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銅錢

(漢語詞語)

鎖定
銅錢,漢語詞語,拼音是tóng qián,是古代貨幣的一種。春秋戰國時期,隨着商品經濟發展,使在流通中要分割和鑑定成色的金屬稱量貨幣逐步不適應,而被金屬鑄幣所取代。中國曆代古錢幣大多數是以銅合金形式鑄造的,方孔錢銅幣)是古代錢幣最常見的一種。由於發行時間和發行量均遠大於其他種類的錢幣,方孔錢和中國古錢幣這兩個概念經常等同。
中文名
銅錢
拼    音
tóng qián
釋    義
古代貨幣
釋義
銅錢為古代貨幣的一種,也是古代貨幣中最重要、最正統、最普遍的類型之一。 [1] 
廣義
廣義的銅錢,前提為銅質,自先秦時期的銅貝布幣刀幣,到半兩、五銖、通寶、重寶元寶,一直到宣統通寶,加之機制銅幣,都可稱為銅錢。
狹義
狹義的銅錢,為圓形方孔銅質錢幣,又稱之為泉、布、帛,孔方兄等。自秦始皇統一貨幣——半兩,到清末民國的宣統通寶、民國通寶,行用兩千多年,除個例以外,圓形方孔銅錢成為貨幣的主要流通樣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