鎮規模:東至川業街,西至長嶺興發食品公司,南至南環路以北、北至雜糧雜豆交易市場,規劃用地12.58平方公里。到2015年,初步實現由小城鎮到小城市躍升,鎮區實際居住人口達到8萬人,規劃區面積達到8平方公里。
做強二個支點
1、集體鄉--巨寶山鎮。以石油天然氣園區為平台,以天然氣開發利用為重點,擴大鎮區規模,強化產業與基礎設施承載力,打造化工鎮。到2015年,鎮區總人口達到2萬人,規劃區面積達到10平方公里。
2、永久鎮--太平山鎮。發揮臨近長春市及農業優勢,建設產業轉移承接區,建設汽車零部件與農村產業園區及畜牧業大鎮。規劃到2015年,鎮區總人口達到1.5萬人,規劃區面積達到8平方公里。
做強衞星鎮
搶抓省統籌推進城鎮化建設機遇,積極做強7個衞星鎮。爭取新安鎮、前七號鎮、三青山鎮、流水鎮進入省重點鎮範圍,利發盛鎮、大興鎮、北正鎮、力爭進入全市小城鎮建設重點鎮。

長嶺經濟概況

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7.8億元,工農業總產值43.5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2億元,農業總產值31.5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98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2820元。 工業 全縣工業企業達到90户。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油氣開發、機械製造、工藝製品、油脂化工、混配飼料、中西藥品、紡織服裝、肉羊加工、建築材料和農副產品加工等十幾個行業。2003年,全縣新建工業項目44個,總投資3.95億元,其中投資在1000萬元以上項目8個。2011年末,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可實現160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3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200元。

長嶺農業

本縣是吉林省的主要產糧區和商品糧基地,也是玉米出口的主要地區。現有耕地18.1萬公頃,人均耕地0.28公頃。2003年,糧食總產量達130萬噸,訂單農作物面積達到10.5萬公頃,佔總播種面積的57.9%,沿長白路棚膜經濟開發帶初步形成,大棚總數達到5338棟190萬平方米;水利設施逐步完善,全縣有大機電井2300眼、農田小井38300眼,水控面積達93萬畝;林地總面積達到17萬公頃,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19.4%;優質牧業健康發展,全縣已建立牧業小區150個,全縣牛、羊、豬、雞、鵝分別發展到10萬頭、90萬隻、60萬頭、600萬隻、400萬隻。

長嶺商貿金融

城鄉市場進一步活躍,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實現增加值6.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3.7億元。金融辦事機構齊備,運行平穩,目前可辦理國內外一切資金往來和各項存、貸款業務,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達11億元,貸款餘額達35億元。

長嶺交通通訊

通-讓、平-讓,長春-長嶺-烏斯台【未建成】鐵路在境內的太平川站交匯,國道二0三線、省道長白西線、大慶-廣州高速、嫩江-丹東高速【未建成】、大蒲柴河-科爾沁左翼中旗高速【未建成】在縣內交叉通過。境內油路達到了708公里,實現了“鄉鄉通油路”的建設目標,全縣已經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絡。郵電通訊事業迅猛發展,目前固定電話發展到5.2萬門,移動電話用户發展到5萬多户。

長嶺文教科技

全縣共有科研機構8個,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0764人,擁有各級各類學校323所,在校學生81196人,重點高中1所,2003年有1872名學生升入大中專院校,升學率達到97%。縣內文化館、展覽館、電影院、俱樂部等各種文化基礎設施齊全,城鄉文化活動開展豐富多彩。

長嶺體育衞生

廣泛開展羣眾性體育活動,幾年來共獲省市級金銀牌19枚。有業餘體校1所。全縣擁有各類醫院37家,病牀1283張,醫護人員2884人,其中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180人,有先進的B超、彩超和CT機等醫療設備共20多台。

長嶺地方特色產業

以肉羊、馬鈴薯、“三辣”、葵花等豐富的農畜產品為原料的特色產品加工業發展迅速。2003年,結合省財政支持小康示範村建設,規劃建設了三青山粉條加工園區,新上粉業加工大户42户,全年生產粉條4萬噸,實現產值1.44億元。

長嶺人文自然景觀

前進鄉的八寶湖遺蹟、三縣堡鄉的暖泉冬青和八十八鄉的沙嶺水泊是全縣有名的三處自然景觀
哈達山水利樞紐工程有望向長嶺輸送水源。

長嶺縣名由來

於長嶺地名的由來説法眾多,主要有三:
其一,認為是承襲了渤海國長嶺府的名稱。據《新唐書》記載,渤海國長嶺府曾設在此地,因以縣名。但在《增訂吉林地理紀要》一書中卻否定了這一説法,“渤海的長嶺府應在今吉林市西南,而今日的長嶺縣則在其西北。”“長嶺縣地處海拔145~270米之間,境內平衍無高山大嶺,所以不足為據”。
其二,源於縣駐地原來的土名“長嶺子屯”。在長嶺縣,至今還有個地名叫“老長嶺子”,在長嶺鎮南2公里原廣太鄉境內,因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有蒙古人叫胡長嶺的於此地開店,稱長嶺子店,遂成屯名,後簡稱長嶺子,長嶺縣名由此而來,此説常見於舊時野老口口相傳,但史無實據,不足為信。
其三,取名於長春西北至通榆縣縱橫一二百里的“長長的沙嶺”,當地人稱“崗子”。長嶺縣境東部高,北部低,東南部系高台地,中部系沉積平原,西北部系半固定沙丘,縣境內地貌以東起三縣堡,西止大興一線為分水嶺,南北橫跨松花江與遼河兩大流域。
在《東三省政略》一書中專有“紀長嶺縣設治”一節,其文大略如下:“長春府與所隸農安縣之區域,其先皆蒙古郭爾羅斯前旗遊牧地也……由長春而北斜行至奉天開通縣界,縱橫一二百里有長嶺焉,亦蒙地之荒蕪者也。承平日久,生齒益繁,附近人民以時開墾”,“於是漸成村落,揀派委員經理其地”。因此於光緒三十四年與密山、蒙江、樺甸等府縣同時設置。
所以,關於長嶺縣名的由來,多數人更傾向於第三種説法。1994年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詞典/吉林省》也選擇了這種説法:因位於松遼分水嶺上,故名。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