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鐵路遮斷

鎖定
鐵路遮斷是戰時對決定棄守地域或敵佔區的鐵路進行破壞和設置障礙物的行動。 [1] 
中文名
鐵路遮斷
定    義
戰時對決定棄守地域或敵佔區的鐵路進行破壞和設置障礙物的行動

鐵路遮斷遮斷目標

遮斷的重點目標是破壞後修復困難的鐵路橋樑、隧道、樞紐,深長的路塹、高路堤,水網稻田和泥沼地區的路基,以及通信、動力、給水設備和機車車輛等。 [1] 

鐵路遮斷遮斷方法

遮斷方法有破壞和設置障礙物兩種。
破壞是指採用爆破焚燒、水淹、機械破路以及拆除等方法直接破壞鐵路建築物。用爆破法破壞能迅速實施,效果可靠,是常用的鐵路遮斷方法。拆除是指將鋼軌、鋼樑等器材和重要設備拆卸後運或就近隱蔽、掩埋,是在時間、兵力和運輸條件允許時可行的鐵路遮斷方法。
設置障礙物是指在鐵路線上埋設地雷、設置攔障、布撒毒劑放射性物質等。 [1] 

鐵路遮斷簡介

鐵路遮斷 鐵路遮斷
戰時對決定棄守地域的鐵路進行破壞和設置障礙物的行動。目的是阻滯敵方使用鐵路。遮斷的目標,重點是破壞後修復困難的鐵路橋樑、隧道、鐵路樞紐,深長的路塹,高路堤,水網稻田和泥沼地區的路基,通信、動力、給水設備和機車車輛等。遮斷的手段主要有撤除、爆破、使用機械破路、焚燒、佈雷和染毒等。
1848年,威尼斯人自毀其鐵路橋,以防奧地利人入侵,是鐵路遮斷的早期事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1917年3月,德軍從阿拉斯-蘇瓦松戰線撤退時,徹底破壞了其棄守地域內的建築物,包括664公里的準軌鐵路和412公里的窄軌鐵路,打亂了法、英軍隊的進攻計劃。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鐵路遮斷已被廣泛運用。在中國,1900年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入侵時,曾破壞了天津至北京間的鐵路和通信線路。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在退卻過程中,以拆路軌、炸橋樑為主要手段,破壞過平綏、津浦、膠濟、平漢、浙贛、隴海、粵漢等鐵路。解放戰爭初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華東、華北、東北戰場也曾破襲過鐵路,對遲滯國民黨軍隊的進攻,起了重要作用。
在現代戰爭中,鐵路遮斷通常在戰略、戰役範圍內,有計劃有準備地實施。要求被遮斷的鐵路,既要使敵方不能立即修復和正常使用,又不妨礙己方軍隊當時的行動,並考慮重新奪取這些鐵路時修復的方便。遮斷的縱深、目標、程度、時機和方法,由合成軍隊指揮員在總的作戰企圖下,按照上級的授權,並根據鐵路線(或區段)所處的地形、鐵路建築物的分佈狀況和結構特點,以及能用於遮斷的時間、兵力、器材等因素,全面分析,慎重確定。在時間比較充裕的情況下,應儘量採取撤除法,將鐵路器材和重要設備拆卸後運或就近隱藏;若時間緊迫,可用爆破等手段進行破壞,同時結合佈雷,以增加敵人修復的困難。遮斷準備工作須秘密隱蔽地進行,並預防敵人反遮斷。實施遮斷時,一般從前沿向後方逐段進行,或在幾個地段內同時進行。遮斷的時機須同作戰行動相配合,同道路、航道遮斷相協調。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