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醉後

(唐代王績詩作)

鎖定
《醉後》為初唐詩人王績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此詩前兩句用典,後兩句議論,詩人把酒醉當成逃避人生失意之感的途徑,並表達了人生短暫、及時行樂的觀點,在這層表意之下,又別有深藴。此詩淳樸直率,措辭樸素,鮮作修飾,脱離了六朝習氣,又擺脱了當時宮廷詩的“精英”氛圍,真摯而疏放,大有魏晉高風。
作品名稱
醉後
作    者
王績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五言絕句

醉後作品原文

醉後
阮籍醒時少,陶潛醉日多
百年何足度,乘興且長歌。 [1] 

醉後註釋譯文

醉後詞句註釋

⑴“阮籍”句:此用阮籍的典故。阮籍生活於三國時魏國末年,當時司馬昭父子把持朝政,蓄謀篡位,為此,他們積極網絡人才,不肯為其效勞者則被施以重罰,甚至下獄。阮籍違心接受了司馬氏的官職,既不想為其效力,又不敢明目張膽地反抗,遂每日飲酒,醉醺醺、暈沉沉地糊塗度日。
⑵“陶潛”句:此用陶淵明的典故。陶淵明是東晉末期人,有兼濟天下的抱負,卻只做了享有“五斗米”的小官。他不滿於當時混亂不堪的局勢,掛冠歸隱,回鄉後終日飲酒賦詩、耕田墾地,過着“攜酒去,載詩歸”的詩酒人生。
⑶百年:《列子·楊朱》:“百年,壽之大齊,得百年者千無一。”故借指人的一生。何足度:過得很快的意思。 [2-3] 

醉後白話譯文

阮籍清醒的時候少,陶淵明也是醉酒的多。
應該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還是乘着酒興,賦詩作文,來自尋快樂吧!

醉後創作背景

此詩具體的創作時間不詳。題為“醉後”,是王績酒意盎然後為抒發人生感慨而作。 [3] 

醉後作品鑑賞

醉後整體賞析

中國歷史上,屬魏晉人士好酒如命,竹林七賢的詩歌多有提到飲酒的事蹟,陶淵明也是酒中常客,有《飲酒二十首》,可見當時人對酒的喜好。王績的這首詩開篇就將阮籍和陶淵明點出,“阮籍醒時少,陶潛醉日多”,這兩人一個“醒時少”,一個“醉日多”,極言其沉湎於飲酒的情狀。王績的多首詩中都曾大肆讚美阮籍和陶潛,他們一個是蔑視世俗的行者,一個是自由清高的隱士,其言行思想都是鬱郁不得志的王績的標杆。王績醉後賦詩仍不忘前者,足見他對這二人的身世有感同身受、同病相憐之嘆。
“百年何足度”,詩人自問自答:“乘興且長歌。”在王績看來,飲酒以至大醉,既能幫人紓解現實的煩惱,又能催生文思,開啓詩興。雖然詩人流露出人生苦短要及時行樂的思想,但這與他濟世安邦的初衷畢竟背道而馳,這是他仕途不遇後的無奈選擇。雖然他作出了歸隱山林的決定,“迴歸到了精神貴族的行列”,但還是難以完全擺脱失意的困擾。所以,詩酒“乘興”中未必沒有仕途“敗興”。
此詩淳樸直率,措辭樸素,鮮作修飾,脱離了六朝習氣,又擺脱了當時宮廷詩的“精英”氛圍,真摯而疏放,大有魏晉高風。 [3] 

醉後名家點評

浙江省文學學會會員姜漢林《歷代官怨詩賞析》:詩人處於隋滅唐興之際,歷仕二朝。唐初,由於統治階級的需要和提倡,當時的詩壇上,大都依然“承陳隋風流,浮靡相矜”,而王績卻能自拔於頹靡綺麗風氣,借典明志,直抒胸臆,給人一種立意清新、語言質樸、詩風自然的感覺,實是難能可貴。 [4] 

醉後作者簡介

王績(585—644),字無功,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通之弟。常居東皋,號東皋子。仕隋為秘書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詔門下省。後棄官還鄉。放誕縱酒,其詩多以酒為題材,讚美嵇康、阮籍和陶潛,嘲諷周、孔禮教,流露出頹放消極思想,表現對現實不滿。原有集,已散佚,後人輯有《東皋子集》(一名《王無功集》)。 [5] 
參考資料
  • 1.    周振甫.唐詩宋詞元曲全集 全唐詩 第1冊:黃山書社,1999年01月:329
  • 2.    王國安.王績詩注:上海古籍出版社,不詳:42
  • 3.    丁敏翔,白雪,李倩.唐詩鑑賞大全集 上: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8:6-7
  • 4.    姜漢林.歷代官怨詩賞析:大連出版社,1996.02:98
  • 5.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399