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鍘刀

鎖定
鍘刀,漢語詞語,意為切草、樹枝、根莖等的五金刀具。其在底槽上安刀身,刀的一頭栓杆固定活動,一頭有把,可以上下提壓。 [1] 
中文名
鍘刀
外文名
Hay cutter
拼    音
zhá dāo
注音字母
ㄓㄚˊ ㄉㄠ

目錄

鍘刀簡介

鍘刀是切中草藥、動植物藥材。最新改良款,主要加長刀柄,演化出刀橋,增加固定條凳、塑料底板。現在極少人用鍘刀了。鍘刀由兩部分組成,一塊中間挖槽的長方形木料(一般用榆木),一把帶有短柄的生鐵刀,此刀的刀尖部位插入木槽裏固定。鍘刀是專門給牲畜鍘草料的,一人把草料平鋪到木鍘板上,另一人握住刀柄向下用力,草就齊刷刷的切斷了。鍘刀屬於傳統農具,工作原理十分簡單,卻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展現了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當今鍘刀已拓展應用於專切中藥材領域,且分化為單楔和雙楔。業內代表作更新迭代,推陳出新,人性化設計增加防鏽、安全鎖釦等。細緻工匠防護措施加長手柄,省力槓桿

鍘刀典籍

三俠五義》第一回:“公孫策見真要辦理此事,只得退出,從新將單于細細的搜求,又添上如何包銅葉於,如何釘金釘子,如何安鬼王頭,又添上許多樣色。不多時,匠役人等來到。公孫策先叫看了樣子,然後教他做法。眾人不知有何用處,只得按着吩咐的樣子蕩起,一個個手忙腳亂,整整鬧了一夜,方才蕩得。包公臨上朝時,俱各看了,吩咐用黃箱盛上,抬至朝中,預備禦覽。”
陳登科活人塘》:“劉根生穿着短軍裝,扛住一把鍘刀。”
包青天鍘刀 包青天鍘刀

鍘刀包公鍘刀

由《三俠五義》裏的包公故事引申的有包公三口鍘刀,龍頭鍘刀,專斬皇親國戚;虎頭鍘刀,專斬大臣;狗頭鍘刀,用來斬平頭百姓。包公乃歷史舞台人物形象,其三口鍘刀鍘過無數犯罪的權貴,赫赫有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