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

鎖定
銀行間拆借利率是A銀行到B銀行貸款一天的利率, 如果是個人就叫借款。如果是銀行就叫拆借。它的意思就是各銀行間進行短期的相互借貸所適用的利率,通常是隔夜拆借或者1—7天內拆借,它是發達貨幣市場上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利率。
中文名
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
性    質
利率
屬    性
隔夜拆借
所屬國家
美國

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利率意義

許多其他利率都要直接或間接地受到銀行間拆借利率變動的影響,甚至其變動的國際影響也很劇烈(比如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和著名的“LIBOR”),所以銀行間拆借利率通常可以作為一國利率市場化程度的重要參考。
對於同一個銀行來説,它有拆借和拆出兩個利率,拆借和拆出的差額,就是銀行的獲利部分。

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發展歷史

央行與商業銀行之間有拆借市場,商業銀行之間也存在拆借市場(同業拆借),同業拆借利率比照央行與商業銀行之間的拆借市場利率執行, 同業拆借市場亦稱“同業拆放市場”,是金融機構之間進行短期、臨時性頭寸調劑的市場。
合併相冊 合併相冊
同業拆借市場最早出現於美國,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於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的實施。按照美國1913年通過的“聯邦儲備法”的規定,加入聯邦儲備銀行會員銀行,必須按存款數額的一定比率向聯邦儲備銀行繳納法定存款準備金。而由於清算業務活動和日常收付數額的變化,總會出現有的銀行存款準備金多餘,有的銀行存款準備金不足的情況。存款準備金多餘的銀行需要把多餘部分運用,以獲得利息收入,而存款準備金不足的銀行又必須設法借入資金以彌補準備金缺口,否則就會因延繳或少繳準備金而受到央行的經濟處罰。
在這種情況下,存款準備金多餘和不足的銀行,在客觀上需要互相調劑。於是,1921 年在美國紐約形成了以調劑聯邦儲備銀行會員銀行的準備金頭寸為內容的聯邦基金市場。
在經歷了20世紀30年代的第一次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之後,西方各國普遍強化了中央銀行的作用,相繼引入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作為控制商業銀行信用規模的手段,與此相適應,同業拆借市場也得到了較快發展。在經歷了長時間的運行與發展過程之後,當今西方國家的同業拆借市場,較之形成之時,無論在交易內容開放程度方面,還是在融資規模等方面,都發生了深刻變化。

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拆借目的

拆借交易不僅僅發生在銀行之間,還擴展到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之間。從拆借目的看,已不僅僅限於補足存款準備和軋平票據交換頭寸,金融機構如在經營過程中出現暫時的、臨時性的資金短缺,也可進行拆借。
更重要的是同業拆借已成為銀行實施資產負債管理的有效工具。由於同業拆借的期限較短,風險較小,許多銀行都把短期閒置資金投放於該市場,以利於及時調整資產負債結構,保持資產的流動性。特別是那些市場份額有限,承受經營風險能力脆弱的中小銀行,更是把同業拆借市場作為短期資金經常性運用的場所,力圖通過這種作法提高資產質量,降低經營風險,增加利息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