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野菊

(元好問詩作)

鎖定
《野菊》是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文學家、詩人元好問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該詩用清新幽美的筆觸,詠唱了野菊無意鬥豔、悄然盛開的美德,抒發了詩人自已超脱於濁塵的情懷。全詩構思精妙,氣脈貫通,筆法柔婉。 [1-2] 
作品名稱
野菊
創作年代
金末
作品體裁
七言律詩
作    者
元好問
作品出處
《遺山集》

野菊作品原文

野菊
座主閒閒公命作
柴桑人去已千年,細菊斑斑也自圓
共愛鮮明照秋色,爭教狼藉卧踈煙
荒畦斷壟新霜後,瘦蝶寒螿晚景前
只恐春叢笑遲暮,題詩端為發幽妍 [1] 

野菊註釋譯文

野菊詞句註釋

①座主座主,舊時考中進士的文人對主考官的稱呼。在元好問於金宣宗興定五年(1221)考中進士以及金哀宗正大元年參加博學鴻詞科考試時,趙秉文分別為主考官和監試官,對元極為賞識,曾稱元的詩是“少陵(杜甫)以來無此作也”。閒閒公:指金代文學家趙秉文,因其號閒閒居士故尊稱。
②柴桑人:指東晉詩人陶淵明。柴桑,古縣名,在今江西九江西南,是陶淵明的故鄉。
③斑斑:原指斑點眾多的樣子,此處指菊花一點一點數量很多。
④共(gòng):相同,一樣。
⑤爭教:怎叫,怎能讓。爭,同“怎”。狼藉:雜亂的樣子。踈(shū):通“疏”,稀疏。
⑥畦(qí):菜地。
⑦寒螿(jiāng):蟬的一種,又叫寒蟬、寒蜩(tiáo)。晚景:黃昏時的日影。景,通“影”。
⑧春叢:春天的花叢。
⑨端:真正,確實。發:闡發,表現。幽妍:幽深之美。 [1]  [3-4] 

野菊白話譯文

隱逸柴桑的高士已經離去千年,斑斑點點的細菊依舊朵朵渾圓。
都愛那花色鮮明映照着秋天的景色,怎忍它蕊瓣零亂偃卧在疏淡的野煙。
在那荒廢的園畦,殘斷的田壠,它盛開在初霜之後;伴着飛舞的瘦蝶,鳴唱的寒蟬,它怒放在夕陽之前。
我只恐春天的花叢高傲無知,竟嗤笑野菊的姍姍遲放,寫下這詠菊的詩篇,實是為抒發它清幽的嬌妍。 [1] 

野菊創作背景

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元好問的座主,自號閒閒居士的禮部尚書趙秉文邀集元好問以及陳規(字正叔)、潘仲明雷淵等人雅會賦詩,吟詠野菊。該詩就是當時所作。 [1] 

野菊作品鑑賞

野菊文學賞析

首聯以東晉大詩人陶淵明起筆,在一種天地悠悠的歲月感中注人了古今愛菊的歸隱者傳承不息的精神意緒。同時,顯示出今日歸隱者高潔的志趣與理想。
頷聯在一聲感嘆中點出了古今歸隱士人的共同志趣。上句“鮮明”、“照”等暖色調的詞語與下句“疏煙”、‘狼藉”等冷色調的詞語對比強烈,在貌似矛盾的感情色彩中,隱含的卻是古今愛菊之人共同的人生志趣。
頸聯將上一句抒發的感慨進一步引申開來,菊花開放是在“荒畦斷壠”的環境裏,在西風落葉的“新霜後”,夕陽餘暉的“晚景前”,且有“瘦蝶寒盤”相伴。寫景設色,處處突出一個“野”。這樣不僅顯示出菊花暗香幽發的野性美,而且藉此表達出愛菊的歸隱者孤傲脱俗的志趣與超然世外的風範。
尾聯以擬人化手法點明瞭詩作意旨。菊花不是在鳥語花香、暖意融融的春天盛開,而是在寒蟬悽切、萬物凋謝的秋日開放;也不是在麗苑名園裏被人護養,而是在荒野僻壤中自在地成長,這種幽深傲岸、孤芳自賞的品格極其符合歸隱者的志趣。同處亂世,東晉陶淵明在“採菊東籬下”的詠菊志趣中追求的是一種平淡自然、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而元好問在此詩中卻是借詠野菊表達一種雖身處亂世但依然保全名節的人格操守。
該詩是一首詠物詩,筆法精工典麗、深細綿密,造境幽微婉曲、古樸朦朧,頗有李商隱詠物詩的情致。首聯以愛菊的高士陶淵明寫起,由人及物,柴桑人去,菊花依舊應時而發,緊扣題目。頷聯緊承首聯,又由物及人,在吟詠古今愛菊高士共同情趣的同時,注人詩人細膩深婉的情感。頸聯筆法一轉,從正面描述菊花開放的環境——荒畦斷壠;菊花開放的時節——深秋新霜,瘦蝶寒蟬,處處突出一個“野”字,從而在其中寄寓着歸隱士人的品行節操。尾聯點明寫作緣由,將上面開放的意緒收了回來,從而在這一放一收中,再次表達出歸隱者的志趣。 [2] 

野菊名家點評

中華詩詞學會理事賀新輝《元好問詩詞集》:“這首七律的風格頗近李商隱的清幽流美之作。” [5] 
十堰教育研究院研究員陳勞生《對仗藝術》:這是一首很有特色的詠菊詩,因是對上司寫的,更希望上司賞識而提攜,故多用雙關語,或弦外寄音,句句有“我”,而又聯繫有“度”,恰到好處。 [6] 

野菊作者簡介

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市)人,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文學家、歷史學家、詩人,金元之交時期北方文學的代表人物,對金元前後詩詞文化有承上啓下之用。他自幼聰慧,七歲能詩,十四歲時從郝天挺學,淹貫經傳百家,六年學成,下太行,渡黃河,賦《箕山》《琴台》詩,名震京師。金宣宗興定五年(1221)進士,官至尚書省左司員外郎。善作詩、文、詞、曲,其中以詩作成就最高,以“喪亂詩”聞名。金亡後不仕,以故國文獻自任。編輯金源史錄至百萬言,元人修《金史》,多有所本。著有《遺山集》四十卷、《中州集》《中州樂府》,詞有《遺山樂府》五卷。 [7] 
參考資料
  • 1.    鄭力民譯註.《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元好問詩選譯 修訂版》:鳳凰出版社,2011.05:第48-50頁
  • 2.    (金)元好問著.《元好問集》:三晉出版社,2008.08:第58-59頁
  • 3.    章必功著.《元好問暨金人詩傳 上》: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第112頁
  • 4.    李虹傑主編.《賞菊》:武漢出版社,2014.11:第135頁
  • 5.    賀新輝.《元好問詩詞集》:中國展望出版社,1987.02:第344頁
  • 6.    陳勞生編著,對仗藝術,2008.11,第25頁
  • 7.    盧盛江,盧燕新.《中國古典詩詞曲選粹 唐宋詞卷》:黃山書社,2018.08:第40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