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鉛畲村

鎖定
鉛畲村位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南口鎮,風景秀麗,主要農產品有豆瓣菜、草莓等,村內資源有花崗岩等。
2018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擬將鉛畲村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1]  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2] 
中文名
鉛畲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梅州市
地理位置
梅州市梅縣區南口鎮
電話區號
0753
機    場
梅州客都機場
火車站
梅州站梅州西站
車牌代碼
粵M
方    言
梅州話

鉛畲村村落簡介

鉛畲村是梅州市一個自然村、毗連松水村文光村,風景秀麗,人好,水美
村內企業:摩托車配件廠、塑膠有限公司、傢俱廠、軸承儀、米業有限責任公司、鉛筆廠
主要農產品:豆瓣菜、草莓、小胡蘿蔔、梅州金柚、生菜、芹菜梗
村內資源:花崗岩、鉬、石膏、膨潤土、碲銀礦、海蘭寶石
村裏單位:鉛畲村村委會、鉛畲村黨支部。

鉛畲村發展概況

梅州市梅縣區鉛畲村位於梅州市梅縣區南口鎮瑤上片。我村轄10個村民小組,在冊户數293户,人口1342人;全村耕地面積580畝。村年平均氣温為21.2℃,年降雨量約為1500毫米,氣候特徵亞熱帶季風氣候。主要經濟作物有水稻、金柚、三華李,村特色經濟收入有金柚、三華李,上一年我村農村經濟總收入為1606萬元。近年來,我村發展經濟的措施以及成果:1、因地制宜,拓寬村集體經濟收入渠道。我村從實際出發,發揮優勢,做好以地生財的文章,把閒置山地出租給老闆種植經濟林,發包集約土地帶動羣眾種植梅州金柚、三華李等果樹,增加村級集體收入。2、切實加強對村級集體經濟的內部管理和民主監督。3、切實加強以村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班子建設,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通過以上措施我村可達到集體收入3.2萬元。 [3] 

鉛畲村駐村幫扶

省政府和被幫扶市區(縣)政府對全省“雙到”幫扶村進行了檢查考核。我校幫扶的梅州市梅縣區南口鎮鉛畲村經檢查考核,各項工作指標均達到要求,完成了三年幫扶任務。
2013年開始,省委省政府開展了第二輪全省對口幫扶工作,我校承擔了對梅州市梅縣區南口鎮鉛畲村的駐村幫扶任務。為此,我校校委會高度重視,研究了幫扶工作的各項工作,選派了何平駐村開展工作,同時確定了幫扶工作部門和明確了以我校青年人為主體的“一對一”貧困户聯繫人。
梅州市梅縣區鉛畲村全村處於山地,特點是山、散、窮,是梅州市典型的貧困村之一。貧困户55户,佔全村總户數的三分之一。全村經濟產業單一,以種植梅州金柚為主。村人均純收入5502元,貧困户人均純收為2500元左右。村集體收入3000元,更為困難的是,村中現有居住人口以老、弱、病、殘為主,缺勞力、資金、技術等。
我校駐村幹部何平駐村以後,在黨校的具體指導下,會同鎮領導、村幹部,研究情況、分析問題、找準突破口。一是開展入户調查,準確核實貧困户資料;二是多次召開村兩委班子成員座談會,瞭解村情民意;三是深入村民家裏和田間地頭,實地察看村容村貌,重點察看道路、危房、耕地、水利等設施,瞭解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五是制定了《廣州市委黨校“規劃到户責任到人”扶貧開發梅州市梅縣區南口鎮鉛畲村2013—2015年規劃》和《各年度幫扶計劃》。還對全村55户貧困户進行資料核實公示,填寫村、户幫扶記錄簿,建檔立卡,制定了《“一户一策”脱貧幫扶計劃》和《市委黨校“一對一”幫扶任務目標計劃》等。
三年來,我校及駐村幹部何平克服眾所周知的困難,發揮主觀能動性,以“民生優先,突出重點,分段實施”的原則,確定了社會保險參保、主導產業幫扶、鄉村衞生、農田水利、村道水泥硬底化等基礎設施等項目落實幫扶任務。截至2015年12月,在資金統籌了方面,我校自籌資金、利用中央財政資金、廣州市財政資金合共200餘萬元,籌集行業資金200萬元,籌集社會扶貧資金18萬元,共籌集幫扶資金416萬元。在鄉村建設方面,一是投資40餘萬元對村委會進行了修繕,購買了辦公設備並整治了周邊環境;二是修建了村民廣場和籃球場並配備了健身器材;三是完善了衞生站的建設,購買了必要的設備等,四是籌集資金12萬餘元修繕了山塘和3448米的農田灌溉引水圳道;五是完成了列入規劃的低收入户危破住房改造工作任務;六是對全村150盞路燈進行了更換並安裝了視頻監控。在民生建設方面,一是為全村村民購買了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的新型農村醫療保險;二是籌集資金11萬元每年為貧困户發放了肥料;三是組織村民進行種植技能培訓;四是添置了垃圾收集和運輸設備;五是成立了鉛畲水果專業合作社,並已註冊了自己的商標;六是購買了4000株桂花,樟樹苗發放給全村村民栽種;七是每年對村裏考上本科、大專獲高職的學生給予資助;八是為村民的孩子們贈送了書包,文具盒,運動鞋,乒乓球桌,電腦等,我校圖書館還把部分書刊贈給村裏供村民閲讀。
按省的考核統計,十項重點考核指標我校均完成。它們是:幫扶資金400萬元以上;脱貧率100%;貧困户人均純收入達到全省農民年人均收入的60%;村委會建設達標;衞生站建設達標;垃圾設施建設達標;安全飲水率100%;住房改造完成率100%;單位領導到村率等等。
我校幫扶工作經歷過省市區(縣)的一系列工作檢查,尤其是經歷過省扶貧辦和廣州市扶貧辦的工作突檢,結果均獲得檢查部門和檢查負責人的好評。他們的主要評價是:市委黨校能在自身條件完全不充分的條件下,憑着黨校的重視和駐村幹部的頑強努力,能夠出色完成高難度的任務,實屬難得。為此,廣州市扶貧辦還把我校幫扶工作的經驗刊登在有關《簡報》上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