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釋教三字經

鎖定
《釋教三字經》,佛教入門讀物,明聚雲吹萬老人釋廣真著,荊南後學敏修注,印光法師重治。以三字經的形式介紹佛教的歷史和中國佛教八大宗派的主要教義。
中文名
釋教三字經
作    者
明聚雲吹萬老人釋廣真
修    注
荊南後學敏
重    治
印光法師
類    別
佛教入門讀物

目錄

釋教三字經序言

《釋教三字經》序
(印光法師代啓時蜀東忠州聚雲寺吹萬老人釋廣真作)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凡聖不二生佛一如。由迷悟之或殊,致升沉之迥別。大覺世尊,愍而哀之。示成正覺,轉大法輪。本一心以建立,作迷津之寶筏。普欲未來,鹹登道岸。故以五時所説,及教外別傳之旨,付諸弟子,命廣流通。由是列宗諸祖,相繼而興。宏宗演教,代佛揚化。迄今世遠年深,事多義廣。若非讀破大藏,妙悟自心。無以測其端倪,得其綱要。每欲撮略梗概,開示後進。因念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經》。以紀夫倫常日用之道,與歷朝治亂之跡。使學者先知其約,後涉其博。幼而學之,壯而行之,立身行道,致君澤民,以復其人性本有之善。遂仿其意,略敍如來降生成道,説法度生。列祖續佛慧命,隨機施教。及與古德自利利他,嘉言懿行。題曰《釋教三字經》。俾為沙彌時,誦而習之。知佛經之要義,明祖道之綱宗。及其壯而遍閲三藏,歷參五宗。妙悟自心,冥符佛意。方知山色溪聲,鹹示第一義諦。鴉鳴鵲噪,共談無上心宗。非同非異,非有非空,即權即實,即俗即真。博之則盡十虛而莫容,約之則覓一字不可得。然後乘大願輪,闡揚法化。普令法界眾生,歸依一體三寶。複本來之面目,傳無盡之心燈。是在後進之發心造修焉,予日望之。

釋教三字經原文

釋教三字經(本宜名文,依俗稱經,説見於後)
【正文】
空劫前,混沌內,有一物,先天地。
在人身,名性體,能為佛,能為祖。
故我佛,運無緣,欲度生,示同凡。
誕維衞,周昭年。父淨飯,姓瞿曇。
太子生,異羣倫。灌頂後,遊四門,
怖老死,仰慕僧。十九歲,夜逾城。
住雪山,六年盈,睹明星,便悟道,
圓陀陀,光皎皎。成正覺,出山來。
乞七家,檀度開。《華嚴》轉,三七思.
二乘人,那得知。屈為小,丈六身,
鹿野苑,説小乘。《阿含經》,十二年,
父母族,始相傳。方等部,八年運,
策跛驢,追神駿。般若會,二十二.
蕩執情,成正智。法華會,演八年,
記弟子,號金仙。因拈華,示宗要.
大迦葉,得法道。一晝夜,《涅粲經》,
留《遺教》,垂典型。壽八十,歸真際,
雙樹間,吉祥逝。大迦葉,告眾僧,
命阿難,結集經。四《阿含》,五大部,
會權實,原不二。集律藏,及諸論,
遵佛制,續慧命。佛舍利,三分分,
各起塔,培福因。阿育王,造浮圖,
仗神力,遍閻浮。造佛像,由填王,
若禮敬,證真常。苦海中,施濟渡,
諸國土,廣流佈。夢金人,漢明帝,
適千年,合《週記》。求聖教,蔡愔去,
經像來,騰蘭至。宏佛法,道徒憎,
驗邪正,奏焚經。上元日,築三台,
佛光盛,道經灰。建十寺,安僧尼。
佛法興,明帝時。接佛脈,開宗譜,
大迦葉,為初祖。次阿難,續迦葉,
為二祖,相傳接。十四祖,號龍樹,
造諸論,垂遠示。廿七祖,若多羅,
以正法,授達摩。二十八,達摩止,
為初祖,東土起。對梁帝,闡宗風,
直指性,接人通,帝不會。潛渡江,
至北魏。豎法幢,坐九年,只面壁。
神光僧,始變骨,雪齊腰,乞甘露。
斥輕慢,遂斷臂,更慧可,始安心。
付《楞伽》,四卷經,名得髓,天下傳,
為二祖,豈偶然?僧璨來,本白衣,
懺罪竟,解入微,號三祖,為世依。
有道信,慕空宗,求解脱,嗣祖風。
遇小兒,周氏生,問何姓?答性空。
便契之,即承宗,諱宏忍,位第五,
住東山,接六祖。祖初時,為樵客,
聽《金剛》,無住得。稱行者,執負舂。
四句偈,便不同。夜三鼓,潛授法。
到菩提,始落髮。接門人,四十三,
首南嶽,與青原。只傳法,衣缽定,
信者多,免爭競。南嶽下,一神馬,
名道一,踏天下。青原下,一祥麟,
號石頭,眾中尊。馬祖下,八十三,
曰百丈,曰溈山,曰天皇,總同源。
百丈禪,黃檗代,繼臨濟,為一派。
丈再禪,溈山代,繼仰山,又一派。
天皇禪,龍潭代,繼德山,雪峯鼐。
到雲門,成一派。峯再禪,玄沙代,
繼羅漢,法眼派。石頭禪,藥山代,
繼雲巖,洞山價,至曹山,又一派。
自餘者,各敷揚,門雖多,一心光。
自迦葉,至六祖,三十三,留偈古。
嶽原後,諡禪師,載《傳燈》,天下知。
或行棒,或行喝,或揚眉,或瞬目。
觀音門,音聲闡;文珠門,借物顯;
普賢門,身動靜;三玄門,三要並。
真道脈,立禪宗,妄作者,似其同。
或禪宗、或律宗、天台宗賢首宗
慈恩宗、秘密宗、淨土宗,各相通,
教跡異,道本同。律宗者,始優波,
譯戒本,曇柯羅。安帝時,陀耶舍,
《四分律》,譯中夏。魏法聰,稟傳之,
至宣師,便廣知。初束身,後攝心,
名三聚,實大乘。晚學輩,不明惺,
執著持,違其本。天台教,名性宗。
自慧文,《中論》通。尊龍樹,為初祖,
傳思祖,禪智者,續章安,皆祖也。
賢首宗,宏大典,杜順著,傳智儼。
賢首述,清涼撰,至圭峯,道更顯。
慈恩宗,始慈尊,授無著,及天親。
玄奘往,稟戒賢,授窺基,得廣傳。
注《唯識》,宏相宗,因果轉,方有徵。
秘密教,妙莫測,利六道,圓三德。
金剛智,始流通,至震旦,傳不空,
及慧朗,法嗣窮。行此道,唯海東。
古之人,心地固,化火坑,濟飢餓。
今之人,心地左,以焰口,為奇貨。
淨土宗,始東林,以果覺,為因心。
祖遠公,德可欽,結蓮社,銘山岑,
十七人,共追尋,百廿三,悉超塵。
繼曇鸞,與善導,示專修,最為要。
修有四,證不二,惟持名,為最易。
三經功,推《彌陀》,攝九界,出娑婆
唸佛訣,有三要,信願行.須懇到。
離極苦,得極樂,開佛慧,證大覺。
一切法,皆朝宗,星拱北,水赴東。
此七宗,皆屬教,十二部,具其奧。
即文句,名説通;離文句,名宗通。
宗亦通,説亦通,只者是,無異同。
古之人,心口應,定時説,説時定。
今之人,言違行,損法身,喪慧命。
《梁皇懺》,因武帝,潛龍時,有原配,
郗夫人,性妒忌,捨命後,墮蟒類。
登極後,始現形,命寶誌,制懺文。
禮懺畢,見峨冠,來稱謝,得生天。
後行者,主不敬,僧貪利,多不應。
《水懺》起,因晁錯,剝七王。地為禍。
勸景帝,駕親征,吳相盎,計遂行。
袁盎死,轉高僧,戒十世。不能侵。
至唐朝,號悟達,享懿宗,德乃薄。
人面瘡,殺報作,痛不忍,尋迦諾。
至茶籠,僧門迓,掬水澆,怨始罷。
以此故,演其文,號三昧,令人欽。
為僧者,當守戒,戒生定,定生慧。
受飢寒,莫生退,證菩提,多尊貴。
如慧開,守清素,常講演,利不顧。
有(貝+親+見)遺,錢一萬,未終日,俱盡散。
爾沙彌,當欽羨。自潔者,如道林,
惡生染,遠女人,眼不見,耳不聞。
爾沙彌,當恪遵。尊師者,如道安,
相貌陋,師不諳。役田舍,無怨顏,
數年後,始讀經,一萬言,畢日精。
爾沙彌,當欽承。孝親者,如道丕,
自辟穀,餉母飢。父勤王,霍山沒,
母令丕,尋父骨,持經咒,始躍出,
非致誠,安感速。爾沙彌,當警述。
忠君者,如明瞻,勸太宗,恩廣覃
愛黎民,護飛潛,六齋目,斷屠殺;
行徵所,建梵剎。爾沙彌,當自達。
有比丘,最慈物,鵝吞珠,主惡發
打比丘,擊殺鵝,方告故,主懺摩。
爾沙彌,當效佗。高尚者,如道恆,
人主逼,為上卿,屢次辭,始獲免。
復垂語,為自勉,益我貨,損我神。
生我名,殺我身,入山去,泯其聲。
爾沙彌,可自珍。遲重者,如普願,
混於樵,不顯現。身蓑笠,自飯牛
不下山,三十秋。爾沙彌,可細求。
艱苦者,曇無竭,往佛國,遍禮謁。
至葱嶺,履冰雪,遭惡龍,雨沙礫;
索為橋,棧登山,求大法,忘辛艱
遇惡象,值羣兕,隨海舶,方達此。
爾沙彌,當興起。感應者,如道生。
論闡提,拂眾情,被擯出,至虎丘
對石説,石點頭。全經至,意相侔。
登師座,説已周,麈尾墮,遂神遊。
爾沙彌,當勤修。《三字經》,名從俗,
文雖略,不可忽。宜玩味,宜細讀。
能見性,能證佛,勉之哉,吾願足。

釋教三字經版本

1919年,安徽無為居士錫周陳性良法名了圓仝妻胡氏法名慧覺出資重刻敬送一千本,以結法緣。民國八年歲次己未八月 揚州藏經院識。楊仁山居士《佛教初學課本》自敍中説:“《釋教三字經》者,明季吹萬老人效世俗訓蒙之書而作也,敏修長老為之註釋,流傳二百餘年矣。頃者,普陀印光法師從而新之,正文改十之三,註釋改十之七,原本編為兩排者,改而為一排,考據精詳,文辭圓潤,超勝舊作。而題名之處,不將重訂者列於其次,可謂坦然忘我者矣。”據此知重治原本為印光法師所修訂。
光緒三十二年,楊仁山居士根據《釋教三字經》改作,與舊本迥不相同,命名為《佛教初學課本》。
2008年,王孺同校注之《佛教三字經匯解》收入印光法師重治之《釋教三字經》及楊仁山《佛教初學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