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賢敏

(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長聘教授,長江學者)

鎖定
金賢敏,男,1980年7月出生於安徽省合肥市, [13]  [15]  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長聘教授 [1]  、博士生導師, [1]  長江學者 [1]  ,集成量子信息技術研究中心(IQIT)主任,區域光纖通信網與新型光通信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帶頭人 [1]  ,圖靈量子創始人兼CEO [11]  ,九三學社社員 [2] 
2008年獲得中國科技大學博士學位 [3]  ,2010年起赴英國牛津大學物理系做博士後 [1]  ,2012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 [4]  ,2013年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 [5]  [6]  2015年入選上海青年科技啓明星計劃 [6]  ,2015年入選世界經濟論壇“青年科學家” [7]  ,2016年入選上海市曙光學者 [6]  ,2018年入選上海青年科技英才 [6]  。2013年起金賢敏開始在上海交通大學組建成立光子集成與量子信息實驗室,長期致力於光子芯片,量子存儲,量子信息等方面的研究。 [1]  2019年7月破格晉升為長聘正教授 。 [1] 
金賢敏長期致力於以光量子集成芯片的設計和製備,以及量子信息和光子信息的芯片化集成化的研發。 [1] 
中文名
金賢敏
外文名
Xianmin Jin
國    籍
中國 [3] 
出生地
安徽合肥 [3] 
出生日期
1980年7月 [15] 
畢業院校
英國牛津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在國際上最先開啓了稱霸標準的研究 [14] 
職    稱
教授
職    務
博導

金賢敏人物經歷

1980年,金賢敏出生於安徽省合肥市吳山鎮
2002年,金賢敏以總分第一的成績考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的研究生。 [13] 
2004~2008年師從潘建偉院士,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3] 
2008~2010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老師實驗室做博士後 [3] 
2010年起赴英國牛津大學物理系做博士後,合作導師為牛津大學副校長,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量子光學和超快光物理專家Ian Walmsley教授。期間在光存儲和光子芯片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影響力的研究成果。作為骨幹,參與了英國工程和物理科學研究基金項目(EPSRC)和美國空軍科學研究基金項目(AFOSR) [1] 
2012年同時獲得歐盟授予的“瑪麗居里學者”(Marie Curie Fellow)和牛津大學“沃弗森學院學者”(Wolfson College Fellow),並獲資助依託牛津大學獨立開展光存儲量子網絡實驗研究 [1] 
2013年起開始在上海交通大學組建光子集成與量子信息實驗室 [1] 
2014年,金賢敏放棄很快就要拿到的英國綠卡,回到上海交大任職。 [13] 
2014年11月辭去牛津大學的職位全職回到上海交通大學工作 [1] 
2014年11月開始在上海交大組建光子集成與量子信息實驗室。 [1] 
2015年獲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授予青年科學家獎。 [1] 
2019年7月破格晉升為長聘正教授 (Tenured Professor)。 [1] 
2020年獲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科學家獎。 [1] 
2021年2月,金賢敏創建國內光量子芯片及光量子計算的先行者圖靈量子。 [11] 
2023年8月,無錫光子芯片聯合研究中心主任 [12] 

金賢敏主要成就

金賢敏科研成就

金賢敏長期致力於以光量子集成芯片的設計和製備,以及量子信息光子信息的芯片化集成化的研發。 [1] 
迄今與合作者在高水平刊物上發表論文90餘篇,包括PRL 17篇,Science 2篇,Science Advances 3篇,Nature Photonics 8篇,Nature Physics 1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3篇,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篇,Advanced Materials 2篇,Optica 6篇,SCI引用3000多次,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0項。 [1] 
研究工作多次被國際科技以及大眾媒體,甚至美國軍方的報道和關注,包括TIME,Nature,Science,Scientific American,Physics World,New Scientist,Physicstoday,IEEE Spectrum,WIRED等 [1] 
科研進展
2010年,以第一作者完成的“遠距離量子隱形傳態”工作以封面文章發表在Nature Photonics上,並且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2010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和科技部評選的2010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1] 
2017年8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團隊成功進行了首個海水量子通信實驗,觀察到了光子極化量子態量子糾纏可在海水中保持量子特性,在國際上首次通過實驗驗證了水下量子通信的可行性。 [8] 
2018年05月,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團隊通過“飛秒激光直寫”技術製備出節點數達49×49的芯片,是世界最大規模的三維集成光量子芯片,也是國內首個光量子計算芯片 [9]  。2018年製備出了世界最大規模三維集成光量子計算集成芯片,並演示了真正空間二維量子行走,發表在Science子刊《科學-進展》上,並被評為2018年十大光學產業技術 [1] 
2018年06月,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研究團隊與南方科技大學翁文康教授合作,首次將機器學習技術應用於解決量子信息難題,實驗實現了基於人工神經網絡量子態分類器 [10] 
同年,製備出了首個軌道角動量波導光子芯片;基於三維光子集成芯片實現了快速到達量子加速算法,發表在Nature 子刊《自然-光子學》上,併入選2018 年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1] 
2018年9月,國防科技大學吳俊傑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合作,在國際上最先開啓了稱霸標準的研究。該項研究中,吳俊傑與金賢敏在“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上完成了玻色採樣問題的核心難題——積和式的求解。 [14] 
2020年實現了一種結合了集成芯片、光子概念和非馮諾依曼計算架構的可擴展的光子計算機,提供了“量子霸權”之外超越經典電子計算機算力的新思路,發表在Science子刊《科學-進展》上;同年,提出並實驗演示了一種混合架構的可在室温下運行的寬帶存儲量子網絡,可以按需製造和存儲量子態,並且能夠在時域上對單個或多個光子進行組合、分離、交換和分割等操作,同時量子性得到很好保持,發表在Science子刊《科學-進展》上; [1] 
2021年在光子芯片中實現分形網絡中的量子傳輸,發表在Nature 子刊《自然-光子學》上;同年實現單片集成128個全同量子光源芯片,被美國物理學會遴選為「編輯推薦」。 [1] 

金賢敏榮譽表彰

2012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 [4] 
2013年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 [5] 
2015年入選上海青年科技啓明星計劃 [1] 
2015年入選世界經濟論壇“青年科學家” [7] 
2016年入選上海曙光學者 [6] 
2018年入選上海青年科技英才 [6] 
2020年獲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科學家獎。 [1] 

金賢敏社會任職

擔任國際期刊《Chip》 (Elsevier)創刊執行主編、《Photonics Research》 (OSA)副主編、《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 (WILEY)國際編委、《IET Quantum Communication》(IET)副主編、《PhotoniX》(Springer Nature)主題編輯,以及中國電子學會量子信息分會委員、量子計算國際標準化工作組專家、上海市人工智能協會理事、牛津劍橋校友會四季論壇理事。 [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