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重慶大學動力工程學院

鎖定
重慶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始於1937年的重慶大學工學院動力科,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成立重慶大學動力系,1981年更名為熱力工程系,1998年更名為熱能工程學院,2001年更名動力工程學院。 [1] 
中文名
重慶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外文名
College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創辦時間
1937年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學校類別
理工
主管部門
重慶大學
現任領導
廖強(院長)、潘良明(書記)
地    址
重慶市沙坪壩區沙正街174號

重慶大學動力工程學院學院簡介

學院設有熱能工程系,動力工程系,製冷與低温工程系,核能工程系,可再生能源系,中心實驗室,工程熱物理研究所,仿真工程研究所,能源與環境研究所等。
近三年來,承擔各類科研項目290項,總經費約1.0965億元。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0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科技部國家基礎研究規劃項目(973計劃)“低品位能源利用熱力學基礎及評價”等6項,科技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4項,科技部國家重大專項項目1項,重慶市科委科技計劃重大項目2項,重慶市科委科技計劃重點項目1項;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共發表SCI收錄論文141篇(其中SCI分區I區55篇,II區27篇)

重慶大學動力工程學院機構設置

黨委
——教師黨支部
——學生黨支部
——學生工作辦公室
——研究生工作組
行政
——動力機械系
——熱能工程系
——可再生能源系
——熱物理系
——製冷與低温工程系
——核能工程系
——行政辦公室
中心實驗室
研究所
——動力仿真研究所
——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能源與環境研究所
——熱力學及節能技術研究所
羣團組織
——工會教代會
——團委學生會

重慶大學動力工程學院學院領導

【院 長】廖強 教授
【副院長】李俊教授、孫寬研究員、冉景煜教授
【黨委書記】潘良明(主持工作)
【黨委副書記】鄧扶平

重慶大學動力工程學院歷史沿革

1998年按照教育部專業目錄調整,將原有的工程熱物理、電廠熱能動力、熱能工程、製冷及低温工程等四個本科專業合併為熱能動力工程本科專業,2006年增設核工程與核技術本科專業,2010年增設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 [1] 

重慶大學動力工程學院辦學條件

重慶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是全國最早的熱科學與工程教學科研基地之一。七十餘年來已擁有工程熱物理國家重點學科,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重慶市重點學科,含工程熱物理、熱能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製冷及低温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化工過程機械等六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核科學與技術一級碩士授權點,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先進能源動力技術及系統”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985工程”研究中心和“低品位能源利用技術及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百千萬人才計劃、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次,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6名,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3人。現任教育部能源動力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中國電力教育協會熱動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人,委員3人,機械工業教育協會熱動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名。3個本科專業(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學院是動力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全國教育培養協作組組長單位;已發展為多層次、全方位的能源與動力工程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重慶大學動力工程學院專業介紹

重慶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設有熱能工程系,動力工程系,製冷與低温工程系,核能工程系,可再生能源系,中心實驗室,熱動類專業創新教學實驗中心,工程熱物理研究所,仿真工程研究所,能源與環境研究所,熱力學及節能技術研究所等。

重慶大學動力工程學院師資力量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任教師64人,其中教授24名、副教授及高級工程師22名,獲博士學位的教師58名,比例達專任教師的91%。在讀博士生110餘名、碩士生400餘名、本科生1200人,博士後研究人員8名 [1] 

重慶大學動力工程學院學生培養

至2011年,學院有在讀博士生94名、碩士生339名、本科生1057人,博士後研究人員8名。“十一五”“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順利,學院的創新能力和服務社會能力得到很大提高。面向本科的“熱動類專業自主創新實驗室”、“核科學與技術教學實驗室”已經全面建成,投入了運行;“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教學實驗室”正在加緊建設。

重慶大學動力工程學院科研學術

重慶大學動力工程學院科研平台

學院設有熱能工程系,動力工程系,製冷與低温工程系,核能工程系,可再生能源系,中心實驗室,工程熱物理研究所,仿真工程研究所,能源與環境研究所等。 [1] 
重慶大學動力工程學院是全國最早的熱科學與工程教學科研基地之一。七十餘年來已擁有工程熱物理國家重點學科,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重慶市重點學科,含工程熱物理、熱能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製冷及低温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化工過程機械等六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核科學與技術一級碩士授權點,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先進能源動力技術及系統”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985工程”研究中心和“低品位能源利用技術及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百千萬人才計劃、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次,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6名,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3人。現任教育部能源動力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中國電力教育協會熱動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人,委員3人,機械工業教育協會熱動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名。3個本科專業(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學院是動力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全國教育培養協作組組長單位;已發展為多層次、全方位的能源與動力工程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1] 

重慶大學動力工程學院科研成果

動力工程學院實驗設備 動力工程學院實驗設備
近年來,承擔各類科研項目290項,總經費約1.0965億元。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0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科技部國家基礎研究規劃項目(973計劃)“低品位能源利用熱力學基礎及評價”等6項,科技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4項,科技部國家重大專項項目1項,重慶市科委科技計劃重大項目2項,重慶市科委科技計劃重點項目1項;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共發表SCI收錄論文141篇(其中SCI分區I區55篇,II區27篇)。 [1] 

重慶大學動力工程學院發展方向

學院的發展思路是:以學科隊伍建設為基礎,強化學科基地建設;秉承傳統優勢,把握學科前沿,重點發展優勢特色研究方向,以及與西部大開發、三峽庫區建設、重慶市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和支柱產業發展密切相關的研究方向;通過開展高水平、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及科技產業化等方面的工作,將本學院建設成為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能源與動力科學與工程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技術創新的研究基地。學科建設重點包括:①改善基地設施和實驗室硬件及軟件條件;②培養和積聚優秀人才,優化人才隊伍結構;③加強學術團隊建設和青年學術骨幹的培養,提高學術隊伍的研究能力及創新能力;④重點支持優勢特色學科方向、交叉前沿學科方向建設,形成標誌性的學術研究成果;⑤增強國際、國內學術交流與國際合作;⑥加強“產、學、研”建設和科技成果轉化,為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服務;⑦充分利用已有的“十一五”211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先進能源動力技術及系統”和“985工程”基地建設投入的研究基地,進一步增加硬件投入,建成一流的能源與動力科學與工程研究基地。
學院的辦學總體思路是: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研究、探索以人才培養為根本的(院/系)隊伍、學科、研究基地協調發展。迎挑戰,抓機遇,敢於爭取,善於承擔;把握前沿,突出特色,交叉、融合、創新;熱、核、新能源重點突破與整體發展相結合。建設成為中國最好的研究教學型能源動力工程學院之一。
動力工程學院將一如既往地繼承和發揚專業優良的辦學傳統,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教學為核心,以科研為支撐,以實驗基地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為保障。圍繞學校定位與中長期發展規劃,認真調查研究,結合實際,充分發揮優勢,注重培育特色,加強學院基本條件建設和內涵建設,經過5年努力,形成一個結構合理,能適應學院規模發展需要,教學條件優秀、有可持續發展能力、有利於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高級人才的專業建設體系。

重慶大學動力工程學院學院成就

近年來,本學院教師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973項目、科技部支撐計劃及863計劃、等國家級及省部級以上項目100餘項,每年科研經費近1300萬元。每年在一級學報及國際重要學術期刊發表研究論文100餘篇,SCI、EI收錄論文80餘篇。學院在學術界聲譽卓著,在國內能源動力行業已經有較高的知名度。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