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潘建偉

(中國科學院院士、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

鎖定
潘建偉,男,漢族,1970年3月生,浙江東陽人,1992年7月參加工作,2005年 8月加入九三學社,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實驗物理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理學博士學位,教授。
現任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政協常委,九三學社第十五屆中央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歐美同學會副會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63]  [69] 
1987年—1995年,潘建偉就讀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先後獲學士、碩士學位;1996年,赴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8]  ;1999年,獲維也納大學博士學位;1999年—2001年,在維也納大學實驗物理所從事博士後研究;2005年,任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量子物理與量子信息研究部主任;2011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2年6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助理;2013年12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2015年5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 [40] 
潘建偉主要從事量子光學、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學基礎問題檢驗等方面的研究。 [39] 
中文名
潘建偉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浙江省金華市東陽市
出生日期
1970年3月11日
畢業院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維也納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潘建偉人物經歷

1987--1992年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理論物理專業學習
1992--1993年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助教
1993--1995年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理論物理專業碩士研究生 
1995--1996年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理論物理專業學習
1996--1999年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實驗物理專業博士研究生
1999--2000年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實驗物理所博士後
2000--2001年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實驗物理所高級研究員
2001--2012年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教授(其間:2003--2008年兼任德國海德堡大學物理所瑪麗·居里講席教授;2008年至今兼任德國海德堡大學物理所榮譽教授)
2012--2013年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助理、近代物理系教授
2013--2015年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近代物理系教授
2015--2017年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近代物理系教授
2017--2020年 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近代物理系教授,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其間:2019--2020年中央黨校第47期中青班學習)
2020年-- 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近代物理系教授,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
九三學社第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十三屆中央常委,第十四、十五屆中央副主席,安徽省第九、十屆委員會副主委,第十一、十二屆委員會主委;第十二、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第十二屆政協常委, [63]  第十三屆安徽省政協委員。 [64] 

潘建偉職務任免

2023年12月,九三學社安徽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合肥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潘建偉同志不再擔任九三學社安徽省第十二屆委員會主任委員、常務委員、委員的決定。 [69] 

潘建偉主要成就

潘建偉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潘建偉首次實驗實現量子隱形傳態及糾纏交換、終端開放的量子隱形傳態、複合系統量子隱形傳態、16公里自由空間量子隱形傳態;首次實現三、四、五、六、八光子糾纏;首次實驗驗證GHZ定理;提出利用現有技術可實現的量子糾纏純化方案,並完成實驗實現;實現突破大氣等效厚度的量子糾纏和量子密鑰分發;先後實現絕對安全距離超過100公里和200公里的量子密鑰分發及全通型量子通信網絡;提出基於冷原子量子存儲的高效量子中繼器方案,並完成實驗實現;利用冷原子系綜實現高品質的單光子和糾纏光子的量子存儲;利用多光子糾纏實現重要的量子算法和突破經典極限的高精度測量;實現任意子分數統計的量子模擬。 [55] 
2022年8月消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包小輝、張強等,將長壽命冷原子量子存儲技術與量子頻率轉換技術相結合,採用現場光纖在相距直線距離12.5公里的獨立量子存儲節點間建立糾纏。 [58] 
2022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與上海技物所、新疆天文台等單位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百公里級的自由空間高精度時間頻率傳遞實驗時間傳遞穩定度達到飛秒(千萬億分之一秒)量級,可滿足目前最高精度光鐘的時間傳遞要求。 [59] 
2023年10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潘建偉、陸朝陽、劉乃樂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構建了255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三號”,再度刷新了光量子信息的技術水平和量子計算優越性的世界紀錄。 [68] 
2024年1月25日消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陳宇翱、戴漢寧等組成的研究團隊,成功研製了萬秒穩定度和不確定度均優於5×10-18(相當於數十億年的誤差不超過一秒)的鍶原子光晶格鍾。據公開發表的數據,該系統不僅是當前國內綜合指標最好的光鍾,也使得我國成為第二個達到上述綜合指標的國家。 [71] 
2024年2月,潘建偉、姚星燦、陳宇翱等人基於強相互作用的均勻費米氣體,首次觀測到由多體配對產生的贗能隙,朝着理解高温超導機理邁出重要一步。2月8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 [72] 
  • 學術論著
根據2022年7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官網顯示,潘建偉在《Nature》《Science》《PNAS》和《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重要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80餘篇,並受國際權威綜述期刊《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邀請先後撰寫關於多光子糾纏實驗和現實條件下量子通信安全性的綜述論文。 [40] 
  • 成果獎勵
根據2022年7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官網顯示,潘建偉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等獎項。 [40] 
時間
項目
獎項
2016年
多光子糾纏及干涉度量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54] 

潘建偉人才培養

  • 教學建設
1997年起,潘建偉每年假期回到科大講學,為中國在量子信息領域的發展提出建議,帶動研究人員進入該領域。他將不同學科背景的年輕人送出國門,到德國、英國、美國、瑞士、奧地利等國學習鍛鍊;他在繁忙工作中參加了很多科普活動,還創辦了以科普為目的的墨子沙龍。 [53] 
  • 科技投入
潘建偉認為,國家還應進一步加大吸引海外優秀人才回國工作的力度,要最大限度把歸國人員的積極性發揮出來,就要對他們有耐心和信心,給予他們取得成果的時間;要做的是優化整合資源,使效益最大化,同時鼓勵科學家努力打通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良性通道。 [57] 
  • 學生培養
截至2019年10月,潘建偉團隊已經累計培養了140多名博士 [56]  ;此外,他指導的博士生金賢敏所撰寫的論文《遠程量子通信的實驗研究》,獲“2013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17] 

潘建偉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
授予方
2001年
中科院引進國外傑出人才
中國科學院
2003年
奧地利科學院施密德獎
奧地利科學院
2004年
歐盟瑪麗·居里傑出研究獎
歐盟
2004年
德國洪堡基金索菲亞獎
德國洪堡基金
2004年
第八屆中國科學院傑出青年 [34] 
中國科學院
2004年
第十五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
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
2005年6月
歐洲物理學會菲涅爾獎
歐洲物理學會
2005年8月
求是傑出科學家獎 [29] 
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
2006年3月
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
中國科學院
2006年10月
第六屆中國青年科學家獎 [28] 
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全國青聯
2010年
全球青年領袖
世界經濟論壇
2012年6月
國際量子通信獎
量子通信、測量與計算國際學術大會
2012年9月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33]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
2013年10月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27] 
何梁何利基金
2016年1月
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 [32] 
《中國科學報》
2017年2月
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 [26] 
感動中國組委會
2017年9月
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 [10]  [25] 
香港未來科學大獎基金會
2017年9月
感動上海年度人物 [31] 
感動上海組委會
2017年12月
中國留學人員50人 [9] 
教育部、中科院
2017年12月
十大科學人物 [11] 
《自然》
2018年4月
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 [12] 
《時代週刊》
2018年8月
中國僑界傑出人物 [30] 
中國僑聯、國務院僑務辦公室
2018年11月
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 [13] 
中共中央
2018年12月
改革先鋒稱號 [14] 
中共中央、國務院
2018年12月
中國改革開放海歸40年40人 [3] 
全球化智庫、中國人才研究會國際人才專業委員會、中國留學人員回國服務聯盟
2019年4月
墨子量子獎 [4] 
墨子量子科技基金會
2019年9月
最美奮鬥者 [15] 
中宣部、中組部、中央統戰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教育部、人社部、國務院國資委、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
2019年12月
中國海歸70年70人 [5] 
全球化智庫、中國國際人才專業委員會
2020年4月
蔡司研究獎 [16] 
蔡司
2022年1月
傑出研究校長獎 [38]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潘建偉影視作品

2024年1月24日,紀錄片《楊振寧:百年科學之路》首映式在北京中關村舉行。該紀錄片出品人是潘建偉、饒毅、施一公。 [70] 

潘建偉社會任職

時間
職務
2007年5月—2012年5月
九三學社安徽省第九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46] 
2007年12月—2012年12月
九三學社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44] 
2008年1月—2013年1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安徽省委員會常務委員
2010年6月—2015年6月
中國科學院青年聯合會第三屆委員會副主席 [23-24] 
2012年5月—2017年7月
九三學社安徽省第十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47] 
2012年12月—2017年12月
九三學社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 [21] 
2013年1月—2018年1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安徽省委員會常務委員 [43] 
2013年2月—2018年2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教科衞體委員會委員 [1]  [22] 
2014年8月—2019年12月
第五屆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 [20] 
2015年7月—2020年8月
第十二屆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副主席 [19] 
2016年6月—2021年5月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48-49] 
2017年7月—2022年6月
九三學社安徽省第十一屆委員會主任委員 [42] 
2017年12月—
九三學社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7] 
2018年4月—
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會成員 [2] 
2018年11月—
西安市人民政府科技顧問 [18] 
2021年1月—
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第八屆理事會副會長 [6] 
2021年5月—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37] 
2022年7月—
“新基石研究員項目”首屆科學委員會委員 [45] 
2022年6月—
九三學社安徽省第十二屆委員會主任委員 [41] 
2022年12月
九三學社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提名) [60] 
九三學社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副主席 [61-62] 
2023年1月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教科衞體委員會委員 [65-66] 
2023年6月
九三學社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院士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67] 

潘建偉人物評價

潘建偉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以及多光子糾纏操縱等量子信息實驗領域中做出的傑出貢獻。 [35]  (九三學社評)
潘建偉嗅每一片落葉的味道,對世界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科學糾纏,保持與名利的距離。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對話,以先賢的名義,做前無古人的事業。 [36]  (感動中國頒獎詞)
作為國際上量子信息實驗研究領域的開拓者之一,潘建偉系統性創新工作贏得國際學術界高度評價。 [13]  (《人民日報》評)
潘建偉是國際量子信息實驗研究領域的傑出科學家。他謙和專注,高深晦澀的量子力學,經過他的演繹,變得通俗易懂。 [50]  (新華網評)
對於“量子之父”這一稱呼,潘建偉當之無愧;他和他的量子研究,像磁石一樣吸引着媒體和眾人的眼球。一個真正的科學家,必須保持初心,必須有責任心,必須有無窮的耐心,去理解這個宇宙究竟是怎樣的。這是科學探索的動機,也是他能成為中國優秀量子物理學家的動機。而他的這些成就,正是因為他對祖國的摯愛,因為他對科學的痴心。 [51]  (中國數字科技館評)
潘建偉這位中國量子力學領域的頂級科學家,厚厚的眼鏡片後閃爍着睿智的光芒,説起話來嘴角一抹微笑。中國從量子通信領域的追隨者到領軍者,他功不可沒。 [52]  (《人民政協報》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