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鏟形門齒

鎖定
鏟形門齒,上頜兩顆中門齒的兩邊緣翻卷成稜,中間低凹,像一把鏟子。此種門齒齒冠舌面兩側邊緣脊增厚及舌面凹陷而形成的似鏟形的結構的門齒。類似結構偶爾亦可見於上下犬齒。鏟形門齒在東亞現代人羣和化石人羣均具有較高的出現率。中國絕大多數人是這種門齒,而白種人有這種門齒的只佔8.4%,黑人只佔11.6%。
中文名
鏟形門齒
外文名
The shovel shaped incisor
釋    義
上頜兩顆中門齒
主要人羣
炎黃子孫

鏟形門齒三大印記

黃種人三大印記: 鏟形門齒、青斑內眥褶
考古學家人類學家研究發現,在黃種人身上有這三項區別於世界其他民族的特有的生理印記

鏟形門齒發現過程

1959 年在北京周口店遺址第一地點發現了著名的北京猿人。魏敦瑞在仔細地研究了大量北京猿人的化石後指出,其體質特徵至少有十二項與蒙古人種有聯繫,鏟形門齒就是最顯著的一項。中國境內發現的人類化石,無論是比北京猿人更早的元謀猿人(距今約175 萬年)和藍田猿人,還是大體同時乃至更晚的早期智人與晚期智人化石,無一例外都是鏟形門齒。在新石器時代和現代中國人的標本中,鏟形門齒佔有極高的比率,高於其它任何種族。其它許多體徵也有類似的現象。 [1] 
參考資料
  • 1.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