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鐵保

鎖定
董鄂·鐵保(1752~1824年),字冶亭,號梅庵,又號鐵卿, [21]  室名惟清齋, [22]  本姓覺羅氏,滿洲正黃旗人。清代大臣,著名書法家。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中進士,授吏部主事,後升為郎中、户部及吏部員外郎、翰林院侍講學士、侍讀學士、內閣學士。嘉慶四年(1799年),因彈劾官員過當被貶到盛京;不久,以吏部侍郎出任漕運總督。嘉慶十年(1805年),升任兩江總督,賞一品頂戴,成為管轄江蘇、安徽和江西三省的最高軍政長官。嘉慶十四年(1809年),發生山陽縣令王伸漢冒賑,鴆殺委員李毓昌事件,鐵保遭到免職,流放新疆。道光初年,告病退休。道光四年(1824年),去世。
鐵保以文章和書法馳名朝野。曾任《八旗通志》總裁,並將旗人詩文編為《白山詩介》134卷,個人作品則編為《惟清齋全集》。鐵保是滿人中最著名的書法家,與成親王永瑆劉墉翁方綱,稱為“清朝四大書家”。書法早年曾學“館閣體”,後學顏真卿,糾正“館閣體”帶來的板滯之病。他謫居吉林時仍勤於臨摹古法帖,引起眼病,刻有《惟清齋帖》。
概述圖參考資料: [20] 
全    名
董鄂·鐵保
冶亭
梅庵、鐵卿 [21]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滿族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752年
逝世日期
1824年
主要作品
《惟清齋全集》
《白山詩介》等
最高官職
吏部侍郎、漕運總督、兩江總督 [19] 
本    名
鐵保
旗    籍
滿洲正黃旗

鐵保人物生平

鐵保早年時期

鐵保先世姓覺羅氏,後移居董鄂之地,便以地為氏。據他自己考證,為宋英宗越王趙偲之後裔。 [1]  家族中世代多出武將,父親誠泰官至泰寧鎮總兵,唯獨鐵保喜文。 [2] 
乾隆十七年(1752年),鐵保出生於京師。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十歲開始延師讀書。十六歲的時候,入國子監繼續求學。少年時代,面對父親提出的日後願意習武還是習文的問題,他明確地表示了願意習文,專攻四書五經以求考中。

鐵保官場升遷

鐵保 鐵保 [3]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二十一歲的鐵保考中進士,授吏部主事。由於性格耿直,得到管理吏部武英殿大學士阿桂的欣賞和舉薦,升為郎中、户部及吏部員外郎翰林院侍講學士侍讀學士內閣學士 [4]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鐵保受到乾隆帝的召見。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升任禮部侍郎,主持京師的會試、山東、順天等地的鄉試。 [5] 
嘉慶四年(1799年),鐵保先因彈劾官員過當被貶到盛京(瀋陽);不久以吏部侍郎出任漕運總督。他在漕運總督任上制定改革漕運章程十一款。 [6] 
嘉慶七年(1802年)底,鐵保調補廣東巡撫時,又將歷年行政經驗22條,刻在堂壁,告之後任。 [7] 
嘉慶八年(1803年)初轉任山東巡撫。這一年,黃河在河南封丘縣衡家樓決口,淹及下游山東章丘一帶十九州縣,嘉慶命鐵保赴河南指揮救災,合攏決口。

鐵保革職流放

鐵保書法 鐵保書法
嘉慶九年(1804年)三月,漕運暢通,鐵保加太子少保。很快因為運河水淺漕運不利,被革職留任。 [8] 
嘉慶十年(1805年),升授為兩江總督,朝廷命他審問安徽壽州的武舉人張大有因為事故下毒害死家族裏的侄子的事件,蘇州知府周鍔受賄輕縱,還有初彭齡當時做為安徽巡撫,查實事情緣由嚴格執法。鐵保被連坐,被剝奪了官銜,降為二品頂戴,很快又官復原職。 [9]  嘉慶十二年(1807年),填報上疏請求八旗兵用米代替俸祿折發錢鈔,朝廷下詔訓斥他擅自修改規定,革職留任。他先後上疏討論治河的事務,請求改建王營削減堤壩,修築擋水的堤壩、山盱堤後的土坡和河岸大堤,修復雲梯關外海口,朝廷派遣大臣商議他的建議,並採納了他的建議然後施行。 [10] 
嘉慶十四年(1809年),發生山陽知縣王伸漢冒賑,酖殺委員李毓昌事件,鐵保遭到免職,流放新疆。回京後升為禮部、吏部尚書。林清事變時,由於極力追查通匪太監,又被革職,流放吉林。 [11] 

鐵保晚年逝世

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回京。道光初年,鐵保告病退休。道光四年(1824年),去世。 [12] 

鐵保主要成就

鐵保書法造詣

鐵保優於文學,長於書法,詞翰並美。他的書法作品較為豐富的時期,是他任漕運總督兩江總督等職位的時期。《惟清齋法帖》等收錄的作品多為這一時期所作。 [13] 
鐵保對於書法十分深愛,這可以從他的一首詩中看出:“半生塗抹習難除,一任旁人笑墨楮,他日兒孫搜畫篋,不留金幣但留書。”雖然久居高位,但他只想留給子孫他的書法。鐵保的書法以楷書(真書)為工,長於行草 [13] 
《蕭間堂記》 《蕭間堂記》
鐵保楷書取法顏真卿的厚重,又轉師多家,成就自己;他極善吸取晉唐名家中有益的書法營養,草書除了師法懷素等人,更加推崇和師法張旭,正因為他遍臨遍學晉唐名家的法帖,才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書法面貌。 [13] 

鐵保詩歌風格

鐵保書法 鐵保書法
鐵保本人是一位十分典型的北方民族詩人。他的創作善於刻畫民族生活場面,這類作品常常寫得生機勃發。有《塞上曲》其一寫道:“雕弓白馬隴頭春,小隊將軍出獵頻。猿臂一聲飛霹靂,平原爭羨射鵰人。”其二寫道:“高原苜蓿飽驊騮,風起龍堆塞草秋。陌上健兒同牧馬,一聲齊唱《大刀頭》”。他又時常寫出表露雄健陽剛精神風範的詩作,更充分地顯現出他作為少數民族詩人的浪漫狂放氣質。 [14] 
即使是在被貶黜的時候,他的作品也洋溢着強者的生命律動,聽不出來絲毫向厄運讓步的意味:“萬里巖疆事遠遊,玉門關外此淹留。塞山不及征夫健,才見秋風已白頭。”(《出關作》)在謫居西域的過程中,鐵保還以傳神的詩筆,描繪和記錄了許多當地各民族的風土社情。“當筵醉舞號媯娜,對對紅妝耀金飾,低昂應節態婆娑,翩若驚鴻曳雙翼”(《媯娜曲》),傳遞出維吾爾民間舞蹈的美妙情韻;“三百六十日如駛,以月佔歲歲雲始,閨中禮拜心最誠,拜罷升齋啜甘旨”(《見新月》),再現了穆斯林羣眾歡度回曆新年的特有禮俗。詩人以滿族文人常有的文化包容性格,對新疆民族絢麗多彩的傳統文化事相,表示了發自內心的尊重與親近。 [14] 

鐵保文學理論

鐵保所處的時代,中原文壇上已經確立的詩歌理論大家,包括首創“格調説”的沈德潛、鼓吹“肌理説”的翁方綱和闡發“性靈説”的袁枚等。鐵保作為滿族的文學家,並不盲從成理,他對沈、翁詩論的擬古主義傾向不以為然,指出:“於千百古大家林立之後,欲求一二語翻陳出新,則惟有因天地自然之運,隨時隨地語語記實,以造化之奇變,滋文章之波瀾,話不雷同,愈真愈妙。不襲古人之貌,古人亦不能囿我之靈。言詩於今日,舍此別無良法矣。”(《續刻梅庵詩抄自序》)
鐵保主張寫詩只有抒發自己的“性情”,才能獲得成功。他強調“性情”,與袁枚強調“性靈”,既在指出文學創作要突出個性氣質方面有共同之處,也有分歧之點。“性靈説”專注於詩趣的靈動,有時難免蹈入虛飄,而鐵保的認識則比較地切中生活乃創作之源的藝術規律。他説過:“餘曾論詩貴氣體深厚,氣體不厚雖極力雕琢於詩無當也。又謂詩貴説實話,古來詩人不下數百家,詩不下數萬首,一作虛語敷衍,必落前人窠臼。欲不雷同,直道其實而已。蓋天地變化不測,隨時隨境各出新意,所過之境界不同,則所陳之理趣各異。果能直書所見,則以造化之佈置,為吾詩之波瀾。時不同,境不同,人亦不同,雖有千萬古人不能籠罩我矣!”鐵保的這一詩歌理論,與納蘭性德、康熙帝等人的詩論一道,形成了滿族古典詩歌理論的基本框架,也為豐富中華多民族的文藝理論做出了貢獻。 [14] 

鐵保人物評價

鐵保總評

鐵保一生,經歷充實又頗帶坎坷。他曾出任過鑲紅旗蒙古副都統、吏部尚書、山東巡撫、兩江總督等要職,為官克盡職守,屢有政績。嘉慶年間,因故兩度遭到革職,分別被遣戍新疆和吉林。在每經波折的人生遭逢中,鐵保總是表現出異常曠達的心胸,給人一種進退安然、榮辱不驚的個性展示。 [15] 

鐵保史評

清史稿》:鐵保居官為人慷慨論事,高宗謂其有大臣風;及居外任,自欲有所表現,倨傲,意為愛憎。 [16] 
馬宗霍在《書林藻鑑》中稱:“鐵公《神道碑》楷書模平原,草書法右軍,旁及懷素孫過庭,臨池功夫,天下莫及。”

鐵保個人作品

文學上他主編了《白山詩介》和經嘉慶皇帝賜名的《熙朝雅頌集》,著有《惟清齋全集》;書法上先後輯有《惟清齋字帖》、《人帖》、《惟清齋法帖》等。 [17] 

鐵保家族成員

鐵保父親

父親:誠泰,泰寧鎮總兵。 [16] 

鐵保兄弟

弟弟:玉保,兵部侍郎。 [18] 

鐵保史籍記載

《清史稿·列傳一百四十》 [16] 
參考資料
  • 1.    《清史稿·列傳一百四十》:鐵保,字冶亭,棟鄂氏,滿洲正黃旗人。先世姓覺羅,稱為趙宋之裔,後改今氏。
  • 2.    《清史稿·列傳一百四十》:父誠泰,泰寧鎮總兵,世為將家。
  • 3.    鐵保的西域情  .中國西部開發網[引用日期2015-05-05]
  • 4.    《清史稿·列傳一百四十》:鐵保折節讀書,年二十一,成乾隆三十七年進士,授吏部主事,襲恩騎尉世職。於曹司中介然孤立,意有不可,爭辯勿撓。大學士阿桂屢薦之,遷郎中,擢少詹事,因事罷。尋補户部員外郎,調吏部。擢翰林院侍講學士,仍兼吏部行走,歷侍讀學士、內閣學士。
  • 5.    《清史稿·列傳一百四十》:五十四年,遷禮部侍郎,兼副都統。校射中的,賜花翎。調吏部。
  • 6.    《清史稿·列傳一百四十》:嘉慶四年,奏劾司員,帝責其過當,左遷內閣學士,轉盛京兵部、刑部侍郎,兼奉天府尹。尋復召為吏部侍郎,出為漕運總督。
  • 7.    《清史稿·列傳一百四十》:七年,遷廣東巡撫,調山東。河決衡家樓,詔預籌運道。
  • 8.    《清史稿·列傳一百四十》:九年三月,漕運迅速,加太子少保。尋以水淺船遲,革職留任。
  • 9.    《清史稿·列傳一百四十》:十年,擢兩江總督,命覆鞫安徽壽州武舉張大有妒奸毒斃族侄獄,蘇州知府周鍔受賄輕縱,及初彭齡為安徽巡撫,勘實置法。鐵保坐失察,褫宮銜,降二品頂戴,尋復之。
  • 10.    《清史稿·列傳一百四十》:十二年,疏請八旗兵米酌給二成折色,詔斥妄改舊章,革職留任。先後疏論治河,請改建王營減壩,培築高堰、山盱堤后土坡及河岸大堤,修復雲梯關外海口,遣大臣勘議,並採其説施行。
  • 11.    《清史稿·列傳一百四十》:十四年,運河屢壞堤,荷花塘決口合而復潰,鐫級留任。山陽知縣王伸漢冒賑,酖殺委員李毓昌,至是事覺,詔斥鐵保偏聽固執,河工日壞,吏治日弛,釀成重獄,褫職,遣戍烏魯木齊。逾年,給三等侍衞,充葉爾羌辦事大臣。尋授翰林院侍講學士,調喀什噶爾參贊大臣。授浙江巡撫,未之任,改吏部侍郎。擢禮部尚書,調吏部。請芟吏、兵兩部苛例,條陳時政,多見施行。林清之變,召對,極言內監通賊有據,因窮治逆黨,內監多銜恨,遍騰謗言。會伊犁將軍松筠劾鐵保前在喀什噶爾治叛裔玉素普之獄,誤聽人言,枉殺回民毛拉素皮等四人,上怒,追念江南李毓昌之獄,斥其屢蹈重咎,褫職,發往吉林效力。
  • 12.    《清史稿·列傳一百四十》:二十三年,召為司經局洗馬。道光初,以疾乞休,賜三品卿銜。四年,卒。
  • 13.    鐵保  .中國硬筆書法在線[引用日期2015-05-05]
  • 14.    “北方才子”──鐵保  .中國社會科學院[引用日期2015-05-05]
  • 15.    漕運六任總督與山陽阮氏  .萬家姓[引用日期2015-05-05]
  • 16.    《清史稿·列傳一百四十》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5-05]
  • 17.    清·鐵保書法賞析  .中國國家博物館[引用日期2015-05-05]
  • 18.    《清史稿·列傳一百四十》:弟玉保,字閬峯。乾隆四十六年進士,入翰林,有才名。
  • 19.    《滿族大辭典》鐵保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23-10-07]
  • 20.    丁以誠鐵保像軸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3-10-07]
  • 21.    鐵保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3-10-07]
  • 22.    鐵保《惟清齋全集》序跋研究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23-10-0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