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量子尺寸效應

鎖定
量子尺寸效應是指當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數值時,費米能級附近的電子能級由準連續變為離散能級也就是能級劈裂或者能隙變寬的現象。當能級的變化程度大於熱能、光能、電磁能的變化時,導致了納米微粒磁、、聲、熱、電及超導特性與常規材料有顯著的不同
中文名
量子尺寸效應
外文名
The quantum size effect
公    式
δ=4Ef/3N
發現人
久保

目錄

量子尺寸效應簡介

量子尺寸效應 量子尺寸效應
英文名稱:The quantum size effect

量子尺寸效應公式

當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時,金屬費米能級附近的電子能級由準連續變為離散能級的現象和納米半導體微粒存在不連續的最高被佔據分子軌道和最低未被佔據的分子軌道能級,能隙變寬現象均稱為量子尺寸效應。早在20世紀60年代,久保(Kubo)採用一電子模型求得金屬納米晶粒的能級間距δ為:δ=4Ef/3N
式中:Ef為費米勢能,N為粒子中的總電子數。該式指出能級的平均間距與組成粒子中的自由電子總數成反比。能帶理論表明,金屬費米能級附近電子能級一般是連續的,這一點只有在高温或宏觀尺寸情況下才成立。對於只有有限個導電電子的超微粒子來説,低温下能級是離散的,對於宏觀物質包含無限個原子(即導電電子數N→∞),由上式可得能級間距δ→0,即
根據金屬能帶單電子近似理論,對於三維情況,若將電子看成是完全自由的,則能帶密度N(E)正比於體積V。一般情況下由於體積V很大,能帶密度N(E)很高,故可以認為導帶電子,所以説是費米能級附近的電子能級發生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