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山街道

(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下轄街道)

鎖定
金山街道,隸屬於廣東省梅州梅江區。地處梅州江北東部,城鄉結合,東接西陽鎮,西與西郊街道辦事處接壤,南瀕梅江河,北鄰梅縣區城東鎮,是梅江區委、區政府所在地,總面積35.21平方千米。 [1]  [6]  截至2019年10月,金山街道轄12個社區和10個行政村。 [2]  截至2020年末,金山街道常住人口98266人(第七次人口普查),佔梅江區常住總人口的22.56% [7] 
金山街道境內主要區域,是自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築城以後的梅州古城之地。清康熙初年,程鄉縣(今梅縣)劃分36堡,本境統稱城內,分屬東街堡、西街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仍為梅城鎮屬。1988年縣區分設,中區辦事處更名為金山辦事處,隸屬梅州市梅江區。 [4]  2002年8月,原金山辦事處、東山辦事處、東郊鎮合併為金山街道。 [1] 
2019年,金山街道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064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1596萬元。 [3] 
中文名
金山街道
行政區劃代碼
441402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
地理位置
梅州市區中心
面    積
35.21 km²
下轄地區
12個社區和10個行政村
電話區號
0753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98266 人(2020年末第七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 [7] 
地區生產總值
15064 萬元(2019年)

金山街道歷史沿革

金山街道境內主要區域,是自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築城以後的梅州古城之地。
康熙初年,程鄉縣(今梅縣)劃分36堡,本境統稱城內,分屬東街堡、西街堡。
民國初年,仍沿用清制,至民國二十年(1931年),由堡改為區鄉制時,境內為附城鎮、城內鄉屬。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推行區鄉鎮保甲制時為梅城鎮屬。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仍為梅城鎮屬。
1975年5月,設中區管理委員會,直屬梅縣梅州鎮,由原梅城鎮金山、中山、東風3個街道辦事處的22個居委會合並而成。
1978年12月,梅州鎮升格為梅州市(縣級),撤銷中區管理委員會,改設中區辦事處。
1983年3月,梅縣、梅州市(縣級)合併成立梅縣市,仍稱中區辦事處。
1988年縣區分設,中區辦事處更名為金山辦事處,隸屬梅州市梅江區。 [4] 
2002年8月,原金山辦事處、東山辦事處、東郊鎮合併為金山街道。 [1] 

金山街道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10月,金山街道轄12個社區和10個行政村。 [2] 
金山街道行政區劃
水巷社區
凌東社區
金山社區
凌西社區
小溪唇社區
中山社區
楊桃墩社區
盤龍社區
虹橋社區
梅石社區
碧桂園社區
羣福社區
東郊村
東街村
東廂村
月梅村
周溪村
龍豐村
芹洋村
福長村
黃坑村
金豐村
/
/
/

金山街道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金山街道辦事處地處梅州江北東部,城鄉結合,東界西陽鎮,西與西郊街道辦事處接壤,南瀕梅江河,北鄰梅縣區城東鎮,總面積35.21平方公里 [1] 

金山街道人口

截至2019年末,金山街道有總户數19154户,總人口65678人,其中男33470人、女32208人。
根據梅江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金山街道常住人口98266人,佔梅江區常住總人口的22.56%。 [7] 

金山街道經濟

2018年,街道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594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0272萬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比上年增長55.1%。 [5] 
2019年,金山街道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064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1596萬元。 [3] 

金山街道社會事業

金山街道社會保障

2019年,金山街道合計發放救助資金476萬元、臨時困難救助91800元;發放優撫金2983462元;發放高齡補貼2802人共840600元。深入推進全區“銀齡安康行動”,2019年,為80週歲以上老人統保2546人次,60週歲至79週歲(困難)老人統保298人次,60週歲至79週歲(非困難)老人統保13105人次。 [3] 

金山街道基礎設施

2018年,金山街道推進百歲山旅遊公路(金豐一潮塘)4.1千米三級公路項目建設和環峽石坡水庫(天鵝湖)以及天伯公至峽石壢水庫鄉村村道籌建工作。 [5] 

金山街道歷史文化

金山街道境內文物古蹟有八角亭、七賢亭、孔廟和金山、梅山等。名人紀念點則有元城路、文保路、仲元路、義化路、周增路。 [4] 
轄區有歷史遺存薈萃的古城老街,也有文化底藴深厚的攀桂坊。獨具嶺南特色的凌風東西路騎樓老街,被稱為“孔子廟”的梅州學宮,以及建於清乾隆十一年的八角亭都是古城老街歷史遺存的承載者;近代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的黃遵憲故居——人境廬、清代梅州最高學府東山書院是攀桂坊人文秀區的見證者。中國客家博物館、世界客商中心、梅州大劇院、劍英圖書館、李國豪院士故居等現代文化傳播基地。 [6] 

金山街道旅遊景點

攀桂坊——攀蟾折桂,人文冠冕
攀桂坊人文秀區除了培養出黃遵憲這位歷史名人,還培養出三位翰林,包括進士、舉人、貢生等有功名的文人上百人,留下李黼平、葉璧華、李光昭、黃藥眠等著名詩人的生活足跡。攀桂坊還是梅州近代教育的策源地,見證了梅州從科舉到現代教育的輝煌。 [6] 
歷史文化街區——客家記憶,嘉應老街
梅江區歷史文化街區,涵蓋凌風東西路、中山路、油羅街等地,集中展現了區域商貿文化、居住文化特色。於2017年啓動的歷史文化街區修繕保護工程,致力於將其打造成為集文化休閒、民間藝術、民間風情、客家特產、生活體驗為一體的百年老街,讓老街成為展示年味、留住鄉愁的重要載體,塑造成為獨具特色的客家風情旅遊景點。 [6] 
梅州學宮——歷史悠久,傳承文脈
梅州學宮又稱孔廟、文廟,位於凌風西路南門考院前9號,始建於北宋年間,知州滕元發初建州學於梅城西區,南宋淳祐元年(1241)徙學宮於東南隅,即今凌風西路南門考院路。2000年8月,梅州學宮被列為第一批梅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被評為梅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6] 
東郊村張家圍——文人故里,荷以邀月
張家圍位於金山街道東郊村,是人文秀區攀桂坊的一部分,具有豐富的歷史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藴。經過張家圍牌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攀桂坊歷史人文展示區,這裏依次展示了攀桂坊的姓氏起源,以及科舉與文化名人等介紹。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