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鐵枷

鎖定
對於鐵枷所鑄造的時間和作用,歷來也是眾説紛紜,説法各一。有的説是船隻停泊系錨的錠石,也有的説是東吳為攔截晉人的戰船用來鎖江用的,還有的説是因為洞庭湖風浪險惡,為了保護岳陽樓基礎的安全,特用來鎮鎖蛟龍湖怪的。最早記載鐵枷的文字是北宋的《岳陽風土記》:江岸沙磧中,有冶鐵數枚,俗謂鐵枷,重千斤。這至少可以説明鐵枷是宋代以前的了。至於它的作用,一時也難以裁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它是與洞庭湖、岳陽樓密切相關的。也可以説,鐵枷能夠經受長期風波的衝擊,日曬雨淋,冰凍霜打,而千年不鏽不蝕,足以説明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鐵器和冶煉技術有了非同一般的成就。
中文名
鐵枷
體    重
約7000餘斤
異    名
鐵械和鐵扭
長    度
2.6米
鐵 枷
岳陽樓西下200米左右,是東吳魯肅的點將台。在點將台左側30米處,陳列着一枚長2.6米,厚0.34米,兩頭呈燕尾形的鐵枷。鐵枷重約7000餘斤,造型也十分別致。
這枚鐵枷,是岳陽樓管理人員於1980年5月從點將台下的湖灘上移上來的。為了方便遊人的參觀,他們特意增設這座景點。當時,一共發現了3枚,它們分別散放在駁岸前的沙灘上,只要到枯水季節就能見到。
鐵枷,又叫鐵械和鐵扭,為質料堅實,表面呈黑褐色的生鐵所鑄造。清光緒巴陵縣誌》載:"鐵械在城西門外水次,制度甚工。凡五,其一較小。"由此説來,其中一大一小兩枚,不知何時何因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